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的人都求福報,福報夠了,要財富有財富,要地位有地位,要名有名,要利得利。
福報從何而來呢?
凡是學過一點中國傳統文化的,讀過《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骘文》等等一類書籍的,回答這個問題自然是輕車熟路,一句話,福德從改過行善而來。
行善積德,善行得福,這是歷代祖師大德和社會賢達在諸多的典籍中多次指明的,要想積累福德,就要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多學習為他人服務的奉獻精神。“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行善可以先從致力於建設和樂的家庭生活做起。
一說做善事,很多人可能馬上想到赈災濟貧、修橋鋪路、捐資助學,還有照顧老人、放生吃素之類的。你叫我們行善積福從建設和諧幸福家庭做起,豈不是把行善的標准降低了?如果人人都只想著建設自己幸福的小家庭,那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當然不是!為什麼呢?我們要知道:
第一,善行無遠近。不能認為捐款救災、救助貧困家庭、照顧老人、希望工程什麼的才叫善,在家中恪盡家庭職責,孝敬老人、愛護子女什麼的就不叫善。如果一個人在家中惡言劣行,在外卻慈悲慷慨,我們只能說,像這樣的人絕對是沽名釣譽的偽善。因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自己家事都處理不好,說明他做人有某方面的欠缺,縱然行善積累一點福報,也是有漏的福報,能讓事業長久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善行貴在日常堅持。一個人在某一次慈善活動中捐出大筆的捐款這並不稀奇,而一個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始終堅持善行善意卻是最難得的。要不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我們要行善,就要從日常點滴做起,要堅持不懈。不能哪天高興就行善,不高興了就吵罵打鬧。
第三,家庭是社會的基礎,是國家的基石。我們的世界是由千千萬萬個小家庭所組成,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小家庭建設得幸福美滿,那麼,由眾多小家庭組成的社會大家庭自然也就和諧穩定。社會穩定發展了,國家當然繁榮富強,世界自然就和平興旺。因而,對我們每個人而言,建設幸福和樂的家庭生活,絕不是什麼降低行善要求,自私自利,而是做人最起碼的標准。
如果一個人連成為受歡迎、受愛戴的家庭成員都不能做到,或者說,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愛,那麼,這樣的人走進社會,能期望他愛別人、愛工作?他能做到時時處處讓人挑大拇指,受人欽敬?由此可見,建設幸福的家庭生活,不但不是自私自利,反而是對國家和社會作出實實在在的大貢獻了!
很多人想行善了,就跑到寺院、道場去做義工,知道在這些地方行善積福快。可是很多人在家和在這些場所的表現簡直是天上人間,相差太遠。不少人在寺院道場裡是又謙卑,又和氣,又勤快,還整天笑呵呵,真叫人歡喜。可是一讓她家裡人說說她在家的樣子,那簡直是慘不忍睹!為了不洗盤子不洗碗就能小吵三六九,還以自己行善為借口,嘲諷家人沒善根沒愛心,動不動就摔摔打打,鬧得家裡雞飛狗跳。像這樣動不動在家裡大鬧天宮的人,也能算是改過行善之人?
很多人還熱衷於“教化”別人,“勸”別人改過行善,別人不聽,就搬出因果,“告誡”人家,會遭受地獄、惡鬼等苦報,使聽的人有受到恐嚇威脅的感覺,讓人更加反感。看到別人喝酒抽煙,就皺眉頭,看到有人唱歌跳舞,也會面露不悅,甚至跟人起沖突,還美其名曰“是為他好”。有一個老太太在寺院做義工很多年,一次一位年輕婦女跟人吵架,她過去勸解年輕婦女要忍讓,不要嗔恨別人等等。這個年輕婦女點頭同意,不吵了。可是等這位老太太一走遠,年輕婦女馬上不屑地說:“你管好你自己吧,你整天跟老頭子吵架,還來教訓我!”這就是沒有建設好家庭生活的後果!難怪古人講“己身不正,何以正人”,自己都做不到,做不好,還有什麼資格去教育別人?人家又怎麼會聽你的呢!
只要自己學習、工作好,道德高尚,學識豐富,生活愉快,熱心助人,人們自然會尊重你。你行善,別人也樂於接受,是為以身教化。若能將自己鍛煉成才,對社會作出巨大貢獻,有名望地位和錢財知識,則教化的效力更大。
中國人歷來最講積陰德,因為積陰德福報厚。“微塵”就是典型的積陰德的例子。積陰德不是積陰間的福德,而是積別人看不見的福德,比如做好事不留名,有人把垃圾丟在地上你隨手把它扔進垃圾桶等等都是積陰德。把行善積德與學習、工作、生活結合在一起,在世間俗務中心懷感恩與行善之心,把生活完全行善化,將行善積德完全融貫於生活的全過程,念念行善不辍,勤集福智資糧,盡心盡力把家庭建設和諧美滿,這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