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古代注重開悟,不注重記問之學,開悟的基礎是清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古代注重開悟,不注重記問之學,開悟的基礎是清淨、平等

 

2012淨土大經科注》第300  2013年5月13講於香港 

逃難的路程當中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古人都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不像我們現在學經教學得很多、很雜、很亂,所以不能成功。古人就是一樣,無盡藏比丘尼就是一部《大涅盤經》,每天讀誦。這一次跟惠能遇到了,她在那裡念經,惠能在旁邊聽,等到她念完了,惠能就跟她講你剛才念的那段經是什麼意思,講給她聽。她非常驚訝,捧著經向他來請教。惠能說我不認識字。不認識字,怎麼會講得這麼好?這個與認字不認字沒關系。

惠能大師一生,在他會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有四十三個人,無盡臧比丘尼是第一個開悟了。為什麼她一聽也能開悟?她念《涅盤經》至少也有十年了,十年的心就在這一部經上,沒有妄念了。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她清靜、平等心現出來了;清靜、平等心,惠能大師幾句話一點,她就開悟了。開悟的基礎是清靜、平等。覺就是開悟,我們這個經的經題。不具備清靜、平等的基礎,就沒法子開悟;有清靜、平等這個基礎很容易開悟。這都是“一門深入”,古人講十年,十年把心定在一處。這個方法只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沒有、外國人不知道。

第二個類似的例子,《壇經》上有記載的,法達禅師一生受持《法華經》,就是念《法華經》的,什麼意思不懂,念了三千多遍。《法華經》份量很大,七卷,每一卷份量都大,念的熟的人,功夫念得勤,一天可以念一遍。三千多部,那就是十年,他的心在《法華經》上定了十年。到漕溪去參訪六祖,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拜了三拜,頭都沒著地。起來,六祖問他:你應該有值得驕傲的地方,是什麼?他就講了誦《法華》三千部。真不容易!六祖問他:《法華經》講什麼?他答不出來,回過頭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有聽人念過,你念得這麼熟了,你念一遍,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從頭念,念到第二品,就是“方便品”,六祖跟他說:行了,不要再念了,我全知道了。講給他聽,他開悟了。這時候感恩,再禮拜頭著地了。所以開悟的條件沒有別的,“制心一處”,佛說的,大小乘經上都有;“無事不辦”,連明心見性都可以辦。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一切經教,你只要聽幾句,就全懂了,不必聽完;無論是哪一段,前面、當中、後面都可以,你只要念一小段,全經他就知道了。這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現前,與認識不認識字真的不相干,佛教有,伊斯蘭教也有。大家知道《古蘭經》是默罕默德說的,別人幫他記筆記,記下來的,默罕默德本人不認識字,能說出一部《古蘭經》。今天全世界有十幾億的穆斯林都讀這一部經典,說出經典的人是不認識字的,他有智慧!

那我們今天學習宗教的這些宗教人士,完全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從哪裡來的?從“戒、定、慧”來的。知識不需要“戒、定”,多看、多聽就行了,多寫筆記,就干這些的,所學的全是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自己的就是自性流露出來的,這是自己的;不是自性流出來的,那是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流露的,這叫“記問之學”。中國古代老祖宗都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中國古時候這些老祖宗不重視。重視什麼人?重視開悟的,重視有清靜、平等、覺的人。學佛,無論出家、在家,要真干,不能干假的,要向開悟這條道路走,就是正確的。經可不可以看?可以看、可以聽,但是“戒”跟“定”重要。“戒”,現在沒人講戒了、沒人傳戒了、也沒人學戒了,幾乎就斷掉了。我們常年在國外,過流浪生活,我們很清楚,

在世尊末法時代往後九千年,除了念佛求生淨土,別的法門都不能成就,為什麼?得不到三昧。得不到三昧就不可能開悟,換一句話說,依舊搞六道輪回,必然的。要想在這一生決定往生淨土,只有“信、願、持名”這一個辦法。這一個辦法是藕溢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提倡的,印光大師完全接受了。印祖一生教人,他自己做出榜樣來,真做到了十六個字,“敦倫盡份,閒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十六個字是印光大師傳法的法印。你能夠一生依教奉行,你就是印光法師的弟子,你就得到他的真傳,真弟子,他不是假的。

“敦倫”怎麼講?“倫”是同類的,我們是人,“凡是人,皆須愛”,就叫“敦倫”。“敦”是敦睦,就是親愛的意思,沒有分別、沒有彼此,“凡是人,皆須愛”,這“敦倫”。盡份”,對人、對事、對物盡心盡力去做,不為自己,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為眾生,功德圓滿了,這是對外。對自己,對內,這就講究存心了。

“閒邪存誠”,“閒”是防止。“邪”是一切不善、一切邪惡,我們決定不能做,心裡面只存著真誠。真誠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至誠心”是體。“至誠心”對自己,叫深心,自受用;對別人叫大慈大悲,他受用。“真誠”用在自己,是清靜,我就用清靜、平等;“真誠心對”別人是大慈大悲。“存誠”!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是學佛了,“信”,決定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一點都不懷疑,願生西方。發願,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我要親近阿彌陀佛。我到這個世間來,就為干這個事情,其它都不是我要求的,我就干這個事情。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決定得生。這十六個字就是印光大師的一生,他的生平,十六個字就寫盡了。我們把十六個字完全接受過來,依教奉行,印光大師法子,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南泉在馬祖會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叫“心地悟明”。

“德宗貞元十一年留錫池州不下南泉者三十余年。”

你看看人家定力!南泉是山名,他在南泉山上住了三十多年不下山,這就是定功。德宗時代,《四十華嚴》到中國,《四十華嚴》是貞元年間翻譯完成的,《華嚴經》最後的一品,完整的,沒有欠缺,非常稀有難逢。這個經到中國,翻譯成中文,南泉大師在世。

“文宗太和初,宣城陸亘,請師下山,伸弟子禮,令說法要。”

這都在安徽,池州好像現在也叫池州,離九華山不遠,就住在這些地方。我們看到古人的行宜,住在一個地方一生不動。

 

上一篇:淨空法師:五祖知道惠能破柴、舂米就是修行,其他沒人知道
下一篇:淨空法師:學佛不在寺廟,在佛經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