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宏滿法師:用禅的智慧對治抑郁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郁症患者已達二億多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左右,專家們預言:到2020年,抑郁症將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殺手。精神心理疾病在發達國家現代化程度高、競爭激烈的城市人中,比例偏高。

在精神心理疾病中,最常見的抑郁症,是人類已知的最有害的精神疾病之一,也是最具“現代病”特色。患者對世間的一切興趣減退,全身疲乏,感到活得無價值,極度悲觀,不願與人交往,懷有自殺念頭,一般都失去工作能力,嚴重者以自殺告終。過分地用好動、工作狂、設想更高目標來轉移精神壓力,也是一種抑郁病。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僅自己痛苦不堪,而且給家人、朋友帶來苦惱和負擔,給社會造成損失,對他人形成干擾。所以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

為什麼社會上有不少人得抑郁症?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要麼前進,要麼後退,為了生存,人們不允許自己後退,於是更是積極投向競爭的人群中,努力讓自己成為社會的一分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

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們,各自為了自己所認為的生活目標、生存空間,不斷地攀求、奔波。有時內心真的替他們感到疲累。可是,人往往在被別人承認了自己價值的同時,又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純樸與自然。

人們在競爭中,在追求中推卸了自己的本性,反而陷入了對社會、對人生的種種焦慮和更多的彷徨之中。人們為了不斷追逐物質享受和滿足,想極力掩蓋內心深深的寂寞感和空虛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如身處永不平靜的大海,隨著精力的使然而漂流,人被淹沒其中,偶爾想停下來時,卻早已迷失了方向。而且,現代人的生活多是如此。

抑郁症是什麼造成的呢?我認為抑郁症就是煩惱多、壓力大、雜念多,心理學上焦慮心態無法控制而造成的。所以說造成心理疾病的根源,當然最重要的深層原因,可以說在於信仰的喪失和崩潰。一直以來,宗教為人們提供了思想、精神、心理方面的重要指導和信仰支撐,起著調節心理、撫慰痛苦、緩解死亡焦慮的作用,解決人賴以安身立命的意義、價值、終極關懷等問題。心理學家、人類學家認為:死亡焦慮盤踞在每個人的無意識中,是人產生不同層次的信仰和消極有害的壓抑、憂慮、緊張、悲觀、痛苦等負面情緒的深層原因。如果不能有效地緩解、消解死亡焦慮,人的潛意識就可能給自己制造出身心疾病。近代以來,宗教貶值,意義喪失,許多人沒有了足以安身立命的可靠信仰,導致價值失范、自我迷失、精神空虛,使心靈退化、庸俗化、脆弱化,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應對外界的種種誘惑、刺激和干擾,各種心理疾病因而泛濫成災。榮格認為,現代人心理疾病的增多,與宗教的衰落有關,他在《尋求靈魂的現代人》一文中說:“我已經觀察出:一種有人引導的宗教生活,比起一種飄渺的生活要好得多、豐富得多,而且健全得多了。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宗教雖然以使人得到拯救為目的,也能起到心理治療、促進健康的作用。信仰,包括宗教的祈禱、誦經、坐禅等修行方式,被認為有治療心理疾病的頗佳療效,被采用、改造為心理療法。” 

但是,在眾多的宗教中,其實佛教是最注重“心”的宗教。佛教對於治療現代人的心理疾病,有著獨特治療方法與系統的理論體系,很多關於心理疾病的治療都可以在佛教或是佛法的修行中找到有效解決的途徑。

佛教以“醫治眾生心病”為己任,佛陀號稱善於醫治眾病尤其是心病的大醫王。佛法從終極根源上追究一切疾病之因,指出病起於業,業起於心。《維摩經·問疾品》說疾病從妄想顛倒諸煩惱生,從執“我”而生,從有攀緣生,欲除疾病,須以二無我的正見斷除煩惱、妄執、攀緣之“病本”。藏傳佛教《四部醫續》之一《論述醫續》說:“所有疾病的根源是我執及因未覺悟而產生的貪、瞋、癡等煩惱,貪引起風大失調,導致下半身病、寒病;瞋引起膽汁不調,導致上半身病、熱病;癡引起黏液不調,導致頭部病、寒病。” 

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佛法的理論和修證體系,都是引導眾生以如實知見的智慧自治其心、自淨其意,從而從根源上解決一切心病的“心藥”。佛法教人理性地認識人生的意義、價值,設有許多對治、轉化煩惱,斷除病本的技術,更有三學、六度和常念《心經》等被稱為“精神體操”的鍛煉自心的修持體系,可以使人保持健康的、超健康的心理狀態。西方心理學家也認為:佛法的技術和策略能用來復原或治療失調的情緒和行為,佛法的技術和整體立足點可以幫助預防心理的失調,治療由心理原因導致的各種身心疾病及用佛教心理療法治療生理性疾病,解除現代人的病苦,進而醫治導致身心疾病的病態社會,是佛法義不容辭的責任。

當然除了上面介紹的方法外,我覺得禅修是一種更有效更適合現代人精神治療的方法,尤其是對於抑郁症的治療。據The Press Association報道,集體心理學的一項研究證明,佛教禅修在治療抑郁症方面,有著比藥物治療更好的效果。這說明禅修是治療抑郁症的最佳方法之一。而佛教禅修,在西方,被廣泛運用於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在治療各類神經症、精神分裂、人格障礙、疼痛障礙等疾病中,都有很好的療效,對身心健康一般領域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禅修的“正念訓練”法對於治療抑郁症也有很好的療效。對情緒調節、自我接納、改善睡眠、提高自尊等方面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還有馬淑華博士開設的《正念之禅、減壓與心理治療》,是基於當今流行的“認知治療”的研究,是針對當今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等特點,把佛法中四念住中活在當下、留意呼吸、觀察身體的痛、靜念、用心等修禅方法應用到西方心理學上,幫助人處理壓力,防止抑郁,增加包容和愛心,正確面對自己及其它人。研究證明,靜念法可減低長期抑郁症患者的復發率。

