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南懷瑾的懷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南懷瑾的懷襟

 

作者:史飛翔

 

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是當世難得的一位國學大師、禅門大德。他的著作經常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同樣,生活中的他一舉一動也無不充滿了才情膽略、德識學養。透過這些日常小事,我們或許更能領略他的胸懷襟抱。

1

1961年春天,南懷瑾前往承天寺參觀。承天寺有一位老和尚名叫廣欽,早年在福建山中修行,不想占住了老虎的洞穴。老虎回來後,看見一個和尚在洞裡盤腿打坐,就圍著他轉了一圈,最後竟然不聲不響的離開,把洞穴讓給這個和尚了。廣欽老和尚還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修行者。他每天只吃香蕉、喝水,且從不躺下來睡覺,只在坐上打坐而已。

就是這樣一位得道高僧,他在見過南懷瑾後,致意南懷瑾出家為僧。南懷瑾寫了一首詩作為回答。

游承天寺答廣欽老和尚勸出家話

昨從歌舞場中過,今向林泉僧寺行。

欲界禅天原不異,青山紅粉總無情。

時難辜負缁衣約,世變頻催白發生。

拄杖橫挑風月去,由來出入一身輕。

通過這首詩,南懷瑾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所謂舞榭與山林,青山與紅粉,出家與在家,都只是表象的不同而已。正如佛經所說,觀音菩薩有三十二相,一個人要真修行的話,三千大千世界處處可為,何必拘泥出家在家?事實上南懷瑾作為一個帶發修行者他並不主張輕易出家。如果有人說要學佛,學禅宗,南懷瑾必定說:“你學這個干什麼呢?這是拿一生做實驗的事,劃不來,還是做個平常的人吧。”他說:“真正想要學佛,第一步先把人做好,人格好了,才能談學佛。”他總是鼓勵那些想出家的人,先做好一個人,把社會建立好,才是第一重要。“拄杖橫挑風月去,由來出入一身輕。”這是解脫自在的境界,也是禅宗的超越境界。

2

1970年7月南懷瑾在他創辦的“東西精華協會”裡開了一個禅學班。許多外國人慕名前來學習。其中有一個美國人羅維特,他本是哈佛大學畢業,因對中華文化感興趣就學打坐。後來身體有了反應,頭頂有醍醐灌頂的感受,於是就讓人帶他去見南懷瑾,並參加聽講。

有一天下課,羅維特無意間看到南懷瑾點了一支煙。起初他一愣,接著就哭起來。周圍的人大吃一驚,一時不知道他因何而哭。於是關切地問他。只見羅維特一邊抹淚一邊說:“南老師是屬於全世界的,他怎麼能吸煙呢,吸煙損害身體怎麼辦呢?”大家都笑了。了解情況的人就對他說:“老師抽香煙沒有吸進去,只在嘴裡轉了個圈就吐出來了。”

這時,南懷瑾也過來了。他說,自己抽香煙有個原因,因為多年前他在峨眉山上閉關,在沒有人煙的地方生活了幾年,空氣極清新干淨,成了習慣。後來下山聞到一股“人味”,覺得其臭無比,實在受不了。無可奈何,只好點起香煙,把“人味”趕一趕,其實並沒有吸進肺裡。

也許在羅維特看來自己的老師身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托命人集老莊孔孟於一身,理應正襟危坐、嚴守戒律、法相尊嚴,豈知,南懷瑾竟是如此地不拘小節、率性而為、落落大方,以至於他傷心大哭。他哪裡知道,南懷瑾根本就不注重外象,他恪守的是內心的信念。而內心修學恰恰才是禅學的真正境界。

3

南懷瑾一生交游甚廣,來往的人三教九流,其中也不乏一些品行有瑕疵的人,對此南懷瑾也在所不拘。

在南懷瑾眾多的朋友中有位叫覃勤的,湖南人,愛留長胡子,所以外號就叫“覃胡子”。此人頗有些來頭。他創辦了台中中醫醫院,並且是“立法委員”。但不知為何,此人口碑一直不佳。

