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神秘的宗教力量:企業家與宗教(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神秘的宗教力量:企業家與宗教

 

 

按:宗教,是一種力量,是一種讓人們保持輕清醒和慈善心的力量。

 

當一個企業家與宗教發生關系,他看問題的角度就變得新穎
  不少企業家們在接受我們的采訪中談到了宗教帶給他們寧靜和快樂。"我們很多時候是非理性的,而佛教讓我們安靜下來。"廣州某投資公司董事長李先生說。
  企業家們身處波濤洶湧的商業大潮中,起伏跌宕原屬平常,宗教給了他們相當大的慰藉。很多企業家從宗教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則。
  除此,像雙星集團總裁汪海、海南航空副董事長王健那樣把宗教文化用於企業管理上的也大有人在。諸葛長青:宗教,實際上講述的就是天地之間的“道”。
  虔誠的"信徒"
  當一個企業家與宗教發生關系,他看問題的角度就變得新穎。在這個意義上,宗教意義更像是哲學。
  "人生的幸福與不幸,實際上,就看你道德積累、功德積累得怎樣了。這種積累不僅是今生今世的,還有過去若干世的。過去的積累,影響著今世的福報;今世的積累,決定著來世的報應。真正的福報都是這樣來的,不是不擇手段就可搶奪得到。因此,我們說,道德修養以及德行的積累,才是人生的原始'資本'的積累。"恩威集團董事長薛永新認為,高尚的品德是人最重要的財富,而信奉佛教和道教是其途徑。因為從事醫藥行業,薛的信仰看上去順理成章。
  "如果有人對你說,現在是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大家殘酷一點,不擇手段奪取財富,不要道德了,你千萬不要聽信,他是在害你。你現在把道德丟掉容易,到時候你再想拿起來時,恐怕已經晚了。這種道理在佛學的因果觀裡是了了分明的。你種下惡因,就只能結成惡果".
  "信仰不是工具,與人從事的職業、是不是企業家,沒有關系。"博聞投資集團董事長吳遠之對《中國企業家》說。
  《聖經》是吳"生活、做人、處事的指南".他喜歡看各類基督教書籍,"可惜國內太少".吳的母親是一位佛教徒,對兒子的信仰曾有過一些疑慮,但"她也實實在在感受到我信主後的平安與歡愉。"與吳遠之一樣,健康園集團副總顧悅悅告訴記者,她完全反對把自己的信仰叫作哲學甚至宗教,認為那些都是有礙接近神的看法。"神絕不是像人們想象當中的宗教,只是造了一點點的理論,造了一點點的邏輯,只是人造的一個偶像而已。它和我們的關系是葡萄樹和枝子的關系。枝子要一天一天想,我明天會不會發芽,長葉子,會不會長個果子出來,擔心得要命。其實不需要的。如果這個枝子在葡萄樹上,所有的養分、水分就會不斷地進到枝子裡面來,這個枝子就多結果子。如果這個枝子離開了葡萄樹,就什麼都不能做。"有人評價說,顧悅悅來到健康園集團,更大的原因是她要布道,讓更多的人相信給了她安寧喜樂的主。事實上,在顧的周圍,有許多人接受了她的信仰,成為基督徒。
  沈陽鳳祥集團董事長孫鳳祥的辦公桌上有兩個青花瓷碗做成的香爐,辦公室後面套著他的"靜心堂",裡面供著如來和觀音,香煙缭繞。這是孫用來"洗心"的所在。
  鳳祥集團的總裁劉松濤與孫有著相同的信仰。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每年都要到五台山禮佛。2002年,鳳凰衛視女主持人劉海若在英國遭遇嚴重交通事故,昏迷不醒,劉長樂帶著鳳凰衛視高層與劉海若的妹妹趕往五台山為其祈福。8天後,劉海若蘇醒。"當然這裡頭包括醫護人員和她的努力,但我相信冥冥中有佛力加持。"劉長樂說。
  即使在那些對宗教了解不多的企業家裡,有些人也是心存敬畏。史玉柱本人並不是佛教徒,但是書架上擺著許多佛像。"對佛應該尊重吧。做企業的人無神論者好像很少。對未來最沒有辦法把握的人,是最容易相信神的,企業風險大,明天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就像每天都要出海的漁民,不知道還能不能回得來。"
  管理的回歸
