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大日經(白話文):住心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日經 住心品
 

譯文

我是這樣聽說的:有一天大日如來住在佛所加持的高大無比的金剛法界宮殿,所有的執金剛、無數的菩薩以及眾多的天神仙人,都到這裡來集會。

這時大日如來以他那超越時空的神通之力,化現出一幢最為珍稀的大樓閣,其高沒有上,其大沒有邊,種種珍寶,裝點其間,光采耀眼,金碧輝煌,香煙缭繞之中,寶铎和鳴,幡蓋高揚,妙樂悠悠。大日如來安然端坐在以其菩薩之身化現的師子座上。(所有的集會者環繞而坐,重重疊疊,層層排排,其數之多如恆河之沙, 其量之廣如佛剎微塵,而近佛侍坐者,則是以金剛手秘密主為首的上首執金剛,和以普賢菩薩為首的上首大菩薩。)

其中上首執金剛有:虛空無垢執金剛、虛空游步執金剛、虛空生執金剛、被雜色衣執金剛、善行步執金剛、住一切法平等執金剛、哀愍無量眾生界執金剛、那羅延力執金剛、大那羅延力執金剛、妙執金剛、勝迅執金剛、無垢執金剛、刃迅執金剛、如來甲執金剛、如來句生執金剛、住無戲論執金剛、如來十力生執金剛、無垢眼執金剛、金剛手秘密主。上首菩薩有:普賢菩薩、慈氏菩薩、妙吉祥菩薩、除一切蓋障菩薩等諸大菩薩。所有的與會者靜靜地坐在那裡,翹首而望,想在這超越過去、現在、未來三時的佛日聖時, 親耳聆聽大日世尊宣講的住身語意平等處法門。

就在這時以金剛手為首的諸大執金剛,以普賢為首的諸大菩薩以及所有大會之眾,都因受到如來神力之加持,眼前忽然映現出佛以神通化現的種種境界,看見神奇莫測的世界,目睹從未曾有過的勝事,聽見妙語深論,聞諸悅聲絕音,猶如置身其中,彷如自他不別,茫茫然,不知此境此情來從何處,去向何方,起滅邊際不得而知。

又所至之處,所歷之時,都見聞大日世尊為一切有情大眾宣講真言教法。而眨眼之間,又見聞金剛手、普賢、蓮花手等菩薩像貌者,出現在十方世界之中,宣說真言道最清淨高妙之教法,這就是如何從發菩提心開始,一步步地修行,漸次達到十地,而就能在此生中,如何消除造成身口意種種虛妄不清淨業,及導致輪回六趣、備受諸苦的根源——業壽種子,由此進而得到如來平等種子,並在大悲藏中生出佛性之芽,及至增長成果這樣一個道理和門徑。

原典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①

大唐天竺三藏善無畏②共沙門一行譯

入真言門住心品③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一切持金剛④者皆悉集會。

如來信解游戲神變,生大樓閣寶王,高無中邊,諸大妙寶王種種間飾,菩薩之身為師子座。

其金剛名曰:虛空無垢執金剛、虛空游步執金剛、虛空生執金剛、被雜色衣執金剛、善行步執金剛、住一切法平等執金剛、哀憨無量眾生界執金剛、那羅延力執金剛、大那羅延力執金剛、妙執金剛、勝迅執金剛、無垢執金剛、刃迅執金剛、如來甲執金剛、如來句生執金剛、住無戲論執金剛、如來十力生執金剛、無垢眼執金剛、金剛手秘密主⑤,如是上首十佛剎微塵數等持金剛眾俱。及普賢菩薩、慈氏菩薩、妙吉祥菩薩、除一切蓋障菩薩等諸大菩薩,前後圍繞而演說法,所謂越三時如來之日加持故,身語意平等句法門⑥。

時彼菩薩普賢為上首,諸執金剛秘密主為上首,毘盧遮那如來加持故。奮迅示現身無盡莊嚴藏,如是奮迅示現語意平等無盡莊嚴藏,非從且盧遮那佛身或語或意生,一切處起滅邊際不可得。

而毘盧遮那一切身業、一切語業、一切意業、一切處、一切時,於有情界宣說真言道句法。又現執金剛、普賢、蓮華手菩薩等像貌,普於十方,宣說真言道清淨句法,所謂初發心乃至十地次第,此生滿足,緣業生增長,有情類業壽種除。復有芽種生起。

注釋

①「經」字之後,諸本均有標明卷數的「卷第一」三字,底本還有標明帙號的「染」字,今均略去。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亦略稱《大毘盧遮那成道經》、《毘盧遮那成佛經》,略稱《大日經》。梵文題: Maha-vairocanabhisambodhi — vi-kurvati- adhisthana-vaipulya-sutra-indaraja-namadharmaparyaya.或Maha-vair-ocana- visambodhi-vikrinita-dlista—sutram-indra-raja.藏文譯本題:

Rnam-par snan-mdsad chen-po mnon-par rdsogs-par byan-chub-pa rnam-par SpruI-bp byingyisrlob-pa sin-tu rgyas-pa mdo-Sdehi dhan-po rgyal-po shes-bya-bahi chos-kyi rnarn-grans.大毘盧遮那,或譯作「摩诃毘盧遮那」,略作「毘盧遮那」,顯教各派又有別的譯法,均為梵文maha-vairocana的音譯。「摩诃」,有「大」之義;「毘盧遮那」,有「日」、「光明遍照」之義。故意譯作「大日」、「大遍照」,為秘密佛教奉為最高之佛的名號,通常稱作「毘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一行《大日經疏》解釋說:「梵音毘盧遮那者,是日之別名,即除暗遍明之義也。」(卷一)「如世間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長一切萬物,成一切求生事業。今法身如來亦復如是,故以為喻也。」(卷十六)然「世間之日不可為喻,但取其少分相似故,加以大名,曰摩诃毘盧遮那也。」(卷一)而《金剛頂經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門義訣》又有不同的解釋,說:「梵雲毘盧遮那,此翻最高顯廣眼藏如來。毘者,最高顯也;盧遮那者,廣眼也。先有翻為遍照王如來也,又有翻為大日如來,此並略而名義阙也。」密教以大日如來為法身佛,亦為建立本宗教法之教主,而顯教各派依據不同的譯名,又有不同的解釋。

②「大唐天竺三藏善無畏」,與麗本同。《大正新修大藏經》校宋、元、明、宮,《中華大藏經》校石、資、碛、普、南作「大唐中天竺三藏輪波迦羅」,《大正藏》校明,中華藏》校徑、清作「唐中天竺三藏輸波迦羅」。

③「品」字之後,諸本均有標明品數之「第一」二字,今略去。據《疏》說,該品梵本原有二題,初題〈修真言行品〉,次題〈入真言門住心品〉,故現題兼有「入住」、「修行」二義。真言,為梵文mantra的意譯,音譯作「漫怛攞」。詞根man,有「思惟」之義,後綴tra,有「用具」之義,合起來就有「用來思惟之工具即言語詞匯」之義。在密教中真言具有真實而非虛妄的言語之義。《疏》說:「真言,梵曰漫怛攞,即是真語、如語、不妄不異之音。」(卷一)不空《總釋陀羅尼義贊》說:「真者,真如相應;言者,真诠義。」

從廣義上說,真言具有四種含義:法真言,清淨法界以為真言;義真言,勝義相應,一一字中有實相義;三摩地真言,由瑜伽者用此真言於心鏡月輪上布列真言文字,專注心不散動,速疾證三摩地;文持真言,從唵字至娑、嚩、賀, 於其中間所有文字,一一皆名真言。而從分類上說,有如來說、菩薩金剛說、二乘說、諸天說、地居者說五種,前三種通稱聖者真言,後二種通稱諸神真言。密教認為真言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以此加持,小則可祛病除害,護身積福,大則可消除罪業,超生淨土,相應成佛。

因念誦、觀修真言是密教修行的主要方法,所以密教往往自稱真言宗、真言行者,稱其教法為真言門、真言教。真言, 也稱密語、密言、密號。由於真言的念誦形式及其用法、功能、意義等,與陀羅尼(梵文dharani 的音譯,意譯總持)、明(梵文vidya 的意譯,有知識之義)、民間禁咒相似,故往往互譯混用。

④持金剛:為梵文vajra-dhara 的意譯,音譯伐折羅陀羅。vajra,音譯伐折羅、跋折羅、嚩日羅,意譯金剛杵、金剛智杵、堅慧杵,原為古代印度的一種武器,在密教中作為一種法具,表示如來智慧力的標幟。dhara,有執持之義,故持金剛, 亦譯作執金剛,有執持如來智印之金剛杵者之義。持金剛是密教中主要的一類神,與表現如來「慈」一面的菩薩相對應,表現如來「悲」的一面,攝伏摧破一切煩惱之敵(《疏》卷一、五等)。

⑤金剛手秘密主:或稱金剛手、執金剛、持金剛、秘密主、持金剛具慧者,有時稱金剛薩埵,特指諸執金剛中為首者。以手持金剛杵,名金剛手,以執持如來身語意三密,而為心密之主,名秘密主。密教認為大日如來的密法,均由金剛手親承傳諸於世的(《疏》卷一、不可思議《大日經供養法疏》卷上、《理趣釋》等)。

⑥身語意平籌句法門:指本經所要說的教法。身語意平等,是說如來種種三業,都達到了第一實際、極妙之境,身等於語,語等於心,三業平等無別。句,有「止住」、「住處」之義;平等句,就是達到了三業平等、三密相應之處的意思。

密教認為如果修行者以身平等之密印、語平等之真言、意平等之妙觀,作為進趣修行的方法和途徑,便可逮見加持受用身,成就平等智身,相應成佛。故《疏》指出:「是故住此乘者,以不行而行,以不到而到,而名為平等句。一切來生皆入其中,而實無能入者,無所入處,故名平等。平等法門,則此經之大意也。」( 卷一)下文所說的「真言道清淨句法門」,與此身語意平等句法門的含義相同,說「清淨」,也就是從身語意三業平等無異的意義上去說的。

