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詳解什麼是邪YIN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詳解什麼是邪YIN

《菩薩優婆塞戒經》

若於非時非處非女處女他婦。若屬自身是名邪YIN。唯三天下有邪YIN罪。郁單曰無。若畜生若破壞。若屬僧若系獄。若亡逃若師婦。若出家人近如是人。名為邪YIN。出家之人無所系屬。從誰得罪。從其親屬王所得罪。惡時亂時虐王出時。怖畏之時。若令婦妾出家剃發。還近之者是得YIN罪。若到三道是得YIN罪。若自若他。在於道邊塔邊祠邊大會之處。作非梵行得邪YIN罪。若為父母兄弟國王之所守護。或先與他期。或先許他。或先受財。或先受請。木泥畫像及以死屍。如是人邊作非梵行。得邪YIN罪。若屬自身而作他想。屬他之人而作自想。亦名邪YIN。如是邪YIN亦有輕重。從重煩惱則得重罪。從輕煩惱則得輕罪。

《大智度論》

邪YIN者,若女人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兒子,世間法、王法守護,若犯者是名邪YIN。若有雖不守護,以法為守。雲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財,若誘诳;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兒,非道;乃至以華鬘與YIN女為要;如是犯者,名為邪YIN。如是種種不作,名為不邪YIN。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YIN戒第三》

佛告諸比丘。優婆塞。不應生欲想欲覺。尚不應生心。何況起欲恚癡結縛根本不淨惡業。是中犯邪YIN有四處。男女黃門二根。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亦同於上類。若優婆塞。與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處行邪YIN。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二處行YIN犯不可悔。若發心欲行YIN。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若二身和合止不YIN。犯中可悔。

若優婆塞。婢使已配嫁有主。於中行邪YIN者犯不可悔。余輕犯如上說。三處者。口處大便小便處。除是三處。余處行欲皆可悔。

若優婆塞。婢使未配嫁。於中非道行YIN者。犯可悔罪。後生受報罪重。

若優婆塞有男子僮使人等。共彼行YIN二處。犯不可悔罪。余輕犯罪同上說。

若優婆塞共YIN女行YIN。不與直者。犯邪YIN不可悔。與直無犯。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身根未壞。共彼行邪YIN。女者三處犯不可悔。輕犯同上說。

若優婆塞自受八支。行YIN者犯不可悔。八支無復邪正。一切皆犯。

若優婆塞。雖都不受戒。犯佛弟子淨戒人者。雖無犯戒之罪。然後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

佛告諸比丘。吾有二身。生身戒身。若善男子。為吾生身起七寶塔至於梵天。若人虧之其罪尚有可悔。虧吾戒身其罪無量。受罪如伊羅龍王。

《正法念處經卷第一 @十善業道品第一之一》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雲何邪YIN。此邪YIN人。若於自妻。非道而行。或於他妻。道非道行。若於他作。心生隨喜。若設方便。強教他作。是名邪YIN。

佛教很多戒律都是針對邪YIN,比如《摩诃僧祇律卷第一@明四波羅夷法初(YIN戒)》,此雖為小乘戒律,但戒律大小乘有很多是通的,雖然他的宣說對象是出家比丘,但其中有些內容我認為我們在家弟子也應當借鑒和自覺的遵守。

從戒律來看:

只要不是法律上的合法夫妻而行YIN的皆是邪YIN;即使是天經地義的合法夫妻,如果非時行YIN,非地行YIN,非器行YIN,非處行YIN也都是屬於邪YIN,更不用說與婚外情者做這些了。

非時行YIN是指在:父母死亡忌日、月經期中,妊娠期中,產前產後、每月的十齋日、父母的生日親屬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以及每天的白天行YIN。

非地:在臥室以外的地方行YIN。

非處:不按人道行YIN,在口道、小便道、大便道、腋下、雙腿間、在創口處等等地方行YIN。

非器:比如春藥等催情藥品,人造性器官等物品。

與獸交,及奸屍,或與非人交媾,屬於邪YIN。

《摩诃僧祇律卷第一@明四波羅夷法初(YIN戒)》

時天女便脫璎珞之服露其形體。立難提前語難提言。共行YIN來。時難提見其形相而生欲心。答言可爾。時天女漸漸卻行。難提喚言。汝可小住共相娛樂。難提往就。天女疾疾而去。難提追逐到祇洹塹。塹中有王家死馬。天女到死馬所隱形不現。時難提欲心熾盛即YIN死馬。欲心息已便作是念。我甚不善非沙門法。以信出家而犯波羅夷罪。用著法服食人信施為。即脫法服著右手中。左手掩形而趣祇洹語比丘言。長老我犯波羅夷我犯波羅夷。時諸比丘在祇洹門間。經行仿佯思惟自業。共相謂言。此是坐禅難提修梵行人。不應犯波羅夷。難提復言。諸長老不爾。我實犯波羅夷。諸比丘即問其因緣。難提具說上事。諸比丘以是事具白世尊。佛告諸比丘。是難提善男子自說。所犯重罪。應當驅出。

