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介紹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淺釋》專輯(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淺釋》專輯(四)

                            宣化上人講述

 

1.     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

 

2.      假若認為分別攀緣心,是你的真心,來聽我說法,那麼,這個心便應離開分別法音,而能有分別性,才是對的,才是真心。但你的攀緣心則不然。它一離開聲塵,便無分別性。譬如有客,寄宿旅店,暫住便離去,不會久留。而旅店掌管人,則不會離去,所以叫做亭主。

 

3.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則無所去。雲何離聲。無分別性。

 

4.      剛才所說之道理,和‘法’來相比較,亦是這樣。若真是你心的話,就無所去,不會走的。為何離開聲塵,就沒有能夠分別的自性?

 

5.      斯則豈唯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

 

6.      這個道理,不單單是指聲音,有聲音就能分別,沒有聲音就不能分別。就是見到我三十二相,就能生分別;離開色相,便又沒有分別之自性了。

 

7.     如是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捨離等。昧為冥谛。離諸法緣。無分別性。

 

8.      如果乃至分別都沒有,說空亦不是空,說色亦不是色,什麼都不知道,自以為這是最高境界。這境界是拘捨離(譯作牛捨)等,一般外道所修。昧即迷昧——不明白、不了解。在佛教裡說三昧是定力,但外道只一個‘昧’字,不是入定而是似睡非睡,似覺非覺。佛教入定是了了常明,外道則糊裡糊塗,故名其昧為冥谛。此非真空,而是頑空。證到冥谛時若沒有法緣就沒有分別心;一有法緣,就會起分別心,因此,這境界是不究竟的。

 

9.     則汝心性。各有所還。雲何為主。

 

10.  你現在用攀緣心性來聽法,這個心性是隨塵而有生滅,就各有所還。分別聲音是從聲來,應該歸還聲。分別法是從法來,應該歸還法。好像人影一樣,從何人來,便隨何人而去。有來有去,都是屬暫住之客,而不是常住主人。那麼你用什麼作為常住之主人翁呢?

 

11.阿難言。若我心性。各有所還。則如來說。妙明元心。雲何無還。惟垂哀愍。為我宣說。

 

12.  阿難聽佛說,緣心有還,又起疑惑,便再問佛說:‘如果我的心性,各有所還,為什麼如來說,本元妙明真心,就無處可還呢?希望如來,生出憐憫之心,為我等講說真心不還之道理。’

 

13.告阿難。且汝見我。見精明元。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14.  佛告阿難:‘就是你現在看見我的進修,這見即是第八識心王,精明之元體。雖然不是妙明真心,但亦是見精之真本,就好像用手指來捏目,便看見有第二個月亮。這第二個月,雖然不是真月,但和真月是沒有分別的,只是多一個手捏而已。它不像水中月影之虛幻,和真月是完全有虛實的分別的。’

 

15.  佛以第一月喻純真無妄之妙明真心,第二月喻見精明元,水中月影喻緣塵分別之識心。這識心即八識心王,上可通至佛性,下則至第七識,所以八識之本體,雖然不是真心,但真心亦就在八識裡。故不要誤會佛說,不是妙精明心,就不是真心。

 

16.汝應谛聽。今當示汝無所還地。

 

17.  你現在應該小心來聽我指示你,什麼是無所還地。無所還地即圓滿常住心地,無來無去,常住不動,就是無所還地。

 

18.阿難。此大講堂。洞開東方。日輪升天。則有明耀。中夜黑月。雲霧晦暝。則復昏暗。戶牖之隙。則復見通。牆宇之間。則復觀壅。分別之處。則復見緣。頑虛之中。遍是空性。郁士孛之象。則纡昏塵。澄霁斂氛。又觀清淨。

 

19.  阿難,這個大講堂,窗戶洞然大開,故顯得內外通徹。當東方日輪升起時,太陽光射入,就看見光明。半夜無月光時,又是黑暗。雲霧掩蔽於天空時,又成昏暗無明之相。窗戶空隙處,就有通達之相。牆壁的地方,就只見壅塞不通。處在分別的地方,好像山水、花木,高低等等,就有分別心之塵緣。頑空之處,只看見空相。郁悖之象:地氣屯聚叫做郁,灰沙飛揚叫做悖,就現昏塵不清之象。澄霁斂氣:雨後天晴叫作澄霁,塵氛收斂的時候,又能看見澄清明淨之相。

 

20.  佛欲指示阿難無還之見,先列出可還之相。此大講堂,喻妙明之心。所述八相,喻心體隨緣。現一切別相,即隨迷悟二緣而現染淨諸相。明喻智慧,善能照了。暗喻無明,不明正理。通喻六根通達;;壅喻二執障蔽;差別之緣喻善惡;頑空喻冥谛;郁悖喻昏迷;清淨喻澄湛。以上種種幻化,皆生於妙明之心。此心不拒絕諸相發揮,又能為諸相所依,好像大講堂一樣。

