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為什麼說人世間苦
摘自《淨土大經解演義》
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需要飲食,飲食維持我們的生命,但是飲食也會嚴重的損害我們的生命,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佛法說六道眾生只有苦沒有樂,苦是真的,樂是假的。佛法裡面講真假它有個標准,會變的是假的,不變是真的。譬如飲食非常合你的口味,你非常愛好,你吃的時候很快樂,這是樂。吃一碗很快樂,吃兩碗也很快樂,連續叫你吃二十碗、三十碗,你就要求饒命,為什麼?變成苦了。樂會變成苦,假的不是真的。苦不會變成樂,譬如說挨餓,餓一餐很苦,餓兩餐更苦,餓三餐就苦不堪言,不會變成樂。打你一鞭子這很苦、很痛,打兩鞭更痛,打上一百鞭的時候,不會打成快樂出來。你說這個樂,你看有人唱歌跳舞樂,你叫他連續唱個一天,他一定跪在地下求你饒命。你叫他跳舞,你叫他跳個七天七夜,就完了,樂會變成苦,苦不會變成樂。
佛告訴我們,六道凡夫是苦暫停他就以為是樂,譬如飲食,你一天要吃三餐,少一餐就感覺到苦了;換句話說,像六時雨花一樣,到時候你就服藥。飲食是什麼?是藥治你餓的苦,餓病,你看生下來就得這個病,到死都沒辦法治好。佛的心細,看得很清楚;我們粗心大意,沒有感覺到。佛給我們說穿了,我們想一想的確合理,這真的不是假的。
...
法身是本有的,現在迷了,迷得太久、迷得太深,雖有,它不起作用。我們現在要再恢復法身、回歸法身,那就得要修證。從哪裡修?三十七品修。三十七品一開端是四念處,四念處是智慧、是看破,你不看破你怎麼能放下?四念處說了四樁事情。「觀身不淨」,這是看破,我們這個身體不清淨。外面不干淨,你能夠把它洗干淨,實際上也不容易,裡面就更骯髒,五髒六腑,它不是個干淨的東西。你要用它,用它修真,所謂借假修真。你不必珍惜它,你珍惜它你錯誤了,你要放下。「觀受是苦」,受是享受,你享受什麼?除了苦之外,苦是真的,樂是假的,所謂樂極生悲,它不是真的。苦到極處不會生起歡喜,苦是真的,它不變,樂會變,樂極生悲。所以樂是假的,苦是真的。「觀心無常」,心是念頭,念是妄念,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一個接一個,永遠不斷。「觀法無我」,我是主宰、是自在,一切法裡面你細心去觀察,都沒有主宰,也不自在。所以四念處是智慧、是放下,智慧是看破,通過四正勤、四如意足是放下。這是佛法修學的基本法,像現在我們修學佛法,從儒釋道的三個根下手,三十七道品前面這三科是修行的根,看破、放下。所以《淨名》說道品是法身因,修學三十七道品可以證法身,法身就是大般涅盤。
...
這一段教我們學習的,用三十七道品來調適,把不通的地方給調通,閉塞的地方要想方法突破。這三十七種方法,它分為七科,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知,八正道。七個科目,總共三十七道品。我們先把三十七道品介紹一下,下面就好講了。三十七道品第一個是「四念處」,四念處四句,每一句就是一個道品,「第一觀身不淨,第二觀受是苦,第三觀心無常,第四觀法無我」。這四種觀都是屬於智慧,看破。
頭一個,你得要細心去觀察,「身不淨」。粗淺從哪裡看?看我們五髒六腑,從九竅裡流出來的是什麼?你就知道不干淨。再細心觀察,從毛細孔裡面流出來的汗。等於說全身都在排洩,沒有一處排出來的是清香,香味沒有,都是惡臭,大小便溺,所流出來的。最明顯的是出汗,你看汗水什麼味道?什麼氣味?這種觀法,真正覺悟的人,對這個身體就不再執著,不再愛惜。佛家講個名詞是名符其實,叫臭皮囊,囊就是袋子,臭皮袋,裡面所裝的是惡臭不淨,不干淨的東西。有什麼值得尊貴?有什麼值得可愛?有什麼值得留戀?修行最苦的,頭一個關破不掉,就是對這個身執著,最嚴重的執著,對身的貪愛,對身體的執著。你看佛教給我們修行對治的方法,頭一個教我們觀身不淨,這智慧出來了,這個臭皮囊應當放下。現在還可以用,佛法裡講的借假修真。我們今天也有個臭皮囊,我們覺悟了,覺悟了臭皮囊就不再造臭惡業,這個不造了,用它來修行。要用它來修真,真是什麼?真是見性,明心見性是真的,我要用它來干這個事情。要用它來放下妄想無明,放下分別、塵沙,放下執著、見思,那就能回歸自性。回歸自性,你所得到的是實報土,往生到實報土,你得到的身是法性身,那個身好。那個身,五髒六腑每個器官、每個細胞,都放光、都放香,妙香普熏法界。佛光普照世界,它放光、放香。這是什麼原因?學佛學了這麼久,應該很清楚、很明白。
見性之後你所得的身是法身,法性身。法性圓備眾德,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所以,每個器官、每個細胞放光明、放妙香,跟這個身體完全不一樣。這個身體,這個身體從阿賴耶的相分變現出來的,阿賴耶是妄心,迷惑顛倒。阿賴耶確確實實是垃圾桶,無量劫來,不管是善的、是惡的,是好的、壞的,統統裝在裡面,一個都不漏。裝在裡面到底是好的多還是壞的多?我們能夠想象得到。天親菩薩《百法明門論》裡面,你看他把這一切法歸納,彌勒菩薩歸納六百六十法,很了不起了。天親菩薩認為六百六十法對初學的人還是太難,再歸納,歸納成一百法,便利初學。我們今天講到一切法,都用天親菩薩的《百法明門》。《百法明門》裡面,煩惱法,那就是骯髒、污穢,一共二十六個,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展開無量無邊煩惱,歸納二十六個;善心所只有十一個。這讓我們知道,在阿賴耶裡面善少惡多,惡二十六,善只有十一個。所以惡的力量強,人學壞容易;善的力量少,只有十一個心所,少,學善難。學好難,學壞容易,惡心所多。又何況外緣,外緣是這個世界,善心善行的人少,惡念惡行的人多。你看外面環境,善與善感應,惡與惡感應,裡面惡心所多,外面惡的境界多,自然相感。
