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純祥法師:《無量壽經》要點----信疑得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經文: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

這一段是信疑得失。懷疑名號功德雖然可以得到往生,但是生在邊地的七寶宮殿之中,五百歲裡受諸厄難,不能親近三寶,沒有廣大的神通和智慧,不知道菩薩的法式儀軌。在三毒段的最後,佛專門對信疑得失進行比較,讓我們去除懷疑。佛說“無得疑惑中悔”,中悔就是因懷疑在中路後悔。生在邊地五百年,這種過失是源於我們的懷疑,並不是佛願不圓滿,雖然發願往生,但是由於懷疑心,卻只是生在邊地。

極樂淨土有疑城、邊地、胎宮,這些都是指化土。前面三輩往生中講過,即使是生在邊地,也已經出離了六道輪回,沒有生老病死的種種苦惱,但是由於懷疑還有五百歲受諸厄也,五百歲是指我們這裡的時間,在淨土是很快的。

佛對彌勒的勸誡分成兩方面,一是顯明佛意,說明淨土殊勝和往生的利益很大,勸導我們發願去;二是促使我們進行選擇,這更重要。雖然佛願明白成就,淨土很好,願不願意去還是在你自己的選擇。佛心平等柔軟,並不勉強我們去,他對我們擺事實,講道理,將三毒和極樂做比較,要我們好好思維,然後做出抉擇。佛願已經圓滿抉擇,佛的抉擇到了我們這邊,你卻未必聽話,你雖然聽到極樂世界的信息,聞到了名號,你是不是馬上就能信受,就願意去呢?很多人並不是這樣,即使聽到了名號,也不能做出抉擇。佛告訴我們,在娑婆世界中我們是獨生獨死,獨去獨來,愛欲榮華,不可長保,而淨土裡是清淨莊嚴,功德智慧超勝,有無量的壽命,一邊是極樂世界永久受樂,一邊是三毒的無窮苦痛。佛對我們顯明這些事實,讓我們在此基礎上抉擇,你的命運改變雖然有佛願這個圓滿外緣,接不接受依然在你自己。

你願意去佛就說: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這是從究竟的利益上來勸,你已經隨佛的勸導,願意往生淨土,這個心願就是願意成佛。我們雖然在佛願名號的引導下,已經確定了往生成佛的方向,但是過程中還是很容易懈怠。在這個五濁惡世中有很多染緣,很難一心一意、不管不顧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淨土。即使是有了一定信心願望的人,也還是會懈怠,仍需要佛繼續鼓勵,如同攝取不捨的光明在照耀一樣,佛勸導我們精進就好比是光明化成語言,這個精進就是指念佛,不是其它方面的努力。彌勒菩薩已經是久遠長劫在行菩薩道,但是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出離輪回,所以行菩薩道和發願往生成佛比較,發願往生是最為精進的,速度最快。有些蓮友雖然念佛,仍會做一些其它修行,這裡佛的意思很清楚,你要專心念佛。所以在觀經中善導大師解釋名號說:汝一心正念直來,就是指你一心將自己投入到佛的願力光明中,直直地來,不要去追逐五欲,也不要去做別的雜修。有人想念佛可能還是比較慢,我要多打坐,多誦經,多持咒,這些與念佛不能比較,都是有過失的,不是真正的精進。什麼是真正的精進呢?就是你把自己完全交給佛的願力光明,不要你自己一點點的用心,一點點的力量,這才叫一心精進。以淨信心隨順淨土的真實行才叫精進,這其實是佛的選擇,我們皈依佛的選擇就是最大的精進。求心所願,這個“所願”實際上是佛願,是佛讓我們往生到究竟的淨土成佛。佛對念佛人說:你們應當精進,求心所願,就表示佛把我們當作是有了信心和願心的人,佛的願望已經成了你的願望,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和佛已經一體。

