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真為生死而念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為生死而念佛(印光大師法語)
  【按】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乘願再來,被尊為淨宗十三祖。印祖一生專修專弘淨土宗,皈依者五十余萬人,多屬名流賢達。往來書信集為《印光大師文鈔》,廣傳海內外,度化無數,影響深遠。其偈語“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是對淨宗十二祖徹悟大師偈語“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的繼承和發展,給我們指出“了生死的捷徑,修淨業的綱要”。我們要想今生了生死、出輪回、生淨土,成佛道,必須依教奉行,一心念佛,志求淨土。特敬錄印祖文鈔中的相關開示,與君共勉。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思地獄苦,發菩提心,信願念佛,回歸淨土!
  悲世眾生,根鈍業重,唯念佛定可克期生死。當觀如囚赴市,步步近死。凡我念佛同志,必須念念屏息諸緣,決要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以六字洪名不離念,念佛聲不斷,佛心自然相契,三昧自成矣。(印祖文鈔三編卷四·塵空法師創辦蓮社紀念題詞) 
  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印祖文鈔增廣卷二·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虛度七十, 來日無幾。 如囚赴市, 步步近死。 
  謝絕一切, 專修淨土。 倘鑒愚誠, 是真蓮友。 
  (印祖文鈔三編卷四·蘇州報國寺關房題壁偈 民廿四年 大師自題) 
  
    汝將死,快念佛,心不專一,決墮地獄,餓鬼畜生尚難求,勿妄想人天福果。
  汝將死,快念佛,志若真誠,便預蓮池,聲聞緣覺猶弗住,定克證等妙圓乘。
  (印祖文鈔續編卷下·自勵)  
   世間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禱鬼,徒增業障,有損無益。閣下素修淨業,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賢子孝,心中了無可憂慮者。宜將一切家事,並自己一個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作將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雜念。能如是者,壽若盡,則決定往生西方,超凡入聖;壽未盡,則決定業消病愈,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癡癡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或壽盡,定隨業漂沉,而永無出此苦娑婆之期矣。祈慧察是幸。
  (印祖文鈔增廣卷二·與方聖胤居士書)
  