有一年,覃胡子不知犯了什麼法,被判決坐牢。一天他來找南懷瑾,說自己明天要去坐牢了,特來拜訪,並請求幫忙。南懷瑾大吃一驚,待了解詳情之後,表示同意他去坐牢,並問他需要什麼幫忙。覃胡子說,自己什麼也不在乎,就是愛護胡子,所以請南懷瑾找法院的人說說情,進牢時不要剃去他的胡子。顯然這是一個無禮的要求。因為監獄法令明確規定:每個犯人入獄時必須剃淨發須。哪有牢房裡還留胡子的道理呢?但是南懷瑾被覃胡子糾纏的沒有辦法,只好親自找台北院的院長。到了那裡,包括最高檢察長王建今都表示為難,有人甚至責怪南懷瑾管這種閒事。南懷瑾一聽此話,勃然大怒,眼睛一瞪,對那班法院大小法官大員說:“朋友是什麼?有急難相助才是朋友之道。他既是我的朋友,現在遭難,我當然要幫助他。至於人品如何,是另一回事;犯了什麼法,自有法律制裁!”南懷瑾這一吼,令當時在場的人頓時目瞪口呆。結果,覃胡子在坐牢期間不但保留了胡子,也沒剃光頭,並住單人房,還有其他優待。

對於南懷瑾的這種古道熱腸的做法,許多人背後都批評,說他不能潔身自好,說他善惡不分。對此,南懷瑾不予理會,既不解釋、也不反駁,仍然依照自己的原則行事。其實,南懷瑾幫人當然自有分寸,只不過當時不易被人所知罷了。

4

南懷瑾辦事有三個基本原則:一、不向既成勢力低頭——已是既成勢力,投靠不上。二、不向反對的意見妥協——既然反對,妥協也沒有用。三、不向不贊成的人士拉攏——不贊成的人拉攏了也不可靠。他一生都堅持這三大原則。

1976年3月,台灣的中國廣播公司邀請南懷瑾為他們的員工講解《易經》,每周一次。到了6月24日,已經講了十幾次,但尚未講完。那天南懷瑾聽到一個消息,“中廣”董事長換人了。新任董事長是蔣孝武,也就是蔣經國的次子。於是,這天講演結束時,南懷瑾對聽眾宣布,因有事要出遠門,暫時請假,待回來再來繼續講課。

其實南懷瑾沒有事更未出遠門。那麼他為什麼要停課呢?且聽他自己說:“這事不便明講,內幕就是因為新董事長換了蔣經國的兒子。你想,假如有一天,這位新董事長也來聽《易經》的課,下了課又客氣的打招呼。再有那麼一天,說是蔣經國先生邀請茶敘,請問你能拒絕嗎?如果拒絕了,使人家難堪,還說我們不識抬舉;如果接受了邀請,見了面,人家拜托你為他或為政-府說些什麼話,寫一篇什麼文章,你能拒絕嗎?真拒絕了,人家有辦法對付你,不拒絕的話,從此變成‘御用’文人,學術自由沒有了,不如躲著他們比較好。”

事實上,有關人士確實曾三番五次請南懷瑾與蔣經國見面。南懷瑾始終不肯。早在成立“東西精華協會”時,南懷瑾就一再重申,自己不涉入任何政治,換言之,自己也不可被政治所左右。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不想成為工具,喪失原則。

從以上幾件小事可以看出,南懷瑾就是這樣不為名聞(名聲)、恭敬(別人的推崇)、利養(受人財物供養)所動,不為外物所動。他根本就不在乎別人的贊譽,也不介意別人的毀損。對於他人的閒言閒語他總會說:“人家要吃飯嘛!我們也要吃飯嘛!”而對於他人的批評,他總是說:“我不怕丟人。要做事就不能怕被批評。因為只要做事就會遭人批評,做得不好有人罵,做得好也有人罵,怕人罵就不能做事。”“真要做事就不能考慮愛惜羽毛的問題,要做大事更要置羽毛於不顧。”由此可見,南懷瑾向來只是我行我素,不慕榮華,超然物外。他所注意的,只是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能獨善其身,是否可兼濟天下。

2010年1月21日晚終南山太乙宮

 

 

 

上一篇:火雞科布勒被奧巴馬“特赦”,幸免成為“盤中餐”
下一篇:安置經書所應注意事項--宣化上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