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今天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積功累德?念佛之外,勸人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今天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積功累德?念佛之外,勸人念佛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223集 2013年3月20日講於香港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223 2013年3月20講於香港

 

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句話什麼意思?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就是說這部經,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海。會集本會集得太好了、太完美了,五種元譯本裡面所說的一切,沒有一條漏掉,通通會集在裡面;文字重新做了整理,簡化了,言簡意赅,這太難得了!夏蓮老我們沒見過面,他的學生黃念祖老居士,晚年我們結成了老同學,在大陸上,他老人家講這部經;在海外,我也是一個人講這部經。非常難得,老師交給他給這個經做一部注解,他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如果他自己寫一部注解,沒有人相信,尤其現在人貢高我慢:你是個在家居士,你算老幾?你怎麼可以寫注解?所以他不用自己名字,他用經來注經,用祖師大德的話來注經,大家沒話說了。這一段你看看,要解說的、魏譯本說的、《觀經》說的他通通給你說出來了,所以他這個叫集解,也是會集的。是會集本,注解也是會集本,會集八十三部經論,一百種祖師大德的注疏。這個高明,拿出來之後,人家沒話說。這句魏譯的、吳譯的、《觀經》說的,句句都有根據、都有出處,不是我說的。叫人拿到手上不能不服。那麼這個經跟注,肯定會流傳到往後九千年。

往後九千年唯有這個法門能得度,其他法門,根性沒有了。將來一切經典消失,佛有預計,說這個經還可以留一百年,最後的一百年,什麼本子?肯定就是這個本子,就是這個注解。我們今天依教奉行、認真學習,只求往生,沒有其他任何念頭。

世間這些習俗,都沒有必要,祝壽不如送往生。大家多念佛,功德回向,這叫真正祝壽。把經也不念,跑到這個地方來干什麼?湊熱鬧?搞得一團亂哄哄的,這個跟佛法相違背。真正清靜、平等、覺,這是最高的禮物,祝壽的禮物;其他的都是擾亂人心。好在我現在不怕你們,你們動不了我,你送再多的東西,我理都不理會,我看都不看一眼,這些辦事的、廚房的大家就分掉了,確實我根本不看一眼,錢我也不看一眼的,交給常住。所以清靜、平等、覺是真的,信願念佛這是真的,你真正得受用,我也得受用。

……

此德號者,一聲稱念,至德成滿,眾禍皆轉。

此一句更重要了。你看五逆、十惡是無間地獄罪業,毀謗大乘,阿鼻地獄,誠心忏悔,至心一聲稱念,這個惡業果報通通轉了。

 ======================================================

十方三世德號之本,故曰德本也。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德號都是德本。念阿彌陀佛、念釋迦如來、念毗盧遮那、念一切佛名都是德本,本中之根本就是阿彌陀佛。所以你要做功德、要做一點好事,什麼是第一等好事?念佛是第一等好事確實有例子可援,中國歷史上護持佛法第一個人,大家都知道是梁武帝。梁武帝在位的時候,為佛法建立了四百八十座道場,建造寺廟,護持出家人幾十萬人,真是大護法。那個時候達摩到中國來,他跟達摩祖師見了面,炫耀他的功德,告訴達摩:我做了這麼多事情,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老實話,沒騙他,告訴他並無功德,這一句話他就生氣了送客,就不說話了,就把他送走了。其實送走之後他也後悔,但是來不及了,面子!面子放不下。都沒有問問他為什麼沒有功德,他問一下就好,怎麼不問呢?干這麼多好事,真的沒有功德,它是什麼?福德。如果梁武帝問我福報大不大?很大,福報很大很大,不是功德。離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離相是了生死出三界,果報不在六道;著相,果報在六道,這天福,人間沒這麼大的福報,天福,所以他都不問。那換句話說,梁武帝做那麼多福德的事情,比不上至心念一句佛號。真心誠意念一句佛號,超過梁武帝多多,這個道理不能不懂。然後我們就曉得,在今天建很多大的寺廟,有沒有功德?沒有!梁武帝建那麼多都沒有,你怎麼會有!