   凡人有病,可以藥治者,亦不必決不用藥。不可以藥治者,雖仙丹亦無用處,況世間藥乎。無論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藥。此藥絕不誤人,服則或身或心,必即見效。然人生世間,無論久暫,終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歸之處,可不預為安頓乎?有力量者,自己預為安頓妥帖,則臨終固不須他人為之輔助。然能輔助,則更為得力。無力量者,當令家屬代為念佛,則必能提起正念,不致恩愛牽纏,仍被愛情所縛,住此莫出也。(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卷一 復黃涵之書一)  
  溫州之災,聞之慘然。天災人禍,無有底極,實足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之佐證,亦堪為信願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故經中屢雲:“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惜人不肯真實思想耳。地獄之苦,比水火之災,慘深無量無邊倍。而人想水沖火燒則悚然,想地獄則泛然者,一則心力小,不能詳悉地獄苦事;一則親眼見(水火),不覺毛骨為悚然耳。
  (印祖文鈔增廣卷二·致包師賢居士書)
  至謂欲心不貪外事,專念佛。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镬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不知經幾多劫。縱出地獄,復墮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饑虛,喉中火燃,不聞漿水之名,難得暫時之飽。從餓鬼出,復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庖廚。縱得為人,愚癡無知,以造業為德能,以修善為桎梏,不數十年,又復墮落。經塵點劫,輪回六道。雖欲出離,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當下成辦。所以張善和、張鐘馗,臨終地獄相現,念佛數聲,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時教,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吾常曰: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此之謂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見賢思齊,當仁不讓。豈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錯而成永錯乎哉?有血性漢子,斷斷不肯生作行肉走屍,死與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
   又,念佛固貴專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營謀,妄希富樂,實所不應。至於分內所當為者,亦須勉力為之,非必屏棄一切,方為修行也。若屏棄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養則可,否則便與孝道相背。雖曰修行,實違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須以淨土法門利益勸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臨命終時,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聖,了生脫死,高預海會,親炙彌陀,直至成佛而後已。世間之孝,孰能與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則化功歸已,而親與自己之蓮品,更當高增位次矣。詩雲,孝子不匮,永錫爾類。欲孝其親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印祖文鈔增廣卷一·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接手書,知治習之心,唯勤唯切,而消習之效,未得未見。其故何也?蓋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將此超凡入聖,消除惑業,成就淨念,作口頭活計,故無實效也。倘知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法門更為難聞。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聞最難聞之淨土法門,敢將有限光陰,為聲色貨利消耗殆盡。令其仍舊虛生浪死,仍復沉淪六道,求出無期者乎?!  直須將一個“死”字(此字好得很),掛到額顱上。凡不宜貪戀之境現前,則知此吾之镬湯爐炭也。則斷不至如飛蛾赴火,自取燒身矣。凡分所應為之事,則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則斷不至當仁固讓,見義不為矣。如是則塵境即可作入道之緣。豈必屏絕塵緣,方堪修道乎?蓋心有所主,不隨境轉,則即塵勞為解脫。所以《金剛經》屢屢令人心不住相。發心度盡一切眾生,而不見能度之我,所度之人與眾生,並所得之無余涅?之壽者相,方為真行菩薩道。若見有我為能度,生為所度,及無余涅?之所度法者。雖則度生,實於一乘實相之道,未能相契。以不了眾生當體是佛,佛性平等平等。妄起凡情聖解。致無為利益,成有為功德矣。何況聲色貨利之貪戀粘著乎哉。
  然人生世間,不可無所作為。但自盡誼盡分,決不於誼分之外,有所觊觎。士農工商,各務其業,以為養身養家之本。隨分隨力執持佛號,決志求生。凡有力能及之種種善事,或出資,或出言,為之贊助。否則發隨喜心,亦屬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如順水揚帆,更加橹棹,其到岸也,不更快乎!
  臘月三十日,乃一歲之盡日。倘預先未曾打疊得好,則債主怨家,群相系縛,哪容你過。臨命終時,乃一生之臘月三十日也。倘信願行資糧未具,貪?癡惡習猶存。則無量劫來怨家債主,統來逼討,哪肯饒你。莫道不知淨土法門者,無可奈何,隨業受生。即知而不務實修者,亦復如是,被惡業牽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輪回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墮落三途惡道。則佛念自純,淨業自成。一切塵境,自不能奪其正念矣。《心經》雲:“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內之根身,外之器界,五蘊包含淨盡。能見其是空,則即五蘊,離五蘊。法法頭頭,皆是大解脫法門、大涅?境界矣。
  (印祖文鈔增廣卷二·復寧波某居士書) 
    
  凡夫之心,熟處過熟,生處過生。非將死字掛在額顱上,決難令妄想投降。妄想既不能投降,則妄想成主,本心成奴。是以多少出格英豪,被妄想驅逐於三惡道中,永無出期。可不哀哉。念佛一法,為佛法中最易下手,最易成功之法。一切諸法,皆從此法流出,悉皆還歸此法。所以名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法門。祈弗以等閒視之,後必有得益之日。光除印書及作公益外,均無須錢。以一無徒眾,二無地方,三不喜蓄積無益之物。雖未至死日,然平日固常以死時為念。故不同世之僧,專欲積蓄,以期自己身後用,及子孫用也。(六月十八)
  (印祖文鈔三編卷二·復王修本居士書) 
  
