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選輯(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選輯(七)

 

1.     我今示汝兜羅綿手。汝眼見時。心分別不。阿難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難。若相知者。雲何在外。

 

2.      佛又說:‘我今示汝兜羅綿手,你眼看見時,心裡是否有分別呢?’阿難答言:‘是的,世尊!’佛告阿難:‘如果你眼看見時,心便會知道,怎可以說,心在外邊呢?’

 

3.       ‘兜羅綿’印度語,譯意細香綿,色白如霜,十分柔軟,這裡是譬喻佛手柔軟似兜羅綿一樣。眼見心知,若心在外,則是相離,應不相知;若是相知,即不能說心在身外。

 

4.     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無有是處。

 

5.      佛又說:‘所以應該知道,你說覺了能知之分別心,是住在身外,這理論是不對的。’

 

6.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內故。不居身內。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處。

 

7.      阿難對佛說:‘世尊!好像佛所分析解說,看不見身內之肝肺脾胃,就不應該居在身內,心與身既能互相知道,便不相離,就不居在身外,這道理是很對的,我現在再仔細思想,已經知道心在一個地方。’

 

8.      阿難只知用生滅識心,來推測思惟,所以世尊要用種種譬喻來開導他,來破他的妄執。

 

9.     佛言。處今何在。阿難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內。而能見外。如我思忖。潛伏眼裡。

 

10.  佛即追問:‘今在何處?’阿難答言:‘這個明了的心,既然不能知內,而能見外,我再三思惟忖度,一定潛伏在眼裡。’

 

11. 猶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不留礙。彼根隨見。隨即分別。

 

12.  好像有人,拿著琉璃碗(琉璃是透明的淺綠色寶石,碗字照中文意義是小盂,這裡則喻如眼鏡,用透明小盂蓋合在眼上,亦可以看見東西),合在他的眼睛處,合即戴。雖有物合,即眼睛雖戴上眼鏡,但一點都有阻礙,所以眼根一看見,便能分別是什麼,即是說:琉璃不阻礙眼見,眼根不阻礙心見。

 

13. 然我覺了能知之心。不見內者。為在根故。分明矚外。無障礙者。潛根內故。

 

14.  為何我的覺察明了,而能分別之心,不能看見身內之五髒六腑?這乃因在根裡的緣故,清清楚楚能看見外邊的東西,一點都無障礙,因為是潛伏在眼根裡邊的緣故。

 

15.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潛根內者。猶如琉璃。彼人當以琉璃籠眼。當見山河。見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當以琉璃籠眼。實見琉璃。

 

16.  佛問阿難:‘如果照你所說,心是潛伏在眼根內,猶如琉璃一樣,那麼當那個人用琉璃罩蓋在眼睛上,應當看見山河大地,但是否還可以看見琉璃呢?’阿難答說:‘世尊!這個人戴上琉璃鏡時,實在亦見琉璃鏡的。’

 

17. 佛告阿難。汝心若同琉璃合者。當見山河。何不見眼。

 

18.  佛問阿難:‘你的心如果和琉璃相合,所以向遠看,可以看見山河大地,在近處又可看見琉璃,但又為何不能看見自己的眼睛?’

 

19.  有人說:‘只要照了鏡子,我可以看見我的眼睛,但這肉眼是不能回光返照,來反觀其目,反觀自己的面的。

 

20. 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隨。若不能見。雲何說言此了知心。潛在根內。如琉璃合。

 

21.  假若能見自己的眼,那麼眼睛就同外境一樣,不是自己的,怎能成為隨見隨即能分別呢?假若不能看見自己的眼,怎可說這了知心潛在根內,如琉璃合一樣?因心藏眼根內,如戴眼鏡一樣,便能看見山河大地,應該亦能看見眼,既不能見眼,則此譬喻不能成立。

 

22. 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裡。如琉璃合。無有是處。

 

23.  所以應該知道,你說:覺了能知之心,是潛伏在眼根裡,像琉璃合一樣,這理論是不對的。

 

24.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眾生身。腑藏在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有竅則明。

 

25.  阿難錯在用識心來思惟,左思右想,不知真心就是清淨明性,所以便越走越遠,現在他又舉出另一個譬喻。

 

26.  阿難說:‘世尊!現在我又有這樣的思惟,眾生的身體,腑髒居中(髒即五髒:心、肝、肺、腎和脾。腑有六腑,即五髒的宮府所藏的地方,胃是脾之府,膽是肝之府,膀胱是腎之府,大小腸是心和肺之府,三焦是命之府),竅穴居外(竅是孔穴,人有七竅即眼二、耳二、鼻二、口一,共七竅),有藏則暗,因五髒是藏在六腑裡,屬暗,所以不能看見;有竅則明,竅穴則在外邊,屬明,所以可以看見。’

 

27.  我們人這個口穴,是深不可測,無法填滿,今天食多少東西下去,明天又餓了,新陳代謝,都給它排除,因此每日都為食忙,如果不食三餐,則可節省三小時寶貴光陰來學佛法、來參禅,食三餐便白白花費三小時寶貴光陰,實在太可惜,所以我主張每日食一餐。

 

28.  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眾業和合而生,不是一種,而是由多種業緣和合,好像一粒種子,需要泥土、太陽、雨水……等等才能長大。

 

29. 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為見內。是義雲何。

 

30.  阿難又說:‘我現在對佛面前,開眼看見光明,就叫做見外,閉眼看見黑暗,就叫做見內,這個道理對不對呢?’

 

31. 佛告阿難。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若與眼對。暗在眼前。雲何成內。

 

32.  佛不答復阿難對不對,只再問他:‘當你閉眼見暗的時候,這黑暗境界,是和你的眼相對,還是不相對?假若和你眼相對,那麼暗就在你眼前,怎可說在內呢?’

 

33. 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對者。雲何成見。

 

34.  你如果執眼前的黑暗境界,成為見內,那麼你居住暗室裡面,沒有日、月、燈三種光來照明,那麼這暗室中的境界,都成為在內,都屬你的焦腑,豈有這種道理呢?假若所見的黑暗境界,不和眼相對,那怎麼能看得見呢?三焦,上焦在胃上,中焦在胃臍之間,下焦在臍下,三焦屬命府,是六腑之一,所以叫焦腑。

 

35. 若離外見。內對所成。合眼見暗。名為身中。開眼見明。何不見面。

 

36.  假若你見暗時,是離開對外之見,不是反觀,是內對身中,所成之見,則閉眼能見暗,見到身中之黑暗境界,但為何開眼見外的時候,不能見到自己的面部呢?

 

37. 若不見面。內對不成。見面若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虛空。何成在內。

 

38.  假若開眼見明時,而不能反觀,看見自己的面部,則可以證明,閉眼見暗時,亦不能反觀,看見自己身中。所以內對之理論,就不能成立。假若開眼見明時,又能看見自己的面,那麼這個明了能知分別的心,以及你的眼根,都是在虛空中,怎可說是在內呢?【待續】

 

上一篇:搞婚外情的男人是無恥小人
下一篇: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選輯(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