  在青島雙星集團的廠區裡,立著一尊大佛,而且還會說話。當有記者懷疑其為聲音控制時,汪海說:"你怎麼知道是聲控啊?那是大佛真心真意跟你說話。你不誠心大佛是不會跟你說話的。"這當然是汪海的玩笑。他認為,把佛教所宣揚的積德行善借鑒到企業文化中是有益的。"我們把提高產品質量與積德行善結合起來,提出把好質量關是最大的積德行善。"在汪海看來,企業經營裡也存在著因果報應。"你產品質量不好,坑害消費者,結果企業就無法生存。"
  在沂蒙山的雙星工廠,工廠有人偷鞋,廠外也有人進來偷東西。汪海想到的辦法是"讓觀音為我站崗值班",宣稱一個人如果做壞事,觀音菩薩都看得見。當地人信奉觀音,汪海的辦法非常有效。有人指責汪海所為是"愚民"."很多女工們信了。信就行了,我的目的就達到了。她們全都來自農村,文化就這麼高。""只要能促進生產力,能夠把民心安定下來,用佛教思想來教育人有什麼不好?"
  如果汪海的辦法看起來比較"低級",那麼,健康園集團副總顧悅悅的說法則顯得神秘。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相信有神,就是說相信有一個最高的權力中心。當你沒有一個權力中心的時候,你的生活絕對是混亂的。公司也一樣——你到我們的公司來,你絕不會問我:你們公司有沒有老板?而且我還相信這個神是獨一的神,就像在公司裡,只有一個老板,否則在管理上面就是多頭的,好多人在管理,你就知道這個公司非亂不可。我還相信這個神絕對不是一個糊裡糊塗的神,同樣,一個企業家也要有一年計劃,三年計劃。我一直都是做國際公司的。我在聯合利華受到很大震撼。以前我們的公司,如果銷售不太好,就減產,反之趕快加產,整個公司都是一會兒高,一會兒低。聯合利華不是這樣。經過非常認真的調研以後,公司會完全照計劃走,而不是計劃跟著人不斷地改變。如果沒有照著計劃執行,不是計劃被改變,而是總經理被開除了。所以企業越做越大的時候,它是有計劃的,它的定位也越來越准確。"
  顧悅悅認為,與神相比,人是非常低微的。就像公司一個小員工進來,他想的是公司能不能多給自己發兩百塊錢。而大老板的想法是,公司如何在未來的五年、十年之間成為行業裡的第一。"同樣,神的邏輯跟人的邏輯、跟人想出來的哲理是天差地別的。如果高位不告訴下屬,下屬永遠猜不透這個高位是什麼意思。神是主宰,就像我們在公司做事,老板想要做什麼事情,是所有的員工配合老板的,而不是老板配合員工。"
  實際上,顧悅悅是在用公司來說明她所信奉的神而不是相反,她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神安排好的,但是我們仍然能從中聽出關於企業管理的某些基本法則。"我每次去訪問分公司的時候,都有一個深刻的感覺,我們做的策略真都是皮毛的,是一刀切的東西。我們哪有什麼智慧呢?真是感謝主的憐憫,能夠叫我們做得還不錯。我做任何事情,都不斷地跟主說,這件事情交給你,管屬下交給主,跟老板開會交給主……不是說我什麼都不做——你要知道,我天天跟一個賭徒在一起,我就會像一個賭徒;我天天跟一個說股票的人在一起,我一定會天天講股票;我如果跟老板在一起,我跟老板的謀略就越靠近。"海南航空公司副董事長王健習慣用陰陽平衡來解釋企業遇到的問題。
  他習慣講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太太的兩個兒子分別開了一個傘店和一個扇子店,老太太天天都在那兒哭。為什麼?下雨的時候,大兒子的扇子賣不出去,出太陽了,二兒子的傘又賣不出去了。王健用這個故事告訴下屬,不要總是把好日子當壞日子過,一天到晚生活在陰暗裡,只看到生活的陰暗面。"任何事物都有陰陽,有好必有壞,你從壞中看到好的東西這就是機遇。"王健認為,目前我們的社會人心浮躁,經濟的發展讓大家變得有些瘋狂,都盼著"一鋤頭刨出金子來",而當經濟環境起了變化,馬上又怨天尤人不能忍受。"任何事物都一樣,陰陽並存。經濟好了20年,壞兩年也是正常的。"在公司管理上,王健認為平衡最重要。
  信仰改變人生