佛通過願望將我們與佛連成一體,接下來提醒我們,你不要中路懷疑後悔。在佛邊重點是願的選擇和成就,在眾生邊,信心是淨土法門的根本,是念佛最本質的特點,淨土法門的不共性就是信心。從你聽到名號佛願,接收到淨土的信息,然後念佛、發願、開啟真實信心(此前是方便信心),一直到往生報土成佛,這是一條念佛成佛的道路,在你這邊從頭到尾貫徹的就是信心。淨土法門的信心不落於階級,也就是通過信心,凡夫一生橫超成佛。通常修學佛法的次第是,先得人身,學小乘,再學大乘,福慧圓滿而成佛。信心和禅相似,不落次第,實際上更勝禅宗,信心的成果是往生報土,從究竟方面來說就是成佛。你從開始到成佛,沒有其它的條件,沒有戒、定、慧的要求,斷除煩惱,證阿羅漢,再入菩薩地,沒有這些次第,你自始自終的念著佛,在信心的引導下,從凡夫一直走到往生成佛,唯有信心貫徹於始終。念佛要知道信心最重要,淨土法門就是選擇“信心成就”這個方法。信心在世出世間法中都有,究竟的就是淨土法門的這個信心成就,這個是信心的極致。這個信心成就能給我們帶來非常殊勝和不可思議的利益。

跟信心相對就是懷疑、疑惑,惑就是迷,由於沒有實證,對淨土不是徹底了解,不了解自然生疑,因此我們對信心的性質要有合理認知。信心中會帶有一定的疑惑,因為“信心成就”不是“真實證”,我們還沒有親自到極樂世界去,沒有親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對我們來說,你是通過化身佛釋迦牟尼講法了解並信受的。在中國文字義中,早期“信”就是指傳達信息的人,釋迦牟尼佛是從極樂淨土來到我們這裡,他是傳信息的人、他就是信,佛和他說的話(名號)給我們帶來信,信佛和信名號一體不離。你通過釋迦牟尼佛,他稱贊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他講的無量壽經,接收淨土信息,理解接受淨土,接受念名號乘佛本願功德力就可以往生。

雖然接受了名號,但是我們沒有“真實證”,確實還會有不理解、疑惑的地方,信心中沒有一點疑惑是不可能的,這是我們念佛人目前的真實處境。除非你已經成佛,到了淨土,那你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不然即使是彌勒菩薩,那些有神通的菩薩們,也不能真正了解極樂報土,還是會生疑惑。在目前的處境中,我們以信受為主,佛是這樣說的,你就這樣信受,對於我們來講有打賭的意思,把你的未來賭在佛語中。在沒到淨土之前,即使你有再好的理解,再大的智慧,你對淨土還是有迷惑和不清楚的成份,這很正常。“信心成就”是你不能因為有疑惑,你就後悔,你不能因為異執異見而改變你往生的願望。淨土法門自始自終是“信”,你住在信心中,你不要指望能徹底地了解阿彌陀佛的極樂報土,因為它是不可思量的,你的思維到不了,你的神通也到不了。對念佛人來講這是困難的地方,所以這“信”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多少帶有打賭的性質。你是不是自始自終對佛忠誠,你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口裡說願意往生極樂世界,是不是表裡相應,一直都不後悔?你念佛是不是真的能得到這麼大的利益?往生過程中還有很多的威脅和誘惑存在,我們隨時都可能會被牽開,所以佛在最後告誡我們,你不要疑惑中悔。

懷疑是最大的障礙,但是對待懷疑也分程度。如果你一點不懷疑,只是你不覺得或不承認,你沒有親證淨土,肯定會生疑,懷疑生起不覺得或覺得不承認以及被懷疑做主就會成為障礙。接受淨土使你處在信疑之間,極樂世界有沒有,你選擇了有,這是以信為主。信中帶疑,疑的力量沒有信的力量大,不是沒有一點懷疑。你往生的願中也帶有懷疑,發願獲得往生,即使是信心成就者,對決定往生不懷疑(信心成就的體驗),沒有親證報土前,有時也會生起對往生成佛的懷疑,這很正常。信心成就不是真實證,這是需要知道的界限,凡夫念佛的處境是信心不退,這是淨土法門的特色。此階段中真正的安慰應該來源於佛,你自己是安慰不了自己的,如果你生起了懷疑,你就念佛。不論講述者再怎麼講得細,你再怎麼聽,再怎麼想理解,你還總會生疑,因為你沒有親證。

