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佛陀:嫉妒是很難去除的習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陀:嫉妒是很難去除的習氣

 

\
  

嫉妒是很難去除的習氣,多數人看到別人有成就,即嫉妒難平;看到別人受到贊歎,心裡就不是滋味,希望別人贊歎的是我,而不是他;甚至於“自贊毀他”。為什麼會如此呢?都是因為“嫉妒”所致。現代人如此,以前的人也是一樣,眼看別人即將成功,往往加以障礙。
  
  佛陀在世時不斷弘揚佛法。給孤獨長者希望佛陀能夠留在捨衛國弘法、度化人群;於是,不惜巨資——以黃金布地,向祇陀太子買了一塊地。正當他在興建“祇園”時,外教徒知道了非常震驚,他們認為那是他們的地盤,如果瞿昙沙門來此,信徒的信念就會受影響,供養他們的人也會減少;因此,外教徒想盡辦法要阻礙這件工程的進行。
  
  第一個行動是向給孤獨長者抗議,說:“瞿昙沙門何德何能可來這裡?他已有安定的住處,為何還要請他來此?到底他有什麼能耐呢?”外教徒議論紛紛。但是,恭請佛陀到此弘法是給孤獨長者的一大心願,因此他不受議論的影響。
  
  外教徒抗議無效,於是又向國王提出抗議,國王對佛陀時有所聞,他好樂佛法,所以也不聽外教徒之言。外教徒只好又回頭找給孤獨長者,說:“如果你要邀請瞿昙沙門的團體來這裡,必須答應一項條件,否則我們不會信服。”
  
  長者問:“你們有何條件?只要將來大家能和睦相處,不管你們提出任何條件,我都會盡量想辦法。”
  
  外道徒眾說:“瞿昙沙門座下有一位捨利弗,據說他智慧第一,請他來和我們較量一番,比比高下。”
  
  長者認為這不困難,便前往王捨城,向佛陀說明此事。佛陀認為要教化捨衛國必須有個開端,這倒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於是,派捨利弗前往,佛陀說:“當地的工程正在建設,你最好先去安撫當地的人心!”捨利弗歡喜地答應了。
  
  給孤獨長者請教捨利弗說:“尊者什麼時候可以和外教徒論理較量呢?”
  
  捨利弗說:“七天後吧!給他們七天的時間准備。”長者即和對方聯絡。
  
  外教中有一位最被尊重的領導者,他認為這是一件大事,勝敗就決定於這一次的較量,如果輸了,沙門僧團進入城內,他們原有的利養和地位就會大受影響,所以,這場辯論一定要非常慎重。七天之中,他們到處綱羅最好的人才,也召集許多人在當天助陣。
  
  給孤獨長者對此事也很慎重,他搭設大講台,用心安排捨利弗和外教徒的座位。較量的日子終於到了,外教徒浩浩蕩蕩地排開陣容走來,而捨利弗卻是單獨應陣。
  
  捨利弗向眾人說:“好吧,時間到了,你們要選擇以辯論或神通來比較?”
  
  外教徒說:“道理從何辯起?還是比神通較快吧!”
  
  外教徒隨即幻化出一片非常美麗的花園,花朵盛開芳香四溢。捨利弗即化出一陣清風,花園裡的花搖曳生姿,猶如仙境;可惜,沒多久花瓣、葉子紛紛掉落,這一比外道教輸了!
  
  接著,外教徒化出一座清淨的池塘,裡面的水清澈見底。捨利弗便化出一頭大象到池裡洗澡,大象一翻身滾動,池水立即混濁,這次評分,當然又是外教輸了。
  
  那時外教徒非常生氣,於是化出一條凶惡的九頭龍沖向捨利弗,捨利弗立即化出一只大鵬金翅鳥,它飛翔自在,然後穩穩地坐在九頭龍的頭上。此時,外教徒非常惶恐,就認輸了;有些人立即請求皈依,但是,也有一部分較頑強的人不服氣便離開了。
  
  那些頑強者仍然要阻礙工程的進行,即假裝成工人,要求長者讓他們工作,長者心裡有數,知道外教徒可能會混入工人群中,於是告訴捨利弗,捨利弗說:“工程若想加快進行,當然必須號召許多工人,好吧!讓他們來。”捨利弗就親自監工。
  
  有一天,捨利弗於大樹下看到一群工人來了,工人手裡拿著棍子、鋤頭、鏟子等等工具向捨利弗走來,但不知為何忽然人人滿心疲倦,好像即將睡著一般,他們掙扎向前;但是,腳卻愈漸沉重,不聽使喚。
  
  他們累得坐在地上,並且向捨利弗求救,捨利弗即向前為他們宣說“四谛法”,工人聽了如夢初醒,大家都被捨利弗降伏。從此工程進行順利,如期完成祇樹給孤獨園的興建。也正因為有這一段興建的過程,佛教的經典裡才會常常看到“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經文。
  
  這段工程的建設,真是倍受障礙,而障礙源於外教徒的嫉妒,但到頭來他們還是被降伏了,心魔終究無法於正道法中生存啊!  

 

上一篇:妙祥法師法語
下一篇:文殊菩薩化身貧女乞者度眾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