 

21.  什麼叫太陽升空?這是表示我人有智慧光明能照破無明黑暗。什麼是雲霧晦空?是表示無智慧,愚癡不明理。如空中有陰雲,地上有濃霧,什麼都看不見。這比喻對一切理,一切事都不明白,找不到正路,不能修道。

 

22.  不要認為自己是聰明,自以為很聰明,就比豬更蠢,更愚癡。以為自己聰明,了不起,這便是自滿。以為別人都不如我,如果人不如你,那麼你便不是人,因為人和人都是一樣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會認為自己聰明,了不起,看不起人。最重要是不可有貢高我慢之心。

 

23.阿難。汝鹹看此諸變化相。吾今各還本所因處。

 

24.  阿難,你現在看見這種種的變化相:明暗、通塞、同異、清濁,這八種相這都是幻化不實,我今各還本所因處,它從什麼地方來,就回到什麼地方去。

 

25.雲何本因。阿難。此諸變化。明還日輪。何以故。無日不明。明因屬日。是故還日。

 

26.  什麼是本因?阿難,這所有變化相,明等於歸還日輪。什麼緣故呢?因無日輪便沒有光明,光明是屬於日輪的,故應歸還日輪。

 

27.暗還黑月。通還戶牖。壅還牆宇。緣還分別。頑虛還空。郁孛還塵。清明還霁。則諸世間一切所有。不出斯類。

 

28.  暗就應該歸還黑月。黑月不是黑色的月,而是指沒有月光時的暗月。通達還給戶窗,壅塞還給牆壁,緣還給分別心,頑還給虛空,郁悖還還給沙塵,清明還給霁天。世間所有的一切現象,都不出這八種變化相。

 

29.汝見八種見精明性。當欲誰還。何以故。若還於明。則不明時。無復見暗。雖明暗等。種種差別。見無差別。

 

30.  到這裡,佛才指明見性是無還的,才是真正的主人翁。佛說:‘你現在能見這八種變化相,而這個見精,就是妙明真性,無來無去,不生不滅,應該還給誰呢?是不是沒有地方可還?什麼緣故呢?假若見精還給明相,則已隨明而去;那麼,不明的時候,就應該不能見暗。但不是這樣的!雖然明去暗來,通去塞來,等等千差萬別,而能見之性,依然是存在的,只是無分別性而已。’

 

31.  有人說:‘見是有分別的。見明則知道是明,見暗就知道是暗。’不錯,但知道明和暗,只是分別之識心。見是無分別的,什麼都可以看見,但不能分別。能分別者,只是識心而已。這點要特別注意,不要所分別心當作見精明性。

 

32.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33.  諸即諸變化相,包括八相六識等。八相是從緣而有——緣有則有,緣去則無。六識是因塵而生——塵生則生,塵滅則滅。皆有可還的地方,自然不是你的了。可是,那常住不變之見性,明來見明,暗來見暗,是不能還給誰的。還給明,明不要;還給暗,暗亦不要。沒有法子可還出去。就是證到初果阿羅漢,亦沒有神通把見性送給別人。既然還不出去,當然屬於你自己,如果不是你的,那麼是屬於誰的呢?

 

34.  這十六個字,把道理說得十分清楚,所以楞嚴經的經文,是太好太妙了!你們要學中文,不可放過這機會,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明白一句,就得益一句。如果能領會,將來不但受用無窮,就是依之修行,勇猛精進,一定可以有所成就,證得果位的。

 

35.則知汝心。本妙明淨。汝自迷悶。喪本受輪。於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來。名可憐愍。

 

36.  釋迦佛對阿難說:‘各有所還,當然不是你的。不能還者,不是你的而是誰呢?你全不明白,所以至今還不敢承認,你之見精元明,本妙明淨是你的真心,這都是由你自己迷惑,因此喪失本具覺心,而起惑造業,隨業而墮落於生死苦海中,常被漂流沉溺生死苦海,如在汪洋大海中,漂來漂去,終歸會溺死的。所以如來說這些是最可憐憫的人。

 

37.阿難言。我雖識此見性無還。雲何得知是我真性。

 

38.  阿難說:‘我現在雖然認識見性是無還的,但還有點疑惑。因不明白怎樣才能知道是我自己的真性呢?’阿難不知見性,就是自己真性,因為他還是用分別識心來認識。從這一點可以見到阿難已全無主宰,至今還找不到自己真心所在。  【待續】

 

 

 

上一篇:達真堪布:雜修雜念的幾種情況
下一篇:捨得師兄:講訴自己十年學佛經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