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如果不是長時間的薰修,你怎麼能斷疑?你怎麼可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如果不是長時間的薰修,你怎麼能斷疑?你怎麼可能生信?只要信心一生,這個人決定往生極樂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56集
    2011/8/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真精進
  
  【信己善根。作諸功德。至心回向。】
 
  這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善根,這個很難得,非常不容易。『善根』是什麼?大乘經教裡常說世間善根,也就是說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從這個根生的,這就善根,能夠出生一切善法,這個善根就是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癡」,十善業道最後的意業,這三個根。出世間一切善根,大乘經教裡佛也說,「精進」,精進是菩薩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什麼叫精進?精就是純一、精純,一點不夾雜;進就是永遠前進,絕不會後退的,這叫精進。用我們這部經裡面所說的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真精進。這八個字做到,上品的功夫生實報土,中品的功夫生方便有余土,下品的功夫生凡聖同居土,沒有一個不往生。所以精進兩個字要認識,我們這個心裡面有很多雜念就不精,精就失掉,縱然天天有進步不是精進,所以問題還是很多。真精進,問題沒有了,這個事實真相一定要曉得。這兩種人都決定得生,你看不懷疑佛的智慧,知道佛明心見性,所有智慧一切眾生個個都有,只是佛把障礙都去盡了,智慧現前;凡夫是障礙重重,雖有不能現前。佛給我們講這樁事情,深信不疑,知道自己是在凡夫地,知道成佛之後自性智慧圓滿現前,這五種智怎麼會懷疑!
  
  相信自己的善根,不貪、不瞋、不癡再加上精進,這樣子斷惡修善就是功德。如果沒有三善根、沒有精進,修一切善都是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樣。福德,六道輪回裡面享受福報;功德,能夠幫助我們開智慧,幫助我們證聖果,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功德邊的事情,福德做不到。福德跟功德在事上講完全相同,斷惡修善,在用心上講完全不同,只要有自己、有我都變成福德。如果念頭一換,無我,起心動念都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那你念念行行全是功德,這個功德就是大公無私,真正做到無私是功德。這個『至心回向』,誠心誠意,於世法、十法界,在十法界裡一無所求,這就是純一真心。將自己所做一切功德,回向給西方極樂世界,回向給阿彌陀佛,我這一生所修的一切功德,不是為別的,就是為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所以我們有願有求,這個願求是有條件的,不是無條件,這一點真正求往生的人不能疏忽。
 
  【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我們這一念回向心,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就通暢無阻,什麼時候時節因緣到了佛知道,自己也曉得。一般人大概自己曉得,絕大多數的人是七天之前,就是預知時至七天前才知道,絕大多數的修行人有這個感應。三個月之前知道的,有,人數少一點,功夫深;如果一年、兩年就知道,那就有相當的功夫。我這一生見到的,在台中修學的李老師,他是一年前宣布的,有一次講經的時候告訴大家:我再跟大家講一年就不講了。當時有聽到的同學特地跑到台北來問我,「老師說這句話什麼意思?」他們不敢問,跑來找我。我告訴他,「老師說一年之後就不講經,他一年之後就往生。」果然沒錯,這就是一年前預知時至,一生專修專弘,真實功德。你看看,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這講往生的情形。
 
     ……
 
    如果不是長時間的薰修,你怎麼能斷疑?你怎麼可能生信?只要信心一生,這個人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反之」,就相反,從反面再看,「心中疑惑則墮胎生」,心中疑惑就生到邊地去,生到疑城去,這叫胎生。「五百歲中不見三寶等」,就是等不聞佛法,見不到三寶,聽不到佛法,這個苦。他物質生活不苦,物質生活就像忉利天、像夜摩天一樣,快樂得不得了。苦就是什麼?見不到佛法、聽不到佛法,這個苦。「皆由無有智慧,疑惑所致。是以斷疑生信,至為切要」。這八個字太重要!如何斷疑?如何生信?如果不是長時間的薰修,你怎麼能斷疑?你怎麼可能生信?只要信心一生,這個人決定往生極樂世界。蕅益大師說的,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看頭一個是信。你真相信,一點都不懷疑,真願意去,不想在這個世界再住下去,真想去了,這樣的念頭就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的品位,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沒有說念佛多少,與多少不相干,功夫淺深,功夫在哪裡?你那個心是真是假,這是功夫。你對這個世間毫無貪戀,你是真心,功夫深;你對這個世間還有絲毫留戀,這功夫淺。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淺深,這話說得非常之好。所以學習聖賢教誨,學習古老的傳統文化,信心第一重要。
  
