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淨業者,首要的目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成就固然重要,但對於末法時代的眾生而言,不能往生,成佛往往就成為一句空話。至於往生的品位高下,與能不能往生相比,就是次要的問題。因為往生之後無論品位高下都是不退成佛,而不往生,就不能了脫生死,不能永出輪回。因此印光大師要我們下定決心往生西方,即使是人王天王身也不願更受。黃念老也一再叮囑,“當前首要是決定往生,。”
那麼,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靠什麼呢?靠信願行,其中信願是關鍵,是根本。真信切願是娑婆世界的出境證、極樂世界的入境證。藕益大師說是淨土指南,淨空法師喻為淨土引業,因為它可以指引我們到極樂世界。藕益大師在《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中明確指出:信願持名,一經要旨“西方極樂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印光大師說這是千佛出世也不會改變的鐵案;淨空法師說這“與淨土三經宗旨完全吻合”;黃念老說這是“代佛傳語”,是釋迦、彌陀“剖露心肝的精髓”。
為什麼信願這樣重要呢?《觀經》說,上品上生的條件是發菩提心;《無量壽經》的宗要也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而藕益大師說深信發願就是無上菩提。印光大師說菩提心如電,力量很大。因此真信切願的力量也是大得不可思議。故《彌陀經》信願系念阿彌陀佛,一心念佛,無有間斷。即具多善根福德因緣,即得往生極樂淨土。淨空法師強調,信願堅固,就與自己真心本性相應,就與阿彌陀佛願力相應。就具足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把四十八願作為自己之願,以此老實念佛就能暗合道妙,巧入無生。黃念老更明確指出彌陀的大慈大悲就在這裡。
藕益大師說,信願行雖缺一不可,而尤以信願為主導,念佛等眾行如車,而信願如拉車之牛。信願一旦專一,種種善業都是淨土資糧。印光大師也反復告誡,淨宗注重在信願。
藕益大師說,只要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都決定往生;印光大師說,無論善根熟不熟,惡業重不重,哪怕五逆十惡,也不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清靜不清靜,只要信願具足,都可仗彌陀願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沒有一個不往生。黃念老說只要信願堅固,不論念佛多少,都能往生。淨空法師說,只要信願堅固,不論大乘小乘,不論功夫等次,都得往生。
修淨業者不得往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黃念老認定原因只有一個——信願不足,不夠;淨空法師說都是放不下,只要有一樁事情放不下,就不是真信切願,就不能往生。藕益大師說,若無信願,就是把名號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也沒有得生之理。印光大師說,若無信願,念到一心不亂也不能往生。因此黃念老說,不堅定信願而想往生極樂世界,是真正的背道而馳啊。
可見,信願是往生的必要條件,真信切願,必定往生;沒有信願,決定不生。信要真信,願要切願,信願不真切,就不能往生。信願夠不夠,自己問問自己是否願意放下一切往生淨土就可以知道。修淨業者,不能不在信願問題上認真深刻地自我反省。因此,黃念老多次提醒大家,要想往生,就先要在信願上多用心,多下功夫,要經常地檢查自己的信願是不是夠。
為什麼信願不夠而誤以為很夠?關鍵是對什麼是真信,什麼是切願,信願真切到什麼程度才符合往生的標准,了解不夠。淨空法師說,信願很難;黃念老也說,信願兩字看來似淺,實則很深,無有止境。
那麼,信願到怎樣的程度才算是真切?淨空法師說要徹底看破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癡慢,統統放下,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才是真信,才是切願;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哪怕還有一樣放不下的,還有分別,還有執著,就不是真信切願,念佛再多,沒有出離心也不能往生。真信的標准是什麼呢?是心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其他都放下了,如果還沒有放下,那就不是真切啊。