  所言妄念多者,由汝一向應酬外緣,致心中雜念紛至沓來。當作將死,將墮地獄想,一心念佛,則妄念便可消滅矣。正不在經之生熟也。所言普利佛七,以經相送,此系以佛經超度孤魂,何可雲有輕慢罪。此事乃與自己回向功德更大。若無事人不求,而自己強送人,而人尚不在意者,此則實有輕慢佛法之罪。令妹識字通文理,能令其夫與兒女皆生信心,其功德不可思議。何得妄欲回南,以期一見光面。且見光究有何益。彼果能依嘉言錄以自行化他,勝於見光多多矣。修行人外功內功皆當修。汝一向多方幫助各善舉,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內功。外功為助行,內功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來日無多,固宜偏重內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舉所轉,終至仍在娑婆也。
  (印祖文鈔三編卷二·復方聖照居士書五) 
  今年之亂,千古未聞,此皆吾人往昔劫中惡業所感。故雖未實受害,而其驚慌慘淒,何可名言。閣下既知氣憤為害,何不當發氣憤之時,作我已死想。死則任人所為,絕不相爭矣。若常時作將死想,則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今人好發起新章程,彼廢倫免恥等,尚可公然提倡,欲推行全國。吾人遵佛教誡,戒殺吃素,又何懼同教中之異議。當仁不讓,見義勇為。尚祈以身作則,引彼拘於教者,入大乘法門。以期不孤佛恩,不負己靈,方為救世之道。
   老年人固宜一心念佛。看大乘經論,不過明理性、種善根而已。若必欲現生了脫,請如臨命終,如墮大水火以求救而念佛,則必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否則難保定矣。祈熟讀文鈔自知。
(印祖文鈔三編卷三·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爐,能受得烹煉,則非輪回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煉,則烹煉之大冶洪爐,反為毒器、為苦具。是在各人能自得益耳。同室之人,固宜於閒暇無事時,委曲宛轉,開陳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則心識不知不覺、漸摩漸染而為轉變。至其愚傲之性發現時可對治,則以至理名言,和氣平心以對治之。否則任伊,一概置之不理。待其氣消,再以平心和氣,論其曲直,久之則隨之而化。若用強蠻惡辣手段,斷非所宜。以彼有所恃,(所恃者子女也,)兼失子女觀法之訓。
   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卷二·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參禅不易得益,以五祖戒為證。戒師非常人,尚未斷見惑,況了生死乎。東坡守杭時,尚不拒絕娼妓,可知其仍是具縛凡夫。
   光雖未死,且作死想。以故一切事,既不能料理,則不過問,以後隨師作主辦。錢財在上海者,光俱不要。有力多印,無力少印,再無力不印,均隨財力為准,切勿負債,以致棘手勞心也。凡有信心者,令彼一心念佛,不必以光為念,亦勿特來相看,免得費錢費時,了無所益也。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一·致德森法師書四) 
  吾人在生死輪回中,久經長劫,所造惡業,無量無邊。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滅盡煩惱惑業,以了生脫死,難於登天。若能信佛所說之淨土法門,以真信切願,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淨土,無論業力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顆沙子,入水即沉;縱有數千萬噸巨石,裝於大輪船中,即可不沉而運於他處,以隨意使用也。石喻眾生之業力深重,大輪船喻彌陀之慈力廣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須到業盡情空地位方可。否則,縱令煩惱惑業斷得只有一絲毫,亦不能了,喻如極小之沙子,亦必沉於水中,決不能自己出於水外。
  閣下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別種念頭。果能如是,壽未盡,則速得痊愈,以專一志誠念佛功德,使能減除宿世惡業,猶如杲日既出,霜雪即化。壽已盡,則即能往生淨土,以心無異念,即得與佛感應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閣下若信此話得及,則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
   瞋心乃宿世之習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塗,於我無干;所有不順心之境,作已死想,則便無可起瞋矣。此即如來所傳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眾生之結業者,(光)特為閣下述之,非(光)自出心裁妄說也。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縱生到至極尊貴之非非想天,天福一盡,仍復輪回六道。若志誠懇切念佛,縱將墮阿鼻地獄,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萬不可以卑劣自居,謂我業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則決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無真信切願,無由感佛故也。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卷二·復裘佩卿居士書二) 