所以人學佛,這一段主要是講這個,學佛到最後把握不住,變壞了。什麼原因?我們學這些東西就明白了,對自己會提高警覺。我們也無法避免,外面的環境能避免嗎?你跟這個環境相處在一起,你能不變壞嗎?誰都沒有這個把握。我自己有很深的感慨,這些事情我都經歷過。我還沒有能變壞,原因在哪裡?天天讀經,天天講經,講給別人聽也就是講給自己聽,教別人不要學壞,自己好意思學壞嗎?這樣才保全。二個星期不講經,自己就保不住,境界現前,心就動了。我自己的經歷,就是靠著天天講經、天天教學、天天讀誦,也就是說,緊跟著佛菩薩,不離開他的身邊,這麼學成的。所以我對西方極樂世界我體會很深,它那個環境太好了。你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跟著阿彌陀佛,你在西方無論住多久,無量壽,你一天都不會離開他。那你怎麼會學得壞?不可能。什麼樣的惡境界,你都不會動心,老師太好,環境太好!我把兩個世界一對比,我就很清楚。劉素雲所以成就,很簡單,還就是這個道理。每天聽經十小時,一天都不中斷。再忙碌,事情繁,不會少過四個小時,正常的是每天聽十個小時。除聽經之外,就念阿彌陀佛,她心是定的,她不是散亂的。佛在大小乘經上都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她把心放在一處,放在阿彌陀佛上。所以紅斑狼瘡,一個多月自然好了,再去檢查,連根都沒有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她生活非常簡單,我們吃飯還要好多個菜,她吃飯一個菜。她請朋友吃飯,請客也是一個菜,真誠、感人。生活非常簡單,非常樸素,一心一意都在道上。純淨無惡,十年功夫修成的,轉凡成聖。修行的成就是分三等,第一等轉凡成聖;第二等的轉染成淨;第三等,最差的,轉惡為善。我們一般的修行,第三等的標准都達不到,轉惡為善做不到。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惡念多過善念,惡口多過善言,惡行多過善行。我們惡有三多,善有三少,這是我們修行為什麼功夫不得力,原因就在此地。
第二,「觀受是苦」。受是什麼?享受。在這個世間,無論貧富貴賤沒有一個不苦。我們一般人看到貧窮的人苦,少吃少穿,少是缺少,食物缺少,衣服缺少,苦啊!饑寒之苦。富貴人家有富貴人家的苦處,比我們少衣少食還要苦,不知道要苦多少倍!我不是富貴人,我們出家是個窮和尚,古人講的貧僧,真的,一無所有。可是我有緣分認識很多富貴的朋友,朋友當中有不少國家領導人,做總統的、做國王的,擁有百億財富的這些朋友我也有。我跟他們接觸了解,他們很苦,患得患失,富而不樂,貴而憂慮,憂患。所以,我們想到四念處的觀受是苦,才知道人間真的是苦,太苦了!你說發財,以為發財就樂了,你今天有了一百萬,他就想一千萬;有了一千萬,他就想一個億;有了一億,他想十個億;有了十個億,他想一百個億。欲望沒有止境,貪而無厭足,得到的又怕失掉。像我們這樣很省事,沒有,沒什麼想的。連身都不是我的,身外之物當然就把它丟干淨,不再去想它了,我們的心安,他們的心不安。我們在理上明白了,三十七道品就是理,知足常樂。所以一定要知道,三界六道真的是受苦。受樂是怎麼回事情?苦稍稍停了,你就覺得樂。不是真樂,是苦暫停,待一會苦又來了。樂是假的,樂會變成苦,苦不會變成樂。這都叫你看事實真相,都從事上去觀察。
後面二個,是教我們從理上去觀察。「觀心無常」,這個心是妄心,就是起心動念。你細心觀察你的念頭,前念滅了,後念生了,生滅不停。人死了呢?人死了是身死了,精神不滅,那個心的生滅還在。還是念念生滅,絕對不會說一個念頭在那裡住一下,停一下,沒有這個道理。現在這個心無常,就是阿賴耶識,彌勒菩薩給我們講得清楚,一秒鐘裡頭有多少次的生滅?菩薩告訴我們,有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前念滅後念生。身死了,這個生滅現象存在,它永遠存在。到什麼時候它不存在?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它就停了。這法相宗裡面所說的,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真正轉過來,超越十法界了。諸位要曉得,十法界裡面就是觀心無常,真的是無常,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它就常,那個念頭生起它就不滅了,不生不滅,那是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不但不是六道,還不是十法界,四聖法界也不行。由此可知,四聖法界,四念處還很管用。