譯文

就在這時,金剛手秘密主見大日世尊有如此大的神通,具有如此高的智慧,而能在同時為各種有情眾生宣說妙法,便在大會中坐著向佛問道:

世尊,我們應當如何像您那樣遍知一切而受供養?怎樣才能得到像您那樣智慧中的智慧——一切智智呢?為什麼得到了一切智智,就能為無量無數的有情眾生廣演教法?何以能根據不同的趣向種類,區別不同的性情愛好,以各種不同的方法和途徑而來宣說一切智智?或者示現聲聞乘道,或者示現緣覺乘道,或示現大乘道、五通智道,或者願生天、人中,以及龍、夜叉、干阖婆,乃至願生摩睺羅伽者的說法。

如果有的眾生信奉佛法,喜歡由佛來度脫,就現佛身,或現聲聞身,或現緣覺身,或現菩薩身。如有的眾生信奉梵天,就現梵天身;有的信那羅延天,就現那羅延天身;或者現毘沙門天身,乃至羅睺羅伽、人、非人等身。都按他們各自喜聞樂見的語言,去說他們能夠歡喜信受的道理,都按他們各自所遵循的行為模式,去示范他們視為崇高神聖的教義。然而,這一切無論如何的不同,最終講的只是一個原理,也就是一切智智的道理,最終要達到的是同一個目的,也就是身心得到完全解脫的目標。

世尊,我對一切智智的原理是這樣理解的:像那高渺空曠的虛空,清淨純粹沒有任何東西可摻雜其中,廣大無邊沒有誰還能分出彼此界限,超凡脫俗卻含容萬象,沒有什麼概念和詞匯來想象形容。我想,您所具有的智慧,也是這樣超越了人們的一切虛妄認識和思惟模式。又像那深厚堅實的大地,繁衍生息的人類,棲息生長的鳥獸草木,無不依靠著它而生存,無論怒吼的狂風、震顫的驚雷,都不能使它動搖傾覆。我想,您所具有的智慧,也是這樣萬事萬物賴以依止,任何煩惱都不能影響動搖。又像那熊熊燃燒的烈火,不管積薪如山,不管堅木如鐵,都將勝進無厭,焚燒殆盡。我想,您所高舉的智慧之火,也是這樣,將一切愚癡煩惱之薪焚盡無余,為迷惑顛倒者驅逐黑暗、照明道路。又像那滾滾席卷的飓風,煙塵雲霧,一掃而光,所至之處,勢不可擋。我想,您所駕馭的智慧之風,也是這樣,掃淨一切煩惱塵埃,摧毀無明大樹。又像那清澈見底的流水,滋潤草木而生花果,利樂眾生而止饑渴。我想,您所包含的智能之水,也是這樣流趣世間,潤澤群生心田而增長菩提花果,清涼熱惱勞倦而神曠意悅。然而,世尊啊!如此智慧,以什麼為其原因?以什麼為其根本?

以什麼為其究竟?希望世尊為我們大會聽眾開導。

金剛手秘密主這樣一番問話之後,大日如來微微一笑,便開口說道 好啊!好啊!金剛手,你能問這樣的問題,非常好,現在請你仔細地聽著,並認真思考、善於領會,我開始講了。

金剛手說:如果是這樣,世尊,我們很樂意洗耳恭聽。

佛說:一切智智,以菩提心為其原因,以大悲為其根本,以方便為其究竟。秘密主,這就像播下的一粒種子,憑借土壤養分、沐浴陽光雨露,蒙受農人培育,而生根發芽、長莖展葉、開花結果一樣。菩提心是那粒含藏基因的種子,有了它一切才有可能發生,因而它是成佛的內在根據,有了它志求菩提的信心,一切才有了開端,因而它是找到智慧的大門。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大悲是那些能使種子發芽生根、茁壯生長的土水耕耘,有了它一切才能正常進行,因而它是成佛的必要條件, 它是走向成功的堅實基礎。以慈愛之心,施善與樂,以悲愍之情,拔苦濟難,只有為了無量眾生,修行才有意義。方便是那施肥澆水的適宜,是那培育管理的合理, 有了它一切才變得有效而圓滿,因而它是成佛的根本方法,它是到達彼岸的舟航。只有掌握三密方便,才具神通之力,發意頃即達佛地。那麼,秘密主,一切智智成就的究竟菩提是什麼呢?就是如實知自心,如果能如實地觀察、完全地認識、清楚地證知自心本性,就叫成菩提。其實如來智慧寶藏,不由他悟,不從他得,只有在眾生自心中找到,即心是道,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別的東西,哪怕是最微小的東西也無從可得,這也就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或無上正遍知的意思。但為什麼這樣說呢?

菩提就像虛空存在的相狀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永恆常住,清淨無為,超越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存在方式,超越任何概念思惟上的分別和認識。菩提既沒有去感知和覺悟的主體,也沒有什麼可以感知和覺悟的客體,為什麼呢?因為菩提根本就沒有什麼可以把握的具體東西。秘密主,沒有任何可以具體把握的狀態,就是虛空的相狀,所以說虛空相如同菩提。

說到這裡,大會聽眾無不皺起眉頭,金剛手也心生疑問,便接著佛的話頭問道:世尊,上面您說菩提心就是發心志求一切智智,現在又說發菩提自心就是一切智智,那麼此中誰是能求?誰是所求?誰為可覺?誰為覺者?又如果離開自心之外什麼東西都沒有,那麼有誰能發起此心,一步步修行進趣直到佛果呢?如果事情不必有什麼其他因素而能成辦,那麼眾生也就不必借助任何方便了?這樣,眾生豈不是自然成佛了嗎?

如來見金剛手這樣一層層提問,會意地點了點頭,便回答說:秘密主,是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是自心自覺、自心自證。雖然眾生自心之本性即是菩提,眾生與佛本無分別,法身本性常自清淨,但眾生不能如實自知,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是愚癡無明,而此無明便顛倒過來認識事物,這就產生了愛、恨、貪、欲等煩惱,由情感思想上的煩惱,進而引起種種行為活動,最終導致趣入輪回之道,獲種種身,受種種苦,如同蠶出絲無所因,自從己出自纏裡,而受諸煎熬之苦。由此可知,除了眾生自心之外,確實再沒有別的什麼東西了,所以說心自證心、心自覺心,就是本性清淨的緣故。秘密主,你想想看,如果心不是處在這種清淨的狀態,那麼它應該在某一個地方了,請你觀察具有認識功用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內六處,是否藏在其中?當然找不到。又觀察感官認識所對的客觀對象色、聲、香、味、觸、法等外六處,也不可得。再觀察內六處對外六處生起見、聞、嗅、味、觸、思慮的六種感官認識,也找不到心在何處。秘密主,如來的正等正覺,並不是那些外道,對其所謂真我所說的那樣,如說真我的顏色是青的或黃的,紅的或白的,紅紫色的或水精色的。有的說真我的形狀是長的或短的,圓的或方的。有的說真我是一種光明體或一種黑暗體。有的說真我之體是男子身,或女子身,或不男不女身。這些外道邪見都不如實自知心實相,而把那些因緣和合而成,沒有自性的假相當成實在的東西。

秘密主,心的本性也不是與有情眾生之欲界相同,也不與物質的色界相同,也不與非物質的無色界相同,更不與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類同性。(這些東西也不過是從眾緣而生,沒有自己固定的規定性,當然談不上與心性有什麼相同之處了。把此類奉為神明,只不過是人們的一種虛妄的執著。)

秘密主,心性也不像那些偏見戲論所認為的那樣,它並不是住在眼、耳、鼻、舌、身、意界,因為這些東西從眾緣而生,性相自空,無有住處,何況還能有什麼心實相住在其中。

心實相,也不是什麼可見可顯現的東西,因為可見可顯,說明有一定的相狀,而有相狀者,都是從眾緣所生之物,是虛假不實的,這怎麼能說是無上菩提呢?所以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實際上,具有虛空之相的心性,超越一切此是彼非的分別思惟,和非此非彼的無分別思惟。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為性質相同於虛空,就是相同於心,相同於心即是相同於菩提,心、虛空界、菩提三種無二,相本同一相,而有三個名稱。秘密主,自心本性雖然不是因緣和合之物,是超越的不生,但是要認識、證悟它,卻是需要有一定因緣條件的,需要發心生起,這就是前面說的大悲萬行的條件和基礎,巧妙有效的方便和快捷方式,這樣才可得到最高智慧。

所以,秘密主,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所說的教法隨機而說,種種不同,但究竟同歸,本無異轍,講的無非是因根究竟三句,教菩薩大眾懂得清淨之菩提心,如實認識覺悟自心。秘密主,如果男女眾生想要知識菩提,就應當知識自心。那麼,秘密主,怎樣知識自心呢?

