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念佛圓通與耳根圓通
觀音菩薩聞思修這個方法是反聞聞自性(持名念佛,自念自聽),大勢至菩薩的方法是反念念自性(憶佛念佛,都攝六根)。
如果你要真正了解佛法修學的理論與方法原則,可以說統統在這部經上(楞嚴經)。念佛圓通尤其是全經的精華所在,這是往往為大家所忽略,只注意到觀音菩薩耳根圓通。原因在什麼地方?文殊菩薩揀選圓通,就是為娑婆世界眾生選擇一個法門,他選的是耳根。
其實耳根,是他老人家明顯選,明著是選耳根,實際上暗著是選念佛,暗著,大家都疏忽掉了。為什麼說有明有暗?這個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排列的順序,你仔細觀察你就曉得,沒有被選上的是按著順序來排的,被選上的是挑出來放在最後。就好像世人唱戲一樣,表演最後的,那是最好的壓軸戲,最好的放在後面,這是希望人看戲從頭到尾要看完。所以最精彩的擺在後面。
擺在後面的是兩個法門,不是一個。觀音菩薩是耳根,耳根在六根裡面,眼、耳、鼻、舌、身,應該是擺在第二個,它擺在最後,第二十五,擺到最後去了。大勢至菩薩念佛是在七大裡面的根大,七大的順序是地、水、火、風、空、見、識,它是見大,我們叫它根大。按順序來擺,識大是彌勒菩薩代表的,他應該在彌勒菩薩的前面。如果按照順序來擺,二十五,彌勒菩薩是最後的,是第二十五,現在把觀世音菩薩擺在最後,彌勒菩薩就推到前面,就變成二十四,大勢至菩薩第二十三,這按順序排。但是你看《楞嚴經》上的順序不是這樣的,它擺在彌勒菩薩的後面,這就是它是一個特別法門,沒有按順序排。所以二十五圓通章裡頭是兩個特別法門(淨土法門)。
兩個特別法門,為什麼文殊菩薩不選擇念佛為第一,而選擇觀音菩薩耳根為第一?這裡頭有個道理。念佛法門在盡虛空遍法界是第一法門,它契法界一切眾生之機;觀世音菩薩耳根法門,是專門契我們娑婆世界眾生之機,娑婆世界耳根最利。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把這些方法用講的,你才明了,你才點頭。“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耳根最利,用這個方法來教學。但是你要曉得,釋迦牟尼佛講這麼多經,說這麼多法,說到最後還是勸你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由此可知,有耳根圓通(自念自聽念佛或念觀音),最後還是通到念佛求生淨土。如果我們在《楞嚴經》裡面看到這個線索,《楞嚴》才沒有白讀,你真正曉得它用意所在(念佛念觀音回歸淨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像讀《華嚴經》一樣(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統領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次法身大士發願求生淨土)。我對這兩部經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師十年,我主修的就是《楞嚴》。《楞嚴》我大概講過七、八遍,早年這個經講得最多,也最熟,從這裡頭看出門道。《華嚴》我在那上面用了十幾年的工夫,我對念佛法門深信不疑,是從《華嚴經》上得來的。《華嚴經》讀了之後,回頭再看《楞嚴》,這才把《楞嚴》的線索搞清楚了。
……觀音菩薩聞思修這個方法是反聞聞自性(持名念佛,自念自聽),大勢至菩薩的方法是反念念自性(憶佛念佛,都攝六根)。但是,大勢至菩薩這個方法依然離不開觀音菩薩的方法。所以古人教我們念佛,佛怎麼念?佛號從心裡面生出來,口裡面念出來,耳朵再聽進去。你看看,與耳根圓通有沒有關系?他用耳根聽進去,這個方法念很容易攝心。也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他用這個方法來都攝六根,達到“淨念相繼”的目標。果然淨念相繼成就了,那就是“念佛三昧”,功夫淺的叫成片,功夫深的叫一心不亂。由此可知,大勢至菩薩這一章是兼有耳根圓通的功夫在裡面。所以這不是從事相上的染修,它確確實實是“稱性起修”,這一句阿彌陀佛是性德名號(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念佛就是正念真如自性!
求生淨土這個法門,古今中外的大德,真正修學有悟入的、有見地的,幾乎都公認淨土法門是世尊救度一切眾生不可思議的第一法門,我們一定要深信不疑。如果有疑惑,一定要把事實真相、理論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斷疑生信,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才真正有把握。
(摘自淨空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
耳根圓通與持名念佛
(一)都攝六根的訣竅, 反聞自性的功夫
(《蜀中淨土》編者按: 署名為“誠謙”的同修提出了如下問題:
“我今天看了《楞嚴經》,其中,文殊菩薩評價了二十五種修法,說觀音法門“反聞自性”是娑婆眾生修行最好的法門,而淨土宗又認為按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修持淨土乃最方便法門,亦即念誦“阿彌陀佛”就可以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等凡夫愚頑之輩,究竟應當選擇何種法門修行?”