  孔老夫子之所以能成為聖人,大聖,至聖先師,至聖是什麼?聖中之聖。就像阿彌陀佛,佛中之王,這就是至聖。他告訴我們,他修學的心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八個字我們要認真學習,前面這四個字就是老實,後面四個字就是聽話、就是真干,信才聽話,好古是真干。述而不作是老實,我沒有創造、我沒有發明,我也不想創造發明,老老實實跟古人走,老老實實學古人,是這麼成就的。所以斷疑生信,釋迦牟尼佛一天都沒有放松,每天講經教學,為什麼?幫助眾生斷疑生信,這是接引攝受。接引攝受之後還是天天講經、天天教學,那為什麼?幫助大家、提升大家斷惑證真,這是第二個目標的成就。第一個先幫助你斷疑生信,進門,進門之後幫助你破迷開悟,你就證果了,不進門怎麼能證果?進門之後幫助你證果。對初學的人,佛講經說法就兩個作用,
第一個是斷疑生信,第二個是幫助你斷惡修善。
 
     ……
 
    有雜念進去,這樣念佛生邊地,沒有雜念就入品
 
  「又望西《無量壽經鈔》曰:問:生邊地為是疑心果,為是修善果」。這問得好,也是我們的問題,這個人念佛往生生到邊地,到底是疑心到了邊地,還是修善到邊地?你看這裡答的,我們一定答疑心生邊地。他這不是的,「答:正是修善果,非疑心果」,為什麼?「但由疑心所間雜故」,意思懂了吧?修善有懷疑夾雜在裡頭,疑心怎麼能到極樂世界?是修善,真正修行。修善是什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修善,這裡修善不是講別的善,就是念阿彌陀佛。可是念佛句句佛號裡頭有雜念,這就值得我們要注意了。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教你念念當中沒有雜念,印光大師教我們修十念法,就是十句,十句佛號不一定是一口氣,不講求這個。只講求十聲佛號,從一到十記得清清楚楚,你看,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這個樣子雜念不容易進去。如果你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而不去記,不用心去記,它就有雜念進去。有雜念進去,這樣念佛生邊地,沒有雜念就入品,沒有雜念就是經上常講的「至心一念十念」,至心是真誠到極處。什麼叫真誠?曾國藩讀書筆記裡頭,跟「誠」下了個定義,就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誠是什麼意思?誠沒有念頭,有念就不誠。淨宗只許你有一個念頭,不許你有第二個念頭,這一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我要到極樂世界,我要見阿彌陀佛,這個方法是佛教給我們的,這叫正念、叫正行。摻雜著雜念在裡頭,就把你的功夫破壞,打折扣了。所以往生還是念佛往生,為什麼生邊地?念佛裡頭有雜念。什麼雜念?懷疑佛智,懷疑自己善根,有這個雜念就生邊地。這個解答得好,把我們的疑問解開了,所以他是修善果往生的,不是疑心果。「但由疑心所間雜故,令所得果,不得純淨」,道理在此地。
   
  「若此眾生」下,正勸斷疑知罪,忏悔求出。這是末後這一小段,「若此眾生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就是這段。「罪本,《魏譯》作本罪」,意思是相同的。「《會疏》雲:本罪者,疑惑罪也。」就是這兩種疑惑,懷疑自己善根、懷疑佛智。「望西雲:疑佛五智」,懷疑佛五種智慧,「謂之本罪,非十惡業等」,十惡業不能往生,往生的人一定要斷十惡業。『深自悔責』,忏悔、後悔、自責。「義寂雲:言悔責者,此省察心,名為悔耳。責,呵責其迷心也」。這個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之時,要常常提得起來:我一念錯了,為什麼又想這些事情?這個念頭才起,立刻就轉成阿彌陀佛,佛號念念相續,這就對了。所以這是檢點心性,忏除業障最好的方法,我們通常把它放在晚課裡頭。為什麼晚課我們選本經三十二到三十七品?這六品經文全是講五惡五痛五燒,就是細說五戒十善的果報,幫助我們反省,幫助我們忏悔,幫助我們改過,用意在此地。
 
  早課我們選第六品四十八願,我們念念仰慕阿彌陀佛,念念想接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心願就在這一品經上,希望我們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才是真正把阿彌陀佛變成自己,自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心,用四十八願把我們起心動念轉變過來,起心動念全落在四十八願裡頭。平常這一句佛號它才管用,這句佛號裡頭具足四十八願,這一句佛號裡面具足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六品經的忏悔,這樣的早晚課沒有白做。古人定的早晚課是那個時代的人,這個諸位要知道,你看國家的憲法隔個幾年要修訂一次,為什麼?有的不適用了。現在我們的社會跟古代不一樣,古人在那個時候定的這些課誦能攝心,能幫助你提升戒定慧。現在我們用他這個功課,古人得到的利益,我們一樣都得不到,為什麼?我們沒有智慧、沒有定功、沒有規矩,所以那個課誦學不來的。五會楞嚴神咒,古人這個咒念出來是真靈,現在念的不靈。
 