最後一個,「觀法無我」。法是一切萬法,身體也是一法,也是萬法之一,一切法裡面找不到我。我,什麼叫做我?大乘的定義,我有八個意思。通常我們只說兩個,最重要的兩個,一個是主宰,一個是自在。一切法都沒有這個標准,我們如果以為身是我,這身能做得了主嗎?如果身能做得了主,我願意我這個身年年十八歲,好不好?永遠不衰不老,我能做得了主!做不了主,一年比一年老,一天比一天老。照彌勒菩薩說法是一念比一念老,你沒法子做主,這就叫無我。你能自在嗎?現在人講,物質生活的壓力,精神的壓力,是壓得你氣都喘不過來,這是比喻的話,你沒有自在。心想事成是自在,心裡想,事偏偏與自己想法相違背,你沒有自在。所以說無我。這一切法是什麼事情?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隨心念轉。我們的心念,業力在做主宰,所以這個身叫業報身。身是業報身,外面環境就是業報境。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好,它身是法性身,外面的境界是法性境界。我們常講,這佛經上常說,我們是業報身、業報土,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身、法性土,不一樣。法性常樂我淨,真的,它觀受不是苦,它是樂,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常樂我淨。我們這個世間,你看常樂我淨是有名無實,有這個名,常樂我淨的名,你去找找不到。你能找到的,是不淨、是苦、是無常、是無我,這是真的。這是智慧,看破。
...
「現世安樂,身後往生」,故雲『獲其福德』。這個福德是究竟的福德,是圓滿的福德,不可思議。這個後就是身後,命終之後你往生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了,到極樂世界你一定圓滿證得無上菩提。所以念佛法門現世安樂,心安身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這就自在。安樂與富貴不相干,現在我們看到很多人富而不樂、貴而不樂,做大官,甚至於做總統的,我見過很多,不快樂;擁有大財富的,百億、千億這種財富的不快樂,每天還是愁眉苦臉,日子過得很辛苦。所以我們在佛經典裡面看到,學佛無論在家出家,認真學習,確實現世安樂,身後往生,福德無量無邊。
...
「此下半段,勸眾知苦修善」,這四個字重要,知苦不要埋怨,不要怨天尤人,怨天尤人苦中更苦。知苦修善,修善就能改善,《了凡四訓》就用這個辦法,知苦修善,真的就是轉禍為福,他轉變了。『若曹』,就是現在的話「汝等」,你們大家。『永劫』,劫是指時間久遠,「無比之長時,今雲永劫」,永劫這時間太長,「則是永久之永久,永久無極」。『五道』,就是前面所講「橫截於五趣中之五趣」,是天道、人道、畜生道、鬼道與地獄道,這叫五道,實際上五道裡面也就包括六道。《楞嚴經》裡頭告訴我們,阿修羅道,除了地獄沒有阿修羅,前面四道都有阿修羅,也就是天、人、鬼、畜生四道都有阿修羅。把阿修羅算一道,是單單指天阿修羅,要說五道,天阿修羅就歸天道,人阿修羅歸人道,鬼阿修羅歸鬼道,畜生阿修羅歸畜生道,就不單獨說了。阿修羅是什麼?這一道裡頭他有大福報,他沒有大智慧,他有大福報,好勝、好斗、好殺,這是什麼?這是他的習氣,所以稱之為阿修羅。
「據《會疏》」,從「汝曹」到「不絕」諸句,這段經文也不長,我在這邊念一念,「汝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就是這一小段的文字。這幾句意思是「永劫以來,雖值多佛」,這跟我前面講的意思差不多,雖然遇到很多佛,「發大心聖道修行難成就,故常沒常流轉」,依舊在六道,「乃至今日未出生死也」。這是《會疏》裡的一段意思。下面念老說,「據上疏意」,根據《會疏》所講的大意,「值佛之人,尚多劫沉淪生死,憂苦不絕。則未值佛者,更有過焉」。這幾句話說得好,這是無量劫來,永劫是無量劫,無量劫來雖然遇到很多次的佛,不止一次,遇到很多次,遇到佛的時候也發大心,也學聖道,不但學還修行,可是沒成就。所以依舊在六道裡輪轉不休,一直到今天還沒有出六道輪回,這個未出生死,生死就是六道輪回。念老在此地非常感歎的說。上面祖師說的意思,值佛之人,遇到佛,不是沒有遇到佛,尚且多劫沉淪生死,憂苦不絕。我們說這些人他有善根,他也有福德,可是一念迷,不善的習氣讓他又墮落了。沒有遇到佛的,無量劫來從來沒有遇到過佛的,那他的苦難、憂苦,豈不是超過他們多多。
所以才說「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於五道之中,常墮三途之內,至極苦痛,無有絕期」。這都是事實真相,這種情形,如果我們冷靜去觀察、去思惟,你就曉得,真的是太苦!尤其在三途。六道眾生,沒有出六道的,肯定在三途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為什麼?只要我們冷靜一點,你就曉得,觀察我們的念頭,我們這一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你就了解。如果是惡念多,那就是三惡道的時間長;如果善念多,三善道的時間長,你一想就曉得。一天如是,一年亦如是,總是惡念比善念多,什麼原因?根本的原因就是自私自利。所以佛法的修學,第一道關口就是破身見,把我執拔掉。小乘教,小乘教就是三大綱領,「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這是小乘教的三大綱領,少一條就不叫佛教,不是佛法。諸法無我,我是當作體講,自體,一切法沒有自體,我們這身有沒有自體?沒有。為什麼?佛告訴我們,這身體是五蘊和合而成就的,就是很多條件湊和在這裡,一分開就沒有了。像我們住這房子,房子有沒有自體?沒有。它的體是什麼?鋼筋、水泥、磚頭這些建築材料,這是它的體,排起來像個房子,拆掉之後堆著那邊,房子不見了,所以房屋沒有自體。