以下是借用《略述淨宗信願行》一書中的一段文字,對這個問題做出回復。借此可以讓我們從理念上融通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的圓通境界,從事修上落實古德所謂“以都攝六根的方法修反聞自性的功夫”,令我們對持名念佛產生決定的信心,令自己的淨業得到高度成就。)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因順眾生的根機,隨緣施設教化。或有佛剎,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或有佛剎,以佛菩提樹而作佛事;或有佛剎,但以眾香作佛事;乃至或以園林台觀、虛空等作佛事。娑婆眾生耳根偏利,與眼鼻舌身意五根相比,耳根功德最全,具有圓通常之德用。是故釋迦牟尼佛以音聲作佛事,講經說法,不疲不厭。文殊菩薩楞嚴選根偈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在首楞嚴會二十五圓通中,觀音的耳根圓通與勢至的根大圓通超出常格地置於末後,表明觀音法門被明選,勢至法門被暗選。觀音的反聞聞自性,入流亡所,破六結證三空,上根利智或有可能;勢至的都攝六根,系念佛號,如子憶母,從事持達理執,卻是利鈍全收的勝異方便。在稱念佛名的行持中,將耳根圓通與根大圓通善巧整合而用,從口念耳聽到心念心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殊勝法益。
勢至念佛圓通從根大修證,唯攝一精明,不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緣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由是六識不起,六根自然而攝。在念佛行持中,以念佛之心,專注於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明明白白,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絕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端肅,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不緣五欲六塵,唯佛是念,方為淨念。若能都攝六根而念,是名淨念相繼。淨念相繼能引發八識田中的佛種子,由之顯現佛界勝境,臨終任運往生淨土。能常淨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真實不虛。
觀音耳根圓通從耳根聞性入手,旋轉往昔馳骛聲塵的顛倒聞機,回光反聞能聞之性,不循聲出流而入本聞妙性之流,次第解結證真,契入圓通。在念佛行持中,聞佛名號,稱念佛名,即念反觀,體察究審,鞫其根源。體究之極,於自本心,忽然契合。能念心外,無有佛為我所念;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於佛。能所情消,有無見盡,清淨本然之體朗然現前,可謂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耳根圓通即波究水,就路還家,反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契機妙法,頓超直入。誠可謂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稱念佛名,自念自聽,即是觀音勢至二種圓通方法的奇妙融合。由心啟音,耳根收音,回復內心,如是循環不已,朋從往來一句佛號。佛是本覺,念是始覺,以念啟聞,以聞修念,有念必聞。心光音聲,融成一片,啟動彰顯圓通常之聞性。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漸次轉換,由穢而淨,從凡臻聖。神丹妙訣,潛移默運。淨業行人宜將觀音勢至的悲智涵泳於胸,以都攝六根的方法修反聞自性的功夫。取法於上,精進勇猛,當生或可契證圓通;守住底線,仗佛慈力,亦可帶業往生,淨土華開見佛,悟證圓通。阿彌陀佛二大脅士引導吾輩淨業行人的修持,可謂周詳缜密,婆心切切。
(二)口念耳聽念佛聲,念念入於圓覺海
(《蜀中淨土》編者按 :
印光大師常常開示:念佛的最大訣竅在於“攝耳谛聽”四字。“攝耳谛聽”到底妙在何處,以下周壽考居士的文章很好的揭示了其中的奧妙。若能熟讀此文,一定會從中獲得很大啟發,令自己念佛信心得到大的提升。同時,本文也對揭開上文“誠謙”網友的那個疑問有相當幫助,令我們真正明白攝耳谛聽的念佛方法,就是觀音勢至兩圓通,從而把握住“一門深入”這個要訣。
當然,部分居士看到此文可能會感到涉及過多教理、名相,會覺得比較難於理解。不過,這完全沒有關系。看過此文後的讀者,只要能夠明白、深信 “以深信願心、執持一句阿彌陀佛萬德聖號,就有往生的絕對保證,就是成佛的圓滿正因”這個道理,也就非常有意義了。)
