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善念則有善報,惡念一定感得惡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此四句是全文的總綱領,向下皆是此四句的詳細說明而已。前面兩句是主旨,後面兩句是比喻。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若能參透此兩句之意境,自然趨吉避凶,成聖成賢,作佛作祖。 禍福從何而來?自作自受,這是感應的根本原理。佛法講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迷悟是能召,苦樂是所召;智樂是福,迷苦是禍。這是本篇主要的宗旨。我們要想祈福避禍,一味地向外求佛菩薩、求神明保佑,赦免我們的罪過,這種做法是迷信,與感應之理不相契合。 自己修善,就得福;自己造惡,不能回頭,就得禍。所以,大乘經講“佛不度眾生”,眾生如何得度?眾生是自悟、自修、自度,這豈不是“惟人自召”?墮落三途、地獄,也是自己造作惡業招來的惡報。佛菩薩雖然慈悲,但也不能給我們添一點福,也不能代我們受一些罪,或免除一點罪。佛菩薩只是將福罪的事實真相與道理曉谕清楚,讓我們覺悟,不再造惡業,禍就遠離;努力行善,福就現前,這是佛菩薩的真實教誨,也是說明感應道交的原理。 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就是心電感應。心是真的,電是比喻心念的波動,比喻總不能比喻到恰到好處,只能比喻仿佛。在世間物理的現象,電的速度很快,可以接近光速。而心感應的速度,比光、電不知道要快多少倍,簡直不能比。光波的速度,一秒鐘才三十萬公裡,心念的速度,念頭才生就遍虛空法界。 惠能大師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與此地講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是一個意思。“方寸”就是我們的念頭,起心動念就感得吉凶禍福,小的果報稱為“吉凶”,大的果報稱為“禍福”。佛說,吉凶、禍福皆由心造;又說,罪福苦樂都是“身語意”三業的造作所招感的果報。明白這個道理,就要自求多福;不明白這個道理,隨順自己的煩惱、妄想,必定招感凶禍。 佛經上說,若我們的妄想念頭,隨順恚、嫉妒、邪YIN,地獄的現象就會現前。隨順悭貪,貪而無厭,捨不得布施自己擁有的,造的是餓鬼業,鬼道境界就現前。隨順愚癡,愚癡就是對於世出世間法,沒有能力辨別真假、邪正、是非,甚至於善惡、利害都顛倒,愚癡造畜生業。所以,貪癡是三惡道的業因。我們冷靜觀察,廣大群眾誰沒有貪癡?不但有,貪癡還不斷地在增長。貪瞋癡的念頭、行為增長,就是令三惡道快速形成,即使尚未墮入惡道,恐怕現前社會就變成地獄、餓鬼、畜生。 有些覺悟的志士仁人想挽救社會,印光大師給我們莫大的啟示,告訴我們:救急難,儒家的道理來不及了,佛家的大道理也來不及了, 所以才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與《文昌帝君陰骘文》,這是救苦救難。一切惡業當中,殺業、YIN業最重,所以《安士全書》用特別的篇幅來說明,這兩種是凶禍的根本。十善能挽救劫運,在萬善當中,念佛是第一善法,所以《安士全書》之末後“西歸直指”,勸導大眾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起心動念,處世待人接物,能夠遵守五戒十善,才能得人身。若再把十善業道向上提升,做得非常圓滿,就是天道。三善道裡,阿修羅雖然心行與十善業道相應,但是傲慢習氣太重,脾氣太大,好勝心太強,所以墮修羅道。可見得佛法教學的第一個目標,是教人斷惡修善,目的就是保證來生不墮惡道,得人天福報,但是沒有能力超越三界、六道輪回。更聰明的人知道,三善道也沒有從根本解決,所以要再向上提升超越三界。阿羅漢知道人我事實真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放棄對我的執著,就是佛法講的無我。也就是說,有我,就有六道輪回;無我,六道輪回就沒有了,就證阿羅漢果。 若更進一步,了解宇宙之間的現象,六道、十法界都是緣起性空,甚至執著的習氣也捨棄了,就能證辟支佛果。覺悟人空,學習六度,又能發心幫助一切眾生,所行的就是菩薩業。若斷除極其微細的妄想,以真誠的慈悲,平等的慈悲,自行化他,這就是佛業,佛所作所為的。 