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介紹

 

玄奘法師之出生,儒學世家降鳳凰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玄奘法師之出生,儒學世家降鳳凰

張廣英


玄奘法師故居

 

    編者按:在中國,玄奘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世界上著名的佛學家,也是偉大的旅行家和翻譯家。現在,讓我們走近玄奘,看看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隋文帝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農歷三月初九,河南洛州缑氏縣(今偃師市缑氏鎮)陳河村的陳惠家發生了一件大事:他的老四兒子出生了!這個孩子被取名陳祎,後來,他成了被譽為“千古一人”的高僧玄奘。
 

一、生於儒學世家 

    人們也許會問:玄奘上面已有三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對他的出生,家人怎麼還看得這麼“隆重”?這是有原因的。原來,母親宋氏在生他時,聽到村邊的鳳凰台上有鳳凰鳴叫。既有“鳳凰鳴谷”的祥瑞,這個孩子肯定不一般,將來必成大器。因此,全家人對這個孩子的出生都非常重視。
    缑氏陳河的陳家,本是儒學世家。其先祖陳仲弓東漢時為太丘長,博學多識,智慧過人。一天,他接到報案:有個財主家被盜。陳仲弓就前去斷案,可是走到半道,又有百姓來報,說村子裡有人欲溺殺親生兒。
    陳仲弓一聽,不去破盜竊案了,先去處理溺殺親生兒一案。隨同的主簿不解地問:“您怎麼不根據報案時間的先後辦案呢?再說,咱們已走到半道了!”
    陳仲弓說:“天地之貴,唯人為貴,財若去,猶可補;人若去,難再來。劫財盜富,哪比得上骨肉相殘事大呢?”說得主簿心服口服。
    陳仲弓是一代名士,主張以德感化人,“梁上君子”的典故,就是由他而來。一天,他看到有人到家裡偷東西,就對孩子們說:“人會變壞,都是長期的習慣所致。比如梁上這位君子,肯定是生活遇到了困難才干起偷盜的事。不過,要知道人生如白紙,染黑很容易,想再變白就難了!”
    躲在梁上的小偷聽了這席話,“撲通”一聲落地,長跪不起。陳仲弓取出一些錢物送給小偷,對方愧悔不已,辭謝而去。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當地沒再發生偷盜之類的事。
    據傳,陳仲弓為官期間剛直不阿,不徇私情,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但難免也會得罪人。後來,他受惡人陷害,被處以髡刑(即剃去頭發),達觀的他還將剃掉的頭發編成辮子,練就了一手“辮子功”。離開官場的他到處游歷,後在嵩山之北的缑山腳下停了下來,這便是陳河村。他的子孫在陳河繁衍,至玄奘時已傳數代。
 

二、深受家庭影響 

    玄奘的爺爺陳康學識淵博,精通醫道,是北齊時國子博士。告老還鄉後,他為村裡人辦了許多好事,其中之一就是開辦學堂。
    陳康尊崇儒家文化,常給村裡的孩子們灌輸“孝悌為先務,本立而道生;尊師以重道,愛眾而親仁”這類儒家思想,奠定他們做人的基礎。同時,他也信奉佛教。
    佛教自東漢時傳入中國,當時已有數百年。據《洛陽伽藍記》載,北魏佛教興盛時,僅洛陽寺院就達1367所,可以想象人們禮佛的場面有多麼壯觀。如此多的寺院,必然有許多高僧相互往來,講經說法,因此,陳康生活的年代,人們信仰佛法的氛圍很濃厚。
    玄奘弟兄四人的名字,都是爺爺陳康取的。老大陳礽,老二陳禮,老三陳祚,老四陳祎。如果您細心的話,會發現一個規律:老大和老三的名字,釋意都是“福”,老二和老四的名字,都為“美德”之意。後來,老大和老三外出謀生,老二和老四則先後出家,潛心佛事,成了大名鼎鼎的高僧。
    玄奘的父親名叫陳惠(也作陳慧),也是飽學之士,詩書禮樂俱通,曾在陳留、江陵任縣令,留下了“惠民縣令”的好名聲。他不僅學識過人,風度儀表也十分出眾,何以見得?有文字記載。《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簡稱《慈恩傳》)中,曾提到玄奘的二哥長捷法師(俗名陳禮):“法師兄因住成都空慧寺,亦風神朗俊,體狀魁傑,有類於父,好內外學……尤善老莊。”
    玄奘的父兄都廣有才學,且風度俊朗、儀態不俗,可見《西游記》中把“唐僧”塑造成一個絕世美男,取經路上令女兒國國王情斷心傷,也是有一定根據的。
    陳惠尊崇儒道,和氣為官,但因隋末朝廷昏庸,他無意再在官場久留,毅然辭去了江陵縣令的職務,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回到家鄉陳河,潛心儒學修養。
 