《楞嚴經》裡觀世音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靈利,故以耳根聽聞音聲,入流亡所,步步深入,圓照聞性,以至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而獲證圓通。文殊菩薩稱贊觀世音菩薩這個法門最為優勝,並且總結為四句話“旋汝倒聞機,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我們現在念佛講究用耳朵聽,耳聽很重要,不聽外面一切聲音(聲塵),只聽自己的念佛聲(反聞聞自性),不是自己念的,別人念的、念佛機念的都可以聽,但外在的念佛聲屬於所聞的聲塵,聽自己念的佛號則是“入流亡所”,契合自性。持名念佛正是通過耳根返聞,自念自聽,契入我們能聞能念的自性。這樣可以按照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修證的次第圓照三昧,成就菩提。關於耳根圓通修證的具體過程,最後達到解六結越三空,都在《楞嚴經》裡以及各家注解裡,說得很詳細,這裡就不轉錄了。
需要說明的是,念佛聲不同於世間的音聲,用耳根聽念佛聲還有更重要的意義,更重要的修持奧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是阿彌陀佛的圓滿果覺福德智慧莊嚴所成,廣大無邊,量同法界,十方虛空悉皆包容。一句佛名是果佛全體,以名該德、罄無不盡,洪名即是實相,實相不離洪名,名實不二,真實圓融。念佛名號,即是念佛果覺,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果同時圓滿;佛之果覺如澄清百千大海,我等眾生如一浮漚,如何能契入呢?唯耳根聞性通達自性,自念自聽,易聞易入,所謂“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見效快”。這就是淨土持名念佛的奧秘原理所在!《大悲經》言:“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亦謂“該羅八教,圓攝五宗。”
現在修行念佛的人很多,但大多有口無心,偏執於聲色六塵,不能攝耳谛聽,從口念耳聽逐步達到心念心聽,以深入彌陀實相果海。最初唯依耳根聽念佛聲、專心聽念,最易深入如來實相果海。六字洪名歷於耳根,因耳根谛聽,既調動自己能聞的自性,同時又契合彌陀果覺實相,最易體驗彌陀果覺與自己聞性原是一體(聞性通真實),圓融契合於一心。此時方可謂“彌陀即自性,自性即彌陀”。一句佛號,自念自聽,即是“反聞聞自性”,即是觀世音菩薩聞思修中說的“初於聞中,入流亡所”。一心專念專聽,聽來聽去,使心識聞性回歸於彌陀果海中,不再向外紛馳,只是心光內凝,在彌陀果覺海中涵養,攝持銷融。若能入於自己聞性之流,即是入於彌陀果覺法性之流,工夫久了,自然達到《楞嚴經》中說的“一根既返原,六根成解脫”。
學佛之人經常講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但自性在何處?清淨圓融,周遍法界,最難體會,唯借耳根念佛最易覺察體會。從耳根聽念佛聲,即是返聞聞自性,原來自性不在別處,心佛交融於耳根(聞性),根性成一大道場,從此進修,即是稱性起修,即是自性起用,步步深入,最易成就。持久不斷的耳聽念佛,反聞自性,妄念銷融於彌陀果覺海中,全妄即真,真實體會到阿彌陀佛是已成之佛,我等是未成之佛,佛在果位,我等尚在因地,但覺性無二,阿彌陀佛和我們眾生的心是同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楞嚴經》講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皆真如實相,皆是法身,也即是自性。現在所聽所念的這句佛號,就是我自性,無量光壽是我本覺,也是我始覺,因業重迷惑不覺。現在發心聽念佛,即是始覺合本覺,直趨阿彌陀佛果覺海,借果徹因,即因顯果,返妄歸真,歸於淨土。
耳聽念佛聲,不住於世間一切聲音,故無聲塵之動相;佛聲常在,故亦無聲塵之靜相。佛之名號是真心實相,實相非相,故自念自聽念佛聲即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耳聽念佛聲時,返聞自性流注於阿彌陀佛的音聲果海中,就像全身心置於佛的音聲大海中,包涵消融,漸覺音中有光,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薰照我全身。《楞嚴經》所說的:“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佛的光明原是與佛的音聲相通,耳聽念佛,置全身心於佛的音聲大海中,即能見佛的光明薰照全身,使我們業障煩惱漸漸消融。消融之極,化為一片大光明,無能聞、所聞,能所雙忘,達到《楞嚴經》中說的“聞所聞盡”。既感佛光明,就能起智慧覺照,我們本自無量光中來,還歸於無量光中去。本性光明原來與佛光明同體,只因一念不覺,無始無明障疑了本性光明,不得現前。今從耳根聽念佛,返聞聞自性,最易恢復本性光明,消除妄想執著,最易契入如來三昧實相果海,安住於清淨純一境界,借果徹因,得佛氣分,極樂淨土自能現前,這就是常說的“水清月現”之理,亦即《楞嚴經》所謂“明極即如來”。《楞嚴經》說:“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一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具足福慧信願,從耳根聞性入手薰修,定能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一得往生,即永不退轉,直到成佛,故耳根圓通應用於念佛,實為橫超三界,出生死輪回,究竟圓成佛果的殊勝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