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紀碩鳴先生: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兩岸未了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紀碩鳴先生: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兩岸未了情

 

【1992年6月,南懷瑾先生手書《和平共濟協商統一建議書》】

 

********************************************************************************************************

作者:紀碩鳴(香港《亞洲周刊》資深特派員)

 

南懷瑾先生精研國學,對儒、道、佛均有精湛的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諸門學問,他生前居於江蘇蘇州的太湖大學堂,其著作多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

二零一二年人月兩圓的中秋前夕,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於九月二十九日下午四點與世長辭,享年九十四歲。很多粉絲的家裡都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他的整套書籍,足以說明「一代宗師」的頭銜於他而言,當之無愧。學界對南懷瑾的評價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南懷瑾於中國浙江樂清柳市區長岐鄉南宅出生。在聽聞南懷瑾去世的消息之後,樂清不少市民自發前往南懷瑾先生紀念館拉起悼念橫幅,上面寫著「家鄉人民懷念南懷瑾先生」。

雖然南懷瑾先生一生致力中國傳統文化傳播,是國學大師、也是詩人,論著精湛,弟子無數。但鮮為人知的是,南懷瑾情系兩岸,致力推動海峽兩岸和平發展是他一生願望,更一手促成兩岸的「汪辜會談」,是溝通兩岸關系的和平使者。

南懷瑾先生集國學及中國傳統文化為一身,在兩岸三地享有盛譽,同樣重要的是他的政治貢獻。曾經在南懷瑾晚年多次探訪並深談的亞太交流與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對《亞洲周刊》表示:“其實,南懷瑾先生最關心、最在意的還是政治。在兩岸交流中,他扮演著積極的角色。”南懷瑾先生與虔誠佛教徒肖武男多次會面,其中有二次會談超過了四個半小時,談話的內容卻不是佛教、國學,而全部是有關政治,話題始終圍繞著兩岸。談到當年兩岸關系發展時,南懷瑾曾連說幾個:“可惜、可惜。”

為兩岸搭建密使平台

那是一九八八年,南懷瑾移居香港還不到一星期,當年在成都軍官學校時的老同事、民革中央副主席賈亦斌找上門來。賈亦斌此行來香港正是希望借助南懷瑾的影響力,在兩岸間搭建一個新的密使平台。一九九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南懷瑾的引薦下,中共中央對台辦主任楊斯德與李登輝辦公室主任蘇志誠在香港南懷瑾的家中見面了。此後幾年裡,雙方往來頻繁。

李登輝執政期間的核心幕僚蘇志誠與劉泰英等都是南懷瑾的學生。李登輝卸任後不久,島內便爆出「兩岸密使事件」。南懷瑾弟子魏承思二零零零年七月撰文披露“兩岸密使會談”,南懷瑾曾居間扮演關鍵角色。不過,台灣的消息稱,一九八八年,大陸通過南懷瑾釋出希望與台灣接觸的消息,當時的台灣代表就是蘇志誠與「中視」前董事長鄭淑敏。對此,李登輝二零零五年曾稱,當年蘇志誠、鄭淑敏赴大陸,“不是我派去的”,而是因他們兩人的老師南懷瑾在香港,他們去香港找老師,才輾轉秘密會晤當時的大陸高官。

曾起草兩岸統一建議

在一九九二年一次會談後,南懷瑾曾經親筆起草《和平共計協商統一建議書》,一式兩份,交密使分別送達兩岸最高當局,提出三條基本原則:一是和平共計、祥化宿怨;二是同心合作、發展經濟;三是協商國家民族統一大業。會談時說得好好的,但建議書發出後卻沒有得到有關方面的回復,最後流產。

肖武男說,從美國來到香港,南懷瑾先生關注、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他扮演了重要角色,作過努力卻沒有成功,“他跟我說,當時什麼都談好,形成文字,就差雙方簽字了,最後功虧一篑。”南懷瑾為此深感遺憾,這成為他一生未了的心願。肖武男說:“南懷瑾有很大的政治抱負,他是兩岸和平的開拓者,卻留下了沒有完成的遺憾。”

