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修學—一 海濤 輯
1.佛法的修學,就是破煩惱、破執著而已。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去掉,我們的智慧能力就能恢復。
2.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是智慧的方法,學佛就是學習佛菩薩的智慧過生活。所以學佛的目的是求智慧,求解脫,脫離我們現在煩惱的生活。
3.章嘉大師指點佛法的入門是:看得破,放得下!從那裡下手?從布施。
4.布施不一定是財物,也可以布施我們的慈悲心、仁愛心。我們生活在這世間,要對自己用忍辱、喜捨心,對別人用慈悲心、護他心。
5.修行就是修菩提心,對自己要清淨,對別人要慈悲、要平等。今天菩提心為什麼發不出來?就是因為起心動念只想到自己——「我」、我的利益,因此菩提心永遠發不出來。
6.佛教的修行法門就是要發展空性的智慧,唯有發展空性的智慧,才能升起包容心、慈悲心、關懷心,並消除所有的煩惱。
7.學佛所得到的是內心清淨、平等、正覺,因此表現於外是對一切有情眾生慈忍。
8.有人問蓮池大師:「明知五欲毒害甚深,偏偏又斷不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大師回答:「人,有解有悟,這只是解而未悟啊!」
9.如果學佛只是在求解研經,雖然可以幫助我們開智慧,但是佛法重在實行、修行,不單單只是知解而已。因為「三昧」沒有現前,所有知解都不是真智慧。
10.因此我們學習了佛陀的教法就要去運用,光聽到了只是聞慧,這還不夠。要去思惟,這屬於思慧;思惟之後,要依教奉行,才能進入修慧的階段,才能開智慧。
11.智慧是什麼?是定心的起用,就是清淨心起作用,如果沒有智慧,心就不能清淨——妄想、執著、分別、煩惱自然產生。
佛法的修學—二 海濤 輯
1.什麼是妄想?貪、瞋、癡、慢是妄想;什麼是執著?我執、法執是病根。起心動念都為我,我執不破,難以入道。
2.十法界的業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念念有我,念念為我,這是嚴重的執著,這個執著讓眾生永遠在生死輪回中,沒辦法脫離三界六道。
3.心理影響生理,眾生所有一切病苦都是從妄想上來的。把妄想執著去掉,讓身心清淨,恢復到自然,則體質改變,自然可以不生病。
4.因此佛陀初期教法——三法印,即是教導弟子觀諸行無常,觀無常即能厭惡世間而求出離;能厭苦,即能通達無我,無我所執,即離一切愛欲,離欲即離一切煩惱,所以能得涅槃解脫。
5.直到消除一切煩惱之前,我們的生、死都只會通往兩條路:惡趣或善趣。我們究竟會走上哪一條路,完全取決於我們平時所造下的業。
6.內心若充滿著貪瞋癡三毒,將來的果報就是三惡道;三惡道從那裡來?從貪瞋癡變現而來。我們心裡有四谛就變現阿羅漢;心裡常保有六度、四攝,就是菩薩。
7.因此,學佛首先就是要學習放下我執,把法界實相認清,這就是「看破」;看破之後自然會「放下」,放下惡念,放下惡行,不再造惡。
8.所謂「放下」並不是放下日常的正當工作,放下不是放棄。世間俗務若放在心上,心就不能清淨,遇到五欲就黏著了。
9.因為使我們生起痛苦、煩惱的,並非「無常」本身,而是我們對「無常」的拒絕接受和執著「世間是常」的錯誤認知。
10.在這世間唯一不變的正是變化——也就是無常本身。被動的無常是無奈的,是世間的實相。唯有透視無常法則,積極觀照實相的生活智慧,才是從容面對無常、不為無常所困的唯一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