我們身體也是如此,色受想行識會合在一塊成為這個身體,是假的,不是真的,就跟房子一樣,你要知道。這是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對於這個身體就不會貪戀,不會為這個身體去造業。飲食貪圖美食為誰?為舌頭。吞到喉嚨以下就沒有味道,就不知道了,你看就為這個舌頭,在飲食當中造多少業。喜歡看,眼睛看這些色情的東西,滿足眼的欲望,為它造業,你想想就全都不值得。想通了,那就叫看破,看破之後你就放下了,決定不許色受想行識去造業。我們五根眼耳鼻舌身不許它造業,不看破不行,你止不住,它有習氣,它有煩惱習氣。你要是放縱、任性,它是無惡不造,那將來受苦,連累你要墮三惡道,要在三惡道裡面長時間去受罪,去消這個罪業。我說得很多,三惡道是消罪業的,三善道是消福報的,所以你做福報也不好,造惡業是更不好,為什麼?出不了六道輪回。想來想去還是念阿彌陀佛好,能永遠超越六道;六道決定不是好地方,再高的地位、再大的財富,你要是看穿了,它幫助你造業。所以為什麼真正有智慧的人,名利都放下了,名利不是好東西,非常容易誘惑你。你阿賴耶識有這個根,一遇到這個緣,煩惱馬上起現行,為什麼?貪財、貪名、貪利。貪不到就瞋恨,所以惡念起來,惡的行為生出來了。果報呢?果報在三途,不能不知道。
下面說,「蓋生老病死均極苦痛,且純苦無樂」,這句話你要把它參透,世間只有苦沒有樂。「凡夫業報之身」,我們這個身體「惡臭不淨,何可愛樂」。這個事情只有佛菩薩看清楚了,凡夫迷在這裡面,認為這身體很好,認為身體可愛。佛經上這四個字,『惡臭不淨』,惡是什麼?「丑惡、凶惡」,丑惡是從相上講的,凶惡是從造罪業上講的。「臭」,難聞之氣味。「不淨」是不干淨。
「《觀佛三昧海經》曰:自見己身三十六物惡露不淨。」這下面有解釋,這是佛告訴我們,你自己細心去觀察,你會發現身體三十六種惡露不淨。「《大論》」,《大智度論》舉「五種不淨」,種子不淨、住處不淨、當體不淨、外相不淨、究竟不淨,五種統統不干淨。我們這個人得到人身,種子是什麼?父精母血,這種子。住處是子宮胞胎,當體是全身,外相是在胞胎裡面的形相,究竟是畢竟,「悉皆不淨」,沒有一樣是干淨的,沒有一樣是可愛的。「《十疑論》謂七種不淨」,「種子」不淨,「受生」不淨,「住處」不淨,「食噉」不淨,在胎胞裡面吃的什麼?吃的是母親的血,「初生」不淨,出生的時候,「舉體」不淨,到「究竟」,究竟是死亡的時候,把一個人一生說出來。「七種悉皆不淨,故於自身以及他身,實無可樂之處」。你要是細心去想想,冷靜去觀察,就明白了。可是這個事情沒有人去想,每個人都謂這個身很可愛,沒有不貪戀的,這個事情麻煩就大了。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叫看破,看破之後,「純苦無樂,理應厭離」,應該要厭惡、應該要離開。佛說三界統苦,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裡頭三大類的苦全有。苦苦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是苦苦。第二類壞苦,再好的,你所喜愛的居住環境它會壞,到壞的時候你就感覺得苦了。人的一生變化無常,我們中國人講運氣,命運,命運是五年一轉運,每個人你一生當中一定有最好的五年,你過得很快樂,也有最不好的五年,這個運在轉。所以酸甜苦辣你統統都要受,看清楚、看明白了,你才會覺悟、你才會明了。無色界有行苦,無色界不錯,不能永久保留,還是有壽命,壽命到了你保不住,無色界到最上面不能再上去,保不住怎麼樣?就會墮落下來。諺語所謂爬得高就摔得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到色界四禅天以上,包括無色界的四天,壽命終時多半墮地獄,為什麼墮地獄?他壽命終的時候,煩惱習氣起來,原來是定力伏住的,時候到了定伏不住,煩惱習氣就浮出來,浮出來之後他埋怨聖賢。因為到那裡大概都是真正修行人,他誤會把四禅、把無色界當作大般涅盤,到這個地方來不生不滅了,忽然壽命到的時候,這不對,原來佛菩薩騙我們的,我已經入般涅盤,怎麼還會生煩惱?這一念生起來,毀謗三寶、毀謗聖賢,墮阿鼻地獄。
我們要記住,我們現在有沒有毀謗三寶?有沒有毀謗聖賢?四禅天、無色界是到壽命終的時候,他才毀謗、他才懷疑。我們沒他們那樣的功夫,也在造這個業,要不要受一樣的果報?一樣的果報就是無間地獄。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因為你的毀謗會影響別人,讓很多人不再相信,這個罪就麻煩了。我們自己做自己受還情有可原,我們做了不好的榜樣,這個榜樣讓別人看了,他們對於聖賢就產生毀謗,不再相信,斷眾生法身慧命,從這裡結罪,所以這個罪結得這麼重。經教裡面我們都知道,斷人身命罪小,斷人慧命罪大,身命無所謂,死了以後四十九天可能他又回來了,他又得人身。可是慧命是學佛的緣分、機會,這一次失掉之後,未必下一生你能遇到。所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特別是正法,你看學佛的人多少,學佛的人當中有幾個人遇到是正法?縱然遇到正法,大乘八個宗都是正法,在末法時期真正能保證你成就的只有淨土,你學別的法門,你不相信淨土,多,太多了。我學佛的時候就犯這個毛病,以為是什麼?淨土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法,就度那個沒有知識老太婆的,度她們的,絕不是對我們知識分子的。自己貢高我慢,認為這是下等法,佛對那些人的。有這麼一個成見在,這一乘圓頓大法、一生成就的佛法,你就沒分,不容易!