如前所說,要觀察千差萬別的事物和現象,如呈現為顏色和形體的事物,感官所對的客觀外境,發生認識功能的感覺器官,所產生的認識及作用,以及我、我所、能執、所執等主體和客體等等種類,其中分析推求都得不到心之所在,因為這一切都是從因緣中聚合而成的,都沒有固有的本質特征。當這樣觀察的時候,就能認識到自心原來是在不生之處,而這本來不生之處,即是清淨之自心。

秘密主,這種直接觀察淨菩提心的真言道修行方法,於初發心時直觀自心實相,所以叫初發明道頓悟法門。秘密主,菩薩要是按照這條道路去修行動學,可使妄想因緣所有煩惱業苦, 皆悉清淨除滅,少用功力,便得除一切蓋障三昧。如果得到此種三昧,就可以淨除貪、瞋、癡等煩惱障礙,過去及現世所造之重罪業障,因先業而受報生之生障,因先世有障法而不逢正法之法障,聞法而不能理解認識之所知障。這時,在自己心中常見十方一切諸佛,妙相湛然,如觀明鏡,自知自心,與諸佛菩薩共同等住。即能以方便之力發起五神通,而以神通力不動本心游諸佛剎,現種種身語意,廣修諸行。還能通曉十方三世種種語言方音,獲得總持不忘的陀羅尼。由此便知道眾生的心理活動和認識能力,以及性情好惡,進而針對不同的對象實施相應的說教,將佛法廣演分布,因此之故,於一切時、一切處受到十方諸佛的護持。而如此內具功德, 外為諸佛護持,雖處生死而無染著,猶如蓮花出水,不為污泥之所染污。常住無間地獄而拔眾生苦,勝進不息,不辭勞倦。以其清淨之心,如金剛堅固不壞,恆處世間而無犯失。能以實智認識到中道正觀,制止八顛倒,遠離二邊。

又,秘密主,住此除一切蓋障三昧菩薩,具最上信解力之故,勤修不久,便能通達一切佛法。秘密主,一言以蔽之,此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佛法所有功德,都能成就無余。

原典

爾時,執金剛秘密主於彼眾會中坐白佛言:

世尊,雲何如來應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為無量眾生廣演分布,隨種種趣、種種性欲、種種方便道,宣說一切智智。或聲聞乘道、或緣覺乘道、或大乘道、或五通智道,或願生天、或生人中,及龍、夜叉、干闼婆,乃至說生摩睺羅伽法。

若有眾生應佛度者,即現佛身,或現聲聞身,或現緣覺身,或菩薩身,或梵天身,或那羅延、尾沙門身,乃至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各各同彼言音,住種種威儀。而此一切智智道一味,所謂如來解脫味。

世尊,譬如虛空界離一切分別、無分別、無無分別。世尊,譬如大地,一切眾生依,如是一切智智,天、人、阿修羅依。世尊,譬如火界,燒一切薪無厭足,如是一切智智,燒一切無智薪無厭足。世尊,譬如風界除一切塵,如是一切智智,除去一切煩惱塵。世尊,譬如①水界,一切眾生依之歡樂,如是一切智智,為諸天世人利樂。世尊。如是智慧以何為因?雲何為根?雲何究竟?

如是說已。毘盧遮那佛告持金剛秘密主言:善哉!善哉!執金剛,善哉!金剛手,汝問如是義,汝當谛聽,極善作意,吾今說之。

金剛手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菩提心為因②,悲為根③,方便為究竟④。秘密主,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⑤。秘密主,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少分無有可得。何以故?虛空相是菩提,無知解者,亦無開曉。何以故?菩提無相故。秘密主,諸法無相謂虛空相。

爾時,金剛手復白佛言:世尊,誰尋求一切智?誰為菩提成正覺者?誰發起彼一切智智?

佛言: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淨故。心不在內、不在外、及兩中間⑥,心不可得。秘密主,如來應正等覺,非青非黃,非赤非白,非紅紫非水精色,非長非短,非圓非方,非明非暗,非男非女,非不男女⑦。

秘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性,非無色界同性,非天、龍、夜叉、干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趣同性。

秘密主,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界,非見非顯現。何以故?虛空相心離諸分別、無分別。所以者何?性同虛空,即同於心,性同於心,即同菩提。如是。

秘密主,心、虛空界、菩提三種無二。此等悲為根本,方便波羅蜜滿足。

是故,秘密主,我說諸法如是,令彼諸菩薩眾菩提心清淨,知識其心。秘密主,若族姓男、族姓女,欲識知菩提,當如是識知自心。秘密主,雲何自知心?謂若分段,或顯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識,若我、若我所,若能執、若所執,若清淨,若界,若處,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

秘密主,此菩薩淨菩提心⑧門,名初法明道。菩薩住此修學,不久⑨勤苦,便得除一切蓋障三昧。若得此者。則與諸佛菩薩同等住,當發五神通,獲無量語言音陀羅尼⑩,知眾生心行,諸佛護持,雖處生死而無染著,為法界眾生不辭勞倦,成就住無為戒⑾,離於邪見,通達正見。

復次,秘密主,住此除一切蓋障菩薩信解力故,不久勤修,滿足一切佛法。秘密主,以要言之,是善男子、善女人無量功德皆得成就。

注釋

①「譬如」,原作「喻如」,麗本同,今按《疏》文及上下文用詞一致,改正。

②菩提心為因:講修行的依據和起因。菩提心,在此具有雙重含義,一指眾生本來具有的、與佛共同無別的本性,也就是覺悟成佛的因性、內在根據、本原或可能性。二指追求菩提真理的自信心、信心力。

《大智度論》所謂「佛法大海,信為能入」,就是指此而言。因一指內因,即作為內在根據的菩提心,二指外因,即作為外在條件的菩提信心。

③悲為根:講修行的基本條件和過程。悲,據《疏》解釋,兼有慈、悲二義,「慈如廣植嘉苗,悲如芸除草穢」,一方面要發慈愛之心,施樂與善,廣修福業,而在修行上積極進取、增長淨心。另一方面要發悲愍之心,拔苦除難,勇猛無畏,而在修行上不斷克服重重障礙、掃清一切煩惱塵。二者相輔相成,不可缺一。總之,要具足種種因緣條件,要有堅固的基礎,這叫「大悲萬行」,而這也就是修行的全部過程和活動。所謂根,原意為執持,如樹之根執持莖葉華果,使其立而不拔,在此指修行進趣的基礎和淨心逐漸增長成熟的各種條件。根,校本作「根本」,《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麗作「根本」。今按《疏》文及其文義,仍從底本。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方便為究竟,略稱因根究竟三句,或稱因行果三句。三句,為密教修行全過程的理論概括。

④方便為究竟:講修行的方法和目的、結果。方便,即技巧、方法、途徑,在此特指三密方便,即身密之印契、語密之真言、意密之瑜伽觀想。究竟, 即結果、終極,指成佛之果、菩提之境、正覺之智。方便為究竟,就是以三密方便相應成佛。而更深一層的含義,則是當認識到成佛之因而增發信心,進修慈悲萬行,一切圓際之時,染污即是清淨,煩惱即是菩提,眾生即是佛,世間即是出世間。在此方便,是與究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疏》卷一、《理趣經》、《攝真實經》等)。

⑤如實知自心:為密教教義中的一個重要命題,而在本經中則是一個核心命題。所有哲學上的論證都可以歸結到這一句話上,《疏》中也著重闡發了這一命題的基本涵義。如實知自心,簡言之,就是完全、真實地觀察,認識和體證眾生自心的本性,亦即真實地存在。所謂成菩提,實際上就是如實地認識和體證自心,以自心證知自心,以自心覺悟自心。自心即是佛心,自心即是道,別無其它。但在現實中何以有眾生和佛的區別呢?何以來生輪回生死呢?其原因就是眾生不能如實地證知自心。如果眾生能如實證知,心自證心,心自覺心,則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疏》卷一)。

⑥心不在內……及兩中間:內、外,指內六處、外六處;兩中間,即六識(《疏》卷一)。

⑦非青非黃至非不男女:均指印度各種宗教的和哲學的宗派觀點,即針對闡於「真我」的各種看法而言。如有的說真我的顏色是青的或黃的,有的說真我的形狀是圓的或方的等等。

⑧「淨菩提心」,原作「菩提心」,《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麗作「淨菩提心」,今按校本及《疏》文補入「淨」字。

⑨「久」,原作「欠」,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⑩陀羅尼:在此指其原義,即取總持不忘之義,獲無量語言音陀羅尼,就是說能夠獲得對於各種語言方言,包括三界天人語言的總持通達。陀羅尼原為古代印度的一種記憶方法,用來記憶和背誦冗長的經文詩贊。後來才演變為陀羅尼神咒,與真言、明咒、咒術相混(參見《大智度論》卷五、《佛地經論》卷五、《總釋陀羅尼義贊》)。⑾戒:此有「清冷」之義,如水性之清冷,雖薪火而終不變其本性。住無為戒,即止住於心之常恆不變之本性(《疏》卷一)。

譯文

大毘盧遮那佛如此深入淺出地講解之後,大會聽眾無不心悅誠服,茅塞頓開。但不知如何實踐這一道理,如何漸次進修而能得到一切智智。正在這時,金剛手看透大家的心思,便又以偈頌提問道:

光明遍照大日尊,菩提種子怎發生?

如已發生菩提心,如何分辨其相狀?

識心人中最勝心,必知微相而演說。

自然智慧大勤勇,幾心續生得是心?

次第心相何差別,經歷幾時見淨心?

其心微妙之功德,如何修行而獲得?

