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周瑞金先生:一代宗師的教化:感念南懷瑾先生(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周瑞金先生:一代宗師的教化——感念南懷瑾先生(下)

 

【南懷瑾老師手書天下為公

 

*****************************************************************************************************

 

作者:周瑞金(《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

教育以成功做人為目的

○○○年,八十三歲的南師在考察了杭州、上海、蘇州等地以後,來到太湖之濱吳江廟港鎮,眼前赫然開闊,太湖一望無際,水邊林下長堤,正是讀書修行地。南師為之動容,遂決定落腳廟港,建設太湖大學堂。歷經六年建設,大學堂終於在南師八十九歲那一年正式啟用。

十幾年前,南師親歷親為,投資數千萬美元合資建設打通浙西南大通道的金溫鐵路,轟動一時,也開了股份制合資建設國內基礎設施的先河。鐵路通車時,南師作了一首詩:“鐵路已鋪成,心憂意未平。世間須大道,何只羨車行南師功成身退,一分利益不沾,把鐵路股份全部還路於民。他畢生都在修一條人走的大道。區區一條人間鐵路算什麼。現在這個地方,我是為了繼續修一條人道之路○○六年初夏,就在太湖大學堂啟動時,南師如是說。

從台灣到美國,再到香港,南師一路奔波數十載,在弘揚傳統文化中深感人才的匮乏。而人才成長靠教育,中國百多年來新舊交替的教育,文化分科越分越細,為求職應試而學習、為知識專業而教學,離培養人的品德、心性越來越遠。南師對這一套教育理念、方法很不以為然。

○○六年七月,南師以禅與生命科學認知科學為題,在太湖大學堂開辦了為時一周的首期講習班,向來自國內外八十多位學生開講了最新的科學與禅學關系的話題。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參加講習班後,深有體會說:南師的教導讓我找到心的寧靜,使我不為個人得失憂慮,一心去追求我所認為的真理。朱校長認識南師後,開始探索科學與禅學的關系,提出了發現現代物理的主流學說,正如釋迦牟尼佛兩千年前所說的,二○○九年他又在世界佛學論壇發表題為《物理學步入禅境》的演講,為此遭到一些人的抨擊。但他堅定地說:一個徹底的科學家,到了一定程度,都會發現人的認識是有局限的,人類只是生物進化的一個階段。科學家要找辦法突破這種極限,首先必須提高大腦的感知和認識能力。而佛法能讓人在禅定狀態下,安靜地思考。這個狀態下,大腦成了超導體。許多同學聽了南師的課,都有類似朱校長這樣的啟悟。

數年前,王財貴博士在拜訪南師的時候,談起經典讀誦教育的實驗,南師大加贊賞並進一步做了完善,提倡中英算一起來的兒童基礎教育。也即對孩子實行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經典與科技基礎教育,其內容包含:中文經典(以宋代以前的經典為主,是中國文化的基礎經典)、英文經典(西方文化的基本經典)、珠心算(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其方法是寓教於樂,潛移默化,每天只需抽出二十分鐘時間(時間多了孩子可能反感,而培養興趣是關鍵的),大人帶著孩子一起大聲誦讀東西方經典,這些經典本身有著音韻美,因而誦讀時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不知不覺間,這些誦讀的內容,耳濡目染,就烙印般儲存在孩子們的心裡。等於給孩子從小儲備了無形的財富,也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為融合東西方文化、融合人文與自然科學,造福人類,做了基礎教育的鋪墊。

南師鼓勵王財貴、李素美、郭姮妟、宏忍尼法師等等,分別到內地推廣這種教育。徐永光、陳越光等人也積極響應推動。逐漸的,兩岸三地多地推廣這種教育之後,無數孩子與家庭受益。但同時,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孩子,記誦了很多別人不懂的東西,不少人開始驕傲起來,看不起人。甚至很多人以為只要誦讀了經典,就一切都好了,也不需要接受現代教育,孩子會自動懂得做人做事了。也有的每天大段時間給孩子們做這個教育,把孩子們弄得很疲累,產生了反感。

面對兒童經典誦讀活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南師在九十一歲高齡,下決心創辦了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做小學教育的全面實驗。南師親自指導,李素美、郭姮妟母女具體操持,李傳洪借在台北辦薇閣學校的經驗予以師資等多方面的贊助。教育所涉及的內容,可用三個合一來概括:文武合一、古今合一、中外合一

○○八年,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第一批招收二十九名學生,吃住學習都在學校。學生們每天六時三十分起床,練習武術半小時;早餐後,誦讀經典,像唱歌一樣,不求理解;午飯後散步,並安排靜定課程,那是按《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原理,所安排的修身養性課程。具體有呼吸練習、靜坐、傳統養生操等內容。隨年級升高,還要學會采集食物、烹饪、野營、采中藥、野外自救等生活技能。學校采取大帶小的學長制,高年級學生做低年級學生的哥哥姐姐,哥哥帶弟弟,姐姐帶妹妹,同吃同寢,同學間親如手足。還規定孩童不許用手機、電腦,遠離互聯網世界,一心飽讀東西方經典。