  李老師當年教我們,他學過隱身的咒語,咒語一念,別人就看不見他了,隱身的。他念給我們聽,念完之後問我們,看到他沒有?看到,每個人都看到他,不靈。人家那個時候念靈,為什麼?他功夫到了。我們現在光學這個咒,沒功夫,所以不行。古人他定慧到那個,那個咒一念就感應,它就靈;現在沒定沒慧,光學語言,不行。鹦鹉也能學人說話,它不是人,它還是畜生。我們今天根性是遠遠不如古人,我們的課誦要往下降,降到最低,阿彌陀佛能救一切眾生。連釋迦牟尼佛法滅盡,最後的一百年,《無量壽經》在;《無量壽經》沒有了,還有一百年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是底限,它太偉大!我們今天用阿彌陀佛來做早晚課,用《無量壽經》,這個沒錯,現在末法時期。那些古人定的是像法時期定的,像法時期禅定成就,依照這個定的。我們今天末法時期淨土成就,要依《無量壽經》來定課誦,不是沒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所以我們淨宗這個課誦本,差不多也用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無論在家、出家同修,依照這個課誦本修學得利益。所以我們楞嚴咒、十小咒都不念了。我們的早晚課只有一個目標,我們要做到心同阿彌陀佛的心,願同阿彌陀佛的願,早課;晚課,德同阿彌陀佛的德,行同阿彌陀佛的行。我們只有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個心願,願意親近阿彌陀佛,我們一心想見佛,不想離開佛,所以專修專弘。
 
     ……
 
     堅持到底會見性,明心見性、大徹大悟
   
    【即得往詣無量壽所。聽聞經法。久久亦當開解歡喜。亦得遍供無數無量諸佛。修諸功德。汝阿逸多。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後面這一段,世尊苦口婆心勸我們要斷疑生信,疑惑的傷害實在是太大太大了,特別是我們這一生當中,已經遇到這個法,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現代人業障重,於這些大法首先就是懷疑,這個懷疑不能怪他,他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就是普遍懷疑的時代。你生在這個時代對聖教不懷疑,真叫稀有!我們見很多人先對這個聖教有信心,很相信,很認真修學,可是遇到一個緣碰到,他就把信心失掉,轉信他教,那叫真可惜。如果這個人還有善根,還是有福德,有佛菩薩、善神保佑他,他吃盡苦頭到最後又回來了。有,不是沒有,但是不多;墮落下去,回不了頭來的人很多。最後回頭的我也看到過,我早年有一次在台灣南部講經,煮雲法師邀請我的,在鳳山,遇到一位老居士,我那個時候大概頂多五十歲的樣子,這個老居士有八十多歲,退休的,是個將軍。早年信佛,中途退掉了,去學道,學其他宗教。到了晚年的時候,八十多歲又回頭,他想想看:那些東西還不行,解決不了問題,現在年歲大了,我專心念佛。告訴我,他每天念三萬聲佛號,怎麼念法?他不是在佛堂,他住在農村裡頭,在散步,一步一聲佛號,他走三萬步,每天早晨走三萬步,念三萬聲佛號,這很好。所以八十多歲紅光滿面,身體很好,運動量夠,他用這個辦法。所以我看到他,我也很歡喜贊歎他。他偶爾也來聽經,所以這是廣學多聞,轉好大的圈子,最後還轉到念佛,不錯,只要能轉,他就能成就。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即得往詣無量壽所』,這句經文。「《嘉祥疏》雲:即得者,不隔時義。」立刻,立刻他就見到佛了。「謂才出蓮胎,立即見佛聞法,不再經歷時刻」。一點耽誤沒有,一出蓮苞就見到阿彌陀佛,就聽到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久久亦當開解歡喜』。「蓋以其人生前智慧不明,知經復少」,經教學習不多,阿賴耶裡頭經教的種子少,所以智慧就差一些,現在緣成熟了,「今雖親見彌陀,耳聆佛訓,但以心垢未除,情見猶存,故須多聞薰習,增長智慧」。這個過程是必須的,阿彌陀佛雖然加持你,自己還得要用功。自己不用功,你的智慧、德相、神通不是自己的,是佛加的,也管用,不是不管用,但與自己總是隔一層。所以佛加是一回事情,自己還要繼續努力用功,不能懈怠。「多聞薰習,增長智慧,始能信解佛語」。這個幾句話也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現在是這個境界,不能不學,不能退心,不能中途改變主意,那就錯了,一定要堅持到底,為什麼?堅持到底會見性,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路走一半就回頭,就改變方向,那就大錯特錯;不改變方向、不回頭,一定可以達到目的地,目的地就是明心見性,就是見性成佛,這比什麼都重要。
 

上一篇:佛陀的醒世格言
下一篇:一場“盜竊案” 見證因果業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