眾生心與行者心,有何差異共開演。

執金剛秘密主這樣問罷之後,大日如來諄諄善誘,進一步告訴執金剛秘密主說:

佛性所生好金剛,利益眾生如是問。

勝上大乘進趣處,不生而生諸心相,十方諸佛大秘密,外道異門不能識,集會今天為眾生,皆悉開示仔細聽:

越諸一百六十心,發生無量大功德,心性恆常如金剛,當知即生菩提心。

菩提心相如虛空,永恆常住不染污,大風吹盡無所動,常自寂滅本無相。

行者智慧悉成就,即是諸佛正覺現,從此就是初發心,內外供養行修行。

佛接著又說:秘密主,那些無始以來,輪回流轉於生死中的愚童凡夫、種種有情眾生,相信有名而無實的個體靈魂和鬼神,認為萬物都有靈魂,世界上充滿鬼神。秘密主,他們不能觀察和認識事物的本性,因而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產生了異己的分別人神的思想。

也有的把某種現象當作真實的東西,如有的認為時間是萬物之因。他們說:時來眾生熟,時至則催促,時能覺悟人,是故時為因。有的認為地是萬物之因,一切眾生和萬物依地而得生存。有的認為水是萬物之因,有的認為氣是萬物之因,有的認為火是世界之因,有的認為空是世界之因,說從空無生萬有。修行瑜伽的人,把瑜伽境界中由心靜而產生的現象執為實有。修淨行者,有的認為有創造萬物之主,依此修行為之淨,有的認為沒有創造萬物之主,萬物都是無作無為,故以無淨為修行之道。自在天外道中,有的認為世界萬物都是自在天所為,有的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創世主的心中流出來的,有的認為世界萬物是由時間創造出來的。那羅延天外道主張那羅延天湛然不動,而有輔佐者受命造物。其中還有的說尊貴天遍及一切,無處不在。有一類外道主張一切事物都自然而有,沒有誰去造作,如蓮花色澤鮮艷,無人去染,棘刺利尖,無人去削。有的外道還說人身中除了心之外,另有自我,支配人身活動。也有的說人身中有神我,與身等同,身小亦小,身大亦大。又有的外道說有神我能造萬物,世間所有好事均由他所為。又有外道說任何東西都有壽命,包括地水火風以及草木土石。有一派說有補特伽羅我,屢往生死輪回之中,為生命的主體。另有一派主張識,說識遍及一切,充滿世界。還有一類派別主張阿賴耶,說有阿賴耶執持此身,造諸萬物,含藏一切,它攝收之則世無所有,放開之則滿世間。又有外道主張身中有知者,能知苦樂等事;有見者,能見世間諸事。又有外道說身中除識心之外另有能執者,操動身口意作種種事情;與此相反,有的以所執境界為真我,遍及一切處。又有觀點說有內知我,專主內證;有外知我,專主外境的認識。又有主張社怛梵知我的。自在天外道中又有主張人生,說人生人,是人為真我。毘紐天外道主張有勝我在身中,常有一寸許,受身之前先受勝我。

常定生外道主張有常定生者,常住不變,無有更生。聲論外道中,有的主張聲本顯,等待一定條件而顯現出來;有的主張聲本生,等待一定時機而生出來, 都把聲看作體性常住不變。

秘密主,此類觀點不可勝數,他們不能認識事物和現象的本質,不能分析推論靈魂、鬼神、真我的本性,而盲目信奉自古傳下來的東西, 世代承襲舊有的觀念,或者轉生出更愚昧的看法。由此進而依祖習相傳的方法去修行,想得到解脫,偶然得到點什麼,便自以為得到了真解脫,豈不知違背了事物最普遍的善惡因果關系。

佛接著又說:秘密主,愚童凡夫類如只知水草、YIN欲之事的羝羊,不知有善惡因果之法。

但有的偶爾聽說有善法之事,忽然產生一種想法,覺得節食持齋是件好事,便節衣縮食,遠離世務,從中得到一點身心的安寧。秘密主,這算是最初稍微認識到了善惡因果之理,是初種子善業發生, 名為種子心。又以此為因,於六齋日斷食捨財,施與父母、男女親戚。

以此止息貪求,免去守護之心,又受人敬愛,這就認識到了其中的因果關系,如從種子生出芽來,這就是善心增長的第二芽種。又以此為基礎,將財物施捨與不相識的人,這就表明見到了平等施捨所帶來的利益,善業萌芽又增長了,如同從芽長出莖干一樣, 是善心增長的第三苞種。又以此施與德高望重的人,表明施捨已有所選擇了,認識到施捨價值的高低,慧性大開,如同莖干上長出了葉子,是善心增長的第四葉種。又以此施與掌握技藝音樂的人,以及獻給尊宿耆舊、學行高尚、為人師范的有知識的人,這表明見到了他們為他人利益的行為,提高了選擇的價值和意義,如同芽之上長出了花朵,是第五花種。又以此施發親近愛戴之心,供養出家修行之人,表明初步認識到出離世間貪欲的意義,如同花落結果,是第六成果。又以此為基礎,認識到造齋施捨只是人天福報之舉,即而知道身口意三業不善,皆是煩惱因緣,進而捨棄一切,以清淨為是,持戒而住;因此之故,身心完全得到安寧,命終之後又得以升天,如同種果已成、受用其實,是第七受用種子。

又,秘密主,以前諸心仍免不了生死流轉,時從有學問的人那裡聽說某某天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如果虔誠供養,一切希望都可得到滿足。這些天諸如自在天、梵天、那羅延天、商羯羅天、黑天、自在子天、日天、月天、龍尊等,以及俱吠濫、毘沙門、釋迦天、毘樓博叉、毘首羯磨、閻摩、閻摩後、梵天後等世間所信奉者,還有火天、迦樓羅子天、自在天後、波頭摩、德叉迦龍,和修吉、商怯、羯句啅劍、大蓮、俱裡劍、摩诃泮尼、阿地提婆、薩陀、難陀等龍,或天仙、大圍陀論師,這些都應供養。聽到這些話之後,心懷慶悅,恭恭敬敬地供養,並出家歸依,依教修行,是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第八嬰童心。

又,秘密主,第八無畏依中又有擇善而從者,由其以前善業的基礎,於所說教法中修行觀察,雖然不能認識一切事物因緣而起的道理,仍然脫離不了斷、常的思惟方式,但已生解脫智,是為第九殊勝心。又,秘密主,更有深刻觀察者,雖然不能認識緣起之空,脫離斷常的偏見,不能雙離有無之見,仍認定自己所認識到的空,但已能作非有非無的平等觀察,擺脫了一般的錯誤認識,這是第十決定心。

原典

爾時,執金剛秘密主復以偈問佛:

雲何世尊說,此心菩提生?

復以雲何相,知發菩提心?

願識心①心勝,自然智②生說。

大勤勇幾何,次第心續生?

心諸相與時,願佛廣開演。

功德聚亦然,及彼行修行,心心有殊異,惟大牟尼說。

如是說已,摩诃毘盧遮那世尊告金剛手言:

善哉佛真子,廣大心利益,勝上大乘句,心續生之相,諸佛大秘密,外道不能識。

我今悉開示,一心應谛聽:

越百六十心,生廣大功德,其性常堅固,知彼菩提生。

無量如虛空,不染污常住,諸法不能動,本來寂無相。

無量智成就,正等覺顯現,供養行修行③,從是初發心。

秘密主,無始生死、愚童凡夫執著我名、我有,分別無量我分。秘密主,若彼不觀我之自性,則我、我所生。余復計有時、地等變化,瑜伽我,建立淨,不建立無淨。

若自在天,若流出及時,若尊貴,若自然,若內我,若人量,若遍嚴,若壽者,若補特伽羅,若識,若阿賴耶,知者、見者,能執、所執,內知、外知,社怛梵,意生④,儒童⑤。常定生,聲、非聲。秘密主,如是等我分,自昔以來分別相應,希求順理解脫。

秘密主,愚童凡夫類猶如羝羊,或時有一法想生,所謂持齋,彼思惟此少分,發起歡喜,數數修習,秘密主,是初種子善業發生。復以此為因,於六齋日施與父母、男女親戚,是第二芽種。復以此施,授與非親識者,是第三苞種。復以此施,輿器量高德者,是第四葉種。復以此施,歡喜授與伎樂人等,及獻尊宿,是第五敷華。復以此施,發親愛心而供養之,是第六成果。復次,秘密主,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

復次,秘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轉,於善友所聞如是言:此是天大,天與一切樂者,若虔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所謂自在天、梵天、那羅延天、商羯羅天、黑天、自在子⑥天、日天、月天、龍尊等,及俱吠濫、毘沙門、釋迦、毘樓博叉、毘首羯磨天、閻摩、閻摩後、梵天後⑦。世所宗奉。火天、迦樓羅子天、自在天後,波頭摩、德叉迦龍、和修吉、商佉、羯句啅劍、大蓮、俱裡劍、摩诃泮尼、阿地提婆、薩陀、難陀等龍,或天仙⑧、大圍陀論師,各各應善供養。彼聞如是,心懷慶悅,殷重恭敬,隨順修行,秘密主,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第八嬰童心。

秘密主,復次,殊勝行隨彼所說中殊勝住,求解脫慧生,所謂常、無常空,隨順如是說。秘密主,非彼知解空、非空、常、斷,非有、非無,俱彼分別、無分別。雲何分別空?不知諸空,非彼能知涅槃、是故應了知空,離於斷常。

注釋

①識心:據《疏》解釋,是心之自覺之智,次後所說之心,即是心之實相,而說識心,表示境智俱妙,無二無別。

②自然智:即是如來常智,以其心自證心、心自覺心,而最勝最妙,故又說勝。這都是贊歎如來之德。

而全句的意思是說:有如此德之佛,必能知道菩提之發生及其微相,願佛宣說。

③「行修行」,《大正藏》校宋、元、明、宮,《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修行行」,今按校本及《疏》文並文義,仍從底本。

④意生:《疏》作「摩奴阇」(manu-ja) ,並引菩提阇梨(即金剛智)的解釋說該詞「《智度》翻為人,是人執也,具譯當言人生,此是自在天外道部類,計人從人生,故以為名。唐三藏(此指玄奘)雲意生,非也。末那是意,今雲摩奴,聲轉意別,誤耳」(《疏》卷二)。《疏》卷十六解釋意生說:「滿奴所生者,是一類外道見,滿奴是我,言一切依我而生。」慧琳《音義》卷二十五作「摩奴沙」(manusya),解釋說:「此玄人,即人之總名也。」摩奴阇、摩奴沙,均從詞根manu 派生,其原義有人、人類之義,也有思想、意識之義(Arthur A. MacdonELL.Sanskrit English Dictionary)。

