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稻盛和夫:“利他”是經商的出發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社會,對於我屢次說“利他、愛、同情心”,有時也有人反駁說“盡說些好聽的話,美言的背後是否隱藏著什麼目的呢?”但是,我並非花言巧語、也沒有任何企圖。只是直率地把自己的信念傳授給他人,同時自己牢記在心並認真實踐。

  回顧歷史就會明白,資本主義起源於督教社會,其中也有嚴厲的倫理說教的新教社會。

  初期的資本主義旗手是虔誠的新教徒,根據馬克思.韋伯的觀點,新教信奉的宗旨是為了貫徹基督教所倡導的“博愛”,需遵守嚴格的倫理規范,尊重勞動的同時,把經濟產業活動中獲取的利益用於社會的發展。

  於是,在從事經營活動中,必須用大家都認同的正確的方法追求利潤,而且,最終目的一定是有益於社會。

  “奉獻於社會,奉獻於人類”的利他精神——即謀求公共利益甚於私利的精神——曾經是初期資本主義的倫理規范。

  對己以嚴格的倫理自律,對外則以利他為自己的義務。其結果,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得以飛速的發展。

  日本江戶時期的思想家石田梅巖也提倡此觀點。當時,正值商業資本主義的興起時期,社會上興起一股風潮:在等級制度下,商業被置於最底層的地位、商業行為本身是極其卑下的。

  針對此種情況,梅巖說“商人的獲利就如同武士的俸祿”,商人獲取利潤如同武士接受俸祿一樣是正當的行為,絕不是可恥的行為,這鼓勵著很多受到鄙視的商人。

  有道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追求利潤並非罪惡。但是,方法必須是符合人道的。並不是不管干什麼,只要能賺錢就行,為了獲取利潤必須走正確的道路。

  “真商人須思客立則己立”——這是梅巖先的原話。就是說,既對他人有利、也對自己有利才是生意的秘訣。或者說必須包括“利己利他”的精神。

 

上一篇:宣化上人:誦持楞嚴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
下一篇:宣化上人:怎樣用楞嚴咒求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