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成道日與臘八粥
農歷十二月初八,恭逢本師釋迦牟尼佛成道日!祈願佛日增輝,正法久駐,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眾生解脫!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是其種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釋迦牟尼合起來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
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過了六年苦行生活,他饑餓疲憊到了極點,此時,有一個牧羊女給他送來了乳糜(奶粥),食後恢復了體力。 35歲時的十二月八日凌晨,明星出現天上,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遍觀十方無量世界和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一切事情,洞見三世因果,他豁然大悟,得無上大道,成為圓滿正等正覺的佛陀。釋迦牟尼成佛之時,大地震動諸天神人齊贊,地獄餓鬼畜生三道的許多苦厄,一時體息,天鼓齊鳴,發出妙音,天雨曼陀羅花,曼殊沙花,金花、銀花、琉璃花、寶花、七寶蓮花等一時齊放。逐創立佛教。
之後每逢農歷12月8日,寺院仿效牧羊女供乳糜的典故,以五谷、豆類、花生、芋頭等煮成“臘八粥”供佛,以吃粥做紀念,並提供給十方眾生和附近鄰居。“臘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羊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農歷臘月初八——佛陀成道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