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四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正式進入這三百六十句的學習,首先從「君道」這個重要的綱:
我們看到君道,君指國君,延伸開來,指領導者都稱為君。所以家庭有沒有君?家族有沒有君?我們看到《易經》的家人卦裡面直接指出來,「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一個家庭裡面威嚴的君就是父母,一個家庭它要有帶頭的人,而且他要很有威嚴,可以威攝整個家庭這些後代,恩威並施。一個家庭裡面沒有威嚴的父母,尤其是父嚴母慈,父親沒有威嚴,這孩子習性就不容易伏得住,他會造次,他會沒有規矩。我們自己成長過程當中回想,只要父親坐在那裡,我們都不敢亂來,稍有一些不是很妥當的動作出現了,只要爸爸眼睛一轉,馬上就收斂了。父嚴這個父就是君,以前是大家族一、二百人住在一起,輩分最高、公認最有德行地位的,一家族之長那也是君。所以一個人他尊重領導者的態度,其實從家庭就培養起來,從整個大家族就是這個態度。問題現在大家族少了,幾乎看不到,三、四口人住在一起,那種大家族團結,人與人的相處,那種規矩、智慧,有時候小孩就不一定學得到。包含孝道就很難學,爺爺奶奶不在身邊,假如父母還寵愛,他就更學不到,怎麼去尊重長者、怎麼去順從長者他就更學不到。孝悌學不到他做人的根就沒有了。
所以整個古文化它深遠的價值,我們這一代人,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才能再傳下去。有時候想想外國人研究得比我們還清楚,我們那時候到劍橋大學去看到漢學院博士班的,用《孟子》寫論文、用王維寫論文,一口流利的北京話,我還沒他標准,坐在底下都有點慚愧。而且歐洲的科學家,在二次大戰前夕就有研究,為什麼四大古文明唯一只存中國這個古文明,到底是什麼道理?他們深入研究發現,可能是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家庭教育才能出孝子賢孫,才能出國家的忠臣,這個邏輯一推就明白了,所以教育最重要。而且我們老祖宗教給我們的教育,是從懷孕胎教就開始做了,到三歲以前的養正教育。那整個懷孕,十月懷胎到生下來那三年一千天,在母親的行誼當中效法學習,他那個德行的根就扎下去。我們現在那個根忽略掉了,等到大了出問題就很麻煩,不容易解決。所以文化好的部分,我們自己要很清楚,然後由我們來慢慢的做對的事情,恢復這個好的傳統,撥亂反正,顯正破邪,從我們自己做起。很多人很可貴,學了以後,馬上把公公婆婆接回來跟著一起住,這是有決心的人。成就事情沒有決心、沒有恆心是辦不到的,真干才行。
所以這個君從家庭、家族,延伸到團體領導,都包含在君裡面。而且我們老祖宗非常推崇的三個角色,是「君親師」,這三個角色對家庭、對社會國家的影響特別大。所以以前在祖先牌位當中,還有供一個牌位「天地君親師」。當然君親師也是效法天地的無私、天地的德行,來扮演好他的角色。社會亂,一定從君親師這個問題開始亂,上位者沒有做好君親師,下位者不尊敬君親師,這國家就亂。《孝經》告訴我們,「要君者無上」,不尊重君;「非聖人者無法」,不尊重至聖先師、不尊重聖賢;「非孝者無親」,不尊重父母,「此大亂之道也」。我們現在看到這個社會、家庭現象,二、三代人沒有學傳統文化,不好要求任何人,誰先學了先要求自己,「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正己化人。現在不是君去要求臣,師去要求生,父去要求子,沒法要求,他沒有基礎。應該是學的人、上位的人先做好,做好了自然德行就能感動他們,進而把他們的善根喚醒。
現在很多領導者說下屬不好帶,老師說學生不聽話,父母說孩子不好教。這些聲音不要再出來,因為抱怨對事沒有幫助,而且愈抱怨愈只看誰做不好,都沒提升自己。看誰不好,心裡還有怨,心都被忿恨充滿,都不在道中,還能去幫助得了誰?而且一生氣、一埋怨火燒功德林,全燒完了。所以君親師三個角色,而要把這三個角色都扮演好,也都要能夠貫徹這三個精神,就能把角色扮演好。什麼精神?君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甚至於懂得知人善任這些態度,反求諸己的態度這君道。領導者又懂得落實親的精神,他懂得君仁臣忠,像對待家人一樣的愛護底下的人,這親的精神。師引導、教導、指導,抓住機會點給他講明做人做事的道理。平常要講可能孩子、學生、下屬嫌羅嗦,剛好他遇到事情印象特別深,你一跟他講,他終身不忘。所以師的角色也提醒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的道德學問、善巧方便的智慧,才能扮演好師的精神。所以君道並不是說政治人物才要來學,我們是家長、單位領導,或者是學校的老師,都要守君道,才能把我們的角色做圓滿。
