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昌德居士:佛教是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恩師淨空老法師:尊敬的佛陀教育網絡學院老師們:弟子向老師匯報自己的修學體悟,提交修學報告,請大德善知識慈悲鑒定。

學習了認識佛教,使我更加明白了佛教的真實義理,堅定了佛法修學永不退轉的信心。我們飲水思源。佛法的起源來自於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徹大悟的親證境界。俗話說諸法底緣,師承法脈。世尊當年悟到了究竟圓滿的宇宙人生真理。初轉法輪於鹿野苑。講經四十九年,說法三百余會。天天教學沒有中斷。這就是佛教的本懷。大慈悲、大願力。所以佛教是從教學、教育、教化這三方面來逐步提升的大智慧大圓滿法門。學而致用就是育,培育自己的真誠心、慈悲心。善心善念。育而能轉就是化,轉化。轉化自己的煩惱習氣為菩提道種。貪嗔癡轉化為戒定慧。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徹底轉化就是脫胎換骨、轉凡成聖。每一個人的一生就只有二件事:教與學。從出世嬰兒到白發蒼蒼的老人,都是在學習與教育。仔細想想我們,到底我是在學什麼?教什麼?即使學佛了,到底是走那一條路?謹言慎行啊。孔夫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聖賢的教誨就是我們所要力行的理論依據。

釋迦牟尼佛的傳統佛教是講經說法,當今世界以采取世尊當年講經說法的這種模式弘揚正法的何許人也。就是我們尊敬的導師恩公淨空老法師。今天大家的緣分能夠建立在此地,就是淨宗二祖善導大師所講的:“總在遇緣不同”。所以這個緣就真的是太重要了。有善因還得有善緣,佛緣。什麼是真正與佛有緣?依佛教誨,真修實干,作為淨宗學人,就要以印光大師的:敦倫盡份,閒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為座右銘。祖師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法華經:“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何為大事?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學佛的同修把這個東西牢牢銘記在心,念佛功夫才能不斷提升。

我們今天再次學習《認識佛教》。是老法師199112月在美國邁阿密所講述的。多年來一版再版,版本就多達幾十種。是世界各地淨宗學會所共同修學的藍本。淨宗修學五大科目。淨業三福、同修六和、戒定慧三學、六度般若密、普賢菩薩十大行願。修學次第了了分明、從理事、性相、因果。全面闡述佛教的真實意義與修持方法。是淨宗學人難得的修學教材與修學綱領與目標。我們曾經在1996年遇到了最初的那種版本,就非常歡喜,組織大家學習,是學習在表面的層次,好像沒有落實到生活、工作當中,所以收效甚微。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多年以來,在各學佛小組,淨修團體我們一直沒有對學習《認識佛教》放棄過。踏踏實實學習,本本分分做人,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作為自己修學的總綱領,總目標。這一條菩提道就絕對沒有錯。

佛教最初的起源就是教育,智慧覺悟圓滿的教育。宇宙人生究竟圓滿的真理。這個真理是偉大的佛陀發現並證實了。原始佛法的傳承就延續到了今天。與孔老夫子的教育絕對是相同的。而且是最最究竟圓滿的教育。佛教不是宗教,實實在在的教育,這種教育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佛教是法的傳承、法的延續、法的承擔。這是佛教的教育體系主體根本。

我接觸佛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最初的經典是【佛說阿彌陀經】、【六祖壇經】。皈依佛門以後最初接觸的就是淨空老法師的講經錄影帶。當時在一位老居士家裡,非常有緣。我們認真的觀看,那是一種放膠片的錄像機。電視裡的效果不是很好。然而我們都是非常認真的學習,覺得非常好。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又說不清楚。接著我們學習了【認識佛教】這一本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科書。逐漸明白了佛教的教理教義與淨宗修學的原則綱領。由於自己的煩惱習氣、世俗觀念較為嚴重,當時沒有按照老法師的教誨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認為禅淨雙修很適合自己的修學方式。結果收效甚微,修學境界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

2006年在北京接觸了老法師家鄉的一位居士。她告訴我要認真努力扎好儒釋道三個根,學佛要有成就就必須有師承法脈,又送了許多老法師的光盤給我,使我徹底改變了自己的觀念,從頭再來,與居士同修一起重新學習【認識佛教】。從而走上了專修淨土、老實念佛求生極樂這一條菩提大道。真正認識佛教實乃教育,老法師在這裡講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徹。

從淨宗修學的五大科目:淨業三福   共修六和  戒定慧三學  般若六度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淨業三福是我們修學的基礎,以三個根:{弟子規   太上感應篇  十善業道經}為基本學科,從人天福  二乘福  大乘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以弟子規來落實。慈心不殺以感應篇來警策自己,修十善業是以十善業道經為標准。

淨業三福第一條人天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親尊師是做人的根本。慈心不殺擴大來講就是不傷害一切眾生,不造惡因,不與眾生結怨。修十善業是身口意三業清淨。身三,身不造作殺盜YIN。口四,口不造作,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意三,不貪,不嗔,不癡。佛法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三業行為的修正,以心為主,從根本修,心就是根本,從起心動念修起。這是我們淨宗學人必須要做到的。

六和敬是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合同悅,利和同均。

見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識,在共修的團體,一定要有共同的見解。這一條是六和敬最重要的。唯有【和】才能把我們的見解、思想、觀念逐步靠近。才能有平等,安定。身心平安。

戒和同修就是有一定的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同修在一起要有一個公約。人人都能奉公守法,團體就不會有爭論,能夠更好的修學佛法。

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合同悅,就是要把握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在修學佛法當中得到真實的利益。

戒定慧三學是佛教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佛陀講經說法無論在何時何地,其內容都不外乎戒定慧三學。戒學是對治貪欲的惡業的良藥,定學是對治嗔恨的散亂的、浮躁的心的良藥。慧學是對治無明愚癡的良藥。所以祖師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戒學調身。定學調心,慧學調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用般若智慧來把握。把握當下、活在當下、觀照當下就是念佛功夫的實際運用。就是學佛修行的點滴功夫。

六度般若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一    布施。佛告訴我們:財富、智慧、健康長壽都是屬於果報。這個果報是要修因,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所以六度把布施列在第一。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果報一定要修因。二     持戒:持戒就是世界上所有一切事物作為都是有方法的。都有程序,要遵守大自然的規律法則。不能違背。這是持戒。三  忍辱。有耐心、有毅力、一切法得成於忍。修行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能成就。四   精進。能夠專精不懈。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五   禅定。心地有主宰、不會被外境所動,內不動心外不執著相名為禅定。六   般若。一切事物無一不透徹、不明了,這是般若。佛陀教育我們這個六條一定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做到就是道道地地的菩薩行。我們時時刻刻要觀照自己。真修實干。

普賢十願:一是禮敬諸佛。二是稱贊如來。三是廣修供養。四是忏悔業障。五是隨喜功德。六是請轉法輪。七是請佛住世。八是常隨佛學。九是恆順眾生。十是普皆回向。

我們淨宗修學所依據的經典是五經一論。修行的方法有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只要一生遵守此原則來修學,決定成就。真正是古德所說:【萬修萬人去】

我們有了理論的依據,有了修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唯有遵守這五個科目。依教奉行,真修實干,我們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自利利他,離苦得樂,圓滿菩提。依無量壽經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蒙阿彌陀佛慈悲大願接引,得以往生極樂淨土。請各位老師大德斧正。阿彌陀佛。          昌德居士合十。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最嚴重的業障是什麼?
下一篇:印光大師:教育兒女最重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