根據南師的教育理念,這座國際實驗學校在知識教育同時,更重視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培養孩童生活自理能力、與人相處能力、生存能力、學習能力、團隊精神、做人做事能力。平日學習,還涉獵東西方禮儀、風俗習慣、中醫藥、生物、傳統武功、現代運動、野外求生、食物制作、科學思維、建築設計、工藝美術書法、詩詞歌賦、戲曲音樂等等。這麼多的內容,卻編排得法,寓教於樂,幾年時間讓學生在沒有沉重精神負擔(也沒有考試)情況下,快樂地學習和成長。這個學校,學生由開始的幾十名到現在兩百名。教師則有五十余人,由台灣教師、內地教師、外籍教師組成。這些教師很多是南師著作的愛好者,他們盡責盡力,做出了很多犧牲。他們日夜守護著、陪伴著、培養著孩子們。他們不是以職業的心態,而是以事業的心態來做教師的。南師曾多次表示對這些教師們的尊敬和感動。南師還經常親自示范為孩童上課。來拜訪南師的各界精英,有的臨時就給孩子們上一課,增廣了孩子們的閱歷見聞,提高了綜合素質培養效果,為孩子們的人生打下了全面成長的堅實基礎。

有家長擔心這些孩子畢業後,能不能與外面的體制接軌。事實證明,今年首屆二十九名畢業生,絕大多數以優異成績考入外界的理想初中,許多學生以個人優秀的綜合素質,被學校爭相錄取。南師給學生家長們也講了很多次課,談教育的問題與家教的重要。強調教育首重家教,家長是孩子第一個老師,也是一輩子的榜樣,家長的身教言傳,對孩子的熏陶影響至關重要。時下社會把教育完全寄托於學校的傾向,是嚴重錯誤的。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市分管教育的領導,都來過這個小學觀查,給予了高度評價。去年,中央文明辦還請河南、山東、四川等地七個小學的校長,來觀摩學習交流教育經驗。下面我引用山東淄博市一位小學校長的觀感,看一看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給他們留下的難忘印象:

【二一一年八月四日,我們有幸來到太湖大學堂和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培訓學習,為期四天的學習給我帶來一次次的震撼。

學習感悟:太湖大學堂和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是由南懷瑾先生主持創辦的教育基地,位於蘇州太湖畔,校區湖光山色、環境幽雅,沒有塑膠跑道,有的只是大片的草地,這裡遠離城市的喧鬧,猶如世外桃源一般,小朋友在天然、舒適的環境中成長與學習。學校將體驗式教育與國學經典誦讀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經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經典。全新的辦學理念、融洽的師生關系、彬彬有禮的師生、多樣的課堂、中外經典誦讀的做法一次次的沖擊著我的教育觀,我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不斷更新,尊重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們培養的是德才兼備、知書達禮、溫文爾雅、體魄健全、心智健康的孩子。

(一)多彩的課程

通過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郭校長的介紹和幾天的觀摩,我了解到該校的課程是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設置的,學生需要哪方面的教育學校就開設相應的課程,課程除了傳授語文、數學、英語、經典等知識外,大多數是培養學生生活的技能,如建造房屋、制作面點、陶藝、刺繡、中醫、茶道、園藝、鑽木取火、禮儀、武藝、劃船、跳水、自制玩具、瑜伽、心靈課程等等。現在的學生不只是知識的匮乏,更多的是生活技能的缺失,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這方面的培養上,太湖國際學校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二)小節之處見文明,細微之處顯真情

走在太湖大學堂的路上,你見到的每一位師生都彬彬有禮,迎面走來他們主動退居一旁問好,等客人通過後再走,即使保安人員都不例外,莫大的校園你見不到一張廢紙、雜物,人與人交談時都溫文爾雅、面帶微笑,用餐時學生先背誦《幼學瓊林》中關於用餐的詩句再用餐,在實踐中讓學生感悟經典,坐立行走也是一樣,包括我們觀摩的中、外經典誦讀課、中醫課、科學課、茶道課、靜定課等都圍繞一個主題將經典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孩子在體驗中再讀經典。如在中文經典課上教師根據天人合一這個主題結合中國節氣立秋,讓學生到校園中感受一葉知秋,再回到教室誦讀相關經典。七夕節的晚上學生的活動室內張貼了所有與七夕有關的詩句,教師自編自演為學生再現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帶領孩子們到室外觀察星象,再齊聲誦讀詩句。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孩子們對國學及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喜歡學習、能接受新概念、慢慢的改掉陋習走向文明。