我們看第一個是「修身」,修身當中第一個目,是《尚書》裡面談到,《夏書》的「五子之歌」,它內容裡面講到的:
【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弗亡。】
剛剛我們講到,魏丞相的序文裡面,有強調這一本書,它對於整個事情的本末始終、來龍去脈,搜集得很好。所以這一句經文,我們也回到那個時候的歷史,它整個事件的發展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一句是在《群書治要》第一冊三十頁,應該是從二十九頁最後一行開始。夏朝,我們應該復習一下歷史朝代,堯、舜、夏、商、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這整個歷史朝代的順序。而這太康是夏朝,我們讀《群書治要》,很感謝魏丞相以及所有編撰的諸大臣,他們除了把原文編好,還加了注解,所以很容易讀得懂。
我們看整個歷史事件,「太康屍位以逸豫」,底下有講到,太康就是大禹的孫子,就是啟的兒子,大禹過來是啟,這是啟的兒子。有一句成語叫「屍位素餐」,好像這一句成語在馬來西亞不常用,這個成語很常用,您看一翻第一個故事就有。屍位素餐意思,就是主要負責的工作,卻不認真做,白領那個薪水,白吃國家的俸祿,就叫屍位素餐。所以這裡用屍位了就代表他不負責任,雖然他處天子位,沒有盡分。沒有盡分而且以逸豫,逸豫,逸就是安逸、放逸,就是貪圖玩樂不好好做天子。「滅厥德」,就他自己的德行愈來愈差,泯滅他的德行。「黎民鹹貳」,貳就是貳心,心不跟天子在一起,而人民貳心天子要反省,一定是讓老百姓太痛苦了才會這樣。注解裡面講,「君喪其德,則眾民皆二心也」,所以在五倫關系當中,不是要求對方應該對我怎麼樣,倫常不是要求的,倫常是自然感召。有要求了都是我們我執重,控制欲望重了,對人有要求;他仁慈了,就感召老百姓忠誠。
「黎民鹹貳,乃盤游無度」,老百姓都不信任他,他還不覺醒。盤游大家有沒有熟悉的感覺?你們不背一句,讓我高興一下。「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魏徵丞相寫給唐太宗的谏言,「谏太宗十思疏」,那很精彩,一個從政者、一個領導者,能夠遵循魏丞相這十個勸告,他絕對會把領導做好。這都是千古文章好好去領受、去學習,進而去落實得大利益。所以他盤游,就是盤樂游逸,無度就是不懂得節制。三驅以為度,就是一年出去打獵三次為一個規矩,不能再多,多了之後就玩物喪志。古人定這些規矩,都有很重要的含義在裡面。接著提到「畋」,這畋就是打獵,這字念田,「畋於有洛之表」,他是在洛河這流域裡在打獵。「十旬弗反」,旬是指十天,所以十旬就是超過了一百天,一百天左右還樂不思蜀,不知回來干活盡他的本分。
「有窮後羿,因民弗忍,拒於河」。有窮是國家的名字,就是這有窮國後羿,這後羿是一方的諸侯。天子底下就是四方歸順的諸侯,他也是一個諸侯國的負責人。拒太康於河,就是太康在那裡打獵,他在黃河北岸布了重兵,讓太康回不了他的首都安邑,回不來了,就等於是謀他的權了。這也是自己感來的,因為看所有的民心都不歸向他,後羿才敢這麼做。「厥弟五人」,太康有五個弟弟,「御其母以從」,御就是都侍奉著他的母親,跟著太康出來。結果「俟於洛之汭」,俟就是等待,他們五兄弟在洛河轉彎的地方,汭是指轉彎,在那裡等、等這太康都不回來。所以「五子鹹怨」,五個兄弟,鹹就是統統對他都覺得埋怨,為什麼?埋怨他玩樂之後把國家都丟掉了。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底下注解有提到,述就是循,就遵循他們爺爺,就祖先的教訓然後作成了歌,所以後世叫「五子之歌」。抱歉我還沒學會,看看有沒有人把它唱出來,可以介紹給大家聽一下。這「五子之歌」提到,「其一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言人君當固民以安國」,為人君者要安定民心,然後這國家才好發展。人民百姓是國家的基礎,邦本,本就是基礎,是國家的基礎,基礎穩固了國家才能興盛,本固邦寧,才能安寧。這老百姓心都不跟他在一起了,這個國家隨時都有可能會滅亡。我們看這是大禹的教誨,他的心境,念念重視人民,而且尊重人民。大禹講到的,「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大禹說到,他看天下的每一個男男女女,都有超過自己的地方,都勝過自己。這表露出來他敬畏、尊敬、重視每個人民,他不會輕視,更不會去糟蹋人民、奴役人民,他絕對不會,他很尊重人民,所以大禹才得民心。「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幫人者,人恆幫之;怨人者(人恆怨之),你們說的。因為我們學《群書治要》,要抓住舉一反三的精神。