肖武男說,南懷瑾為人熱情,當年第一次向他的秘書提出求見時,“秘書要求我提供生辰八字、出生年月,並告知,南先生繁忙,未必能見。但半小時後,秘書通知,南老師要我馬上從上海趕去蘇州。見面時,他很遠就丟掉拐杖迎上來擁抱我。還拿出熊貓牌香煙,一定要為我點上。”

肖武男最後一次與南懷瑾見面是二零零七年七月十一日,南懷瑾希望他常來,還為肖武男改了一首詞:飛過來,飛過去,一個神仙誰管得;先天下,後天下,萬家猶樂總關心。

香港九七回歸前幾年,陽光國際傳媒董事長陳平經常去南懷瑾家長聊。兩人政治、歷史、文化什麼都聊,成為忘年交。陳平憶述:“他的家被稱為『人民公社』,兩岸都有人經常去坐坐。前國家主席楊尚昆也派秘書和他接觸,聽他對兩岸關系的見解。南老一直希望在兩岸和平發展中起作用,實際上也起了部分作用。”

在陳平的眼中,南懷瑾是傳統國學中很有造詣、尤其深谙野史的民間國學家。“他深懷正義之感,也有傳統文化、士大夫依附的一面。”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那一場政治風波後,不少學生學者出走海外,有的連衣服都沒有,南懷瑾接濟他們。陳平說,他及不少來到香港的大陸人士都曾受惠於南懷瑾老師。“大陸出來的很多人常去南懷瑾家,他家的菜做得很好吃,這也是我常想去的一個理由。”

晚年,南懷瑾將所有精力全部投放中國大陸,從香港到大陸,帶著畢生的收藏,裝了數十個集裝箱。引起大陸海關的關注,要查扣。此事驚動時任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陳佐洱指,這樣的仁人志士請都請不來,應該全部放行。受到有關部門的關照,南懷瑾所有進關物品及藏書都毫無“過濾”,全部暢通無阻過關進入大陸。

拒絕陳良宇來拜訪

到了大陸,他不改心情耿直。有年輕學生到訪,說是學經濟學的。南懷瑾心直口快地說,中國哪有經濟,在中國學什麼都比學經濟強。有北京來的宗教局長到訪,對南懷瑾說:“我來拜訪您。”南懷瑾答道:“你不懂宗教,當什麼局長!”當年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要去看望南懷瑾,但遭拒絕。

南懷瑾先生不幸辭世的噩耗傳來,身居上海的原台灣中國統一聯盟發起人之一的鄧可瑾感傷不已。曾經多番聆聽南懷瑾教誨,喜愛讀南懷瑾的著作,鄧可瑾前不久還與《人民日報》前副總編輯周瑞金一起餐敘,談起前幾年到座落在上海番禺路長青公寓探訪南懷瑾的轶事,並相約再一起前去探望南懷瑾,如今已不能如願以償。

鄧可瑾對《亞洲周刊》表示,二十多年前,兩岸對立,南懷瑾就不畏人言,為兩岸和平發展奔走,雖然臨終功虧一篑,但仍然功不可沒。“我緬懷他,不僅是因為他的學術思想、愛國理念,還有他的為人師表。尤其是《論語別裁》中反映的人生觀,他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高境界呀。”

國家領導請他開示青年

鄧可瑾清晰記得,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到上海興國賓館聽南懷瑾演講,那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聽者全是從北京而來,不少還是官二代,其中有北京最高層領導的孩子。那一年,南懷瑾先生八十七歲,他稱自己不算高齡,也不算低齡了。他對自己的評價為八個字,平生“一無是處,一無所長”。鄧可瑾說:“他講讀書和工商文化,據悉,國家主要領導還親筆給南懷瑾寫信,委請他為年輕一代開示。實際上是請他為中國的年輕一代進行文化教育。”

一代名師乘鶴西去,留下無限追憶。有網友為懷師作一挽聯:一代指路明燈,開後代入世之德化不忘鞠躬盡瘁;萬世正法傳承,繼前賢立命之道心甘願死而後已!徒哀無用,我輩當接過衣缽,濟世利人。阿彌陀佛!以示紀念。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學佛的老人不癡呆
下一篇:淨空法師:現在的人很苦,就是苦在患得患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