  顧悅悅的母親是一位基督徒。顧從小學到大學都學習優良,在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後,她認為母親的信仰是沒有道理的。走入社會之後,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讓顧喘不過氣來。"我們一天從早忙到晚,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賺錢嗎?可是家庭又變得無人看顧。真的看不到盡頭,生活一片黑暗。"她開始拼命地讀書,想用其中的道理來排解苦悶。但是"我告訴你,都沒有用。痛苦來臨的時候,你照樣陷在其中。我自己在大學裡面是學過心理學的,所以我還知道人不要鑽牛角尖,人需要很多的方法從這個裡面轉出來。但是沒有用".她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讀了那麼多書,懂得那麼多道理,臨事卻一點兒作用也沒有。直到有一天,她想到自己的母親。"她每天要禱告,而且天天去看望比她糟的人,幫助這個幫助那個,充滿力量。她經常跟我們說,你們讀了那麼多書,一天到晚卻那麼疲憊,還不如我這個老太婆。我第一次覺得我母親信耶稣是對的。"顧悅悅第一次禱告的時候,"感到用心靈靠近了神".她不再用研究、分析的方式把自己開始信仰的東西稱為宗教。
  有一次,顧悅悅與自己的先生有了矛盾,而孩子又惹她生氣。吃飯的時候,她很自然地叫孩子來吃飯。這時候,她馬上有了一個感覺,"我相信是主給我的,為什麼你叫孩子吃飯,卻不能也叫先生呢?"顧悅悅說,是主教會她寬恕、與人為善,讓她像自己的母親一樣每天都能感到和平喜樂。
  顧悅悅說,在公司裡,自己也是從屬下慢慢變成主管,再變成經理。"你成為經理的時候,常常會想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對錯,去評判一件事。"有一次,顧看到一個屬下"不像樣","他不知道我已經看到眼裡,我怎麼會不知道呢?所以我就想出一個方法來對付這個屬下,讓他知道我是知道的,我沒那麼傻,別以為我是傻瓜。"可是,"用自己的方法去對付了以後,裡面就真的不平衡,覺得真是羞愧。我就跟主說,主,我又失敗了,我實在需要你來做主,告訴我怎麼樣來管屬下。當我們每天向主這樣禱告,心思就會日日更新。"廣州某投資公司的董事長李先生也是在遇到一些無法求解的問題後才轉向佛教的。
  李是當年廣州第一批擁有寶馬、奔馳車的人之一。"開著寶馬車,不可一世,很多漂亮女孩子會來找你,這是招蜂引蝶的工具。"李承認自己在那樣的環境中沉溺過,但是,有一天他開始想,"欲望這東西永遠不可能滿足,我這樣到底有什麼必要呢?"當他因此開始閱讀一些佛教書籍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心靈變得"平靜".隨之,他賣掉了寶馬、奔馳。"我要對家庭負責任,要給自己的小孩做一個榜樣。"樂百氏集團原營銷總監楊傑強是李的好朋友,對佛教深有研究。李對楊的評價非常高,自認受到他的影響。"他很坦蕩,又那麼安靜。我從來沒見過他打手機的時候躲開任何人。"李先生認為,佛教實際上是讓人有一個正義的原則,使人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他的公司裡有一位台灣股東,從來不過問公司事務。但是每次分紅,李先生都要拿賬目過去給他看。"不要把別人的信用透支了。"
  佛教相信來世,李先生把兒子看作是自己的"來世"."我有一個朋友的兒子在貴族學校,把100塊錢從樓上扔下去,讓人送上來幾桶可口可樂。100塊錢買幾桶可樂!他不知道他老爸掙錢多麼不易。你有這樣的孩子,在地下能安心嗎?"
  無論是顧悅悅、吳遠之這樣的虔誠的信仰者,還是借宗教之力約束自己、管理企業的其他企業家,他們都在宗教中找到了有益的東西,並盡力將它傳達到更遠的地方。道也好,術也罷,有了約束,事物才可能更好更快地生長。如果我們的企業家們都心懷敬畏,他們的生存環境肯定會比現在好得多。(劉建強)

 

結語:宗教是一種力量,是一種促進人們行善積德的力量。

 

上一篇:宣化上人:釋迦牟尼佛是什麼含義?
下一篇:請各位慈悲的佛友,為夏玉美念佛祈福,希望夏玉美早日康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