接著這一句話也是很精辟,「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不見是謀,備其微也」,意思就是說,怨恨哪有等到很明顯了你才注意,很明顯你根本就挽回不了。埋怨、怨恨不能等到很明顯、很嚴重,要什麼?不見是圖,就不明顯,還看不見的時候你就能感覺到。圖是什麼?就是懂得趕緊去修正自己,趕緊去做更好的措施來贏回民心。領導者如是,其實我們在經營人生的每個緣都是這樣,哪有等到這個緣分都已經怒目相向,都要大打出手,我們才說你生什麼氣?我有什麼做不對嗎?他都已經快氣死了,我們都不知道哪裡得罪他,這就太不敏感。現在功利主義,追名逐利到最後很麻木,孩子都已經帶到警察局去了:我的孩子怎麼會這樣?他挺乖的。是,這幾個字很警惕我們,古人為什麼有智慧?他洞察機先,防微杜漸。現在人欲令智迷後知後覺,對自己身心的關照、對身邊人的關照一直下降,每天不知道在忙什麼,最後出現身體、家庭狀況都是很嚴重。然後他才在那裡:老天爺,你怎麼對我這麼不公平?罪加一條,怨天尤人。真的,心靜下來以後,老天爺都不知道提醒多少次。諸位學長有福報,老天爺透過《群書治要》,會給大家提醒幾千次、幾萬次是吧!
大禹又說到,「予臨兆民」,我帶領面對著億萬的子民,他是君臨天下,他的心情是什麼?「廪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廪乎,廪就是戒慎恐懼,非常慎重、誠惶誠恐的心情來治理天下。做了個比喻像什麼樣子?那個心情就好比,若就是如、好比,用一個朽索就比較腐爛的繩索,駕著六匹馬拉的馬車,速度快不快?六匹馬那跑得很快。繩索快斷了,你看看那駕車的心情是什麼樣?「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麼慎重了就不會出大狀況。最後結論到,「為人上者」,你當天子、當領導者在人之上,「奈何弗敬」,怎麼可以不尊重臣民?所以領導者最重要的是有德,自己要把愛敬帶頭做出來。底下注解到《孝經》的一句話,「能敬則不驕」,能恭敬了就不會傲慢,就不會對人民無禮,所以「在上不驕,則高而不危」。這段很精彩,都是大禹傳給後代的教誨,這是寶大家捧好,你真捧回去了,你的家就要興旺,你的團體就要興盛了。
「其二曰」,這就是我們選到的句子,『訓有之』,就是指大禹皇祖的教訓。『內作色荒,外作禽荒』,就是都迷亂、迷戀在這些欲望裡面,『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只要有犯了上面的哪個欲望、嗜好了,『未或弗亡』,上面提的六件事情,有一件就要亡國。大家注意看這六點,每一個亡國之君不止有一條,六條全部都有。我們看到第一個「內作色荒」,這貪圖色欲,老祖宗教誨我們「窒欲」,欲望要有節制,不能放縱。皇帝天子他假如不懂得節制,後宮女色他就控制不了,最後國家亡了,身體也垮了。皇帝的平均壽命好像只有四、五十歲而已,大家想想,皇帝福報大不大?那大得不得了,結果短命,跟好色有關。所以這個時代很危險,整個電視殺盜YIN妄都很多,現在小孩子從小就被教壞了,就會縱這些欲望,一縱欲了這身心都受損。所以現在很少找到男人能夠壽終正寢,身體都搞壞掉。你們女士不要笑,你們要懂,這樣才能懂得愛護另一半,懂得如何照顧好另一半這些道理。
「外作禽荒」,他喜歡打獵玩樂;「甘酒」,又非常喜歡喝酒,一喝還控制不了;「嗜音」,又常常要聽這些華麗,甚至是靡靡之音。又喝酒、又喜歡這些歌舞,那每天就樂不思蜀,每天就只是泡在欲望當中,他哪有志氣?「峻宇」,都要住很豪華的房子。「雕牆」,那個牆上都要雕梁畫棟,還是要彩繪得很漂亮、很虛華。這六點,「有一於此」,沒有不亡的。大家注意看,現在年輕人的立志是立在哪裡?我有了錢要干什麼?我要玩樂、我要happy一下,都犯這些。所以假如沒有這些道德、沒有這些經典指引,我們的孩子都陷在這些欲望裡面無法自拔。您看現在多少青少年縱欲,父母在那裡沒法收拾,現在墮胎的情況好嚴重,所以防微杜漸太重要!