藕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中說;依一心說信願行。非先後。非定三。蓋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今全由信願持名。故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觀經稱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之謂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問。臨終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稱名。亦除罪否。答。如日出。群闇消。稱洪名。萬罪滅。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答。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當知積罪假使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然稱名便為成佛種子
淨土法門萬修萬人去,關鍵就是在真正放得下。放下不僅是在命終時,而更是要在現在;不是在事上,而是在心上。真正放下了,臨命終時才能“心不顛倒”,心不顛倒是能不能往生的重要條件。因此修淨業者,信願不能真切,不能堅固,都是放不下。
為什麼不能放下?印光大師說不知娑婆實在苦而極樂實在樂。黃念老也說對此世界苦、空、無常、無我認識不深,體會不切。藕益大師說要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都要徹底;要把名利、聲色、飲食、衣服、贊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都看成是毒藥毒箭。印光大師把娑婆世界比喻成糞坑、牢獄,在糞坑、牢獄中有哪一樣值得我們留戀,不能放下?黃念老說世間難捨之物都像是癌細胞,多麼可怕,豈能不捨?因此世間萬緣,包括怨親愛恨,色身壽命,甚至是咒名聖像,都不要留戀,全放下。
怎樣才能做到真信切願呢?淨空法師說,要“聽經、學教”。聽經,專聽淨宗的典籍,聽到相信為止;要學習淨宗祖師的語錄,特別是蓮池大師的、藕益大師的、印光大師的。對於經典裡頭的意思沒有相當程度的理解、認知,真信切願就發不起來。黃念老說,要“破疑”。有疑惑就把它破掉,不要聽任它存在。疑破了,信就生長。信,起碼要信有西方淨土,有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接引眾生,信自己真信切願念佛必定可以往生。毫不懷疑,不懷疑法門,不懷疑自己。{懷疑會生邊地}如能信自性即佛,即理,即法界,即極樂,則更殊勝。
學淨老居士近來於淨土經論講解開示中,以藕益大師“信願持名{念佛},一經要旨“西方極樂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的淨宗精髓為線,精選古今淨宗大德妙語為珠,貫穿成串,得《淨宗信願與持名》一篇。書中一言一語,一字一句,語意懇切,悲心殷重。各位祖師大德反反復復教誨我們,應如何信,如何願,如何持名,方可往生。字字句句如警鐘,如驚雷,如笞鞭,使我們在夢寐中驚醒,在迷途中找到方向,在前進中獲得力量。筆者學淨以來,進進退退,業障重重。讀完此書,如遭當頭棒喝,差點自以為信願已夠而誤了大事。於是反復再讀,越讀越明白,越讀越清醒,越讀越老實,越讀越有信心。
因此,我們只有反復閱讀,聽經聞法,學習,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金玉良言才能轉化為我們自己的正知正見,我們的日常生活才能如理如法,我們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才能發生徹底的改變,才能如印祖言,隨忙隨閒,不離彌陀名號,逆境順境,不忘往生西方。這才符合黃念老要我們“大變活人”的教誨,才能企望自在往生。如果看完學完,即知即丟,日久即淡即忘,行為習性依然不改,即依然舊我,依然輪回,往生無望。
宣化上人:若把人身失掉了,百千萬劫也難再有人身。來生做人比今生往生還難。人身一失萬劫難復,我們千萬不能錯過這一生千載難逢的機緣。要把念佛往生當生成佛,放在生命的第一位。今生幸遇淨土念佛法門,只要【真信切願一心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論你是什麼根性,今生決定往生西方成佛
淨空法師說;你真正要信。那我們今天有沒有相信?念佛的人有沒有相信?那個信心是若有若無,不能生效。為什麼你信心不堅定、信心不清淨?是因為你對於《彌陀經》不能夠理解,對於我們現實環境也不能夠理解,所以你的信心生不起來。
由此可知,我們要想真正建立信心,先要求解,解行相應!真正把娑婆、把極樂兩個世界都搞清楚、搞明白,你才願意放下娑婆到極樂世界去,真正搞清楚了。就像現在移民一樣,對那個地方要搞清楚,確實比我們這裡好,我們才願意捨棄這個地方移民到那裡,一個道理!沒有搞清楚,信心從哪裡建立?由此可知,教育太重要了,學習非常重要,天天都在學習,這是屬於善根。所以善根是信解
我們要牢記黃念老的開示,抓緊一切可念之時間,不使空過。要做到一切不管不問,心中單提一聲阿彌陀佛名號,一句念完,又是一句,老老實實,綿綿密密,一直念到佛來接引,往生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