⑤儒童:《疏》卷二作「摩納婆」( manava),並引菩提阇梨的解釋說:「是毘紐天外道部類,正翻應言勝我,言我於身心中最為勝妙也,彼常於心中觀我可一寸許。《智度》亦雲有計神在心中,微細如芥子,清淨名為淨色,或如豆麥,乃至一寸,初受身時,最在前受,譬如像骨,及其成身,如像己莊。唐三藏翻為儒童,非也;儒童,梵雲摩孥婆, 此雲納,義別,誤耳。」卷十六則解釋說:「末那仙生者,言一切從彼生也,亦是一類外道等見也,即是垢障不平之性,亦以金剛作業,除彼不平之過。」按梵文摩納婆(manava)

有勝我、人類、人我之義。摩孥婆(manava)有少年儒童之義。

⑥「子」,《大正藏》校宋、元、明、宮,《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無此字,今按校本及上下文義,仍從底本。

⑦「梵天後」,《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梵天、梵天後」。今按校本和《疏》文及前後文義,仍從底本。

⑧「天仙」之後,原有「大仙」二字,《大正藏》校宋、元、明無「大仙」二字,「天仙」作「火仙」。

《中華藏》校石無「大仙」二字,校資、碛、普、南、徑、清「大仙」作「火仙」。今校藏文本,無「大仙」或「火仙」二字,據此並按校本及《疏》文,略去「大仙」二字。

譯文

大日世尊依次講罷相續而生的十心之後,金剛手又向佛請求說:世尊,誠心希望您再講講修行之時所要度越的一百六十心相。

大日佛繼續告訴金剛手說:秘密主,請你認真聽著:所謂心相,指的就是貪心、無貪心、瞋心、慈心、癡心、智心、決定心、疑心、闇心、明心、積聚心、斗心、诤心、無诤心、天心、阿修羅心、龍心、人心、女心、自在心、商人心、農夫心、河心、陂池心、井心、守護心、怪心、狗心、狸心、迦樓羅心、鼠心、歌詠心、舞心、擊鼓心、室宅心、師子心、鸺(左留右鳥)心、鳥心、羅剎心、刺心、窟心、風心、水心、火心、泥心、(濁心)、顯色心、板心、迷心、毒藥心、羅索心、械心、雲心、田心、鹽心、剃刀心、彌盧等心、海等心、穴等心、受生心等等。

秘密主,什麼叫貪心呢?貪心就是認定眼前出現的境界為真實,並依此觀想修行。

什麼是無貪心呢?無貪心就是否認眼前出現的一切境界,乃至所應進求之處,不生追求之心,而以止思絕慮為真實。

什麼叫瞋心呢?瞋心就是把修行中出現的憤怒、仇恨等情緒當成真實而加以修行。

什麼叫慈心呢?慈心就是把修行中出現的慈愛等心理現象,當成真實而加以修行。

什麼叫癡心呢?癡心就是不觀察善惡是非,不加以鑒別,遇到了便信受修行。

什麼是智心呢?智心就是以自己的智力判斷此勝彼劣,此應受彼不應受,而取其所謂勝上之法而行。

什麼叫決定心呢?決定心就是遵從某一現成的公認的說法而依照奉行。

什麼叫疑心呢?疑心就是對所行之法總是疑神疑鬼,顧慮重重。

什麼叫闇心呢?闇心就是對本來不該懷疑的事情也起懷疑之心,猶猶豫豫。

什麼叫明心呢?明心就是對不該懷疑的說法,僅憑聽聞就一下子相信而依法修行。

什麼叫積聚心呢?積聚心就是一旦相信某一種說法,便把所有種種不同的說法和事情,當成那一種說法和事情。

什麼叫斗心呢?斗心就是喜好辯論是非長短,聽聞別人的言論,就說此話應該這樣,彼話不應該那樣,即使人家說的有道理,也用種種方法找出點毛病來,而別人來請教他,也要說此話不該這樣問,那話應該那樣問,總之,都要找出點毛病才算了事。

什麼叫诤心呢?诤心就是對自己產生是非,如認識到某一個道理之後,又假設異端總是推求出不對之處,從別人聽聞時非常相信,而過後又找出種種理由推翻它。

什麼叫無诤心呢?無诤心就是沒有是非確定的觀念,雖然一直相信最先聽到的見解,後來又聽另外一種見解,就改變原來的見解,而又聽說某見解不符合道理,某見解正確,便又去相信某見解。

什麼叫天心呢?天心就是異想天開,想入非非,如天神那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需要什麼就不費功力而想辦成。

什麼叫阿修羅心呢?阿修羅心就是滿足於現狀,不求進取,如阿修羅一樣,明知有解脫之利,但喜歡生死果報的快樂,不求解脫。

什麼叫龍心呢?龍心就是追求財利,貪得無厭。

什麼叫人心呢?人心就是好考慮別人,如想到某人於我有恩,總想有機會的時候報答:

某人於我有怨,總想找機會報復。

什麼叫女心呢?女心就是迷戀快樂,不克制欲望的心理,如一些女人經歷一次樂事,便念念不忘,總想著情人的音容笑貌。

什麼叫自在心呢?自在心就是總相信自己的意願都能實現,如信自在天的人一樣,相信自在天隨自己的意願創造萬物。

什麼叫商人心呢?商人心就是什麼有用就做什麼的實用心理,如同商人一樣,看人們需要什麼就聚集什麼,然後一一推銷出去,獲得利益。

什麼是農夫心呢?農夫心就是什麼都准備好了再進行的心理,如同初學耕作的農夫一樣,先從老農聽聞如何播種、如何澆水施肥、如何除草收割打碾儲藏,然後付諸行動。

什麼叫河心呢?河心就是兩頭兼顧,正邪兼信的心理,如同河水一樣總是緊靠兩岸流淌,從不只及一邊。

什麼叫陂池心呢?陂池心就是得隴望蜀,什麼都想得到的心理,如同陂池一樣,眾水匯入亦不滿足,名利情欲集於一身,亦不滿足。

什麼叫井心呢?井心就是凡所思惟好尚深遠,玄之又玄,好事壞事都讓人難以捉摸。

什麼叫守護心呢?守護心就是自己所認定的道理,堅持不放,誓死捍衛,如同人們為保護自己的財產而不惜圍牆重閣一樣,只有自己的對,別人的一概不對。

什麼叫怪心呢?怪心就是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思想,有什麼技藝、知識、見解以及財物,都為了自己的利益,秘惜不惠施於人。

什麼叫狸心呢?狸心就是不求迅速,等待時機的心理,如同狸貓等伺擒獵物一樣,即使發現目標,也要屏心靜息地等待進入伺捕的范圍,即使聽聞種種法要,也只領受記持而不進行。

什麼叫狗心呢?狗心就是稍得到點東西就心滿意足,不再更求勝事,如同狗一樣給一點粗鄙之食,便喜不自勝,受寵若驚。

什麼叫迦樓羅心呢?迦樓羅心就是總想著取得朋友的幫助來辦成事情,不能獨立進行,如同金翅鳥一樣,必須依靠雙翼才能飛行,假如少了一翼便無所能為。

什麼叫鼠心呢?鼠心就是見了別人的好事,總是心存離間敗壞的心理,如同老鼠一樣系縛箱箧之物,不管值不值得,總是咬斷損壞才肯罷休。

什麼叫歌詠心呢?歌詠心就是總想著,以自己的花言巧語讓人相信的心理,如同唱歌的人,想以自己美妙的歌聲打動聽眾的心,使之喜歡一樣,從他人聽到一點說教,就要廣演分布,想讓人人都知道。

什麼叫舞心呢?舞心就是想掌握五花八門的本領,來變化出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如同跳舞相人,散動各個肢體來組成一個新穎的動作一樣。

什麼叫擊鼓心呢?擊鼓心就是想得到某一種絕巧,然後一鳴驚人的心理,如同長夜中擊鼓而驚動睡覺的人一樣,總是想修行到種種辯才無礙的智慧,來擊法鼓而驚悟昏睡中的眾生。

什麼叫室宅心呢?室宅心就是持戒修善都是為了自己的防護,想讓今世後世都能遠離惡道眾苦,如同修建室宅的人為了防護自身一樣。

什麼叫師子心呢?師子心就是好勝自恃,一切事情沒有能難住自己的,所有人中沒有與自己比試優劣高低、敢於抗衡者,如同師子在眾獸中隨所至處皆勝,無有怯弱一樣。

什麼叫鸺(左留右鳥)心呢?鸺(左留右鳥)心就是常在黑夜中籌量推敲而得明白,白日則昏憤無所成,如同鸺(左留右鳥)一樣,一到晚上六情爽利,在黑暗中能施展本領。

什麼是鳥心呢?鳥心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惶恐不定,猜疑懼怕,如同鳥一樣,即使人善心去喂養,也不敢近側,即使沒有人在場,伺求食物也驚恐不安。

什麼是羅剎心呢?就是對好事也當壞事去想的逆反心理,如同羅剎惡魔一樣,凡人所作好事當成壞事去理解而加以破壞。

什麼叫刺心呢?刺心就是凡事總往壞處想的心理,如做了一件壞事,過後追悔不已,而做了一件好事,過後也後悔,總有一種犯罪感,如同荊刺一樣,不論從何處接近,都長著刺。

什麼是窟心呢?窟心就是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失去信心,而想象別人做的事如何如何好,如同學佛的人一時見不到效果,便去羨慕諸龍阿修羅所居海底深窟中多有神仙美女,長壽自在,而想入窟去修行。

什麼叫風心呢?風心就是想在各個方面,一切時一切處都得到成功,如同風一樣散亂飄動,到處都有,修法者也想世間外道,三乘六宗都進取修行,獲得成功。什麼叫水心呢?