這些因果的教育、節制欲望的教育,甚至於是從胎教、從小都要養他的正氣,正氣足,邪就不能夠入侵,跟身體免疫力一樣的道理。你看他從小就很重視這些享樂欲望,誘惑一出現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所以從小要練穩重定力,從小什麼玩樂、好吃的統統都先讓,不會自己搶著要。所以思想觀念、價值觀,在我們這一、二代人是偏得太厲害了。看到這些教訓,那我們本來是愛孩子,結果反而不斷增長孩子的欲望,最後滿足不了,他還怨我們。「學貴立志」,應該是先立大志,對家庭懂得光宗耀祖,對社會有責任感,他才不會陷在這些欲望。你說一個人有責任感,他不斷的努力、不斷提升自己,時間都不夠了,他還哪有時間去玩樂是不?你看我們現在連讀《群書治要》時間都不夠了,你們好像沒什麼反應,你們還要去shopping嗎?所以苦難都從不聽老人言來!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底滅亡」。這個說到,從這一句話我們又感觸到,我們這個民族的一個特點特別重視歷史。這是夏朝,講出來的道理是講誰?堯帝,所以不只是孔子祖述堯舜。大禹給他後代的教誨,都是以這些古聖先王為榜樣,這叫道統,一直傳承下來沒有斷。這說到了堯帝,唐堯他有了冀州這個地方,他行大道,整個諸侯老百姓以他為天子,就是在這個地方。而你現在「今失厥道」,指太康失了厥道,亂其紀綱,都沒有遵循堯帝、沒有遵循自己祖先的這些規矩、綱紀,治國的原理原則。乃底滅亡,這底就是招致,最後感來的是滅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贻厥子孫,荒墮厥緒,覆宗絕祀」。明明形容自己的祖先大禹非常的聖明,而且他是萬邦的國君天子,他有典有則,治國的這些規則、典籍都留給我們了,贻就是留。而你太康沒有遵守,荒廢、違背了造成什麼?覆宗絕祀,祖宗的太廟都毀了,絕祀是後代都不能傳承下去了,因為國家都被後羿給奪走了。
「其五曰」,這兩個字跟嗚呼相通,「烏呼曷歸」,我們要歸向哪裡?國家都沒有了。「予懷之悲」,我心裡一想到這就非常悲哀。「萬世仇予」,萬世這個老百姓,甚至後代都會埋怨我們。「予將疇依」,依是依靠,現在國家沒有了我們要依靠誰?以後怎麼復國?「郁陶乎予心」,這個郁跟郁悶的郁是相通的,心裡非常憂愁、郁悶。「顏厚有忸怩」,這個忸怩後面有解釋到,就是心裡很慚愧,慚愧於仁人賢士,就現在整個國家變成這樣,遇到這些仁人賢士都覺得抬不起頭,很丟臉。「弗慎厥德」,因為不謹慎,敗壞了自己的德行,「雖悔可追」,現在想後悔也來不及了。這是「五子之歌」,太康失國了,他的弟弟很無奈,想起大禹的教誨寫成了這五子之歌。這是第一句談到的,這五句可以喪國,保證也會喪家亡身,我們自己先要引以為戒,有哪個欲望趕緊下功夫革除。「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人都有這些欲望心會正不可能的事情,都被欲望給控制住,心怎麼正、意怎麼誠?不可能,身就更不可能修得了!所以今天要利益家庭、利益他人一定從這個根本下功夫,就是革除自己的壞習性這是本。
諸位學長,我們學習傳統文化這段時間,我們自己有把哪個壞習性完全革除掉,有沒有?你們不能無辜的看著我,大家注意,不是你每天讀經就是進步,一個壞習慣都沒有放下、沒有革除,那叫原地打轉,甚至是往後退。而且還會做壞榜樣,人家看我們講了一大堆仁義道德,結果習性一大堆還惱害大眾。那人家一看:那個傳統文化不能學,學了都像這個樣子。所以大家現在是聖賢弟子,那個logo掛上去沒有?印上去了,這一輩子擦不掉,破釜沉舟往前沖。有沒有人學著學著說:早知道不學了,人家都看我。有沒有這個念頭?有,有很正常!為什麼?人嚴重的習氣有哪些?沒有自信、沒有耐性、沒有毅力、沒有決心、沒有長遠心,這是一般的人都有的,所以這些念頭起來也不為怪。一起來了怎麼辦?把《弟子規》打開來,最重要要把最後一句念一遍,「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還要念哪些?「親所好,力為具」是不?「德有傷,贻親羞」。還有沒有?怎麼都我在念?「見人善,即思齊」、「勿畏難」,馬上正氣提起來邪氣就進不來。退縮都是邪氣,要提起正念、提起經典就對了。