佛是人作的,菩薩也是人作的,只要一念回心就超凡入聖。學習佛菩薩是大吉大利,有無邊的福報。所以,“禍福無門”,無門就是沒有定法,吉凶禍福在人心一念之間。 正報轉了,依報就隨著轉,依報是自己居住的環境。《華嚴經》所說的華藏世界是毗盧遮那佛的生活環境,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生活環境,所謂香台寶樹、清淨莊嚴,都是從真誠慈悲平等教化眾生所感召變現的。 地球是我們的生活環境,而今處處天災人禍。天災人禍從哪裡來的?從貪瞋癡變現的。貪心重,水災就現前;瞋恚心重,火災就現前;愚癡是風災;心地不平是地震。什麼樣的心態,就感召什麼樣的天災人禍。 而天災人禍是可以消除化解的,但是政治、軍事武力、經濟、科學技術都辦不到;在於人心轉變。唯有聖賢的教學,才能轉變人心。當今許多世界宗教領袖,意識到世間災難太可怕了,希望能夠和平共處,互助合作。在佛法言,這是始覺,開始覺悟了。這個願望要能夠落實,要靠教育。 我在“世界宗教和平會議”提出,現在宗教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因為只有“宗”,沒有“教”。有宗,更要重視教育,如何教導信徒,發揮平等的大愛,才能解決問題。天主教、基督教講“上帝愛世人”,應該是說信仰上帝的人,上帝愛他;不信仰上帝的人,上帝也愛他,因為他愛的是世人。而佛家講真慈平等,愛護一切眾生,以真誠的愛心,無私的布施,無條件地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我們以真誠的愛心,無私的供養,熱情地幫助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所得到的回響是許多眾生對我們的熱愛。這一點足以證明“惟人自召”,因此,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佛經雲:“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就是“惟人自召”的意思。古大德說,凡人的妄想可以分為三類:過去、現在與未來。常常想過去的榮辱恩怨,悲歡離合,這是屬於過去的妄想。有一些事情在眼前,應該做或是不應該做,往往猶豫不決,屬於現在的妄想。常想將來的事情,也想許多不可能的事情,或是財富,或是地位,或是權勢,屬於未來的妄想。這三大類的妄想無量無邊,念念不斷。一個妄念就是一個業因,業因遇到緣,果報就現前,善念則有善報,惡念一定感得惡報。善惡果報,絲毫不爽,這就是本文講的吉凶禍福的根源。 《感應篇匯編》舉宋朝衛仲達的故事為例,這種事情現在人聽起來似乎是神話,其實這是真的。衛仲達當時在翰林院任職,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判官調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惡,結果他造惡的案件堆積如山,造的善只有一卷;換言之,他一生只做了一件善事。他看了這種情形之後,就對判官說:“我還不到四十歲,造的惡哪有這麼多?”判官就告訴他:“這些造作是你起心動念,起一個惡念,陰曹地府就有一個檔案記錄下來,並不等待你造作,若做了,罪就更深重。”在善惡比較下,閻羅王也很生氣,說:“拿秤來稱一稱。”天秤上一稱,這一卷善事比較重,過失反而輕,閻羅王就歡喜了。於是他又問閻王:“那一件善事,到底是什麼?”閻王說:“當時,皇帝要興建一個工程,這個工程可以不必做,勞民傷財。你上奏折,勸皇帝不要做。皇帝雖然沒有聽,但你是真心上奏,有這一念善事,就把許多的惡事都壓下去了。若皇帝聽了,你的福報就更大了。你本來命中可以做宰相,但是你造的惡太多,障礙了你的前程。”後來他做官到吏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內政部長。可見一念起處,即禍福之門。這個公案,很值得我們反省。 我小時候住在外婆家時,也遇到一件事情,有一個人生重病,病中說城隍爺要拉他去當差。有人問他:“當什麼差?”他說:“城隍老爺要搬家,抓很多人去做挑夫。”又說:“你們可以給我燒紙錢,我去雇人,我就不要去了。”所以,家裡人就為他燒紙馬、紙人、紙錢,之後他的病就好了。過了三天,城隍廟被軍隊占領,裡面一些神像都被毀壞,這才恍然大悟。城隍廟被軍隊占領,城隍老爺三天前就搬家,這是我親眼看見的事實。所以,“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信有,不信還是有。