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這裡悄悄的改變
【核心提示】我的人生本來也要在娶妻生子升官發財的軌道上,那麼煩惱掙扎糾結的往前走,不曾想真的還有這樣一個世界,超塵拔俗,世外桃源,曾在夢中體驗和向往的生活,全都在眼前真實的發生著。
信佛是2009年初,第一次來龍泉寺,是2010年的二一九法會。那次法會的前幾天,一位居士從成都給我發了一條短信,說清明節龍泉寺有二一九法會,你去看看吧。來寺裡的那天還泛著些寒意,陽光普照,空氣清新,寺裡人來人往,而且大多是年輕的面孔,眼前的一切對我來說是那麼親切和新鮮。那天在見行廣場宋師兄那裡填了志願者的報名單,在山門口陳巖巖師兄那裡填了學佛小組的報名表。此後不久,蔣安娜師兄打電話讓我去承擔一次法會的場地義工,從此便開啟了龍泉寺的義工生涯。不知不覺,時光逝去一年有半,這段時光中受師長、師兄的拉拔,受益良多,自己對佛法的修學尚淺,在此僅談談自己承擔中一些切身的體會來供養各位同行善友。
承擔中體會成長 成長中感受快樂
有承擔才有成長,這是龍泉義工經常會掛在嘴邊的一句龍泉法語,我感覺這也是一句很實實在在的話,過來的人,都會深有體會。
來寺裡參加了幾次活動之後,我就發現了佛陀教育與現在世間很多通行的做法不同,寺廟裡對人的教化方式非常人性化,古老的佛教跟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反而很相近。在這裡只要你肯發心,法師們就會很慈悲的保護你的發心,給你一個平台讓你去發揮,允許你在承擔中犯錯誤,給你機會在犯錯誤中成長,這裡真正關注的是人,而非僅僅追求事項的成功。在這樣的承擔中,你會發現自己不一樣的一面,通過這個未曾發現的小缺口,你可以撬開一段嶄新的生命裡程。如果在世間,我們總是要拼命的表現自己來“迎合”上司的認可,人的好壞強弱被單一的框定在一個評價體系裡。比如我在生活中是個沉默的人,不善於說話,但是在三寶地,偏偏被師兄們拉拔來承擔司儀,有時候是簡單的法會現場的宣導,有時候還會主持一些小型的活動,有時候會捉襟見肘,出現失誤,有時候也能口出妙珠,效果不錯。在世間,這種工作一般來講是輪不到我頭上的,我很享受這種自我超越的感覺。有一次在《問道高僧》的小型活動中擔任主持,我事前向做過司儀和主持的崔珺師兄請教,他傳授我要放下自我,把心融入到現場的氛圍中,心越靜下來越好,同時囑咐我要向佛菩薩祈求。那次我沒有做很多的准備,也是硬著頭皮上陣。一大早到觀音殿裡,很殷重的向觀世音菩薩磕頭跪拜,祈求菩薩慈悲加持。這次主持過程中的很多串詞,都是現場從師兄們的發言中捕捉靈感,整個過程的銜接很流暢,說實在的我自己都很震撼,我呆頭呆腦的,並沒有這樣的水平啊。這次活動讓我體驗了一把什麼叫“一切皆有可能”,這都是佛菩薩的加持和師兄的拉拔啊。事後想,一切皆有可能,但靠自力,這個“可能”就會局限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而如果我們把心打開,讓心跟佛菩薩相應,那這個“可能”就真的會是無限的大,真是一切都有可能的。所以,我們越是把自己的心放下,從自我的固執中解放出來,融入到人群中,融入到佛菩薩的境界中,我們就越能真正的成就自己。
三寶地對每個人的關懷和加持又是很個性化的,不僅契理,也很契機,並不是那麼千篇一律。在順的境界中讓你提升信心,在教訓和慈悲的“訓斥”下,會讓你有另一番收獲,處處都是成長的機緣。2010年盂蘭盆節法會的前行,我來的晚也沒有怎麼准備,結果在承擔司儀的時候自顧自的說了很多不恰當的話。晚上小結的時候,主管法師說,你做主持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啊,你應該觀照到別人的內心,知道人家心裡需要的是什麼,才能把握住現場的氣氛,自顧自的說那麼多,根本沒說到別人的心裡去。那是我心靈成長的重要一課,從此我知道了要觀照他人的心。慈悲不是自顧自的在那裡自由發揮,如果你不知道別人的心,你又怎麼能有效地幫助到別人呢。之前覺得法師們允許你犯錯誤,很寬容,現在受到法師的訓斥,內心也是起了波瀾,做事情的信心遭受一定打擊,但是真的非常受益。這次教訓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此後我就一直很注意要去觀照別人的內心,當然我觀照的能力還很不足,但是這個意識是種在心田裡了,以後的法會承擔中都常常從這個角度歷練自己。