所以首先自己要能調伏得了欲望,人一調伏欲望,身心輕安愈來愈自在,然後笑容愈來愈燦爛,身邊的人就開始調查,這個人最近what happened to him?他怎麼最近好像眉頭都不皺了,每天好像過得很充實。我怎麼覺得現在不知道在忙什麼,很空虛,他怎麼這麼快樂?一去調查,你就當了人家很好的一個榜樣、一個好的因緣。而且當我們看到他人,甚至是孩子們陷入這些欲望的時候,我們不只不能指責他們,而且還要憐憫他們。是我們成人的錯,沒有給他正確的思想價值觀,社會是個大染缸哪有可能不陷進去的道理?所以不只不能指責,為人父母、為人長輩的人,首先反省,趕緊來補救。要有信心「人之初,性本善」,他現在遇到那些誘惑的緣,所以他才會陷下去。你有很好的家庭氛圍、很好的智慧去引導他,慢慢就把他拉回來。很多孩子他不願意放縱在這些欲望,那沒有意義,很空虛,可是他也不知道人生方向在哪。
我們曾經了解到,在網吧裡面幾天都不回家的孩子,我們有跟他們交談的機會,他說誰願意在這裡,可是我家裡一點溫暖都沒有,我也不想回家。您看家庭多重要!一個孩子成長、人格的發展,根在家庭。這個我體會很深,我從小兩歲就在高雄市住了,高雄市算大都會,很多電動玩具店。下課回家我也會走過這些地方,我不想進去,我想回去喝紅豆湯,家裡很溫暖,什麼事都能跟媽媽講。我假如在學校做錯事,回去就怪怪的,所以人其實還是滿有良心的,做錯事心裡會不舒服,然後好像不跟媽媽講,晚上不好睡覺,講完心裡才比較踏實,沒有隱瞞自己的母親。我到高中的時候還是這樣,當然現在也是這樣,我記得高中的時候做錯一件事情還得跟媽講,不然我覺得好像看到媽就渾身不自在。這是孩子本有的天性,他不想隱瞞父母。
可是把心裡的話一講,父母都不關心甚至還罵他,他以後就不敢講。父母跟子女的隔閡,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產生的!孩子的天性,那抱著媽媽的天性什麼時候不見?那是能終身保持的!您看人家翟導演六十幾歲,開門一喊:娘!那是人生最幸福的人,終身天性不失。進而把這一分父子有親又去愛所有的人,這樣的人格對社會貢獻很大。不只為人父母,為人師表的人那就更要趕緊斷掉,不然叫斷人慧命,叫做誤人子弟。一個老師每天在那裡抽煙給學生看,學生說老師都抽了,我為什麼不能抽?這老師傳道、授業、解惑,首先要把道演給學生看。再來,在單位的領導者跟同仁是有緣,應該是個非常有好習慣的人,你的好習慣都影響著你的下屬,你是積陰德。假如下屬跟著我們,兩個月、三個月就染上我們本有的壞習慣,那叫造孽。有一個企業家我很佩服他,他說我們每年給國家繳稅,就是對國家貢獻嗎?我們底下員工,這些年輕的員工來了我們公司以後,本來不會喝酒的,會喝酒;本來不會沉溺在賭博的,現在賭博了。染上這麼多習氣,我們還說自己對國家有貢獻,自欺欺人,把這些員工都帶壞了,還贻害到他們的家庭!這是以父母的心來做領導可貴。
所以現在學傳統文化的很多企業家,真是民之父母,是他員工的好父母,把這些最正確的經典教育趕緊讓他的員工都學。而且我們觀察這幾個企業營運都很好,我們都聽過胡小林董事長他的企業很好,還有幾家企業很好,我們聯系聯系,有機會再來給大家現身說法。企業很現實,學了之後,要有效益,事業要愈做愈好。我說要請這些好的企業家現身說法,你們都沒什麼反應。你們要發意念,人家就感來了,你們都沒什麼表態,我也是到底請、還是不請。現代這個時代,你要讓人家信傳統文化也不容易,他都要看到好樣子他才信。我們在學校教書的,給企業家講半天:那在你們教育界可以,在我們企業界不行!我也講不下去了。但是這些榜樣一起來,他就信任、他就肯學了,所以各行各業每個角色都要有榜樣,整個人心的信心就建立起來。我們暑假應該會邀請到幾位,做得非常好的這些仁人志士,包含大陸捐血女狀元,捐血到狀元,捐最多血的而且很健康。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她的孩子後來找對象找得很好,讓她來現身說法給大家,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真的,我們看到這個劉大姐很感動,她是修養非常好,反璞歸真赤子之心,人非常柔和、有愛心。還沒確定,你們要好好發念,到時候沒請到不要怪我。
我們接著看第二句,《史記.本紀》裡面,《史記》是「本紀、表、書、世家、列傳」,這幾個部分,「本紀」都是談皇帝的事情。這是在二百七十二頁,談到的是周朝的歷史,第一行裡面,我們撷取的是周厲王的事件。