  念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若念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淨土法門更為難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如是則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藥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被境所轉,系操持力淺,則喜怒動於中,好惡形於面矣。操持者,即涵養之謂也。若正念重,則余一切皆輕矣。是以真修行人,於塵勞中煉磨。煩惱習氣,必使漸漸消滅,方為實在工夫。在家人不隨眾,各人念佛,坐立繞跪,皆無不可。但不可執定一法,若執定,則人易勞而心或難得相應。當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工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則有益矣。若常途通行,宜先繞,次坐,次跪。繞跪皆覺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沈,宜繞念,或立念。昏沈去,常復坐念。宜按鐘,不宜掐珠,以掐珠難養心故。安士全書,實為末世最勝良導。尤惜陰居士極欲全國流布。俾大家同開眼界。由茲挽回世道人心,止息天災人禍。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卷一·復陳慧超居士書) 
   汝之所說,乃一切人之通病。欲治此病,非想念苦境不可。經雲,思地獄苦,發菩提心。然地獄之苦,以未曾親見,無善根人,尚不能頓發出離逃避之心。最切要者,當想兩軍交戰,炮聲如雷,子彈如雨,飛艇在上,地雷在下,一時齊發,則兩軍之人同皆粉身碎骨,隨炮子以分散,化作烏有,我亦身預其中。當其將發未發之時,尚知念佛求生之事。此時惶恐萬分,而營官指揮,各執槍炮,不敢稍懈,懈則即時見殺。此時斷不至事務所牽,恐怖所礙,不能念佛矣。此種境界,不及地獄萬分之一,以凡夫心力所能想到,故想時便毛骨聳然,如親經歷也。汝之懈怠,由於不詳審未來之苦。倘能詳審以思,斷不至長時懈怠。至於事牽,亦屬浮泛之遮護語,非實情也。今為一喻,如孝子思親,雖與人百凡應酬,其心中常常有思親之念,不能暫忘。又如貪淫之人,常想美女,彼雖終日各有事業,而其心中想美女之心,不能一刻相忘。汝能若臨陣之欲脫苦,孝子之思親,淫士之戀女。則一切時一切處,均能念佛,不能間斷矣。其余種種法則,文鈔悉具。但熟讀精思自得,故不多及。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三·復智正居士書二) 
   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圓頓法門,以故等覺菩薩,已鄰佛地,尚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逆惡罪人,將墮阿鼻,若能稱念洪名,即預末品,法門之妙,無以復加,世每以愚夫愚婦,悉能修持,謂為淺近,致令如來究竟度生之心,郁而未暢,眾生現生出苦之道,塞而罔通,真歇了禅師雲,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機,又雲,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淨業,同歸一源,入得此門,無量法門悉皆能入,伏願一切見聞,同隨華藏海會之班,一致進行,回向往生也已。 
   欲求往生,當放下此世間,並放下過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薩在生死中度脫眾生,此須自己是菩薩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擔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間多少善知識,皆受此病,尚謂之有“菩提心”。須知此心,先求往生,則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須是菩薩則可,否則為害不淺。過分之狂妄心,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礙,不可不知。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 ·覆潘對凫書) 
學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獨上下手。既能慎獨,則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處。若有則當力令斷滅,方為真實行履。否則學在一邊,行在一邊,知見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學佛自稱通家者之貼骨大瘡。倘能以不貳過是期,則學得一分,便得一分之實益矣。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復陳伯達書)
     汝心裡除念佛外,不使有一點別的念頭,連汝這個身子,也不預計死後作只麼樣安頓,連孫子重孫等,都要當做素不相識之人,不管他們長長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著佛來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說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臨命終時,自然感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舊貪戀一切好東西,及銀錢房屋首飾衣服,並兒女孫曾等,則萬萬也不會生西方了。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示周余志蓮法語)  
  
