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師父,怎樣才能有出離心,如何修持?阿彌陀佛。
妙祥法師:這個居士問,如何才能有出離心?這個出離心,實際上就是清淨心。人的心清淨了,才會有出離心,它倆是一個,不是兩個。有的說,我心裡清淨,但不想出離。實際上那個心並不是清淨。比如說,當我們一個凡夫證到了四果阿羅漢的時候,他必然要出離。一個是出家,一個是涅槃。像佛的父親,在臨終時候證到四果阿羅漢,他只好涅槃了。因為他證到四果阿羅漢的時候,他叫什麼呢,叫“義僧”。在(法的)意義上來講他就是僧,(但不能完全行持出家僧眾的一些事情)。他的心已經清淨,和僧是一致的,所以說他只有這一條路可走。有了出離心,也就是清淨心。這個出離心不光是說,我想離開這個娑婆世界,我到西方極樂叫出離心。這個出離心,應該放下我們的五欲貪著。比如說我們現在,在家居士,貪戀家庭,這都是不能獲得出離心。因為出離心和這都是不相應的。
怎樣才能有出離心?我們這個清淨心要來源於持戒,只有大家嚴持戒律,絲毫不犯,這時候由戒生定,生出的心必然清淨。只有嚴持戒律,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定力,它就是符合出離心。為什麼說持戒能獲得出離心呢?因為戒是無上菩提之本,一切善根皆由戒生起。所以說沒有戒,一切善不得生。只有戒律才會生出真正的出離心。這點很重要,有的人認為我讀經,我讀法,或是我修持,我能獲得這個出離心,實際上你獲得的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感覺,並不是出離心。因為出離心首先要離相,出離心是離相的心。如果一個人戒律不清淨,他怎麼能離相呢。既然不能離相,他又怎麼有出離心呢?所以說,這個就不正確了。出離心也就是離相心,也就是清淨心。只有在戒律的基礎上,不斷地努力修持,才會有出離心。因為有了戒律,這個清靜的基礎,再加上我們的不分別。比如在家,有各種崗位上的,我們一個是嚴持戒律,另外,對好壞不進行分別。
比如吃飯,好壞我不挑食,而且次第吃。工作中我集中精力,不去打妄想,我一心把工作做好。比如有的當服務員,在賣貨的時候,我能夠虛心的跟顧客講清,而且不看對方的臉色,不觀察對方的身份高低,我只看我應該做的事情,一心一意把這個事情做好,這樣我們的出離心就會得到了。時間久了就會在戒律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不分別,出離心就會出現。這個出離心的出現,它是無相的。不是說像我們平時發願,說我要往生西方極樂,就叫出離心,這不是。因為這個出離心,它沒有什麼要發,要發出我要往西方極樂,或是到哪去,沒有這種心,而是一種無相。把自己,這個我相、人相都已經捨掉了,雖然還沒有證得這個心,但已經趨向這個無相的心,這個階段叫出離心。這個出離心得到以後,我們就會不退轉,不管遇到多大的外境的壓力,好和壞,他這個心都不會變。平時我們在佛前,有的時候發願,或是……等等,說:我要出離,如何如何。實際上這個心和我們所說的出離心,它是不相應的。那只是你的分別意識在作怪。因為,這是根據你的思維好壞來決定,並不是從心裡發出來的。
所以說這個出離心,對我們修行很重要。為什麼有的人修一修道,就退道了。什麼原因,就是他沒有發出出離心。而且他往往認為我已經發了出離心。實際上他那個發的(所謂)出離心,只是在佛前發了個願,但也不是真願,只是一個想法,沒有持久性,也不可能持久。因為,他後面的基礎來源於分別,是分別心所產生的。我們這個出離心,應該是遠離分別所得來的。遠離分別他就趨向於菩提,趨向於菩提心,所以說,這個出離心應該是這麼發,也應該這麼修持。按照這個出離心去走,出離心發出來以後,我想大家如果真發出離心,沒有幾個人說不想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