如果生起懷疑力量很強,你被懷疑做主,那就會成為發願往生的障礙。往生願中帶有懷疑,你雖然沒被懷疑做主,但也沒有把自己全部交給佛,那你雖然能夠往生,還是會落在邊地。淨土法門在眾生邊最重要的是“信”,由“信”生“願”,信願相連,你願往生肯定就有信,如果一點都不信,你就不會發願往生。所以在阿彌陀佛的本願次第是:十九願是發願,十八願是信心成就,信心成就要比發願更進一步、更全面。從我們眾生這邊來講,如果你有願,你開始入了淨土門,你“信心成就”說明你追求往生的願望已經得到成果了。這個成果是指往生信心不退轉,你確定自己已經即得往生了,但是確定往生,不代表你已經開顯證入了淨土的真實功德,報土功德對你而言還沒有完全顯現,這裡有發願獲信及真實證的次第關系。

當然信心成就以後的願心,就是信願合一。十八願成就文: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然後至心回向,願生彼國,這個信心中就有了真實的願。如果我們信心沒有成就,你雖然願意往生,這個願也並不是真實的,屬於方便發願。你說:我很願意往生,你確實是從內到外的願意,即使這樣也還不是真實的。即使是至心發願,也還不是真實的,因為你的至心發願並不是佛願,只有佛的願才是真實的願。所以淨土法門的願真實就是阿彌陀佛的選擇本願,以佛的願作我的願,以佛的行作我的行,我就把自己完全交給阿彌陀佛,這樣你就快速成佛,直接生到報土,一生之間橫超輪回,橫超彌勒菩薩久劫的修行,不用慢慢地行菩薩道而是直接成佛去了。

如果你發了願,卻沒有把自己完全交給阿彌陀佛,你就會落在邊地。降低了要求來說,你能夠生到邊地也很不錯了,邊地中是七寶宮殿,比天宮好得多,衣食自在,世間任何快樂都比不上那裡,邊地疑城跟我們這裡比就是天堂,是很超越的地方。但是從究竟上說,佛願是要“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七寶宮殿是方便的利益,如果你沒有懷疑那是最殊勝的。所以佛是從他願力那邊來勸導我們,先是勸導我們發願往生,你願意往生之後,再告訴你那裡還有一個陷阱,你不要落在邊地疑城的陷阱中,那就很可惜了。

彌勒白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佛反復地給彌勒菩薩也就是給我們講,彌勒菩薩就代表我們對佛說: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專心精進的修學,也就是念佛,如教奉行,佛是怎麼教的,我就按照他的命令去做,不敢有疑。彌勒菩薩對佛是很恭敬,不敢懷疑佛,懷疑佛就有罪過。我前面說了,你生疑是免不了,但是不讓懷疑作主,沒讓懷疑站住就是沒有。我們不可能像彌勒菩薩那樣好,彌勒即使生疑,也是不敢有。生與有即相似也不同,雖然生疑卻不敢有,就是懷疑一點都沒有主,這很微細。

懷疑了只要你用信把它管住,繼續聽聞真實教,這種懷疑也有它的作用,甚至是增進信心的因緣。彌勒菩薩是不敢有疑,佛這樣說了,他就如教奉行,所以彌勒菩薩才是佛的第一弟子,將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成佛,繼承佛的法王位。這裡也間接告誡我們,你要好好做佛弟子,如教奉行,不敢有疑,不要東想西想。老實說我們很難做到“如教奉行,不敢有疑”,你有一定的懷疑是正常的,但千萬不要讓懷疑做主。

佛在前面對我們說要“當熟思計”,這就涉及到信疑分寸。其實因為信中生疑的緣故,促使我們對名號功德和經語去如理思維,進行抉擇。不是不可以生“疑”,是生“疑”之後,你不要“住”在懷疑上,不要因為“疑”而妨礙了“信”。生疑不要妨礙信心,反而因此促進信心。我們即使達不到彌勒菩薩那樣,不敢有疑,也要信心貫徹始終,不讓懷疑成為我們的往生或成佛的障礙。彌勒菩薩快要成佛了,如果我們到了不敢有疑的程度,你也就快成佛了。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純祥法師:淨土三經以信心為本
下一篇:恭迎阿彌陀佛聖誕:2012年12月29日(農歷十一月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