水心就是想一掃三業重垢,世代積塵,如同水洗滌污垢一樣。什麼叫火心呢?火心就是急於求成的心理,想在須臾間成就無量功德,如同火一樣熾盛炎熱。

什麼叫泥心呢?泥心就是以自己的觀點感染、影響別人的心理,如同泥一樣,凡所踩入者都要沾上泥污。

什麼叫濁心呢?濁心就是總受對方的錯誤干擾,致使心生迷亂的心理,如同平靜的水被別人攪亂不清一樣。

什麼叫顯色心呢?顯色心就是隨事而遷,自己不能作主的心理。見著善事就跟著去做善事,遇著壞事就跟著去做壞事,如同白絲一樣,遇著紅色就被染成紅色,碰到黑色就被染成黑色。

什麼叫板心呢?板心就是死板教條,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心理,如同水上漂浮的一塊木板一樣,以為自己只能承受這些壓力,否則將導致傾覆。學佛者如同小乘,不敢學習廣大利益眾生的菩薩行。

什麼叫迷心呢?迷心就是渾渾噩噩、迷茫散亂的思想,本想修不淨觀,而實際上卻取淨相,本想往東走,結果卻往西走,還自以為是,行與願違。

什麼叫毒藥心呢?毒藥心就是不起善心也不起惡心,乃至一切心都不起,漸入無因無果之中,如同毒藥攻心,悶絕僵死,無有生還希望。

什麼叫絹索心呢?絹索心就是不論何處,都被捆住手足不能自拔的心理狀態。

什麼叫械心呢?械心就是端坐靜心而止住不前的思惟狀態,如同極械鎖住不得前進一樣。

什麼叫雲心呢?雲心就是常觸景生情而產生憂愁的心理,如霪雨季節,世人見了霪雨即發愁憂慮一樣,修法者見道路漫漫,未及起程修行,便已憂愁重重。

什麼叫田心呢?田心就是喜好修飾自身,孤芳自賞的心理,如同農人修事良田,務使清淨肥沃一樣。

什麼叫鹽心呢?鹽心就是對所思考的問題再加思考,乃至反復無窮,無有盡頭,如同食鹽一樣,吃了還想吃。

什麼是剃刀心呢?剃刀心就是以為剃除了須發俗相,就已淨除了一切罪業,完事大吉了。

什麼叫彌盧等心呢?彌盧等心就是自以為尊貴了不起,甚至應該尊敬的師長父母都不以為然,如同彌盧山高舉於眾山之上一樣。

什麼叫海等心呢?海等心就是談天之功為已有,天下勝事我所為的心理,如同大海一樣吞納萬流,集眾長於身,無有可比者。

什麼叫穴等心呢?穴等心就是先前決定了的事又要改變,反復無常,不能一貫始終,如完整的器皿稍碰壞了點口,便丟棄不用,更換新的。對所學法稍出現漏洞,就不加修事堅持,而另圖新法。

什麼叫受生心呢?受生心就是凡所修行諸事,都想得到回報,即使善惡之果,也想兼得,如同六趣眾生因業而受生輪回一樣。

秘密主,如此五根本煩惱再數成十,十再數成二十,二十再數成四十,四十再數成八十,八十再數成一百六十心。

秘密主,脫離貪、瞋、癡等三毒根本煩惱,認識到只有因緣和合而成的具體事物,沒有超乎其上的真我、鬼魂、神靈等,是超越一種世間三妄執。如果不再局限於對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境,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界的淹留修行,就是超越三種世間之妄執,如果以此為因扳除身、口、意三業以及由此造成的一切心理和思想上的煩惱障礙,消滅產生一切罪業的根源無明種子,對世界現象產生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緣的認識,擺脫各種宗派所持的形形色色的錯誤偏見,就是超越了三種世間三妄執。秘密主,超越了此三重三妄執,出世間心產生了。如此甚深道理,一切外道都不能認識到,十方三世諸佛都說,只有此真言秘密乘,才能以此認識誘進羣迷,出於火宅,擺脫一切錯誤的牢籠。

但是, 秘密主,此階段的認識,如同蓮花已離開濁泥而尚未露出水面,仍然淹沒在事物由諸蘊聚集而成的這樣一個膚淺認識的水平上。如果能觀察聚沫、浮泡雖然有形體, 但分析推論不過是由水份和氣體等構成的,本身沒有什麼實在性。再觀察芭蕉,層層剝離直到無法再剝離時,仍然找不到其中有什麼實在的東西。又觀察陽焰,遠遠望去如流動的水波,奔趣求取則什麼也沒有,那不過是氣體在陽光下產生的反射作用。再觀察咒術藥力產生的迷離景象,也都是有名而無實。這樣觀察時,就能認識到所有的物質世界和精神現象也都是一種假象,只不過是因緣和合而成,自身沒有實在的本性,而聚合成事物的諸因素,也都是由別的因素構成,自身亦無固定的規定性。由此得出諸蘊性空的結論,這樣就擺脫了受諸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一切事物和現象的束縛,擺脫了能執、所執等局限,證得了不被它們動搖的寂然境界,這就是出世間心,如同淹沒於水中的蓮花,終於長出水面了。秘密主,達到這種境界的認識,已經脫離了種子、芽、苞、葉、花、果、受用種子、無畏依等順世八心,和初發心、越世間之妄執、解唯蘊無我、根境界淹留修行、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緣、離建立宗等違世八心等業煩惱網,是超越一劫瑜祇行。

秘密主,大乘行人發平等大誓言,為法界眾生行菩薩道,更進一步確立法無我性的認識,要知道任何事物和現象都沒有實在的本性,包括前面所說的諸蘊性空的空。為什麼呢?

如以前修行菩薩行者觀察蘊阿賴耶,知道三界唯心,如幻、陽焰、影、響、旋火輪、干闼婆城一樣。說它有,則因緣和合而成,無有實性。說它無, 則眼根所見,歷歷在目,由此可知它非有非無,完全來自於阿賴耶識中。如果這樣觀察,捨棄有實在性或無實在性的思惟方式,認識達到了自在自主的境界,就覺悟到自心本來不生。為什麼呢?因為心既不在生成的事物裡面,又不在被生成的事物裡面,生成者和被生成者都是展轉為緣,均無自性,由此可知心在不生之處。如果這樣認識自心,就是超越了二劫瑜祇行。

又,秘密主,在真言密教法門中修行菩薩行的諸菩薩,因為在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時間中,積集了無量功德智慧,修行各方面的菩薩行,無量無數的智慧方便都得到成就,因而天人世間大眾都來歸依,釋提桓因等天都來親近敬禮,而聲聞、辟支佛等對此則盡其智力,也不能理解判斷。

秘密主,密教諸菩薩如此智慧方便從何而來呢?這就是因為他們認識到自心如同清淨之虛空,認識完全擺脫了從主體和客體的角度去思惟的方式。他們擺脫了主、客體的局限性,而以心實相智覺悟心之實相,境智俱妙、無二無別,超越前面所說種種錯誤及片面的荒謬認識,越度三劫瑜祇行,清淨佛種使其重新發芽、生莖干、長葉、開花、結果。由此脫離一切有為無為、一切造作、根塵境界,認識到一切都是從眾緣而生,因而無有自性,無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生為自心之實際,而心實際亦不能執著,故得出極無自性心的結論。秘密主,這就是為眾生所開示的清淨菩提心,是眾生成佛之因,可由十方諸佛作證。而於此修行者知道,當解脫一切業煩惱之時,即知一切業煩惱原來就是佛事,業煩惱與菩提無二無別,所以世間大眾應信受奉行。

總之,秘密主,從初發心到觀察因根究竟,從以無量智慧觀察大悲萬行種種行為,到脫離各種思惟的束縛、層層產生十心無邊智慧,都是在信解中修行認識,直到極無自性心生,也都是在信解地,而由此再越度一地即到佛地,故至此四分之一,心才度過了信解十地。

原典

爾時,金剛手復請佛言:唯願世尊說彼心。

如是說已,佛告金剛手秘密主言:秘密主,谛聽:心相,謂貪心、無貪心、瞋心、慈心、癡心、智心、決定心、疑心、合心、闇心、積聚心、斗心、诤心、無诤心、天心、阿修羅心、龍心、人心、女心、自在心、商人心、農夫心、河心、陂池心、井心、守護心、悭心、狗心、狸心、迦樓羅心、鼠心、歌詠心、舞心、擊鼓心、室宅心、師子心、鸺(左留右鳥)不心、鳥心、羅剎心、刺心、窟心、風心、水心、火心、泥心、(濁心)①、顯色心、板心、迷心、毒藥心、羂索心、械心、雲心、田心、鹽心、剃刀心、彌盧等心、海等心、穴等心、受生心②。