三、母親教子有方 

    玄奘的母親宋氏,是洛州長史宋欽之女。她出身名門,知書達理,賢淑善良,且笃信佛教,很受人敬重。
    宋氏共為陳家生育了四男一女。由於丈夫常年在外為官,公爹陳康漸已年邁,家中諸事多靠她來照料,甚是操勞。自從鳳凰鳴谷,玄奘降生,她就一直懸心。因為既然是天降祥瑞,就說明這孩子將來定成大器,但人都說“貴人多磨難”,這孩子的人生之路看來不會平坦,至於究竟會遇到多少坎坷,她連想都不願想。其實,作為母親,她倒覺得孩子只要一生平安就好。那些功名富貴,怎抵家人團聚的骨肉之情?
    玄奘一周歲時,爺爺陳康已年過九十,仍拄著拐杖為幼孫主持了隆重的抓周活動。桌子上擺的有印章(官印)、經書典籍及筆墨紙硯,還有家傳佛具木魚及錢幣、賬冊等。大家睜大眼睛,想看看這孩子會抓取什麼,以判斷他將有什麼樣的人生。不料,玄奘先抓木魚,又攬經書,筆墨紙硯也不放過,除了印章、錢幣外,對桌子上的東西都很有興趣。一家人面面相觑,陳康老人沉吟了一會兒,道:“兒孫自有兒孫福,何須父母多懸念。由他去吧!”之後不久,陳康老人便病逝了。
    人生最初的幾年,玄奘是缺乏父愛的。陳惠忙於公務,幾乎沒有回來過,宋氏雖然溫柔賢淑,卻常常家務纏身,年紀尚幼的玄奘便早早進了學堂。
    好在玄奘從小就明事理,性情溫順,不像一般男孩那樣淘氣,很少讓母親操心,當然,這與儒學世家的熏陶也很有關系。平時,宋氏很少督促小兒子的學習,可是有一天,玄奘從學堂回來,主動對母親說:“老師今天教'學而時習之‘,要我們好好學習,還要常常溫習,以後我就把學的東西背給您聽吧!”宋氏欣慰地笑了。
    宋氏見玄奘年紀雖小,每次自己問起所學內容,他卻總能對答如流,便對他的學業上心起來。玄奘再去學堂時,她也陪著去,坐在後面的凳子上聽老師授課,人們後來將這凳子叫做“陪郎凳”;宋氏還將玄奘每日寫的功課用鐵棒穿於案上,人們後來將這鐵棒稱為“穿經棒”。
    可見幼年玄奘的進步與成長,與母親宋氏息息相關,他對母親的感情是既尊敬又依賴的。可是,這樣母子相依的快樂日子很短暫,玄奘5歲時,母親就因積勞成疾而去世了。可以想象,這對幼小的他打擊有多大。
 

四、從小善良向佛 

    陳惠辭官歸裡,既是朝廷昏庸所致,也與家中連遭變故,父親、妻子相繼去世有關。
    他很清楚,自己不當官,家中就沒了經濟來源,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會陷於困頓。但是,他又有“君子不器”的志向,認為人不能像一件器具,只有一種用途;人應該利用條件發揮自己的特長,實現自己的抱負。
    當時,他看大兒子陳礽和三兒子陳祚都外出謀生了,二兒子陳禮專心禮佛,常有出家之心,唯有幼子繞於膝下,便十分重視對小玄奘的教育。從內心來說,陳惠也非常喜歡這個最小的兒子,這固然是因為小玄奘聰明伶俐,非常懂事,也因為他出生時有鳳凰鳴谷之祥瑞,陳惠想通過全心施教,使其成才。
    陳惠對兒子的教育是成功的,他懂得因材施教,既讓兒子讀孔孟之道,也讓兒子讀老子的《道德經》等,接受各種學說,同時也尊重兒子的選擇。
    陳禮從小就有向佛之心,每到農歷初一和十五,該做佛事了,他便會將佛堂提前打掃干淨。這時,小玄奘也會給二哥幫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
    宋氏在世時,看到陳禮常在佛堂敲著木魚,喃喃念經,曾經有些不安。她和丈夫說起孩子的志向,陳惠並不驚訝,只是自然地說:“人各有志,不能勉強,他潛心於佛,未必不能壯其志向。”後來,陳惠便和陳禮談論這個問題,陳禮表示自己心意已決,陳惠便不再說什麼,為他取字為“素”。後來,陳禮在洛陽淨土寺出家剃度,學習佛經,法號長捷。
    後世評述長捷法師,說他“屬詞談吐,蘊藉風流,接物誘凡,無愧於弟。若其亭亭獨秀,不雜埃塵……”由此可見人們對長捷法師的敬重之情。
    又過了幾年,小玄奘追隨二哥,也步入了佛門,這是後話。
    “若非高台居慧眼,難得後輩名天下。”父親陳惠堪稱他們兄弟的啟蒙良師。(來源:2012年5月22日鳳凰網轉自洛陽網)

 

上一篇:聖嚴法師:佛教誦經是為了什麼?
下一篇:明旸法師:懷讓禅師度馬祖禅師,磨磚只為成鏡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