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坐而修禅也。禅者梵語」,禅這個字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譯為靜慮、思惟修等」。靜慮就是思惟修的意思,靜是清淨心,這個屬於止,慮就屬於觀,中國人常講止觀,禅跟止觀是一個意思,止是放下,觀是明了。確確實實修行的第一步是要放下,你才能把事實真相看清楚,放得愈多,看得愈清楚,看得愈廣、看得愈深。用看破、放下這個名詞,我們容易懂,用止觀不好懂。章嘉大師,我那時候初學,剛入佛門,章嘉大師不講止觀,不講禅那,他給我講看破、放下,他一說我就能懂,能體會到。放下能幫助你看破,放下貪瞋癡慢、放下煩惱習氣,你再讀經、你再聽講,你就容易明白,你容易體會、容易契入,體會淺,契入就深了。如果不能放下,現在人頭一個必須得放下的就是心浮氣躁、我慢無禮,這兩樁事情不能放下,他聽教,天天來聽,可以說他愈聽愈迷惑,他聽不懂。聖賢教誨要從恭敬當中學得,為什麼?聖賢人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全是性德,性德是真心、法性。對真心、對法性不尊重,你怎麼能夠體會到?所以尊重聖賢、尊重聖賢的教誨,實際上是尊重法性,是尊重你自己的真心,不是別的。真心流露就是真誠恭敬,印光大師講的誠敬,那是你的真心,真與真相應。妄心它跟真心不相應,所以你聽不懂。
古聖先賢留下來的經典文字,全是自性流露的,換句話說,你要能跟它相應也得要用真心,你用妄心跟它決定不相應。用妄心就是用阿賴耶、用意識,用真心不用阿賴耶。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告訴我們,聽教,就是我們講聽經,聽教學,要用什麼態度?菩薩用三種跟我們不一樣的態度,不著言說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緣相。你看看這就是真誠恭敬,所以他聽了會開悟、聽了會證果。我們不會聽,不會聽,佛菩薩也慈悲還是在照講,聽得懂、聽不懂不管,佛菩薩總照講就是。聽不懂也好,為什麼?阿賴耶裡面種一個菩提種子,種一個善根,生生世世,遇到緣你就會聽、你就會讀誦,久久培養成善根。然後再遇到這個佛法,善根現前,誠敬就生起來了,這麼一回事情。誠敬、善根是要靠長時期去培養,不是天生的。尤其是我們在六道迷的時間太久,染污的習氣太重,縱然遇到佛菩薩、大善知識來教誨也非常困難,特別是在這個時代恭敬已經失掉。在我這種年齡、年代,可以說是我四、五十歲以前,社會上大眾對人都有尊敬、尊重心,寫個名字都是恭恭敬敬、規規矩矩,沒有潦草的。你看現在的年輕人,寫個東西潦草,草的字你不仔細觀察你不認識;這在從前決定不許可的,在從前叫大不敬。以前老師看卷子,字潦草就不看,你的分數就沒有了。寫得不好沒有關系,要寫得工工整整的,工整這是古時候所要求的,一筆一畫工工整整、整整齊齊,行列整齊。哪像現在?現在年輕人這種態度,古人不教。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六五集) 2011/4/7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