以上所舉例子,說明禅法修習對於治療心理疾——抑郁症方面確實有特殊的功效。但是可以說,禅定的修習都是從“心”出發的,抑郁症也與“心”——精神有關。“心”靜才是真靜,靜才能定,強調在定中開悟,在靜中獲益。在靜定的禅修狀態中,讓心慢慢地平靜下來,不再浮躁、焦慮、擔心、不安、恐怖,一切不良的情緒和負面的精神都會在禅修的觀照中消失了蹤影。所以學會禅修、靜坐,靜坐對調節身體健康起到很大的作用。靜坐沉澱食欲控制體重,其實平時暴食暴飲正是壓力導致的行為,當你迫切地需要通過食物釋放壓力來舒緩壓力、放松身心,讓繁雜的念頭沉澱下來後再進食,這樣有利於身體健康。對於抑止不良情緒、平和心情有著其它治療方法不可比擬的作用。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運用禅的智慧來解決心理的迷惑與執著。通過生活禅保持覺悟的境界與生活達成一致,在生活中修習,來轉化和淨化心靈的雜念與污染。學佛的目的就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世間,有許多迷惑的問題要求得到解決,有種種煩惱、種種痛苦要求得到解脫,所以要禅修。禅修的目的就是使自己的思想言行與信仰原則融為一體,做一個清淨自在、快樂無憂的人。

但是,怎樣才能做到清淨自在、快樂無憂的人呢?首先要調理好心態,理順好情緒,把不開心的雜念拋在腦後。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用禅的方法去淨化心靈上的雜念,理順心態的情緒,通過打坐靜下心來靜慮,慢慢的消除煩惱和焦慮心態,當打坐時會出現老想那些不開心的事情或煩惱現前時,心態老是靜不下來時,你就再換一種方法,要打開心扉不能悶氣,盡量找到一些感興趣高興的事情,聽好聽的音樂是一種精神理療,看一些搞笑的相聲也是一種精神理療,你可以選擇體育運動出去曬曬太陽、散散步、游游泳鍛煉身體,特別是要用意志去鍛煉身體,心情不舒暢時可以找個地方適當的發洩,調理一下內心的世界,把那些不開心的念頭轉換掉,然後想一些童年開心的事,看看自己喜歡看的電影,聽聽自己喜歡聽的音樂,找一些自己比較投緣的人聊天,有空去游山玩水。總之,要通過禅的智慧把一切都放下。如果你對於功名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貴裡耗費,對於悲歡離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歡離合裡掙扎,對於金錢、名位、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錢、名位、人情裡打滾,對是非、得失、善惡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得失、善惡裡不得安寧。發現幸福的秘密,擺脫“人生抑郁症”。原來幸福是個最簡單的東西,只要你把一切不屬於它的全部放下,它就來了。放下自卑,懂得自信;放下猶豫,懂得堅定;放下執著,懂得變通;放下執念,懂得解脫;放下嫉妒,懂得欣賞;放下憎恨,懂得寬容;放下狹隘,懂得豁達;放下成見,懂得創新……放下後你的情就如一縷春日暖陽,緩解挫折帶給你的精神苦痛,安頓你創傷躁動的心靈,助你全方位重新認識自己、剖析過往,以一個最健全的人格、最優質的心態、最健康的人生觀去叩啟幸福的大門。

古德雲:人生如一場大夢,人更應該珍惜現在,減少思前慮後的心態。古人雲“無為自化,清淨自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唯有心靈寧靜了,才能在滾滾紅塵之中安之如素,怡然自得,灑脫地面對一切。如看破天塌下來當被蓋,一些不開心的雜念隨之而去,獲得心靈的寧靜。

然後經常進行禅法的修習。可以通過靜坐、念佛、誦經等方式,來訓練心的專注而不致於散亂,定期運用禅的智慧或理念進行心理負面情緒的清理,使之心情保持清淨無染,這樣我們的心才不會被外在的誘惑和內在的情緒所左右,真正的讓心處於一種靜定的境界,守住靜定,因為靜是一種境界,定更是悟性的發端。而“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人世間真玄機,惟靜者能看得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看透或看破“榮辱是非都是夢”而獲得“憂喜全忘就是禅”。

禅,就是一種自在無憂、圓融無礙的境界,更是一種積極樂觀、覺醒安祥的心態,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著禅意與禅境,我們每個人本來都應該生活得非常輕松愉快、潇灑自在的,但我們並沒有這種感受,相反地,都覺得生活很煩,很累。是什麼原因呢?實在是我們的“思慮”太多太多了,所以才需要“靜慮”——禅的修習。如果我們從生活中找回禅的精神,用禅的智慧啟迪心靈與生活打成一片、融為一體,並安住於當下,我們的生活便如詩如畫,恬適安詳了,自然也不會再有什麼心理困惑或疾病等煩惱使之痛苦的了。

所以,只有運用禅修的方法和智慧來觀照人生,淨化心靈,我們的人生就能夠自由自在輕輕松松的生活,不被社會上的物質生活,財色名食睡等欲望所困擾,這才是解脫煩惱的根源,也是治療抑郁症的良方。

 

 

上一篇:宏滿法師:愛護生態環境 實現社會和諧
下一篇:宏滿法師:人如何調理心態尋找快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