今天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積功累德?念佛之外,勸人念佛。現在勸人念佛的方法多,你看講經,我們用網絡、用電視,多少人在收看,多少人在一起學習,這個不著相,功德就大了;著相,全變成福德了。著相是什麼?求世間的名聞利養,全叫福德,不叫功德。不著相,一心一意只求往生極樂世界、只求阿彌陀佛,念念都是功德,這個好知道。世間做再多的好事,把這個好事回向求生極樂世界,不要求世間名聞利養。一求世間名利就完了,又搞六道輪回了。 

 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跟前面所說的十八願、十九願、二十願不同的地方,就在宿世造惡之人,宿世是過去世。過去生中沒有不造業的;要不造業,我們就不會到這個人間來了。到這個人間來是業力牽引過來的,這叫引業;那麼這一生在這個世間,貧富貴賤、壽命長短那是滿業佛經將眾生造的業分作兩種,是引導你到哪一道投生,滿是在這一道、這一生的狀況。那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真的是所謂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我們對於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深信不疑。

 

這經上告訴我們,說得很清楚,即使是造很重的罪業,聞名,悔過向善,至心回向,植德求生,都能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往生淨土。從這些經文來看,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一切造作惡業的眾生慈悲到極處。佛對眾生的慈悲我們要學習,這比什麼都重要。佛能夠原諒造作五逆、十惡這麼重的罪,還有毀謗佛法,佛都能夠原諒他們。只要他回頭、忏悔,只要他改過,後不再造,沒有不慈悲、沒有不加持你,只要他願意往生淨土,念佛統統得度。所以我們要學彌陀的慈悲,要真正改過自新,原諒一切造作罪業的眾生,才能跟阿彌陀佛心願相應。真正求生淨土的人,一定要知道我們的,同佛心;我們的,同佛願;我們的,同佛行;我們的同佛之德,則沒有不往生的。如果在這上不講求、在這上不認真地學習,跟阿彌陀佛心、願、行、德還是相違背,這種人念佛不能往生,為什麼?他沒有忏悔,他沒有回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然不善,這就錯了。

 

=========================================================

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佛法無量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有經典做依據,沒有經典做依據的,這不是佛教、這不是正法。經典裡面所說的理事、性相、因果,要深入參透,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才相應。經典上教我們要做的,努力、認真做到;教我們要禁止的,我們要認真,絕不再做。以前做了,那個沒有聞到佛法,算是過去了,宿業;聞到佛法之後,我就不再造了。可是有些人聞到佛法還是在造,那是雖聞法沒有了解。真的,佛經確實不容易聽懂,為什麼聽不懂?對佛經有懷疑,就聽不懂;對經教不恭敬,聽不懂;對佛法沒有誠意,聽不懂。真正要聽懂了,要具備這三個條件。古人學,在這一方面比我們強,為什麼?他們有真誠心、有恭敬心,不懷疑。你要問為什麼?從小教好了,現在人不教了。我這個年齡還沾一點光,小時候父母教,大人都教,看到我們做錯事情,都有說你、都有教訓的;現在沒有了,現在父母不教了,大人也不教你了,誰教你?每天電視在教你。

 

=========================================================

孔子主張,孟子主張,這是環境不一樣。孔子生在春秋的時候,孟子生在戰國的時候,社會環境不一樣。戰國是亂世,社會不安穩,到處有戰爭。是循理,要合情、合法、合理,這叫。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打仗也要講義氣,為正義而作戰;不義是為社會一切大眾,用現在話說不支持你。講、講、講這五種是一個人一生當中必須要遵守的,它超空間、超時間,這做人的基本的道理。現在這五個字都沒有了。五個字沒有了,都麻煩了!現在真的,這世間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不講信用。左丘明說,《左傳》是他著作的,他跟孔子同時代,孔子著《春秋》,左丘明給他做注解,注得非常好,《左傳》就是《春秋》的注解。《春秋》是歷史,微言大義,左丘明把這個事情,每一樁事情原原委委的寫得很清楚,傳給後人。《左傳》裡有一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人要把這五常放棄了,不要了,這個社會是什麼?社會就妖魔鬼怪,那不像人了。兩千五百年前說的,今天這個社會果然被他說中了,今天大家這五個字都不要了,不是中國一塊地方,全世界(都是)。

========================================================

我們學佛,我們學傳統文化,我們要不要學?要學。要學,在這個社會上會不會吃虧?是的。不要怕吃虧,不要怕上當,不要怕毀謗,不要怕陷害,為什麼?你要處處害怕,你也是不仁不義。生命可以捨棄,不可以做一個不仁不義的人。你能守住這五個字,捨生命是對的,為什麼?你有福報,你會升到天道去了,往上提升。那你要跟著他們一樣,他不仁,我也不仁;他不義,我也不義,好了,他到三途,你也跟著到三途去了,這就錯了!知道缺這五樣東西,沒有的話是三途,這怎麼能去?這個道理要懂,要好好做人,不能把失掉了,這是人格,這常常講做人的資格。做人資格丟掉了,來生就不能做人了。學道、學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向上提升,不能往下墮落,何況遇到佛法、遇到阿彌陀佛,我們要到極樂世界。