有承擔就會有成長,我感受很深的一方面還有在承擔中可以結下很多的善緣,這些善緣會不斷拉拔我們向上走,都是非常珍貴的增上生的資糧。來龍泉寺承擔最初也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有人安排任務就好好去完成,慢慢的就被師兄拉拔到各種各樣的崗位承擔,在法會處、在心旅、在班長班、在學修處的承擔中跟很多的師兄結下了善緣,也有了很多的機會近距離接觸法師,可以經常聽到法師們的開示,每次收獲都特別大。
多去承擔,特別是承擔一定的職務後,我覺得也能更好體會到師長的功德了。最初做一名普通的義工時,只是做好分配給自己的一攤活,體會也比較簡單。如果不是帶領一個小團隊,我很難真切體會師長的功德,很難真正體會到師長用心之良苦。世間人常講的不養兒不知父母心,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等我自己要為一個團隊的發展負責的時候,當我要去帶動和拉拔別人進步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是那麼的無能和無力。曾經向曉東老師請教如何帶動團隊,曉東老師說,你想想師父,他為什麼那麼有感召力呢。是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我們自身的修為不夠,即使我們處於一個領導者的位置上,再去怎麼鼓勵別人都無用。在三寶地,靠行政力推動事業是無效的,而要靠感召力。要有感召力,就必須有修為上的功夫,所以通過承擔,反過來就會迫使我們不斷提升自身的學修上的功夫和水平,否則事業就推動不下去。想想師父拉拔那麼大的一個團隊,而且龍泉寺在如此飛速的發展,在自己有了一點拉拔團隊的體會,知道其中的艱辛和自身修為上的不足時,對師長的功德更加由衷的歎服。
轉變承擔心態,從俗心到道心
從達陽師兄那裡聽來一句令他震撼的話,也令我很受益,師父說“水月道場,空花佛事”。師父長期每天兩三個小時的睡眠,常人根本是無法想想的,我們一般人,承擔一點點事情就很累,正是心有掛礙的緣故。如同盜寶賊進入珠寶庫,碰到什麼都往脖子上掛,往兜裡揣,自然走不出個三五步就裝的滿滿的,不累才怪。由此想到讀到的兩句話,“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這種意境叫人神往,又感覺此境不應世間有,看看師父知道確是有了。
以什麼樣的心來承擔才不累呢,以什麼樣的心來承擔才是正確的呢。我覺得不是說學佛法了、在寺裡承擔了,就自然有道心了。世俗的習氣很頑固,雖然表面在承擔佛事,有時候心態可能完全是世俗的那一套,比如為了肯定自我、證明自己,比如為了聲名榮譽,比如為了自己現世的榮華富貴等等,以上心態我都有。以世俗的心來承擔也會顯得很精進,但是會煩惱叢生,而且很難持久,而以道心來承擔,也許外相上未必是那麼的勇猛,卻能漸次增上,保持穩定,而且心態越來越調柔祥和。像師父今年仲秋晚會上說過觀看節目的人的三種心態,其中內心有法喜的觀眾,表現的反而是安安靜靜的品味和欣賞。以世俗的心來承擔,做的好就高興,受到表揚就歡喜,做得不好就不高興,見到同行善友的不足會起煩惱,發現自己的缺點也會懊惱,遇到種種境界會搖擺、猶豫、懷疑,種種心境都出來了,很容易放棄。承擔就是為了現起種種煩惱然後,超越它們,而要超越煩惱,就須要把那顆世俗的心慢慢轉化成一顆道心。禅興法師常常教導我們,歷事的目的是為了煉心,法為內核,心為根本,就個體修行而言,事情只是磨砺我們內心的外緣。亞新師兄也常常教授我說,承擔中不要迷失在事項當中,在承擔中學法、用法、體味法,才是最重要的。那麼道心是個什麼東西呢,這又不是我現在所能講的清楚的,但是我知道了世上有一種心叫做道心,跟俗心是本質不同的,培養一顆道心正是我自己要奮斗的目標。
