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開示:這才是真正的三寶
三寶,佛、法、僧三寶,三寶裡面才有常樂我淨。離開三寶,常樂我淨到哪裡去求?求不到。三寶,大家知道佛、法、僧,但是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們看到許多人皈依三寶,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沒有皈依,做了那一個儀式,那個儀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沒有實質。為什麼?他不明三寶、不解三寶,所以他也不得三寶。受過戒的人都曉得戒有戒體,他戒體得不到。三皈也是戒,同樣一個道理,他得不到戒體。戒體是什麼?是自性。
三寶,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好,佛寶是自性覺,法寶是自性正,僧寶是自性淨,我們受持三皈的時候,有沒有得到自性的覺、正、淨?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時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經上講皈依是講這個,不是講形式。「皈」是回頭,從哪裡回頭?從過去迷、邪、染回頭。「依」什麼?依自性覺、正、淨,這真皈依,這一念回歸了,這是真佛弟子。如果沒有捨迷、邪、染,不依覺、正、淨,那這個皈依是冒名的,說得好聽一點,天台家所講的六即裡頭「名字皈依」。名字皈依是什麼?有名無實,一點作用都不起。真正得用處的時候,你最低限度要「觀行皈依」,如果我們修學不能契入觀行位,只在名字位上,那就落空了。名字位上說老實話,很容易造罪業,很容易墮三途;入觀行,大致上觀行功夫得力,可以得到人天福報,不會墮落三途。如果入「相似位」,那你有成就,你在菩薩道上就修行證果了。相似位是什麼果位?要以《華嚴經》的果位來說,「相似即」就是十信位的菩薩,你轉凡成聖了。「分證」的三皈,那就是圓教初住以上。
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議,是你要真皈、真依,佛在經上講你真正皈依,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這當然的事。他為什麼保護你?尊敬你、佩服你、仰慕你,不是哪個人派他來保護的,自動來保護你。這才叫三寶。自性覺、正、淨才是三寶,這是佛家修行證果的總原則、總綱領,一入佛門第一堂課,就把修行證果的總綱領傳授給你,這叫做傳授三皈,讓你這一生、生生世世,向著這個方向、這個目標努力邁進,你就能成菩薩、成佛。佛法的教學實在是美滿到極處!真實的圓滿,一開端就把這條路指清楚、指明白。
可是現在我們常常看到,皈依是皈依某一個法師,這完了。「皈依某個法師」這個流弊,由來已久,我們從蕅益大師的著作裡面看到。蕅益大師是明末清初的人,他在當時就指出皈依的誤會、錯誤。由此可知,在那個時代,距離我們五百年,五百年前就是「皈依某個法師」,不是皈依三寶。這是我的師父,那個不是我的師父,這是破和合僧。僧團是和合一家人,他這些皈依弟子在裡頭有分別、有執著,這是我的師父,這是我師父道場我要擁護,那個不是的我要排斥,就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大家知道,造無間地獄的罪業,換句話說,你不皈依還不造這個罪業,皈依之後造這個罪業,最後歸到哪裡去?歸到阿鼻地獄去,這糟糕不糟糕?大錯特錯!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錯誤?一念迷情,一念自私,鑄成大錯。這種錯誤的面逐漸擴大,使一般人對於皈依真正的意思迷失掉,不但影響的面擴大,影響的時間久了,代代相傳,我們都以為這是正確的,誰能發現這是錯誤的?我們要是不讀《六祖壇經》,要是不讀蕅益大師這些著作,我們怎麼會知道?《壇經》裡面給我們啟示,六祖傳授皈依,他居然不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這個解釋,他說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我早年讀這個經的時候,這給我很大的啟示,他為什麼這麼說法?他是唐朝時候的人,距離我們現在一千三百多年,想必在那個時代,大家對於三寶就已經迷了,迷在佛、法、僧裡面,不知道佛、法、僧表法真正的意思,所以他才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然後又說「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他這個說法。他之所以這樣說法,對那個時代的人,必定是那個時代人已經對於佛、法、僧真正的意義迷失了,所以能大師傳授三皈,有他另外一種講法,喚醒大家回頭,這很有道理。
佛家要修行證果,頭一個要把「我」捨掉、把「私」捨掉,你執著有個我一切都為我,執著有個私的念頭,這是輪回心造輪回業,不是佛法。佛法,佛是覺的意思,佛法是覺悟之法,你有一念私情夾在裡面,你是迷法,是迷惑顛倒之法不是佛法。我們今天將迷染法看作佛法,你在佛法修學會有什麼成就?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覺、正、淨是寶,是寶中最殊勝者,三寶都是屬於自性,不在外面也不在別人。
釋迦牟尼佛沒有教我們皈依他,早年是教我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沒有說是皈依他,大家都懂得自性覺正淨是三寶,叫自性三寶。但是對於形相上的三寶要懂得尊重,為什麼?沒有形相的三寶,你怎麼會知道自性三寶,必須要用形相的三寶常常啟發你、誘導你,讓你時時回歸自性三寶,所以形相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見到佛像、聽到佛名,立刻就回歸自性覺,看到經書、看到法物,就能回歸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形相,就知道回歸自性淨,所以形相的功德是無量無邊。形相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如果沒有這個形相,很容易忘掉,又迷惑、又顛倒、又造業,繼續還要受苦報,這才是真正的三寶,真實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