太湖大學堂裡,處處都有關愛,我們一同來的一位校長胃不舒服,從到校的第一天一直到離校,學校的校長、老師一直關心他,特別是郭校長的母親李老師每天都根據他的情況給他准備藥,包括我們學習靜定時也不忘問他的狀況。與學校的校長、老師交流這件事情時他們絲毫不例外,大學堂裡這很平常,學校每一位老師和學生的身體狀況他們都非常了解,這件小事讓我感受到了大學堂裡師生之間的關愛。

(三)一節戶外活動課帶給我的感動

八月五日下午三點,我們與學堂十一名夏令營小朋友一起參加了跳水、劃船的活動,擔任本次活動的教師是來自加拿大的外籍教師,還有幾個協助教師。感動一:只要是對孩子有益的事,必須做,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跳水時有一個八歲的小女孩特別害怕無助的哭了起來,從三米的平台上跳入太湖,這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看著一個個孩子先後跳入湖中她哭得更凶了,如果換做我們可能會怕孩子發生危險讓他放棄這項活動。可是戶外輔導老師先是對孩子耐心疏導、鼓勵她,孩子仍然鼓不起勇氣,最後老師抱著孩子完成了動作,第二次小女孩自己完成了動作,孩子戰勝了自己。感動二:教師的合作意識、向心力、互助意識很強。劃船時,每艘船上的教師,耐心的教,讓孩子玩好,岸上的教師不是雙手胸前交叉,做旁觀者,而是在岸上打氣、拍照、加油,幾個教師自發的騎上自行車在岸邊沿著我們的路線,看我們是否安全,這裡沒有校長的命令,每位教師是把他當做自己的功課用心地完成。一個老師的課這麼多老師熱心的協助,在我們的校園是很難看到的。感動三:教師的奉獻精神難能可貴,跳水時,幾位老師一直在水裡負責保護,他們一次次的把孩子送上岸,再回到水中,整個活動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沒有一個教師上岸,他們始終面帶微笑。感動四:教師善於自我反省。每天晚上九點三十分--十一點學校的老師們都會聚在一起反思自己今天活動的失誤,分享自己的快樂,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更好地指導教學。】

今年六月二十一日晚上,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舉行首屆畢業典禮的前夕,南師作了一小時臨別贈言的演講,這是南師生前最後一次演講,對學校實驗教育作了一個很好的總結:

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國際是個名稱,就是要把國際的文化精華吸收過來。實驗什麼?因為不同意這一百多年來的小學大學的教育方法,我們主張文化教育要文的武的合一,要新的舊的合一。實驗的是這個。

你們學的重點之一就是生活的教育,什麼是生活教育啊?你們都很嬌貴的,嬌養慣了。尤其是父母的觀念錯誤,要想孩子們考好學校,將來出人頭地,換一句話就是家長們把自己一輩子做不到的願望,交給孩子身上去負擔,害了孩子們,這是我最反對的。你們到這裡以後呢,不同喽!生活在一起,學會了怎麼樣吃飯,怎麼樣拿碗,怎麼樣拿筷子,怎麼樣吃菜,怎麼樣睡覺,怎麼樣自己洗衣服,怎麼晾好衣服,怎麼樣鋪被子,怎麼蓋被子,怎麼與人相處,怎麼處理事……聽說你們很晚了還有老師在旁邊陪你們睡,指導你們,這個是生活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你只學會作詩,會寫字,你功課怎麼好,我都不在乎你們。因為那個容易啊!但生活的教育難,可是你們做到了。這次到台灣,台灣的大人們,社會上的人們,對你們印象非常好,大家很欽佩。

不要以為拿什麼大學的文憑,有個博士學位的,那並不能算成功。你們要曉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個人!你們把這些年的基本生活教育的精神帶到社會上,我可以斷定你們將來是頂天立地的人,與眾不同。只說哪個程度好一點,哪個會作詩、寫字,那當然是生活的技術,不是生活的本質。生活的本質一句話:做人。你們這樣出去做人,一定可以影響社會。千萬要記住我今天的話,你們不但是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畢業這一條資格,你還有一條資格,很難的,你說我當年還只有十一二歲六年級畢業,我那個南老頭子九十五歲親自給我講過話,這個資格別人買不到的,只有你們有。記住不要給老頭子丟人哦!

我今天對你們臨別贈言,記住,你們將來是不是念名校,有沒有拿到碩士、博士,那都是虛的。怎麼做一個完整的了不起的人,怎麼做一番事業,對社會有貢獻,才是你們的目標,千萬要記住!

誰也想不到,這臨別贈言,竟成了南師對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師生們極為珍貴的永別贈言啊!