學習體會佛法教理,改變灰暗生命觀
寺裡承擔和學習後,我對生命前途的感受比以前樂觀了。以前生命的基調總是悲觀的,一直為自己身上那些自己不喜歡的性格特點所苦惱,比如內向、孤僻、脆弱、懦弱,又比如雖然自己有一些抱負,又一直覺得自己的智商並不高,而覺得智商又是不可改變的。我認為那些缺陷都是天生的特質、本性,任憑後生努力也很難改觀,這的確很令人悲觀。當我接觸並逐漸接受無限生命的概念後,知道了人生來自自身那些相對固化的特點,佛教的術語叫做習氣、等流,不是一生兩生造成的,是累生累劫不斷串習、不斷重復才形成的。習氣的確會非常堅固,如經中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也是因為惡的習氣已經相當固化,如鋼如鐵,眾生無明,又不斷妄想造作,使之增長、廣大,越發無可救藥。天堂地獄有時就是一步之遙,覺與不覺也是一念之間,習氣是慢慢串習而成,也可以慢慢改變。斷惡修善,使善業增上,惡業消除,生命的質量就可以不斷提升。而通過修行能使智慧開啟,所謂的智商自然也是可以改變的。生命的本身也是因緣和合,是可以不斷變化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獲得更美好的人生。經過在龍泉寺一年多時間的修學、承擔,我的心在實實在在發生著變化,內心光明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對生活的感受比以前更好了,生活中快樂和平靜的狀態越來越多了,跟領導、同事、家人的關系也越來越和合了,生命的狀態在切實改變著。而這一切都是三寶的恩德,都是龍泉寺給予的。
輕輕問一句,想沒想過成為師父那樣的人
從見到師父那天起,內心就一直很贊歎。經常見到師父在寺裡踱著四方步,氣定神閒,後面跟著一大堆徒弟,聆聽著師父隨時隨地進行的各種方便開示。看慣了世間人步履匆匆的身影後,每次見到師父在青山綠水間帶領徒眾或陪同客人的場景,感覺就像一幅古老的圖畫,透著濃濃的禅意,真是一種享受。有一次,從山門進在金龍橋的這頭,遠遠的就看見師父正在跟客人在彌勒殿前石階上合影,合影結束後,師父站在台階上和藹的送行,柔聲跟大家說“還來,還來”,身子穩穩的站在那裡。當時就有四個字蹦入我的腦海:如如不動。一次師父接見天津居士參訪活動,安排我負責拍照,隨著請師人員去迎請師父,又一次近距離感受了的師父攝受人心的威儀風范。師父一出現在小小的鏡框裡的時候,面前的畫面立刻煥發光彩,那種風范,那種氣度,真的不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班長學修班的課程上,禅興法師講真善美的時候,問我們世上什麼最美。他說修行的人最美,佛陀三十八相好,那種美,有什麼可以比擬呢。
大概很多義工都會和我有同樣的舉動,每次離開寺裡下山了,都會規規矩矩對著佛像,對著大殿,對著山門深深的鞠上一躬,一邊往山下走,一邊戀戀不捨的回頭,看著那偉岸的鳳凰嶺和清秀的龍泉樓閣,感覺就像是一個游子就要出走家門到茫茫世間去漂泊了。如水墨畫般的鳳凰嶺映襯下的龍泉寺啊,每多看一眼便會增添一分難捨。在世間待了已30多年,來寺裡才1年多,而且多是周末或法會的時候過來幫忙,但那種家的感覺卻很強烈,反倒是那個三十多年的世間,那個將近十年的城市像個陌生的地方,每次面對,心存惶恐。我來到寺裡的時候不曾誰來迎接,下山的時候也不曾誰來送別,但心頭就是覺得親切和暖融融的,覺得每一花每一草都在默默注視,還有那滿山遍野盡虛空遍法界的慈悲的諸佛菩薩和一切諸神,你看不到他們,他們卻在慈祥的注視著你,注視著每一位眾生。
這種感覺真是很奇妙,或者說美妙。我的人生本來也要在娶妻生子升官發財的軌道上,那麼煩惱掙扎糾結的往前走,不曾想真的還有這樣一個世界,超塵拔俗,世外桃源,曾在夢中體驗和向往的生活,全都在眼前真實的發生著。那些功名利祿的念頭漸淡漸遠,不再那麼死死纏繞心頭。這是種很美好的體驗,也很想更多的人有這種美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