...
我們今天遇到的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況,過去幾千年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社會混亂,地球的災變,科技文明沒有帶給我們安樂,帶給我們的是威脅,身心不安。今天人類最大的威脅,雖然沒有表現在面孔上,每個人心理上都有很深的感受,核武戰爭、生化戰爭。這是毀滅地球上生命的戰爭,所有生命都會在地球上消失。我們這個時候自然就意識到,中國人有聰明智慧,為什麼不向這個方向發展?現在完全明白了。中國人如果說是在幾千年前就向科技發展,地球大概早就沒有了。我們真正細心去微細來觀察,深深去體會,我們就發現科技不是一個好東西,可以不需要。讓人類過一個安定、承平、幸福、美滿的一生,我們古人常講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那個多美!現在沒有了。現在沒有了,沒有這種心情。詩情畫意,心是平靜的,心是定的;現在的心是浮動的,叫心浮氣躁,不但他不能創造,他欣賞的能力都沒有。
自自然然會讓一些人去反問,人到這個世間來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人變成到這個世間來毫無意義,毫無價值可言。佛說得好,人生酬業,這句話說得倒是很恰當。你過去世造的業報,你到這裡酬償業報的。業報,佛也講得很明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來干這個的,這沒有必要。恩是要報,怨一筆勾消好了,何必?討債、還債也不必了,確實毫無意義。難得你遇到聖賢教誨,在過去這是很平常的事情,這個緣太殊勝,在中國這塊大地上,無論哪個角落你都可以遇到聖賢教育,它普及了。但是現在沒有了,斷了,斷層了,變成非常稀有。從前的佛法也是普遍的,小村莊、小角落都有小廟,現在沒有了,都變成奇貨可居,遇到了,太難得、太稀有。真遇到、真明了,依教奉行,那這次來到人間值得!那外緣?外緣好,為什麼?逼著我們非干不可。如果外緣是個太平盛世,是個禮樂文化之邦,你還捨不得離開,你覺得這挺好的。現在遇到多災多難,趕快往生,是好緣,逆增上緣。從前還可以緩緩,有的是時間,慢慢來,現在沒時間,來不及了。必須要萬緣放下,要一心念佛,真的把我們心裡換一換。心裡面拉雜東西全部把它清除,阿彌陀佛供進去,我們自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千萬不要把自己的良心做為外面的垃圾桶,外面人家不要的那些骯髒東西,你全都記在心上,你就變成外來的垃圾桶裝在這裡,這個錯了,這大錯特錯!這是個胡塗人,不是聰明人。聰明人良心裡是佛、是菩薩、是聖賢。
...
「此第八識相似相續,捨命之際隨重投墮」。捨命是人在你這一報,壽命長短這是果報,你報盡的時候,這壽命終了,壽命終了的時候,你投胎,墮落,故雲『隨罪趣向』。這個投胎,真的個個都墮落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自己問問自己就知道,我今天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這一天,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善惡怎麼個講法?為自己念頭多,是為別人念頭多?為別人是善,為自己是惡。為什麼?為自己增長我執,這個惡是根本的惡。為別人為什麼是善?為別人,常常為別人,把自己忘掉了,不知不覺我執淡化了,我執沒有了,善!所以佛法是應當常常想別人,別想自己。常常想自己,糟了,常常想自己,修什麼法門都修不成。常常想眾生,常常想大乘,或者是我們今天講的常常想阿彌陀佛,常常想極樂世界。念頭要轉,轉不過來,還是老是常常想著自己的,這個麻煩可就大了!這個事情誰都不能取代,是你自己起心動念,哪個都幫不上忙。佛菩薩慈悲,幫不上這個忙。佛菩薩只有把事實真相告訴你,讓你自己轉過來,我不想自己,專想別人。不為自己了,專為眾生,這就好,問題解決了。學佛沒有這個念頭,這佛學不成,怎麼學都不像。
...
