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精進,無能逾者」,這是這一小段裡末後的兩句,講到修行。「修行者為通用之辭,自晉後(晉朝以後)轉為佛教術語。」修行在中國古人有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說法都在佛教之前,佛教還沒傳入中國。行是行為,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言語是口的行為,動作是身的行為。行為有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我們再加幾個字進去就容易懂了,修正錯誤的行為,是這個意思。諸位要明了這些名詞的真實義,你就不會產生誤會。現在很多人誤會,認為什麼?念佛是修行、拜佛是修行、念經是修行、念咒是修行,是不是?未必!口念阿彌陀佛,心裡打妄想,那不叫修行,那哪裡叫修行?古大德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那就是說他不是修行。真的用阿彌陀佛來修行,那是怎麼回事情?心裡有著阿彌陀佛,口裡阿彌陀佛,把所有一切雜念妄想統統放下,把它念掉,用一個來對付一切妄念,這是修行,這真修行。讀經是不是修行?是的,不讀經打妄想,我讀經就沒有妄想了,我這個念頭都在經文上,那叫修行。一面念經,一面想這一句什麼意思,那一段什麼意思,這不是修行,那還在打妄想,不過這個妄想是善的,不是惡的。不管你善惡,總而言之你是妄想,你是增長無明,為什麼?得不到定。依照這些方法修行,你得要得定才行。
持戒,有很多人戒律持得很好,他是修行嗎?他自己認為是修行,「你看別人都不如我,我的戒持得好」,對那些不持戒的人,他看到就討厭,自己認為很了不起,增長煩惱。你看持戒本來是得定開智慧的,他持戒持得不錯,結果他得的是什麼?他得的是煩惱,得的是貢高我慢,得的是輕慢別人,錯了!所以修行兩個字,咱得要認清楚,能真正幫助你化解煩惱的、幫助你消除習氣的,這才叫修行。無論用什麼方法,佛家講八萬四千法門,你得會用,用這個方法確實,也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減輕,這叫真修行。修行的目的沒有別的,恢復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那就是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是智慧,叫妙觀察智;轉末那識,末那是執著,不執著了,平等心就現前;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就是覺,我們這個經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平等是菩薩所證得的,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所證得的。不管什麼方法,八萬四千法門,只要幫助你開發清淨平等覺,真修行。換句話說,無論用什麼方法,不但不能開發清淨平等覺,增長貪瞋癡,增長分別執著,壞了,那你不是修的佛道,不是修的菩薩道,你修的是六道輪回;如果是不善的念頭,那你是修三惡道。也是道,沒錯,都是道,道不同,你往哪一條道上走,自己得清楚、得明白,這樣才行。所以修行這兩個字很重要。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六六集) 2010/10/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