「厲王即位」,上位了。「好利近榮夷公」,您看這句話,好利是他自己好利,才會感召來好利的臣子榮夷公。當時候有一個忠臣叫「芮良夫谏曰」,芮良夫勸谏周厲王,說到「王室其將卑乎」,王室將衰落了嗎?我看到這句話很感動。諸位學長,你們看到這句話體會到什麼?你們在單位裡面,有沒有曾經跟你的主管說,我們的公司將垮了嗎?不行,講了我都被炒鱿魚。忠臣都很正直大公無私,他不是擔心自己有沒有工作的,他是擔心國家的安危。有沒有感覺到忠臣的正氣?「慕賢當慕其心」,大家不是只看到這幾個文字而已,裡面這些留名青史人的人格,你有沒有學到,精神你有沒有領納?慕賢當慕其心。我們復習一下剛剛大禹的心境,「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一個團體裡面,員工是最重要的基礎,有了他們才能成就這些事業,尊重感恩。「怨豈在明,不見是圖」,很多徵兆來了要趕緊去處理。「予臨兆民,廪乎若朽索之馭六馬」,你要邊學邊印在心上,你就不用回去,一個字一個字背了,OK?要用心,你就真的是接通時光隧道。「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你們有沒有曾經被古道照過?有沒有突然好像這個聖賢人的精神,從此跟你沒有分開過。所以芮良夫很有正氣,正直、勇敢,他對君王直言。
「夫榮公好專利」,榮夷公好獨占財利、貨利,獨占人民、國家的這些財利。「而不知大難」,不知道這麼專利下去,會有大患來了。古人很厲害一看到這個動作,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之前有舉過一個例子,商纣王拿象牙筷子吃飯,箕子說國家危難了,為什麼?奢華了!請問大家象牙筷子配的是什麼杯子?紙杯嗎?犀牛角杯。犀牛角杯請問配什麼餐具?這些金的餐具金盤、銀盤。金盤盛的是什麼菜?青菜豆腐?山珍海味。吃山珍海味,會穿什麼衣服?(绫羅綢緞)對。穿绫羅綢緞住什麼房子?這麼一推請問錢從哪裡來?民脂民膏。古人很冷靜,洞察機先,對整個事物的發展非常敏銳,所以讀經典才能開慧眼。不然我們真的都是後知後覺,甚至都發生了,還在那裡推卸責任都有可能。接著分析到:
【夫利。】
這也是我們撷取的經句:
【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
我們看到這個利,財利、貨利從哪裡來?『百物之所生也』。它萬物產出來最後變成商品、變成食物、變成衣服,變成人所需要的這些生活點點滴滴。我們都是取之於萬物、取之於大自然,可是你看現在人享受之外,肆無忌憚的掠奪,把大地母親搞得面目全非的地方很多。您看現在一下雨,山崩、土石流,其實都是我們人對大自然的掠奪,沒有感恩心、沒有珍惜它。還專利,都要滿足自己欲望,最後災難就來了,這些話裡面都能印證現在的社會狀況。古人在面對大自然的給予,他都是有節度的,萬物在生長的時候不可以去砍、不可以去抓。去砍都是等到它長好了,都有一個准則,遵循大自然的循環。你看現在人用這些大自然的資源,都要把它耗盡,最後?以後再說吧,反正現在還沒用完。這些心態縱欲不知感恩、不知珍惜,就很麻煩。所以百物之所生,我們聽說現在小孩子,他連飯從哪裡來的都不知道,您跟他說這飯從哪裡來的?我媽買的。他的生活經驗裡面看不到農田,他不知道什麼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些都是要讓孩子去體會、去經歷,他才記得住的,這不能用知識教了。所以一個父母、老師,要敏銳到哪些部分一定要讓孩子去體會、感受,這是體悟的教育、感受的教育,不是知識的。
『天地之所載也』,這所有的財利,都是天地化育產出來的,飲水思源。『而有專之』,但是這些財利你卻要獨占它,當然會導致很多禍害。看得到的,利都在你身上了,老百姓快餓死了,哪有可能不找你要?所以亡國之君往往都是自己的財寶很多,然後人民造反,他還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很可悲。好像有例子是個皇帝,老百姓都沒飯吃,都沒有面包吃,那個皇帝說那叫他們吃肉!你看這難怪會被推翻,所以其害多矣,看得到的人民會反。再來,肆無忌憚的開發大自然,現在整個大自然反撲。以至於我們開發很多地方比方說墳墓,你有沒有一種尊重祖先做好溝通,把他們都能安置得好,你再看看能不能開發?你也要尊重、要恭敬。現在不是,只要我有利,人家祖墳統統都給挖開,祖先怎麼能安心?人家怎麼能不怨我們?所以無形當中,看不到的很多這些磁場、這些影響,人應該要有敏感度。古人很懂得這個道理,你看古人要用一棵樹都尊重樹神,幾天以前要跟他打好招呼才能砍,請他移駕到其他的樹上去住。我們有朋友住在澳洲,三天前通知那個樹,然後砍了以後半夜作夢,樹神跟他講:三天太短,下一次早一點通知。大家要敏銳,三天是中國人的習慣,華人比較勤勞動作快;其他地方人家生活比較悠閒,你不能砍太快,入境隨俗。所以其害多矣很有道理!