    有淨業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屬助念,何慮不生佛國?所不生者,由情愛一起,正念即失。勿道功夫淺,即功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與佛聖氣分相隔故也。
     (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章緣淨書)  
  
    能成就他人往生,待至自己臨終,必大有成就自己往生者,切勿以不關己而忽之。平常當與家中眷屬,說其臨終助念之利益,與預先洗澡換衣,並對之哭泣之禍害。當請一本《饬終津梁》,令其詳知。迨至父母,或余眷屬,臨欲命終。家中眷屬,同為念佛,令彼心存正念,隨佛往生。並請社友為其助念。此時一發千鈞,關系甚大。當將喪祭種種虛華之費,移於此時用之,並將哀毀盡孝之誠,移於為親念佛。須令眷屬悉聽社友指導。切不可狃於習俗,以誤大事。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汲濱鎮助念社緣起)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沉淪,念佛求生淨土之無上妙法耳。
    (印光大師文鈔增廣·示某比丘尼)  
  
   生死大事,須當預辦。若待臨終方修,恐被業力所奪。(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復周群铮書)  
  
   古語雲:“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回。”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復包右武書二)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校。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復高邵麟書一)  
     人生於世間,事事無不預為之計。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印光大師文鈔續編·淨土問辨序)  
  
    佛法無一人不堪修,亦無一人不能修。不修淨業生西方,則長劫輪回,莫之能出。以茲自愍愍他,自傷傷他,大聲疾呼,俾近而家人,遠而世人,同修此道。其利益較之唯求自了者,何止天地懸隔也。(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復駱季和書)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捨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不知佛法者,直是無法可設,只可任彼隨業流轉。今既得聞如來普度眾生之淨土法門,固當信願念佛,預備往生資糧,以期免生死輪回之幻苦,證涅槃常住之真樂。
    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愈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並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其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念之力。
   能如是行,於父母,則為真孝;於兄弟、姊妹,則為真悌;於兒女,則為真慈;於朋友,於平人,則為真義真惠。以此培自己之淨因,啟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難相習成風乎哉。今為一一條陳,庶不至臨時無所適從耳。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後,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往生佛國,世間所有富樂眷屬、種種塵境,皆為障礙,致受禍害,以故不應生一念系戀之心。須知自己一念真性,本無有死。所言死者,乃捨此身而又受別種之身耳。若不念佛,則隨善惡業力,復受生於善惡道中。善道,即人、天。惡道,即畜生、餓鬼、地獄。修羅,則亦名善道,亦名惡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惡夾雜故也。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志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業力凡夫,何能以少時念佛,便可出離生死,往生西方。當知佛大慈悲,即十惡五逆之極重罪人,臨終地獄之相已現,若有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止一聲,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淨土。

【附錄】 印光大師警告無常
印祖文鈔中有一篇《示周余志蓮女居士法語》,開頭第一句就是:“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
  這是一句讓人瞠目結舌、無可奈何的話。如果是一般人對別人說這句話,會被認為是一句詛咒,或許要引起一場戰爭。然而這句話是一代大師對一個貪戀世間享樂、不求往生的弟子說的,這就成了促人猛醒的當頭棒喝。
這也是一句大實話,實話好說不好聽。看看這充滿無常的世界,能健康活到七十多歲的有幾人。然而很多人卻放不下自己的財產、田地、房屋等等。印祖為勸其不貪人間福樂、求生淨土,一語道破。隨後開示:一切事統統放下,只管念我的佛。相信很多人會有所警醒。
  印光大師房間裡掛著一個大大的“死”字,自注雲“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大師常說:“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印祖文鈔增廣卷二?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直須將一個死字(原注雲:‘此字好得很!’)掛到額顱上。” 
  “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可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 
  “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捨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
  多讀讀這些話,會增強我們的出離心和菩提心。我們隨時都可能死去,以今人所處的環境與所造的業力,若不生淨土,必墮地獄,哪敢不死心塌地念佛,勇往直前求生淨土!哪有心思去追名逐利、說長道短?! 
 

上一篇:大安法師:厭離心是一種智慧
下一篇:阿彌陀佛真來接引,貪生怕死不願往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