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隨法師:淨土法門的信心從哪裡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哪裡。我們了解了名號的真實功德,自然就信心歡喜了。這種信心不是我們發起來的,是佛力加持,名號功德加持、攝受,我們自自然然就從“無信”到“有信”了。我們擔心往生大事的時候,一聽到“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信心就起來了。這個信心是自發的,就像種子一樣:種子是可以發芽的,但是它需要遇到緣——遇到陽光、水分、溫度、土壤等等,緣分一成熟,它就發芽了;如果把種子放在一塊干的地面上,它不會發芽。它發芽是它自然發出來的,不是我們怎麼努力想讓它發芽。

我們的信心怎麼來的呢?也是佛號功德加持,靠佛力加持,讓我們信心開發。所以蕅益大師講得很好——“能令體性開發”,佛的功德能夠讓我們本身的自心的佛性、體性的功德開發出來。這樣,沒有信心的人聞到佛的名號,信心就起來了;有了信心就會歡喜。信心和疑心是對立的,我們如果有懷疑,擔心往生不定,那麼就有疑惑,有疑惑就有顧慮,就有擔憂,就不會有歡喜心。阿彌陀佛無量光壽,可以保證我們往生,有這個信心自然就歡喜了。這種歡喜是發自內心的,是佛力的攝受,讓我們本身內在的心性的功德引發出來的。所以淨土法門不是靠我們自己去努力——“我要努力至誠地相信他,我要懇切真誠。”想一想,其實我們凡夫真的能努力懇切嗎?

我們如果對佛一點不了解,不知道佛是什麼樣,我們的至誠怎麼發得起來?因為對佛一無所知,想相信佛,相信什麼呢?不知道。真實的相信是來源於佛力加持,以他的十八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來保證我們的往生。我們聞其名號自然信心歡喜,然後“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我們信心歡喜的時候,就自自然然是“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這就是“至心”。因為真正在生死苦海裡面,要尋找離苦得樂之道——我們都想離苦,我們在煩惱當中,都不願煩惱,知道有生死輪回,不願意久沉苦海,這時我們知道了阿彌陀佛名號可以成就我們往生,就自然歡喜接受,感恩戴德;然後就是“乃至一念,至心回向”,一念之間心就回過來了。

我們以前是輪回的心,現在聞到了佛的名號,知道有極樂世界可以依靠,這時就一念回心,“願生彼國”,心就自然回過來了。前面是阿彌陀佛的召喚:“欲生我國”,“你要往生我的淨土”;我們聽到佛的召喚,就“願生彼國”,這是佛力加持,佛的召喚力量,來到我們的心中,我們就會願意往生淨土。

只要我們“信心歡喜,乃至一念,願生彼國”的時候,就會“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時就得到往生的資格,“即得”,就是當下得到,所以往生不是看臨終。我們很多人以為往生要等到臨終——要臨終沒有障礙,臨終心要清淨,要心無掛礙,正念分明,好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往生。

其實臨終的所有一切都是一個結果,不是條件:不是一定要臨終正念分明、心不顛倒才能往生。臨終的正念分明,心不顛倒,是佛力已經加持的結果,不是一個條件,是一個結果——我們“聞其名號,信心歡喜”的時候,就注定了往生的結果。佛法講的是心法,不是看時間,不是看現在或臨終。什麼時候是臨終呢?如果以淨土法門講,我們來接受佛力、“聞其名號,信心歡喜”的時候,就是臨終了。我們生死輪回的大海到此為止,這個時候就決定了往生的資格,往生的身份,所以“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我們一旦回心,來信受佛力、一心歸命的時候,我們和佛心就相應了,就心心相印。

《念佛圓通章》講:“如母憶子,如子憶母。”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就是“如母憶子”,是他的慈悲心,在憶念我們十方流浪的眾生;我們聞其名號之後,“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這就“如子憶母”。然後就“母子相憶,不相捨離”,彼此不相捨離——佛不捨棄我們,我們也不捨棄佛。這樣就“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是心心相應、與佛心相應的時候。

我們與佛心相吻合、相應的時候就是決定往生的時候,這與臨終與否已經沒有關系了。臨終只是生命的結束,這個心念是在當下解決的,這叫“平生業成”。

淨土法門的往生是什麼時候決定的呢?不是看時間,而是看你什麼時候信受佛號功德,相信佛力能夠救度你,在相信的時候就決定往生了。有些人是臨終才相信,那麼他臨終也決定往生;我們如果現在相信,現在就決定往生,現在就會安心,這是真正的“信心歡喜”。

如果我們念佛念得很煩惱,擔心往生大事,擔心不能往生,懷著恐懼的心來念佛,這就是對名號功德還不了解,還要去“聞其名號”,要了解淨土的教理,要知道四十八願為我而發,尤其第十八願是為成就我們凡夫眾生的往生。我們越了解,我們的信心就會越增長,心中就有喜樂:這就是眾生的信願行。所以說佛力加持,佛是主動的,佛在召喚十方眾生,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以他的信願行,促使我們眾生有信願行。

前面講“至心信樂”,後面講“信心歡喜”,這兩點有所不同。“至心”就是真實的心,要真實地相信阿彌陀佛。真實相信的表現是什麼呢?就是“信心歡喜”。就像我們世間人一樣,我了解一個人,他的德行、智慧、能力,確實讓我們放心;我遇到他感到很感恩,很喜悅,那麼見到他就自然有一種很喜悅之感。我們對佛有真實的放心,自然就“信心歡喜”。

這個“信心歡喜”,與其他宗派講的信心是不一樣的。其他法門也講信心,比如相信生死輪回,相信因果報應,相信靠修行得到功德利益(佛法都有功德利益)。比如讀《地藏經》有二十八種功德利益,這也要信;但信了之後,不一定能得到利益,因為它只是一個理論。比如我們相信因果輪回,不論我們如何相信它,我們無法靠此出離輪回。我們相信其他大乘經典講的理論很多,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我們空不了,我們只是一個空洞的“信”。

淨土法門的“信”不一樣。“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它會有力,這是阿彌陀佛惠以眾生的“真實之利”。最早我們講“出世本懷文”時講到,釋迦牟尼佛來到世間要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真實之利”在哪裡?就是讓我們信心歡喜,讓我們安心,對生死無恐懼,所謂“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我們心中有歡喜,這種歡喜不是斷煩惱得到的,不是靠我們修行得來的,是靠佛力加持,讓我們對生死無所恐懼,讓我們知道生死大事從此了斷,那麼歡喜就起來了。這種信心是建立在佛力的基礎之上的,其他法門的信心是建立在很多理論基礎之上的:信心的本質是不一樣的。

佛力成就信願行,以佛力的加持主動召喚十方眾生,讓我們眾生來歸命,來信受的時候,我們也就自然有信願行了。眾生的信願行是靠佛力加持得到的,佛是主動地要救度我們,眾生是被動地來接受佛的救度。我們淨土法門是一個主動和被動的關系,就是“如母憶子,如子憶母;母子相憶,不相捨離”。

 

上一篇:大安法師:怨親要平等
下一篇:淨空法師:德教為天下太平之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