秘密主,彼雲何貪心?謂隨順染法。

雲何無貪心?謂隨順無染法。

雲何瞋心?謂隨順怒法。

雲何慈心?謂隨順修行慈法。

雲何癡心?謂隨順修不觀法。

雲何智心?謂順修殊勝增上法。

雲何決定心?謂尊教命如說奉行。

雲何疑心?謂常收持不定等事。

雲何闇心?謂於無疑慮法生疑慮解。

雲何明心?謂不疑慮法無疑慮修行。

雲何積聚心?謂無量為一為性。

雲何斗心?謂互相是非為性。

雲何诤心?謂於自己而生是非。

雲何無诤心?謂是非俱捨。

雲何天心?謂心思隨念成就。

雲何阿修羅心?謂樂處生死。

雲何龍心?謂思念廣大資財。

雲何人心?謂思念利他。

雲何女心?謂隨順欲法。

雲何自在心?謂思惟欲我一切如意。

雲何商人心?謂順修初收聚後分析③法。

雲何農夫心?謂隨順初廣聞而後求法。

雲何河心?謂順修依因二邊。

雲何陂池心?謂隨順渴無厭足法。

雲何井心?謂如是思惟深復甚深。

雲何守護心?謂唯此心實,余心不實。

雲何悭心?謂隨順為己,不與他法。

雲何狸心?謂順修徐進法。

雲何狗心?謂得少分以為喜足。

雲何迦樓羅心?謂隨順朋黨羽翼法。

雲何鼠心?謂思惟斷諸系縛。

雲何歌詠心?謂思惟以種種美妙音聲廣演正法,使諸眾生歡喜信受。④雲何舞心?謂修行如是法。我當上升種種神變。

雲何擊鼓心?謂修順是法我當擊法鼓。

雲何室宅心?謂順修自護身法。

雲何師子心?謂修行一切無怯弱法。

雲何鸺(左留右鳥)心?謂常暗夜思念。

雲何鳥心?謂一切處驚怖思念。

雲何羅剎心?謂於善中發起不善。

雲何刺心?謂一切處發⑤起惡作為性。

雲何窟心?謂順修為入窟法。

雲何風心?謂遍一切處發起為性。

雲何水心?謂順修洗濯一切不善法。

雲何火心?謂熾盛炎熱為性⑥。

雲何泥心?謂以己之偏見染著於他。⑦雲何濁心?謂因他之偏見而致己心渾濁。⑧雲何顯色心?謂類彼為性。

雲何板心?謂順修隨量法,捨棄余善故。

雲何迷心?謂所執異、所思異。

雲何毒藥心?謂順修無生分法。

雲何羅索心?謂一切處住於我縛為性。

雲何械心?謂二足止住為性。

雲何雲心?謂常作降雨思念。

雲何田心?謂常如是修事自身。

雲何鹽心?謂所思念彼,復增加思念。

雲何剃刀心?謂唯如是依止別除法。

雲何彌盧等心?謂常思惟心高舉為性。

雲何海等心?謂常如是受用自身而住。

雲何穴等心?謂先決定彼⑨,後復變改為性。

雲何受生心?謂諸有修習行業彼生,心如是同性。⑩秘密主,一、二、三、四、五,再數,凡百六十心。

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謂如是解唯蘊無我,根、境、界淹留修行,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緣,離建立宗等。如是湛寂,一切外道所不能知,先佛宣說,離一切過。

秘密主,彼出世間心住蘊中,有如是慧隨生。若於蘊等發起離著,當觀察聚沫、浮泡、芭蕉、陽焰、幻等而得解脫,謂蘊、處、界、能執、所執,皆離法性,如是證寂然界。是名出世間心。秘密主,彼離違順八心⑾相續業煩惱網,是超越一劫⑿瑜祇行。

復次,秘密主,大乘心發無緣乘心,法無我性。何以故?如彼往昔修行者,觀察蘊阿賴耶,知自性如幻、陽焰、影、響、旋火輪、干闼婆城。秘密主,彼如是捨無我,心主自在,覺自心本不生⒀。何以故?秘密主,心前後際不可得故。如是知自心性,是超越二⒁劫瑜祇行。

復次,秘密主,真言門修行菩薩行諸菩薩,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積集無量功德智慧,具修諸行,無量智慧方便皆悉成就。天、人、世間之所歸依,出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釋提桓因等親近敬禮。

所謂空性離於根、境、無相、無境界,越諸戲論,等虛空無邊,一切佛法依此相續生,離有為、無為界,離諸造作,離眼、耳、鼻、舌、身、意,極無自性心生。秘密主,如是初心佛說成佛因故,於業煩惱解脫,而業煩惱具依⒂,世間宗奉,常應供養。

復次,秘密主,信解行地觀察三心⒃、無量波羅蜜多慧,觀四攝法,信解地無對,無量、不思議,逮十心⒄無邊智生。我諸有所說,皆依此而得,是故智者,當思惟此一切智信解地。復越一(左去右刀),升住此地,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

注釋

①「濁心」,原文無,今據藏文本增補。

②「受生心」之後,據《疏》說:「第六十心,梵本缺文。阿阇梨(指善無畏)雲,少一猿猴心也。」但藏文本無。

③「析」,原作「相」,《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麗作「(左木右片)」(同析),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④歌詠心及其釋文,底本及校本均無。《大正藏》校諸本,《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有「雲何歌詠心」一句。據《疏》說:「第三十二歌詠心,梵本缺文不釋。阿阇梨(指善無畏)言,此喻傳法音也,如世人度曲於他,得善巧已,復為他人奏之,出種種美妙之音,聞者歡喜。此心欲從他聽聞正法,我當轉為眾生,以種種文句莊嚴分別演說,令此妙音處處聞知也。」勘藏文本不缺此段釋文,作:gluhi-semsgn-she-na bdag-gis dbyans-sgra-sna zhogs-klus sems-can-rnams gsun-bar-byaho snam-paho,與《疏》之解釋大致相合,今據此增補。

⑤「一切處發」,「處」與「發」字之間,《大正藏》校宋、元、明、宮,《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有「修」字,當為衍文,今按校本及《疏》文,仍從底本。

⑥「熾盛炎熱為性」,原無「為」字,《大正藏》校宋、元、明、宮有,《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有,今據此增補。

⑦泥心及其釋文,底本及校本均無,《大正藏》校宋、元、明、宮,《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有「雲何泥心」一句。《疏》說:「第四十五泥心,梵本缺文不釋,阿阇梨(指善無畏)言,此是一向無明心也,乃至目前近事亦不能分別記憶,故《律》雲猶如泥團。又如泥濘以淖弱故,難事越度,要令有所由藉,謂假橋梁等方能越之。」勘藏文本,不缺此段釋文,作:bdam-gyi—sems gan-She-nagan-bdag—gi-nes—pas gshan-la skud-paho.與《疏》之解釋有所不同,今據藏文譯本增補。

⑧此兩句原文無,今據藏文本增補,藏文本原文,作:Rnog-bahi-sems gan-she-na-gan pha-rol-gyinis-pa hdsin-passems-larnog-na skyid-paho.⑨「彼」,《大正藏》校宋、元、明、宮,《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無此字,今按校本及《疏》文,仍從底本。

⑩「性」,原作「往」,《中華藏》校諸本作「性」,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心如是同性」之後,底本及諸本均無,猿猴心及其所釋之文,藏文本亦無。但據《疏》說:「第六十心,梵本缺文,阿阇梨(指善無畏)雲,少一猿猴心也。猿猴之性,身心散亂,常不暫住。行人亦爾,其性躁動不安故,多所攀緣,猶如猿猴放一捉一。大略言之, 眾生盡然,今就偏盛而言也。」今按《疏》之解釋增補。

⑾違順八心:即順世八心和違世八心,前者亦稱世間八心,指上文所說種子、芽、苞、葉、華、果、受用種子、無畏依嬰童心。又有違世八心,亦稱出世間八心,即指從初發心至越世間三妄執、解唯蘊無我、根境界淹留修行、拔業煩惱、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緣、離建立宗等(《疏》卷二) 。

⑿「一劫」,「一」和「劫」字之間,原有「切」字,《中華藏》校諸本無此字,今按此及校本、《疏》文,刪去。

⒀本不生:即本初不生,在此還不是終極的認識階段。但在經文其它地方則是一個表示終極認識,或最高認識階段的命題,全稱阿字本不生。據《疏》解釋,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由不同的內因外緣和合生成的,而這能生之內因外緣,又有別的因緣聚合而成,但如此展轉從緣,最後的本原是什麼呢?當這樣觀察的時候,就能認識到這個最後的本原就是不生之處,所以本初不生就是一切事物和現象的本原、本初,這叫本不生。因為這個本不生,也就是如上所說的自證自覺的眾生自心,故又叫作自心本不生。又因為這個本不生,如印度梵文字母的第一個字母表示的元音阿「□」,其它音必須憑借此音才能發出聲來,此音便為眾聲之母,眾音之本,所以例此而稱之為阿字本不生。《疏》卷七中闡明了它的基本涵義,說:「阿字是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開口之音皆有阿聲,若離阿聲,則無一切言說,故為眾聲之母。凡三界語言皆依於名,而名依於字,故悉昙阿字,亦為來字之母。當知阿字門真實義,亦復如是,遍於一切法義之中也。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無不從眾緣生,從緣生者,悉皆有始有本,今觀此能生之緣,亦復從眾緣生,展轉從緣,誰為其本?如是觀察時,則知本不生際是萬法之本,猶如聞一切語言時,即是聞阿聲,如是見一切法時,即是見本不生際。若見本不生際者,即是如實知自心,如實知自心,即是一切智智。故毘盧遮那唯以此一字為真言也。而世間凡夫不觀諸法本源故,妄見有生,所以隨生死流不能自出。」⒁「二」,原作「三」,《大正藏》校明、宮,《中華藏》校普、南、徑、清作「一」,校石、資、碛、麗作「二」,今按校本及《疏》文並前後文義,改正。

⒂於業煩惱解脫,而業煩惱具依:是說當從業煩惱中解脫出來的時候,即頓然覺悟到業煩惱就是佛菩提,二者是一非二,其中無有系縛者,無可系縛。沒有解脫之時,煩惱與菩提有分別,而一旦解脫了還有什麼分別可言呢?所以說在業煩惱的解脫中,業煩惱仍然依存(本來如此),如同虛空超越眾相,而萬象仍依存其間一樣(《疏》卷二)。

⒃三心:指因、根、究竟三心,或稱菩提心、大悲心、方便心。《疏》認為初地即菩提心,二至八地為大悲心,九、十地為方便心,或細分每地即有三心。

⒄十心:即指初種子、芽、苞、葉、華、果、受用種子、無畏依、最勝心、決定心。而每一地又具此十心,廣而言之,則無量無數。

譯文

金剛手聽佛說真言密教諸菩薩,直乘真言門上菩薩地,就又向佛問道:世尊,密教諸菩薩行道時,可獲得幾種無畏處?

