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正確理解“閉關”?只有兩種情況才可以閉關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152集 2012年1月22日講於香港
我們在中國古老的筆記小說裡面看到很多,我們相信那是事實。前面我跟諸位舉的例子,朱鏡宙老居士親眼看到鬼,他才相信,不是親眼看的,他都不能相信,一定親自接觸,一點不假。鬼有小五通,他也能變,也有能力這個地方沒有了,那個地方出現。鬼道裡頭好像沒有距離、沒有先後。我們看到一些報告,中日戰爭的時候,在中國死亡的這些日本將士,現在還在打仗,苦不堪言,中日雙方的將領都求超度。他們沒有身體,他們比人自在,想到什麼地方就能到什麼地方,這是報得的神足通。雖然沒有界限,可是鬼道裡頭有鬼道的關卡。譬如進入別的國家,那個國家有護法神,如果你神通能力大的,他沒有障礙;你能力很小的,他就不讓你進去,就把你攔住。神通力大的攔不住,他來去自由。所以哪個地方有講經的、有念經的,他們都非常喜歡去聽;有念佛的,他們也跟著大家一起念佛,所以像這些道場裡面的活動,就有很多異象,也有很多有緣的人看到、聽到、接觸到了,這都能看到異道眾生他們有這些小通。這是經論裡頭常常提到的,雖然有三類不同,但是他神通沒有障礙是相同的。
……
如意通就是神足通,“有三種”,第一個“能到”,再遠的地方,他起心動念就到了,所以不需要交通工具。第二種“轉變”,他能分身,他能變化。連鬼都能變,你的那些冤親債主,在你臨命終時,他變成你家親眷屬的模樣來引誘你,這《地藏經》上都有說明。人在沒有斷氣的時候說,我看到哪一個人在門口,我看到他了。那真的,那絕對不是他的親屬,是冤親債主,這個時候來誘惑他,帶他去,再報復他,多半是這個情形。所以學佛的人知道,遇到這個情形,千萬不能上當,一定要念佛。你念佛,他就走了,你就看不到他。還有神通大的,他會變現佛菩薩樣子來接引你,這很可怕!這是佛告訴我們,他不會現本尊,就是他所現的佛,釋迦佛、彌勒佛,或者現其他的佛,他不能現阿彌陀佛。他現阿彌陀佛,有護法神干涉,不可以冒充本尊。不是本尊,你誘惑他,他跟你去了,護法神不管你,現本尊是決定不可以的。你一生都是拜阿彌陀佛,臨終阿彌陀佛是本尊,他一定現前,不是他現前,那你自己有障礙。
障礙不外乎兩樁:一個是煩惱,一個是業障。所以斷煩惱、消業障,這是真正功夫。我們說我念佛、我念經、我拜佛,那是手段,那是方法,斷煩惱、消業障的方法。這個方法有沒有效是另外一樁事情,不能把方法當作功夫,那就錯了。有人念佛,念佛這最方便的方法,但是他有懷疑、他有夾雜,這個功夫完全被破壞了,念得再多,不產生效果。有人念佛念幾聲,阿彌陀佛就出現了,雖然念得少,他的心專,他不散亂,他有誠意。印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這個人有十分誠敬、有萬分誠敬,念幾聲抵得那個散亂的念幾萬聲,都比不上他,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淨土裡頭有一個很好的指導原則,我們一定要把它記住,佛常講“心淨則佛土淨”。這個心靜不下來,這個事情麻煩。找一個清淨環境去住,沒有人擾亂,閉關或者是住山。以前李老師跟我說過,那不是一般人能成就的。有資格閉關、住山的是有一定的功夫,還差一點、還不到家,所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找一個地方加功用行。這屬於加行,能夠提早成就,這是閉關住山一心修行的目的,初學不行。像開悟,大徹大悟,將悟未悟這個時候,你已經到這個境界,就差那麼一點,這個可以。另外一種,名氣太大,應酬太多了,來看你的人絡繹不絕,你沒有辦法用功,那這個用閉關、住山拒絕外緣,這個可以。我們這兩種條件都沒有,你就沒有資格住山、閉關。
我們以前年輕不懂,真的有同修受了戒,沒幾天,他的緣分不錯,有人提供關房,他去閉關去了,我們都很羨慕。我在台北也有人提供山上一棟花園小洋房,打仗的時候這都是大富長者他們的別墅,戰爭結束之後他們搬回城裡住了,那個房子在山上,沒人住,歡迎我們到那裡去閉關去。我到台中,把這個事情向李老師報告,他才給我說這麼多事情,我們才懂得閉關是什麼條件。老師講完之後,“你想想看,你有沒有資格?”這就不敢去了。老師後頭說一句,你好好想想,“趙州八十猶行腳”,還要去參學,他為什麼不找個地方好好休息,去閉關、去住山去,八十歲還要到外面參訪?道理沒搞清楚!讓我們體會到,釋迦牟尼佛在世,為什麼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老人家為什麼不閉關、為什麼不住山?閉關住山不能利益眾生。但是成就之後可以,只有一個條件,沒有法緣,可以去閉關、去住山,沒有法緣。住山、閉關的意思就是告訴大家,我已經大徹大悟了,我已經明心見性了,你們沒有地方學,可以到我這來學,是這個意思,就是招生的味道。如果叩關的人有問題向他請教,他答不出來,可以把他關門打開,出來跟我一道參學,你還不夠資格。古時候確實有這種情形。
所以“信、解、行、證”,這是古來祖師大德,清涼就用這四個字來判《華嚴經》,四分。第一個要相信;第二個是求解;信了以後解,解了以後才能行;連念阿彌陀佛都得要解了之後才能行,行才有力量。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那個念佛的人沒有“解”。沒有“解”,“信”不可靠。那個“信”實在講是半信半疑,別人給他講這個法門好、那個法門好,他就動心了,他就把握不住了,為什麼?解得不夠透徹。所以信了之後求解的時間長,行不難,知難行易,章嘉大師說,佛法是知難行易。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要那麼長的時間。尤其,我們在四十九年講經過程當中能夠體會到,大乘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