底下一段是講『富有悭惜』,悭是悭貪,惜是愛惜。底下這段表悭吝過。「或人富有,但悭惜成性,不肯施與」。什麼叫施與?布施,他有錢,看到貧窮人不肯布施,這種人很多。我年輕的時候,章嘉大師勸我出家,當時也有一位老法師很喜歡要我跟他出家,我沒答應,為什麼?這老和尚太小氣。我曾經在他廟裡吃過一次飯,老和尚接待我們菜也不多,好像只有四個菜吧,菜碟做多大?像醬油碟一樣那麼小的一個碟子,吃飯的時候菜多挾一點,他就好像很緊張,就看著你。我看他這個樣子,從來沒見到過,小氣到這種程度。所以他找我,要我跟他出家,我不跟他出家,太小氣了,對於錢財斤斤計較,比不上我們普通的人。反而我們看到貧窮的人很大方,雖然他沒有錢,他肯布施。有錢的人視財如命,捨不得布施,死了之後這錢財全是別人的,一分也帶不去,冤不冤枉?這佛學到哪裡去了?怎麼學的,學成這個樣子?夫子說的話說得好,「聽其言而觀其行」,他嘴裡說的是一套,他自己做的是另外一套,跟他說的是完全相違背的。真的正四個字用得好,悭惜成性,他這種吝啬,貪婪吝啬已經成了性,這習性。『不肯施與』,不肯以財物給與他人。
「愛欲牢固」,故雲『愛保』;「貪心深重」,故雲『貪重』,愛保貪重。過去世尊當年在世,這是他老人家所說的,佛教傳到中國來,世尊滅度一千年之後,在中國把梵文經典翻成中文,有這麼多經文。我們想想,那個時候悭吝的人有,不算太多,貪心深重的人有,也是少數。可是看看現代的社會,所以我很懷疑,好像佛說這個經,就是給現代人說的,現在社會普遍是這個現象。所以社會動亂,人活在世間,無論貧富貴賤都活得很辛苦。加上現前地球的災變頻率太高,我們估計現前這一個月,八月,我估計八月災難的頻率可能超過二百起。上一個月七月差不多一百七十多起,這個月很可能超過二百起。今年災難的頻率,一個月比一個月高,一次比一次嚴重,災難怎麼發生的?就是造這五種惡業發生的,殺盜YIN妄酒、貪瞋癡慢疑,從人情緒上來講,就是怨恨惱怒煩。這是天災人禍真正的第一個因素,不善業力所感召的。
所以人活在這個世間,『心勞身苦』,這四個字講得太好,心不安,身不樂,一般人所謂活受罪,現在的人真的活受罪。下面念老所說的,「即終生勞苦,直至壽命終盡」。人活在世間有什麼意思?「但所得者」,他真正一生所得到的是什麼?「只是獨死獨去」,『無一隨者』,死的時候,一個人走,什麼也帶不去,至親至愛也沒有辦法跟你一起走,這是一定要知道的。真正學到淨土法門,真正將《無量壽經》明白了,知道我們將來走的時候,有人跟我們一道走,有人跟我們一同去,那是什麼人?極樂世界的佛菩薩,我們走的時候他來迎接。我們到了極樂世界,過去生中無量劫裡與我們有緣的眾生,已經往生在極樂世界,那就全見面了。所以極樂世界不孤單,家親眷屬太多了,你現在不知道,到極樂世界全就曉得。所以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沒有一樣東西跟隨著你。「無一隨者,神識孤游戲,財留在自界」。神識我們中國人講靈魂,靈魂孤孤獨獨的離開你的身體,離開這個世間,你所貪愛的那些財富統統留在世間,一樣帶不去。古德說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話不能不知道,能跟你走的是業,你造善業,善業伴著你,你生三善道;惡業追隨你,你就入三惡道,這是事實真相。底下這兩句話說出來了,「蓋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生平所作善惡之業,及所感福禍之果,則不相捨離」,故雲『追命所生』。這個跟著你,你的善念跟著你,你的善行跟著你,你造惡,你的惡念跟著你,你的惡行跟著你。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自自然然會把阿彌陀佛、把極樂世界抓得緊緊的,世間的善惡罪福我統統不要,全放下了,只要阿彌陀佛,這就對了。你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十方諸佛如來都贊歎你:你真有智慧,你的選擇太對了,你這一生作佛去了。那就得認真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中,你心裡面那些亂七八糟的統統放下。善念也好,惡念也好,正念也好,邪念也好,統統放下,那都是虛妄的,都不是真的。你的真心是清淨的,一絲毫染污都沒有,你的真心是平等的。一定要記住,自私自利是染污,貪瞋癡慢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沒有一樣不是染污,貢高我慢是不平。平等是你的真心,你有好惡,我喜歡這個、討厭那個,這是什麼心?這是輪回心,這個念頭是繼續不斷搞輪回的。要想超越輪回得用真心,真心是平等心,沒有好惡、沒有高下,眾生跟佛平等。經上常常念的,「生佛平等」、「性相一如」、「理事不二」,這話重要。