事師如師在,道業永相續

南師祭奠告別儀式的那天晚上,師從南師多年的趙博士一再叮囑我,要我在代表南師中外學生致辭時,一定要把事師如師在,道業永相續這層意思表達出來。我很理解也很珍惜趙博士這種心情,這也是我們所有學生在告別南師時的共同心願。

談到大家最關心的傳承問題,陪同南師度過人生最後八年多的馬宏達先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師的學問是儒釋道三家,諸子百家都通的,不限於任何一家。我們暫且借用佛家來說,釋迦牟尼佛走了以後,最重要的是什麼東西?我認為是佛經,就是經典,他一輩子智慧的結晶核心在於經典。他走後由五百羅漢來結集,然後留傳到後世。雖說佛像、寺廟、出家人或者在家的居士,也是重點,但是沒有那麼重要,一切都圍繞著經典。其實老師比釋迦牟尼幸運,因為他在世的時候,自己可以主導,出版自己的講課紀錄,或者自寫的書。在老師走前,他的著述大部分已經集結出版完成了,只有一兩本他要出的書尚未出版,而尚未出版的這一兩本書,他已經親自審查完稿了,即將出版。其中一本講《中庸》的,他早已親自寫好稿子,准備放在最後出版的。這是比釋迦牟尼佛幸運的地方,同時也可以說是南師高明的地方。因為提前結集了,而且經過他本人的認可,認定過了。佛經後來的結集,有好幾次,爭議很多,因為佛陀不在場,無法給予最權威的認定。這是講傳承的核心在經典著作,這是最重要的。

同時,對老師的課、老師的書,同樣適用四依四不依原則,也即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其實讀任何書或文章、聽任何人講話或講課,都適用這個原則。這才是智慧之學,否則要麼變為盲從與迷信,要麼糾纏於細枝末節而不見全體。

馬宏達先生還談到,老師在世時,就有人當面提出來說,南門以後要如何發揚光大,南門弟子要如何傳承老師的學問。南師當場表示反對這些觀念。他一直強調,道是天下的公道。他一生的學問,是來自於讀古今中外一切經典書籍,以及他一生的經歷,跟一切人從一切事中學到的東西,所以才能如此淵博,而且不困在書生氣上。如果困在門戶門派之見,那就太有限了。所以他數十年來弘揚文化,從不以自己是袁太老師門下大弟子或維摩精捨的名義來招搖。他還引用過:佛教徒是釋迦牟尼佛的罪人,道士是老莊的罪人,儒生是孔孟的罪人。他認為一旦設立了門戶,學生們一代代傳承下去,難免把自己的意思加在前人身上,或把前人神話、偶像化,難免曲解、誤解、歪曲、誤導,直至失敗。

再說,歷史上諸子百家的任何一個大家,自己說過要開一個宗派嗎?孔子說過我是儒家嗎?老子說過我是道家嗎?都沒有。那是後人加上去的。所有的聖賢,他們是海納百川,沒有門戶之見,所謂君子不器,沒有邊界的,這樣才能成其大。老師也沒有什麼南門”“南學等等觀念,這些觀念都太狹隘了。真正的聖人,他的胸懷,他的學問,是沒有邊際的;沒有設定門戶,也沒有設定學生和非學生的界限。天下人願意讀他的書的,願意接受他教化的,都是他的學生。他說一個人如果不尊師重道,那是混蛋。可是如果把自己當做老師,那是自己昏了頭。聽到有人在外面以他的學生、弟子為名招搖,老師反復講他沒有一個學生。聽到有人在外聲稱是他的關門弟子,他聽了笑說自己從未開過門,何來關門弟子。老師對學生定的標准非常之高,可以說無人能及。同時老師也非常謙虛,與大家都是朋友,他永遠不居於師位,而是永遠處於學人之位,向一切人學習,也聲明不要把他和他的學問當做標准。他說誰有心得,誰心裡清楚,不必搞形式上的師生這一套,這些俗套後患不少。

我很贊同馬宏達先生傳達的南師這些看法。真心誠意要向南師學習的人,最好是誠誠懇懇效法南師君子不器”“自強不息”“無我利他的精神,認認真真學習領會南師的著作經典,切切實實按照南師的精神和品格去踐行修煉,老老實實遵照南師的教導做人做事!

當越來越多的人、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點亮自己的心燈,共同努力修築著、維護著人間大道,我們仿佛看到南師那如中秋明月般飽含慈悲的微笑……

最後,我用一副挽聯作為本文的結束:

世外高士儒釋道禅淨密宏深誓願聖績遠播救度無邊眾生堪稱當代維摩;

域中奇人軍政經教科文筚路藍縷甚多建樹造福中華子孫史載功業千秋。

(全文完,原文刊載於《文史參考》、《新周刊》)

 

 

上一篇:周瑞金先生:一代宗師的教化:感念南懷瑾先生(中)
下一篇:星雲法師:佛法教您怎樣廣結善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