「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這些財利、貨物,應該是給天下的人,甚至於也要給所有這些萬物一起來享用,怎麼可以全部都是你獨占?那人家哪有可能放得過你?你讓人家不能活了,人家怎麼可能饒得過你?你看現在很多開發,讓多少動物統統沒有棲身的地方。所以我們都感覺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動物,只要有一種動物消失,其他的動物會開嘉年華會,開七天七夜它們都不睡覺,太高興了。請問大家是哪種動物?(人)你們怎麼知道?真的,你看人類這麼糟蹋自然、糟蹋動物,搞得現在瀕臨絕種的動物不知道有多少,那都是人搞出來的。「三才者,天地人」,人應該是效法天地去愛萬物,結果現在居然是賊害萬物。所以你看人沒有好生之德,現在不育症、不孕症的愈來愈多。因為我們都拿農藥對待生命,農藥噴出去了最後噴到誰身上?人哪有多聰明?人算不如天算。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你都是殺害萬物,最後那個殺氣回到誰身上?自己身上。所以現在人類的病奇形怪狀一大堆,那不是沒有道理的,都是自己招感來的。
所以再做個比喻,這整個生物界、動物界好比一個身體,誰是這個身體的癌細胞?誰是癌細胞?一直吃其他的,破壞其他的資源,全部都他要,吃、吃、吃到最後活不了,然後癌細胞也活不了,我們也快活不了!整個大自然都已經出現警訊,溫室效應都是快速度發展,再這樣下去,再過五年、十年很多地方都淹掉。同志們、朋友們、兄弟姐妹們,我們真的要帶頭要做出對的行為,要尊重、要愛護、要節約、要勤儉,要出來弘揚吃素食,不然這個大自然都已經超負荷,沒有辦法延續。要宣揚「新世紀健康飲食」,不能只有周泳杉老師弘揚,大家懂多少就要盡力去宣揚,有沒有?有,好,請受小弟一拜。是,都是值得人尊重,為了後代著想、為了整個大自然、為了整個地球的大家著想。好,有時候一講到這個,太激動也不行。我們每個人都真心做,真心會跟很多人的心交感,相信可以力挽狂瀾,扭轉干坤。
「所怒甚多」,招感來很多怨怒,「而不備大難」,居然不准備會有面臨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榮夷公都幫著國君謀專利,這樣繼續下去,王其能久乎,這個天子的位子還能做得久嗎?國家還能發展下去嗎?「夫王人者」,這裡這些話就非常精辟了,一個為人天子、國王的人。「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他應該是將所有這些財利,能夠很好的分布、分配給老百姓,每個人安居樂業。你不能分配到最後,跟你關系好的人都有錢得不得了,然後貧富差距很大,那都是錯誤的,民心都不穩。應該各行各業都要愛護、尊重,行行出狀元,好好發展,這個社會才會安定。孫中山先生講過一句話很好,「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這為君者就要做這種事,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
「使神人百物無不得極」,極是中,就適中,就讓神明、百物、人民都能夠安定、安居樂業,都能生活得安定。他做到了這一點,他能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他已經這麼認真去做了,他還能保持戒慎恐懼的心。「猶日怵惕懼怨之來」,猶日就還是天天戒慎恐懼,深怕會有人民的埋怨招感來,他已經很認真做,他還戒慎恐懼深怕會有抱怨;現在是抱怨來了,還不當一回事就麻煩。所以我們看最近有一些國家,人民都不能夠信任他們的國君,國君不應該等到這個時候,都還自己不反省,就相當大的錯誤。「今王學專利,其可乎」,厲王,你現在學獨占這些財利這怎麼行得通?「匹夫專利,猶謂之盜」,一般的人獨占這個利了人家說他是盜賊。你是君王,「王而行之,其歸鮮矣」,你這個態度人民就不願意歸心,鮮就是少,愈來愈少人會歸向你。所以有一句格言講到,「道之所在,天下歸之;德之所在,天下貴之;仁之所在,天下愛之;義之所在,天下畏之」。非常敬畏這個精神,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必失天下,三代夏商周之得天下也,以仁,仁慈;其失天下也,以不仁,一偏離仁慈了,這個天下他就守不住了。
接著說,「榮公有用,周必敗」,榮夷公有用,就是被重用的話周朝必敗,您看忠臣講話都很斬釘截鐵的忠告。「王不聽」,厲王不聽他的勸。「卒以榮公為卿士」,最後還是用了榮夷公為卿士,這個卿算是百官當中最高的,卿大夫,所以他是主政國事。「用事」,就是讓他主政國事,那就更慘了。而且這個厲王更囂張,「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所以這個人真的最後都是自取滅亡,不反省,做出來的行為暴虐、奢侈、傲慢,國人哪受得了?就開始有怨言。