前面我們讀到,古大德形容這個世間叫「不斷之無」,我們讀這句經文的時候,我重復了好多遍,這句話真正把佛經上常講的「萬法皆空」、「一切法不可得」把它說盡了。萬法是什麼?一切法的真相是什麼?是不斷之無,不斷就是相續,每個相續都是無。你在這裡頭起分別、起執著、起貪愛、起怨恨,不叫冤枉嗎?這是干傻事,沒有輪回自己變成輪回,沒有惡道自己把它變成三惡道,叫自作自受,這真的,不是假的。真正大乘教義能夠體會到幾分,人慢慢就醒過來,就覺悟了,人只要一覺悟,眼前的生活就幸福美滿。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享受到了,你的享受跟菩薩一樣。在中國,中國人稱菩薩為仁者,仁慈的人,菩薩大慈大悲。仁者無敵,敵是什麼?對立的。菩薩沒有對立,跟任何人沒對立,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換句話說,菩薩永遠沒有敵人,沒有冤親債主。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要防一個人,錯了,你防他干什麼?我沒有學佛的時候,也常聽人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學佛之後知道防人也不可以,也是錯誤的,你防他干什麼?你要把他看成佛、看成菩薩,就對了。害人之心是造孽,防人之心也是造孽,那個防是染污、是不平。你心真清淨、真平等,哪來的防人之心!沒有需要。財物放在這邊,人家拿去了,好!大家用,我用、他用不是一樣嗎?都好,何必要去防他?不需要,真正心開意解得大自在。每天還要防人那心很苦,這裡講的「心勞身苦」,天天防這個、防那個,你說你活得多可憐。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假的,《般若經》上講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防他干什麼?什麼叫人生最高的享受?心明白,身安樂,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心安身樂。
底下這句我們把它念下去,意思就容易懂了,「生平所作善惡之業,及所感福禍之果,則不相捨離,故雲追命所生」。「義寂雲:謂善惡因及禍福果,皆追命根所生處。」它跟著你,「追者追隨、追逐。於是後世,『或在樂處,或入苦毒』。「樂處,三善道;苦毒,三惡道」,它跟著你。「苦者痛苦,毒者毒禍。痛苦之極,故雲苦毒」。全是自作自受的,放下就沒事,不肯放下,你就得要受,現前你要受,死了以後三途果報會現前。我要怎樣不墮三惡道?我把現前的把它放下,現前這個心勞身苦我就沒有了,來生絕不墮三惡道。與一切眾生有這種業趕快化解,這是聰明人;不要讓這些冤親債主找著你,追在後頭,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我們遇到有通靈的人,他們有這個特異功能能看到,看到有人後頭冤親債主一大堆跟著,這個人活得很辛苦,好像很累。他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累,後頭一大堆冤親債主跟著他。工作固然累,如果歡喜心做工作不累,後面跟著一大堆還能歡喜得了嗎?這一大堆跟著我們肯定影響情緒,你心情不好。所以我們忏悔,現前造的業,自己知道,心裡有數,要忏悔。過去生中造的不知道,但是自己想想,雖然不知道,肯定有,不但有而且很多,我們常常能做這樣想是好事情,為什麼?每天念佛、誦經、做好事,都能回向跟大家分享,以這個功德供養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回心轉意,大家一同念佛求生淨土,好!怨恨不能化解,不但障礙我們開悟,它會障礙我們往生。所以,彼此雙方都痛苦,何必?
明白這個道理,愈是跟我過不去的人,我對他愈要恭敬。毀謗我的人、批評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不管是非對錯,他錯、我對,不管這些,統統要以真誠心來對待,這個結才能解得開。如果回避,不好意思,自己曉得錯也不敢承認,面子問題。那好了,面子問題將來你就到三惡道去受罪,為什麼墮三惡道?面子放不下,這虧吃大了。這些冤親債主他放不下,我們放下,他沒有放下,我們每天給他回向,我們在佛前給他供長生牌位,我們能盡心做到的統統做到,這就對了。見面我們一定很客氣,謙虛、恭敬,不管他什麼態度,我們表達自己的誠意,這叫修行。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觀念,叫真修行。每天拜一千拜,念十部《無量壽經》,念一萬聲佛號,不管用,你心不清淨,心裡還有怨恨、還有不平、還有煩惱習氣,這怎麼行?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什麼叫實質?內心的清淨、平等、真誠、恭敬,這實質。果然誠於中必定就形於外,不懂禮節,他也是很恭恭敬敬,他沒有學過,因為他內心真的誠敬自然表現在外面。經上講善惡因、禍福果,追命所生,這跟著你;將來果報,或在樂處,這三善道,或入苦毒就三惡道,全都在眼前。佛在經上提醒我們,讓我們細心觀察,統統在眼前,看清楚、看明白了,回光反照,想想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叫修行。
...
