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中國孩子最需要這六種教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中國孩子最需要這六種教育

在大多數家庭中,媽媽扮演著幫助孩子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的主要角色,然而孩子們所需要的並不是等同的,媽媽必須考慮什麼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一位專家指出,有六種教育是孩子們最需要得到的。

(一)培養他們的愛心

媽媽們有必要向孩子說明,親切有禮地待人接物與學業方面出類拔萃同樣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培養的孩子情感智商往往出眾,他擁有較高的協調自己與他人需要的能力,這類人更容易在生活中遙遙領先。貝爾實驗室所進行的一系列調查表明:成果豐富的工程師往往是情商而非智商最高。

媽媽通常需要培養孩子們的交友技巧,一位朋友說他還是個孩子時,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難。當時一位隊友受傷了,這位朋友的媽媽堅持要他打個電話,問問那個男孩感覺怎樣。“媽媽,”他反對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誰。”“他會知道的。”他的媽媽回答道。這個電話標志著親密友誼的開始。“我的媽媽讓我明白:友誼起源於你對他人所表示的關切而不是要他人對你表示關切”。

(二)多一些表揚和鼓勵

我們都知道表揚能使人創造奇跡,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孩子自責,使他們會為了獲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險。

表揚也有正確的方法與錯誤的方法。大多數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可以細數總總,而在表揚時卻言語含糊──“你是個了不起的孩子”這種評價會使片刻的光彩頓然消逝。因此表楊應具體些,與其說“你很勇敢”不如說“我為你摔倒了以後仍然爬上車而感到自豪。”這樣明確地說明了為什麼這種行為值得表揚。

每個人都有一個“要害區”,這個區域一旦受到表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媽媽,你可能比誰都了解對於你的孩子來說什麼是重要的──可能是音樂、體育或某一課程,如果你不了解,問一問沒什麼不對。

其次,由於孩子們來說,一時間內只能吸收有限的表揚,因此小量而頻繁地給予一些表揚。一分鐘一百次鼓勵勝過一次作一百分鐘的表揚。

(三)談論“禁忌”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危險的世界裡。在這個世界裡,孩子們放眼接觸到的盡是毒品、酒精與性。一些媽媽擔心談論諸如此類的禁忌行為是在鼓勵他們這麼做。但事實正好相反,調查發現:那些與父母作過坦誠交談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與酗酒。

媽媽們尤其可以有技巧地與孩子們談論這些敏感的話題。首先,讓你自己對這些現象有所了解,而後詢問你的孩子他們所知道的。六、七歲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場上聽到這類事或在電視上看到這類事。指出你與他們談論這類事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其危險性,而不是不信任他們,讓他們明白你願意回答任何問題或與他們談論他們的煩惱

(四)將界限適當放寬

孩子們需要得到無條件的愛,這樣自尊自愛的種子才會得以生長。這種無條件的愛並不意味著你不設定任何界限,設定界限是向孩子們顯示他對你來說很重要。當一個孩子越界時,向他們說明你對這種行為而不是他們本身感到失望。

隨著孩子的成長,界限自然要放寬些。尤其是男孩子,他們想與媽媽保持一定的距離。心理學家埃文索-貝斯索曾描寫道:男孩子們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車時,心裡就響起車子開動的轟鳴聲,這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想冒險並表現他們所見過的男子漢的力量。隨著男孩子的長大,他們的界限也應適當地放寬些,作母親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拋棄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媽媽是孩子們巨大的鼓勵之源。心理學家埃頓-萃絲在調查了250個學齡兒童後發現:近一半的孩子更想獲得一份媽媽而不是父親的工作。其中一個原因,貝斯索推測道:孩子們更想了解他們媽媽所做的事並想參觀他們媽媽的工作地。

(五)指明方向

孩子們需要一個道德指南針。這意味著不僅在重大問題上灌輸是非觀,而且在日常瑣事上灌輸是非觀。

一位媽媽看到她五歲大的兒子騎著他的朋友──鄰居七歲大男孩的車子。 “湯姆不用這輛車,”他兒子說,“他在學校。”他認為自己這麼做沒什麼不對,因為他的朋友不會介意。但這位媽媽堅持讓他的兒子把車子送回去:“在沒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財物是不對的。”

當一位媽媽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正直、忠誠給予足夠的重視,她們就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價值體系,這將成為孩子的無價之寶。最好的道德指南是媽媽自身的行為,如果媽媽自身逃避責任,無視他人的權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為的向導。

你也許不希望聽到這類話:“可是,媽媽,你就是這麼做的。”

(六)與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時間內,媽媽們通常關注所謂重要的事──捕捉孩子們的情況,輔導功課。然而在我們這個生活節奏緊張的社會裡,孩子們渴望的不僅僅是這些,他們更希望與媽媽一起共度美好時光。

這並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僅需擁有一種嬉耍的態度,一種願意把做功課的時間變成嬉戲或把做家務轉化為游戲的態度。

一位朋友允許她的孩子們與他們的朋友在廚房打鬧,玩具、顏料與泥土不時地飛落到食物裡。幾年以後,她上大學的兒子帶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飯。

“我總想能來你們家實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說,“我們曾在這裡擁有歡聲笑語──湯裡也飄落著玩具。”

做媽媽是一項責任重大的工作,但並不意味著是一種負擔,有時你需要少一些責任感──讓你對自己的要求見鬼去吧,與你的孩子玩在一起。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受他人欺侮時,應當生起歡喜心
下一篇:素排骨素魚的做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