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他有一個舅舅,在50歲時查出癌症,醫生說他最多只剩下幾個月的壽命。多數人知道這樣的消息都會痛不欲生,每天精神萎靡,這個舅舅卻不這樣。他心想,反正我就剩下這麼幾個月了,辛辛苦苦了大半輩子,現在該好好享受享受了,於是該吃吃,該喝喝,還到處游山玩水。結果,他安然地活到了85歲。
這件事給了我極大的觸動,它讓我深深地體會到,疾病並不是長壽的絆腳石,並由此引發我對“帶病延年”這個概念的思考。“帶病延年”是由清代醫學家王孟英提出來的,出自《王孟英醫案》。書中認為,患了慢性病(痼疾)很難治愈,只能改善臨床症狀,緩解病情,所以王孟英用“帶病延年”救助患者。今天,這句話可以被我們推而廣之,作為正確對待疾病的態度。
那麼,讓我們回過頭來想,為什麼帶病也可以長壽呢?
首先,帶病者知道自己身體上的弱點,因此奉行“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經常學習養生知識,善於休養生息、積蓄力量。比如做健身鍛煉,他們不會像健康者那樣自恃強壯而一曝十寒,而是持之以恆進行適當的鍛煉。又如飲食調養,帶病者因沒有“本錢”放縱自己,常吃得謹慎、科學,不敢像強壯者那樣敞開肚皮、無所顧忌地胡吃海塞,因而不會導致體內垃圾堆積、脂肪過剩。帶病延年者勝在時有遠慮,對於身體,他們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怠慢,長期堅持下來,這些“零存”的健康就成為“整取”的長壽了。
另外,帶病者一般體質不好,這使他們領悟到“巧者有余、拙者不足”的道理,因而善於以“巧”取勝。他們一般不爭強好勝,不做力不從心的事。一遇冷熱氣候,“病身最覺風霜早”,他們能及時防范,因而活得從容、仔細、不急不躁。這樣,能量代謝便相對緩慢,自然節約“能源”,使有限的生命得以“細水長流”。
所以說,疾病來襲時不要害怕、哭泣,否則,你先就被自己打倒了。只要與疾病和平共處,慢慢調養自己的身體,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你的身體裡的正氣就會把帶來疾病的邪氣打得落荒而逃。退一步講,即使疾病一直存在,只要它沒有肆意干涉你的生活,帶病延年,你同樣可以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