「但世人顛倒,不識苦空無常。但求幻妄之樂,如蛾撲火,自焚其身」。這是老法師教導我們的,疏忽了,這個世間確實佛這四個字講得非常真實,這個世間是苦、是空、是無常,無常是剎那生滅。我們讀過彌勒菩薩為我們的開示,這個世間的真相,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這是無常。念念不可得,這是空。古大德所講的「不斷之無」,因為他念頭一個接一個,念念都是空的,不斷之空,他用的詞是無,無跟空是一個意思,真的是無所有,不可得。這個裡頭他究竟教我們什麼?教我們這些苦空無常全是假的,假的就應該徹底放下。抓住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本經所說的核心,阿彌陀佛。一切無常,阿彌陀佛真常;一切苦空,阿彌陀佛不空,什麼重要?阿彌陀佛重要。應該是所謂是二六時中,也就是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念念都要抓住阿彌陀佛,你就超越苦空無常。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常,那個地方是樂,那個地方是有,那個地方是真常。
如果不知道事實真相,還迷戀在這個世間裡頭,但求幻妄之樂,這個世間之樂不是真的,這個世間之樂是苦,是以苦作樂,這叫迷惑、這叫顛倒。為什麼?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是幻妄,幻妄兩個字就是不斷之無,完全看錯了,像我們看電影在銀幕上那個現象,那是幻妄。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外頭六塵境界,要知道,跟電影那個道理是一樣,完全相同,速度太快了。電影的放映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前這個境界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的生滅,不斷之無。我們不了解真相,還在裡面起貪心,起心動念還想控制、還想占有,還想把它保住,全是錯用了心。底下這個比喻說,「如蛾撲火,自焚其身」,這是我們常見的。鄉下點油燈,這個現象天天可以看見。抗戰期間我們念書,學校裡沒有電燈,晚上上自修點油燈,每個人點一盞油燈,是一根燈草,燈光真的如豆,沒有蠟燭那麼亮,蠟燭的光比那個強。一個教室裡頭三十多個同學在上自修,就三十多盞燈,你就看到小飛蟲,看到光牠就接近,都被燒死。
...
第四,「慢,恃己於他高舉為性」,叫傲慢。慢這個煩惱與生俱來,不是學來的,生下來就有,從宇宙起源,我們自己生命起源那一天就有。法相宗阿賴耶所說的,阿賴耶就是講源起,宇宙的源起,生命的源起,我從哪來的,我的源起,阿賴耶講這個事情,無明業相,這是什麼?一念不覺就是無明業相。這一念沒有原因,這一念沒有前後,所以叫它作無始無明,很不好懂。這也是佛法的源起,這一動,在自性,也叫法性,裡面就變出一個阿賴耶,阿賴耶從哪來的?阿賴耶從自性變現出來的,阿賴耶不是真心,這是妄心,這個不是真心。這一動就產生轉相,轉相是第七識,轉相是四大煩惱常相隨,這真是根,根之根。第一個是我見,以為有身體,叫我見,第一個是我見;第二個是我愛,我愛就是貪;第三個是我慢,我慢跟瞋恚是一個意思,傲慢;第四個是我癡。所以愛慢癡就是貪瞋癡,所以貪瞋癡是與生俱來的煩惱,很難斷,末那識。
從末那識,這才產生境界相,阿賴耶的見分、相分。境界相就是阿賴耶的相分,相分就是外面的宇宙,見分就是生命的源起,阿賴耶的業相就是振動,科學家叫能量,見分叫信息,相分叫物質,這個東西起來了。但是要知道,自性裡頭沒這些東西,全是假的,只有自性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就不動,妄的動,永遠是在那裡動,振動;不振動,它就沒有了。就像波一樣,水裡的波,波一定要動,它不動,波就沒有,水就平了。水平靜叫自性,起波浪叫阿賴耶,用這個比喻,諸位容易體會。波就是水,水就是波;阿賴耶就是自性,自性就是阿賴耶,自性的本相是不動的,動的時候叫阿賴耶。
這個傲慢是與生俱來的,有我,總覺得我比別人強,別人再強,我也覺得他不如我,所以於他高舉為性。佛法是要斷,為什麼?不斷,平等心生不起來。貪斷掉,清淨心出現;慢斷掉,瞋恚跟傲慢斷掉,平等心生出來;疑跟癡斷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現前。所以這個東西障礙,障礙我們明心見性,障礙我們成佛,你還要它嗎?你還不放下嗎?你不放下,那叫學什麼佛?學佛目的不就是要成佛嗎?成佛不放得下,那你學佛是假的。真學佛,你必須對它認識,這個東西有,我們本來是佛,搞在六道、搞在三途,受無量無邊的苦惱,都是被貪瞋癡慢疑害的,不能怪別人,這是自己自性裡頭帶來的,自性沒有,變成阿賴耶之後產生這個東西,根本都是從我見裡頭來的。如果沒有我見,後面的我愛、我慢、我癡都不會有,都是從我見裡面衍生出來的,這一定要懂。修行一下斷不掉,要一年比一年少,你把它控制住,這就是你的功夫得力處。可不能放逸,可不能讓它增長,讓它增長就壞了,那我們修行功夫全毀掉了。修行人能不能成就,全靠你能不能把這幾樣東西伏住。
...
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你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了解,不了解就是你想錯了、你看錯了、你說錯了、你做錯了,這就叫造業。業變現出六道輪回,叫業報。如果你要是覺悟、明白了,你不造這些惡業,六道就沒有了,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教導我們,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教學,教什麼東西?破迷開悟,他就教的這個。迷破了,苦就離開了,覺悟了,樂就來了。所以,破迷開悟是因,離苦得樂是果,這才叫事實真相,世間人所謂的真理。佛當年教導這些學生,佛圓寂之後,這些學生把佛的教誨四面八方傳授給一切有緣眾生。有緣是他能夠相信、他能夠理解、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個個都得度,得度就是離苦得樂。這一大段的經文,就是這一品經「濁世惡苦」,這三十五品裡面中心的宗旨就是幫助我們離苦得樂。一定要認識清楚,殺盜YIN妄酒不是好事情,一定要把它捨離。捨離,你身心健康,你得自在,你得的是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