這樣問罷之後,摩诃毘盧遮那世尊告訴金剛手說:請認真聽著,並善於領會。如果有情眾生修行諸如不殺害生命,不偷不盜,不邪YIN,不說謊話假話,不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不惡語傷人,不花言巧語、文過其實,不貪圖奢望,不憤怒仇恨,不信邪見、有自己的正確認識等十善業道,並以此來制止十不善業道,就能在善惡是非上解脫,得到善無畏。如果能正確地認識人身是由三十六物積集而成的,五種不淨惡露充滿其中,就不會貪愛己身,於己身解脫,得身無畏。如果能認識諸蘊集合而成的我身中,無有靈魂、真我、支配者等,如同樹一樣,樹已不存,樹影何來?廣西而言,萬物都是由不同的因素結合而成的,其中都沒有真我之類的超存在物。這樣就在真我、鬼神諸方面解脫,得無我無畏。如果進一步認識組成事物的那些因素,也是由別的因素聚合而成的,那些別的因素又有別的因素聚合而成,其本身也沒有自己固定不變的規定性,這樣就能於一切事物和現象解脫,得法無畏。如果認識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沒有自性,除了心之外什麼都沒有,什麼東西都不是實在的,三界唯心,心外更無一法,這樣就能在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實在性上解脫,得到法無我無畏。如果認識到自心也是空無所有,沒有實在性,同一切事物和現象、認識事物的感覺器官、被感官攝取的客觀外境,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產生的認識,並且由此推論出來的各種觀點看法等等,都是一樣的性質。所謂自性亦無性,這樣在實在的自心上也可解脫,得到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

秘密主,一般人在認識過程中得到的無畏處就是這樣的。而真言門修行菩薩行的諸菩薩,直接深入觀察十緣生句,就能以真言教法於自心通達作證。那麼什麼叫十緣生句呢?就是對幻、陽焰、夢、影、干闼婆城、響、水月、浮泡、虛空華、旋火輪等現象的觀察認識,並由此得出的結論。

秘密主,秘密佛教中修行菩薩行的諸菩薩,是這樣觀察認識的:如咒術、藥力等產生升空、隱形、履水、蹈火等不可思議的事情以及種種幻象,雖然一一推求沒有實在性,但六情所對,現前明了。雖然展轉相生,往來十方,變化多端,但亦非去非不去。為什麼呢?因為它本身就是如此,不是人們推理判斷的,要麼是變化,要麼是不變化,要麼是有,要麼是無那樣,其本性即是清淨,自己親自證知才能認識到。真言門持誦修行,依三密方便而行,得成一切不可思議,超出邏輯思惟所能判斷推理范圍的事,也是這樣,種種推求都無所得,而自在神通,宛然不謬,其中奧妙,只有親自證知才可知道。

又如陽焰,遠遠望去像一羣奔騰的野馬,像波濤洶湧的大海,但到近處一看,什麼也沒有,僅有的只是人們談論的名相罷了。看一切事物和現象也是這樣,性空假有。真言行者在瑜伽中見到的種種殊勝境界,包括所見十方諸佛海會,無不如此,僅僅是名言概念上的假名,是一種虛妄的分別。

又如夢中自見種種天宮樂土,或在地獄受苦,經歷千百歲,而夢醒來之後則知一無所有,此作夢因緣中求其實在,都不可得,而夢事昭然,記憶猶新。此等以一念為千萬歲,一心為無量境,不是世上有智慧的人所能判斷推理出來的事,也不是可以懷疑的事,唯獨作夢者自己可以印證。真言行者的瑜伽之夢也是這樣,出現類此情況可不能起執著之心。

秘密主,又如鏡子中照出來的影像,不是鏡子所作,如面不照鏡就影像不現。也不是人面所作,因為沒有鏡子面現不出來。也不是拿鏡子的人所作,因為無鏡無面則無影像,也不是本來自然就有,因為沒有鏡沒有面沒有執鏡者,就沒有影像。也不是沒有因緣,如果沒有因緣,應該常有或者常無,沒有鏡沒有面,應該自己出來。由此可知影像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無因緣而生。不是先無,也不是後無,不是先有,也不是後有,也不是非有無。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真言行者所成就之悉地也是如此。

秘密主,又如干闼婆城、海市蜃樓,遠望去樓閣亭台,人物車馬,燦然可觀,然而只能眼見,而無實有。真言行者也同樣,對於密嚴佛國、十方淨土、修羅天宮等悉地宮,不能妄生貪著,求其實事。

秘密主,又如在深山峽谷中,空曠大屋裡,發出聲音,就有回響,而此響聲因以聲轉聲而有,不是由誰來發出的,愚癡之人不懂此中道理,執著為實有,以為有東西發出的。

真言行者如在瑜伽中聞到種種音聲,包括諸佛聖者現前以無量法音而教授,也要以響喻觀察,認識到此諸境界都是從三密眾緣而有,是事非生非滅,非有非無,這樣就不致墜入戲論之中,自然得到音聲智慧。

秘密主,又如明月照在平靜的水面上,映現出月亮的影像,分分明明,與懸掛在虛空中的月亮毫無差別,而用棍子攪亂,水面失去平靜,月影不再映現。真言行者觀察事物亦如此,佛心月輪照於眾生靜水心中,空月水月,佛心自心,毫無分別。而水有不平,心有障礙,月影不現,心佛不生。又如千江萬水,月亦不去,水亦不來,而一月當空,普映眾水。

觀察心佛亦如此,眾生心亦不來,佛心亦不去,而以智慧杖攪之,自心佛心無有實處。

秘密主,再觀察雨水中的浮泡,泡起即是水起,泡滅即是水滅。心之變化也一樣,佛心眾生心,種種變化不同,均不離自心。真言行者在瑜伽中見到的種種不思議變化境界,心生則有,心滅便滅,終不離自心,生時無所來,滅時無所至。

再如空中本來沒有男女房捨,園林花果,而因為心情迷亂,妄見種種人物形象。

再如空中旋轉的火燼,有輪像出現,而實無輪像在空中,是旋轉而產生。在真言瑜伽中隨心所運,成就自在,亦是方便技巧使然。

秘密主,應該這樣認識甚深緣起的大乘道理,自心證知自心的道理,如來智慧與自心實相無別無異超越至上,並安住於中的無等等的道理,其心堅固不動的道理, 知極無自性心的正等覺的道理,漸次達到遍智一切的大乘生的道理。如此則擁有諸佛無量寶藏法財,具足一切如來種種神通智慧功德,上窮無盡法界,下極無量眾生,其中一切心相,遍知無余。

原典

爾時,執金剛秘密主白佛言:世尊,願救世者演說心相,菩薩有幾種得無畏處?

如是說已,摩诃毘盧遮那世尊告金剛手言:谛聽,極善思念。秘密主,彼愚童凡夫修諸善業,害不善業,當得善無畏。若如實知我,當得身無畏。若於取蘊所集我身,捨自色像觀,當得無我無畏。若害蘊住法攀緣,當得法無畏。若害法住無緣,當得法無我無畏。若復一切蘊、界、處、能執、所執、我、壽命等,及法、無緣、空, 自性無性,此空智生,當得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

秘密主,若真言門修行菩薩行諸菩薩,深修觀察十緣生句。當於真言行通達作證。

雲何為十?謂如幻、陽焰、夢、影、干闼婆城、響、水月、浮泡、虛空華、旋火輪。

秘密主,彼真言門修行菩薩行諸菩薩,當如是觀察。雲何為幻?謂如咒術、藥力,能造、所造,種種色像,惑自眼故,見稀有事,展轉相生。往來十方,然彼①非去、非不去。何以故?本性淨故。如是真言幻,持誦成就,能生一切。

復次,秘密主,陽焰性空,彼依世人妄想成立,有所談議。如是真言相②唯是假名。

復次,秘密主,如夢中所見。晝日牟呼栗多③,剎那歲時等住,種種異類受諸苦樂,覺已都無所見。如是夢,真言行應知亦爾。

復次,秘密主,以影喻解了真言,能發悉地,如面緣於鏡而現面像,彼真言悉地當如是知。

復次,秘密主,以干闼婆城譬,解了成就悉地宮。

復次,秘密主,以響喻解了真言聲,如緣聲有響,彼真言者當如是解。

復次,秘密主,如因月出故,照於淨水而現月影像,如是真言水月喻,彼持明者當如是說。

復次,秘密主,如天降雨生泡,彼真言悉地種種變化,當知亦爾。

復次,秘密主,如空中無眾生、無壽命,彼作者不可得,以心迷亂故。而生如是種種妄見。

復次,秘密主,譬如火燼,若人執持在手而以旋轉,空中有輪像生。

秘密主,應如是了知大乘句、心句、無等等句、必定句、正等覺句、漸次大乘生句④,當得具足法財,出生種種工巧大智,如是遍知一切心相。

注釋

①「彼」,《大正藏》校宋、元、明、宮,《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後」,今按校本及《琉》文,仍從底本。

②真言相:指在瑜伽觀想中出現的種種殊特境界。

③牟呼栗多:梵文muhurta 的音譯,意即一瞬間。

④大乘生句:即指如上以十喻所作之甚深觀察及得到的認識,並非聲聞、緣覺所能安足止住之處。無等,即指如來智慧在一切法中已無可譬類,亦無超越其上者, 故稱無等。而心之實相,與之涵蓋相稱,間無異際,故稱無等等。如以十緣生句證悟心實際處,則可安住其中,故說無等等句。必定句,即對佛說之心實相法,堅信不移,不被諸魔迷惑而變其心。大乘生句,是說如以上能層層觀察,逐漸轉深,以至最終以毘盧遮那上上智,窮其源底,故說漸次大乘生句(參《疏》卷三)。

 

上一篇:現世報因果實錄:被感動的垂釣者
下一篇:邪YIN果報絲毫不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