 

到極樂世界的人,不仁不義的去不了,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沒辦法去成,為什麼?極樂世界不可能有一個不仁不義的人。如果說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成佛?阿彌陀佛怎麼會來接引你?造五逆、十惡、毀謗正法,這種人不仁不義,確實都沒有。但是他能悔改、他能忏悔,他知道錯,後不再造了,這樣的人阿彌陀佛都接引他。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唯有真心切願念佛求生淨土,我們永遠不會墮三惡道。就是做了三惡道的罪業,念佛就能夠消業,一心求願往生,那就是消業障。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所有一切善惡通通放下,這叫真忏悔。以前的事情不再提了,不再問了,不要再想它了,心理面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所有念頭、妄想、雜念統統清除,善念、惡念全清除掉。這個身體還在這個世間,記住,要跟世間人做好樣子,把阿彌陀佛做出來,原諒一切惡人,這就是好樣子,不與一切人計較是好樣子。二六時中就一句佛號,心裡想佛、口裡念佛,決定得生淨土,不辜負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

……

=========================================================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小乘,告訴我們,佛法從哪裡開始?從戒律開始。那麼現在戒律沒有了,傳戒是形式,做個儀式、發個戒碟,證明你是出家、出家人。世間法承認,佛法不承認,這個話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世間人承認,實質上佛菩薩不承認,戒律是出家人的生活規范,你不像個出家人。

 

在古代,無論是出家還是在家,在家學佛也是五年學戒,這是李炳南老居士告訴我的,所以戒律裡頭有在家戒、有出家戒。我們非常感歎,在這一代學戒律的沒有了,傳戒律的人也沒有了,佛法怎麼能建立?!

 

上個月,台灣果清法師來看我,我都沒想到我們分手三十多年,我沒想到他來看我,這個也是李老師的傳人。當年在台中,李老師辦了個研究班,招收八個學生,他是其中之一,那個時候沒出家,大學剛剛畢業。八個學生裡面,六個男眾,兩個女眾,女眾的條件是一生不結婚,這兩個女眾現在還在。他來見我,他以後出家,我不知道,我曉得、聽說有一個人出家,不知道是他。見面之後他就告訴我,出家之後專攻戒律,三十年如一日。我非常歡喜,太難得了!李老師後代還出了一個律師(律宗)。這個研究班裡有六個老師,我是其中一個,我在班上給他們講《般若經》。不錯,八個人裡頭有一個出頭了。我問他那些同學都在不在?都在,都六十出頭了。三十多年了,六十出頭了。佛法要復興,一定從戒律開始。我就告訴他:現在你會下,戒律學得好的,能夠講解、能夠弘揚、能夠做大眾榜樣有幾個人?他告訴我有六個。

 

=========================================================

我們這裡有一個定弘師,出家沒多久,我把他送到果清那裡,希望他在那裡五年學戒,至少要三年,為什麼?你將來講經講得再好,人家說沒戒律,這一句話就把你完了。我們找不到地方學戒,我年輕我也去學了,我現在這個年齡不行了,我只有念佛求生淨土了。將來佛法的事情是你們的事情,所以,我勸定弘,一定這種結緣不能失去,他能來看我,可能就是你的緣到了,不在這上頭扎根,不行!

 

大乘像蓋高樓,持戒戒律是地基,沒有堅固的基礎,它靠不住;也證明了古人的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他成就了。當時八個學生,每個人專攻一門,像他那樣锲而不捨,不就八個成就了嘛!學能有成,不是靠老師,老師是指點你,路要自己走,老法師沒有辦法幫你走路,這個做不到的。你自己要真肯干,而且真的定在一門上才會有成就。定在一門上就是持戒,持戒就是守規矩。我一生就搞這一門,時間長了慢慢累積,功德就現前。我說將來如果有緣分,佛教要興,一定要辦學。辦學從哪來辦起?從戒律學院辦起。沒有受過五年戒律的人,他就沒有根。如果國家訂一個制度,真正上軌道的話,我相信國家會這樣做,沒有五年學戒,不可以出家。

 

 

 

上一篇:把婚姻交給菩薩
下一篇:淨空法師:可以躺著聽經嗎?睡覺時播放佛經偈贊可以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