現在人不讀聖賢書,不相信忠實的勸導。我親眼看到的事情很多,對於古人記載的這些典籍都深信不疑。像《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這些絕大多數是事實,不是憑空捏造的,不是寓言。這是以衛仲達為例,警策我們。實際上,他造的惡業雖多,然比起現代人造的惡業,則是小巫見大巫。現代人的罪業無量無邊。古人從小接受聖賢教育,雖有惡念,但沒有惡行。現代人不但有惡念,還有惡行。不孝父母,誹謗三寶,都是墮阿鼻地獄之罪業!佛菩薩可以原諒造作罪業的人,可是神明不會原諒,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感應篇》總綱有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是講感應之理;“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說報應之事。此四句,有理有事。虛空法界依正莊嚴,是大的感應果報。一個世界、一個社會,是小的因果報應。一個家庭、一個人,是更小的業因果報。佛說一切經,亦不離此原理。《華嚴經》講“五周因果”,《法華經》講“一乘因果”。由此可知,世出世法就是因緣果報之往復循環,是故“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果報之理很深,事相也很復雜,只有具有真實智慧之人才能洞察。一個人存心做事,須看其究竟,才真正懂得“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之義。凡是果報都有因有緣,因緣和合,果報方能現前。因是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因,緣是現前所遇到的機緣,緣把阿賴耶識裡的業因牽引出來,於是因緣和合變成現前的果報。善緣有兩種:順境的增上緣和逆境的增上緣。順逆增上緣都有很好的果報,那是因為阿賴耶識裡有善的種子,即善因。 我們在生活當中,存心很重要。心是因,外境是緣。好心是好因,縱然遇到惡緣,結果還是好的。種善因必得善果,造惡業定有惡報,這是本篇所顯示的真理。而果報有三種。第一種是“現報”,就是因很強,緣也殊勝,這一生果報就現前。 第二種是“生報”,這一生沒有見到果報,果報在來生。有些善人生活貧困,現前果報不好,那是前生種的因,今生結的果。如果這一生樂善好施,將來定會有好果報,也許這一生晚年就會現前。有些惡人大富大貴,那是其前生種的善因,這一生果報成熟。若這一生只知享福,而不知積福,也許在晚年,惡的果報就會現前,來生的果報更慘。第三種是“後報”,第三世以後,或很多世以後,因緣際會時,果報還是會現前。心地厚道,總會有後福;心地刻薄,必定有災禍。 注解雲:“造作善善惡惡,報應如影隨形。”“如影隨形”是比喻。“形”是身體,身體在陽光之下有影子,影子隨著身形不離,比喻報應就像影子一樣,常隨於己身。古人說,造作罪惡的人現在沒有受惡報,是他前世的福報沒有享盡,若前世福報享盡了,惡貫滿盈,惡報就現前。同理,心善行善而沒有福報現前,甚至於還遭遇到很多災難,這是過去生中惡報的余報,等到余報受盡了,福報就現前,所謂“善果圓成”。因此,無論在何種逆境逆緣之下,信心堅定,善心善行不退,是真正有福之人。 我在台中求學時,李老師教導我們讀陳弘謀編的《五種遺規》,當中有一篇是陳希夷的“心相篇”。老師特別注重,要我們細讀深思,努力奉行改過。真正修行人要天天檢點自己的過失,並把它改正過來。這是真實的修行功夫,後福無量無邊。改過一定要從心地上改,心是禍福之根,一個善念是福之根,一個惡念是禍之根,是故“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我們學習就要抓住這個總綱領。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若與性德相應,就可以想、可以做;若與性德不相應,就不能想也不能做。這四句話要記在心裡,提高警覺
|
|
|
|
|
|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莫讓你的言行,使他人退轉道心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沒有條件地幫助一切眾生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