結果另外一個忠臣勸了,「召公谏曰」,召穆公勸他,「民不堪命矣」,老百姓承受不了你的政令,承受不了你的管理。「王怒得衛巫」,他不只沒反省還生氣,找來一個衛國的巫師。「使監謗者」,來監督那些批評他的人,您看,諸位學長,上天愛不愛護這個周厲王?愛護。提醒他多少次了?你看這些臣子都是上天提醒他,他都沒回頭。其實我們的人生假如走得比較慘的時候,坦白講我們一冷靜,過程已經很多人勸過我們,我們自己沒聽。人有時候在困頓,或者在遇到一些不好的事,一般很難反省。其實那個時候最需要反省,才能夠痛定思痛,才能把問題找到解決掉。不只監督,「以告則殺之」,巫師說哪些人有批評你,厲王居然把那些講話的人殺了。「其謗鮮矣」,這個批評的人、毀謗的人少了。「諸侯不朝」,這樣的天子誰還來朝貢他。「王益嚴」,厲王更加嚴格、更加嚴厲。「國人莫敢言」,國人都不敢講話。「道路以目」,以目底下有講「以目相眄而已」,相眄就是沒講話,然後眼睛看一看知道意思。可能稍微看一看之後,待會就到哪個地方集合舉義事。
「王喜」,厲王太誇張了,他還很高興。「告召公曰」,告訴召公,「吾能弭謗矣」,我能消弭這些批評、毀謗。「乃不敢言」,你看老百姓都不敢講話。「召公曰」,召公告訴他,「是鄣之也」,你只是把它堵住了而已,不是解決了。「防民之口,甚於防水」,防老百姓的嘴比防洪水更厲害,你不要不知個中的道理。「水壅而潰,傷人必多」,你把水硬塞住,不疏導它,最後潰堤傷到的人必多。你塞人民的嘴也是一樣,其害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大禹治水用疏導,不能堵那些水。「為民者,宣之使言」,要能讓老百姓的心聲講出來,調整自己的政策,真正是能做利國利民的事情,才能贏得民心。「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人民有口是很自然的,就好像大地有山川,財用於是乎出,從那裡出。
「猶其有原隰衍沃也」,原隰是平原低濕的地方,衍沃是指比較平坦肥美的土地。「衣食於是乎生」,其實這個都是比喻,能生財用、能生衣食自然產生的。今天他假如能夠聽老百姓的心聲,順著老百姓、愛護老百姓,他也能整個國家強盛起來。結果你不順著這個自然,還把他堵住,甚至還殺害那些講內心話的人。「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他把話講出來了,你做得好跟不好的地方都很清楚了。「夫民慮之心而宣之口」,老百姓思慮的、心裡想的透過嘴巴表達出來,宣洩出來。「成而行之」,你把它領會到了,好好去改正、去做,那對國家很有幫助。「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把他嘴都塞住了,人的心都不向著你,還有幾個人肯跟著你?「王不聽」,他還是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沒有人敢說話了。三年之後「乃相與叛襲王」,相與就集結起來要革命,要反暴君,叛襲王就反叛他、攻擊他了。「王出奔於彘」,就跑到彘地去了,沒有聽勸谏,不過跑還是跑得挺快的,該會的不會,不該會的還學挺好。所以這裡也提醒我們,要節欲、要窒欲,還要能納谏,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後面還有一句,我念給大家聽,為什麼要念?讓大家一看就是人存政舉。
他下一個君王一變,這個國家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底下的一個王。「宣王即位,修政,法文武成康遺風」,肯照他老祖宗的教誨榜樣。「諸侯復宗周」,諸侯馬上就歸順,同樣是君王下一個天子一轉就不一樣,人存政舉是真理。好,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集) 2011/6/4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04
|
|
|
|
|
|
上一篇:蔡禮旭:《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三集)
下一篇:蔡禮旭:《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五集)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