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如今就是計劃永善永惡的界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今我們已經獲得了暇滿人身,有幸遇到了具相上師,得受了甚深竅訣,現在就具有實修九乘次第法門成就佛果的機會,可以說,未來生生世世的永久大業,成功在此時,不成功也在此時。

  因此,大家一定要珍惜眼下的機緣。這並不是開玩笑,也不是在某些儀式上表表態,而是讓我們真真正正地了解:遇著佛法不容易,修習佛法的確具有大義。

  常有人講:“現在是我事業最關鍵的時候,這幾天我要搞個項目,非常關鍵,我的一生就靠它了……”同樣,在我們漫長的生命旅途中,這一生是最關鍵的,生生世世也就靠它了。如果你這一生如理如法地修行,就為生生世世創造了殊勝緣起,這一世一過,未來就不同了;而要是錯過了這一世,再過多少生世才能遇到佛法?很難講。解脫就更不用說了!

  這一點,相信因果、相信佛理的人,會明白的。如果將生生世世比作一生,孩提時代,六七歲到十幾歲應該是讀書學習的關鍵時間,但如果這個時候不學,那以後和知識、學問就無緣了,一輩子就荒廢了。而如果你把這個時候利用好了,一生都會受益於此。

  所以,修行人為什麼重視這個難得的人身?其中有甚深的意義。這個意義,世間人是絕對不會懂的。不懂,所以他無所顧忌,但我們懂了,懂了就應該把握好。要知道,內心向善在此時,內心向惡也在此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所以一定要抓住這個多少劫都難遇的機緣。

  我看有些人做得很好,他知道自己遇著佛法太晚了,實在不願意浪費時間,一心想在修行中度過晚年。其實這是很明智的。幾年、十幾年,最多幾十年的晚年,如果你真正用來修行、調整自心,一定也會有很大的收獲;甚至,稍微有點能力的話,還可以度化眾生,這樣的人生,多有意義、多有價值!

  否則,一輩子就是轎車、房子,成功、不成功……這些從長遠來看,算什麼成就呢?不算什麼的。

  要知道,如今就是計劃永善永惡的界限,相當於一百生世中的一次食物。一百生世中只有這麼一次食物,這種難得程度,不是每個人都能了解的。我們每天有課聽,每天有修行的機會,所以很多人提不起正知正念,覺得“聞法修行並不稀有啊”,其實不能這麼想。

  《未曾有因緣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羅雲(羅雲:即羅侯羅,佛陀出家前之子)出家以後喜歡玩耍,不喜歡聽法,後來佛陀教誡他:“佛陀出世很難值遇,佛法難得聽聞,人的生命也難保長久,而要得道就更難。如今你已經得到人身,又值遇佛陀住世,為什麼要懈怠、不聽法呢?”

  羅雲說:“佛法精妙,而我的心太粗淺,怎麼能聽懂世尊您的法呢?前面聽法時聽過就忘了,白費精神,沒有任何的收獲。所以我想,趁現在年少時盡情地玩一玩,年齡大一點的時候,自然會堪能聽受了。”

  佛說:“萬物都是無常的,人身也難保長久,你能保證自己長成大人嗎?”

  “您說得對,世尊!羅雲不能。但佛陀您難道不能保住兒子的性命嗎?”

  “無常是萬法的規律,我連自己都保證不了,怎麼保證你呢?”

  “但我聽法也是白聽了,不能得道,聞法有何益處呢?”

  佛陀告訴他說:“聽法的功德,即使今生不能得道,但在來世於輪回五道中受生時,必定會有很多饒益。就像我以前講的,般若智慧也叫甘露,也叫良藥,也叫橋梁,也叫大船,難道你沒有聽過嗎?”

  聽了佛陀的教誡,羅雲從此努力修行了。

  從這個公案中,一方面我們可以了解,對學法者來講,應該有一定的紀律約束。出家人好得多,現了出家的形象,說明他至少願意接受佛法。但在家人的話,外緣也多、煩惱也多,這樣使得他的心態很不穩,修行上常常懈怠,所以,很需要一些紀律上的管束。

  而另一方面,不論在家出家,自我教誡是最重要的。用什麼來教誡呢?就是暇滿難得、壽命無常,“人身太難得了,我不能用它造惡,一定要行善”、“我應該現在就修,不然過兩天死了怎麼辦?誰都會突然死的,年輕人、老年人都會,我憑什麼不會呢?”……

  因此,我們要夜以繼日精勤修法,恆時以死亡激勵自己,斷除追求現世利益之心,不惜生命精進修持,努力斷惡行善。

  當一個人真正開始這樣修持時,再累、再苦、再怎麼遇著違緣,也都是能堅持下去的。想想前輩的大德,他們就為了四句偈子,是如何不辭千辛萬苦而努力的?因此,現在我們通過網絡、光盤把佛法都送到你的面前了,為什麼不好好聽受呢?散亂是沒完沒了的,但這些都是解脫的違緣。

 

上一篇:淨界法師:大乘佛法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中道
下一篇:【佛陀正法網】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淺釋(397)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