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善與不善中的不二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南懷瑾:善與不善中的不二法門

 

弗沙菩薩──善與不善

【弗沙菩薩曰:善、不善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弗沙是譯音。對這些菩薩們所作的報告,大家可以參考老古新出版的《維摩诘經集注》,裡面收集了傳統注解。我介紹的方式是用現代的觀念,使大家容易修證。

其它的經典或者會用“善、惡為二”,此處鸠摩羅什法師卻翻成“善不善為二”,這是《維摩诘經》常見的筆調。不善就是惡,但是不用對立的“惡”字,而用否定的“不善”,意思是比惡還壞,文學上也比較美。你們搞翻譯的同學,要留心佛經上這些句子的文學技巧。

我們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將善惡分得很清楚,例如小孩子看電視,常會問父母劇中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其實這個善惡的觀念,只存在形而下的世間,但是在形而上的道體上,不但沒有惡,也沒有善的存在。真正得道的人,善惡兩頭都不起。若能不起善與不善的念頭,就進入空無相的本際,而通達佛道,進入不二法門。

所以,有時我們到有些宗教團體或是教育團體時,原本以為是很清淨的,哪知道更煩,聽的都是人我是非。為什麼如此?因為沒有做到無相,僅在外表追求道德行為。中國宋朝時理學發達,理學就像是佛教的律宗,講的是作人的道德規矩。可是宋朝後來積弱不振,黨爭不斷,與理學的發達不無關系。都是君子與君子,小人與小人之爭。究竟誰是君子,誰是小人,搞不清楚。結成許多派別,互爭學術和行為善惡的意見,國家也完蛋了。後世對這些理學家的評語講得好:“平時無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一點用也沒有!平日道貌岸然,頭頭是道,到國家出了大事,一點辦法也沒有,只有上吊投海的份。

 

上善菩薩──身口意三業

【上善菩薩曰:身口意善為二,是三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三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能夠心無礙,自然能夠有善行。這位是上善菩薩,最高的善,他來說明身口意三業的不二法門。

我們每人每天身口意都在造業,我們來到這世界都是光屁股來的,什麼都沒帶,活了一輩子,要吃要喝,要揩油要騙,騙不到就凶人家。所以這世界,沒有哪一個眾生不是偷盜人家來生存的。強盜暗搶,皇帝明搶;小偷暗偷,做生意明偷。所以不要說自己沒有造業,哪一個沒有造過業?身體、嘴巴、意識都在造業,自己檢查看看。像我,不要說是在弘法利世了,我為了要吃飯,只好靠賣嘴巴賺錢,比歌星還不如,也造了很多口業。你們將來也不要自以為在講經弘法,都是活見鬼,有這觀念就是造意業。自己盡量向好處做,少一點過錯就了不起了,不要自命不凡。所以在我看來,諸大善人和大菩薩都和我一樣,是吃開口飯的,開口飯就是賣唱的。

什麼時候身口意才在造善業呢?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得定了。身不動,也不用吃,身就沒有造業;口不動,連阿彌陀佛的阿字都不阿了,口就不造業了;意念動也不動,清淨圓明,也不造業了,只有這個時候,才是真正身口意三業向善。常有人來對我說:老師,我沒別的,只有對你誠心身口意供養。去你的身口意!我真答應就簽個約去公證,你身子是我的了,沒有你自主的份了。所以那都是騙人的,說這個話哄人就是造業。我當年跟老師學法,從來不講這種妄語,我手邊有現成的就一定供養。當年學密宗,不知道花了多少錢,今天傳個法,送紅包,明天傳個法,又送,這供養才是真的,什麼身口意供養!真正的大供養是法供養,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個時候才叫身口意供養,供養佛菩薩三寶。

身口意三業,表面上與善是相對的,但是你真悟道的人,三業皆無作相。身口意自性本空的,三業本來是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白居易有首詩說,“飽暖饑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虛空。”這個身體本來就是空的,他用了幾句詩就把佛學講完了。

身體到了無作相境界,當然就不會造口業,不會說是非。身口意三業中,嘴巴造業的機會最多。身業只有殺盜YIN三種,意業也只有貪嗔癡三種。口業有四種,妄語(譬如不想和某人打交道,他來找你,就隨口說沒有空,就是妄語)、惡口(罵人、挖苦人)、兩舌(造是非,像是同人講,這話只告訴你,不要告訴別人,就是兩舌)、绮語(像是說些不相干、不由衷、敷衍的話,或者是說沒有意義、言不及義的話,像聊天就是)。

不造口業就意無作相,這一點是很難說的。例如有人以為不說話、禁語,就可以不造口業了,可是他雖然不說話,見了別人有什麼過失,那難看的臉色就擺出來了。這不仍然是在說話嗎?真正禁語是要從意上去禁的。

能真正身口意三業清淨了,就不止是戒了,比戒還進一步,是無作慧,是智慧的解脫。用上面的例子,看到人家做什麼事,心中也不會動念,這才是解脫,是要有智慧才做得到的。這是大乘三法印的無作,前念已滅,後念不起,起了就丟,這樣才是入不二法門。這是上善菩薩的境界,是真行善。你懂了上善,就會懂了密宗的上樂金剛和禅悅的道理。

一個人想要得到身體上的快感,是有好多方法的,按摩是一種方法,乃至有人捏香港腳無比舒服。但真正的得至樂是為善最樂,上善成就了,它由內而外發出的快感是永遠不退,晝夜都在快感中。那種快感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就是經上所說的,菩薩內觸妙樂,是登地以後菩薩的境界。有上善、上樂、上喜的境界,才算是福報的成就。作點好事只能算是在培養福報,是福報的資糧。你想得到上樂境界,要問自己福報夠嗎?一身都是業怎麼能得到?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上一篇:宣化上人:「悲」的三種含義
下一篇:每天念佛就好嗎,還要不要念咒念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