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一九八六年第三期講慧觀記
不雜用心
大家打佛七,最要緊的,要知道打佛七的目的。七天念佛,不了這個目的。目的是什麼呢?是要得受用。受用從何而來呢?它的要領又是什麼呢?要不用雜心,心要不雜亂想。若是你雜亂用心的話,念佛不得受用;不雜用心,一心純淨,一定能得受用。
我們的心雜亂,是什麼原因呢?雜亂出在六處,就是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意貪法。由於這六根門頭,使我們的功德被跑掉了。所以打佛七期間,各位眼不可亂看,耳只聽佛號,口只管念佛,心中只管想佛。
大家都知道,我們有煩惱和業。由於煩惱和業,招來了苦。煩惱和業是由六根所生,六根貪六塵,就生煩惱。招來的苦還是六根去受,自己虛妄造業,虛妄受苦。所以七天當中,各人要牢牢守住六根,使它不放逸。
大家對佛法要有體認,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得到真正的東西。這六根還不要緊,最怕的,引起第六、七識,有了分別執著作用,於是眼才貪色,耳才貪聲,乃至意才貪法。所以我們要守住六根門頭,要不雜用心。
眼看色,沒有妨礙;耳聽聲,鼻聞香,舌嘗味,身接觸,都沒有妨礙。因為五根裡面沒有思想,要知道,造一切罪惡,是我們的心在想;若是心不亂想,眼耳鼻舌身只有單純的作用,看就是看,聽就是聽……那是現量界的東西。由於我們的第六意識去想,起分別,去攀緣,才變成非量界,非量界就會使人起惑造業。所以說,我們追究起來,唯有與五根俱起的第六識最惡。由於第六識的攀緣,把五根的形象吸收進來,起愛起憎,愛憎心一起就造業了。
根據我們體認,六根攀緣有兩種。我們雜亂用心,都是因為這兩種關系。一種叫親緣,親就是親近的意思;一種叫做疏緣,疏就是疏遠的意思。六識起攀緣的時候,百分之八十是親緣。
那麼,什麼是親緣,什麼是疏緣呢?情況又是怎麼樣呢?所謂親緣,第六意識自己起的亂想。(前五根不對五塵,第六意識自己起亂想。)就像大家打坐,閉起眼,其余的耳鼻舌身都不接觸五塵,可是你的心在亂想,這是自己起的攀緣心。第二種攀緣就是疏緣,疏遠的緣,是你的意識心和前五根同時並起。這個情形很少,估計可占百分之二十。舉例來說,男眾看到女眾,女眾看到男眾,起愛慕心,那是識和眼根同時而起的。怎麼說這種情形比較少呢?因為我們的眼雖然看到色塵,但大部分是無記的,很少的起攀緣心。譬如說,我們走在馬路上,男眾看到很多女眾,並不是看到女眾就起貪愛心,這就不能說是意識心和眼根同時並起。只有對個別的、特殊的色塵才起貪愛心的。聽到聲音,並不是每種聲音都起攀緣心,譬如說,我們在聽到外面小孩子放鞭炮,對我們一點影響也沒有。所以說,意識帶五塵所起的,最多只百分之二十罷了。由此可知,意識自己起的攀緣心,要占百分之八十,帶五塵而起的,最多只占百分之二十。因此,大家在平時不要使意識自己起攀緣心,也就是說,不要雜亂用心。
當然,要意識心不想,很難,可是有一個方便,你可以教你的意識心只想佛號。一心不能二用,自然它就不會雜亂用心了。不禁打佛七時應該這樣,平時大家也要如此用功,不可幻想,不可設想,不可妄想。大家在妄想心裡面,聯想占大部分,往往會從第一點聯想到第二點,又從第二點聯想到第三點,並且聯想的很快。快速到什麼程度呢?剎那之間你可以聯想到天涯海角去。
大家念佛,要記住,絕對不許可聯想,如果發現,趕快把它打斷。怎樣打斷法呢?用一聲佛號!
七天當中,大家都不要雜亂用心,若是不雜用心,你一定得受用。不雜用心還有一個名詞,淨土宗叫它“一心不亂。”不雜用心,就是一心不亂。不過不雜用心是從修治方面來說,修行對治煩惱,叫不雜用心;從得果方面來說,叫一心不亂。如果你已經能做到不雜用心,那是一心不亂。因此我們要想得“一心不亂”的境界,就要從“不雜用心”開始。你這樣去念佛,才叫用功修行。要不然,心中還是起兩種攀緣,親和疏的攀緣,那所得的受用就很少了。希望大家記住,七天就往這裡用功。
現在我們開始念佛。大家用用功,要不雜用心,一心聽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