爾時山頂雌猿猴。復從山上下至比丘前背住。時舊比丘便共此猿猴行於非法。客比丘遙見已共相謂言。如我所疑今已顯露。以是因緣往白世尊。長尾園中舊住比丘作如是惡法。佛言。呼是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爾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YIN法耶。世尊我知制戒。自謂不得與人非人。不謂畜生。佛言比丘犯畜生者。亦波羅夷。比丘當知有三事犯波羅夷。

不要認為手YIN意YIN沒事,手YIN、意YIN是重罪

《摩诃僧祇律卷第六@僧伽婆屍沙法第二》

佛住捨衛城。廣說如上。時有比丘名屍利耶婆。於捨衛城中信家非家捨家出家。時到著入聚落衣持缽入城乞食。不善攝身口意。放縱諸根。始入一家得食飽足已。復入第二家。第二家有一女人。露身而坐。是比丘見已還自住處。念彼女人身。心想馳亂憂悴發病顏色痿黃。爾時諸比丘問屍利耶婆。汝今何故顏色痿黃憂悴不樂。欲須酥油石蜜諸湯藥不。答言。不須自當差耳。諸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問訊亦復如是。彼比丘於晝臥。覺心念形起。手自觸身生。即失不淨。失不淨已便得安樂。所患即差。便作是念。此好方便可得除患。不妨出家。淨修梵行受人信施。世尊以五事利益故。五日一案行僧坊。何等為五。一者我聲聞弟子不著有為事不。二者不著世俗言論不。三者不著睡眠妨行道不。四者看病比丘不。五者為年少新出家比丘見如來威儀庠序起歡喜心是為五事。如來五日觀歷諸房。時長老屍利耶婆晝眠覺已。於自房後小行身生起。世尊畏彼屍利耶婆比丘驚怖慚愧故。世尊作小聲令其先覺。時屍利耶婆見世尊已。疾行著衣隨世尊後禮足而住。爾時世尊問屍利耶婆。汝先病患顏色痿黃。何緣得差。便白佛言。世尊。我於捨衛城中信家非家捨家出家。親裡知識給我衣服床臥醫藥不乏。我於一時著衣持缽入城乞食。至一家見一女人露身而坐。見已還精捨欲心馳亂。遂便不樂生病不欲飲食。時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慰問我。皆欲與我醫藥。我言不須。我於一時晝日眠覺身生起。手觸即失不淨。失不淨已得眠安隱。病得除愈。我作是念。是好方便可得除患。不妨出家受人信施以是故。世尊。病得除愈。身既安隱得修梵行。佛言。癡人。此甚不可。此非梵行而言梵行。此非安隱而言安隱。癡人。雲何以是手受人信施。復以此手觸失不淨。汝常不聞我無量方便呵責欲想贊歎斷欲耶。汝今作此惡不善事。此非法非律非如佛教。不可以此長養善法。佛告諸比丘。依止捨衛城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為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故出精。僧伽婆屍沙。

注:“僧伽婆屍沙”可忏之罪。

滑精、夢遺算破戒嗎?

嚴格來說,主觀上希望,或是有意識要去洩精的都算邪YIN,但如果是夢中遺精(夢遺)則不算邪YIN。

《大般涅槃經》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夢行YIN欲,是犯戒不?”

佛言:“不也。應於YIN欲生臭穢想,乃至不生一念淨想,遠離女人煩惱愛想。若夢行YIN,寤應生悔。比丘乞食受供養時,應如饑世食子肉想。若生YIN欲,應疾捨離。如是法門,當知是佛所說經律。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是名菩薩。

《摩诃僧祇律卷第六@僧伽婆屍沙法第二》

復次復住捨衛城。廣說如上。時有二學人二凡夫人夢中出精。彼各各思惟。世尊制戒故出精者。犯僧伽婆屍沙罪。我今將不犯僧伽婆屍沙耶。當以是事具白尊者捨利弗。捨利弗當問世尊。若佛有教我當奉行。是諸比丘便詣尊者。捨利弗所。以是因緣白捨利弗。時捨利弗將是比丘詣世尊所。尊者捨利弗白佛言。此四比丘夢中失精。便自疑悔。世尊制戒。我將不犯僧伽婆屍沙罪耶。故來白佛。世尊。是事雲何。佛告捨利弗。夢者虛妄不實。若夢真實。於我法中修梵行者。無有解脫。以一切夢皆不真實。是故捨利弗。諸修梵行者於我法中得盡苦際。佛告諸比丘。依止捨衛城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為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故出精。除夢中僧伽婆屍沙罪。故者。心調方便也。出精者。出不淨也。除夢中者。世尊說夢中失精無罪。

但是,這並不是說,夢遺就是應該的,夢遺是因為個人的放逸和心起雜染法所致,應當自責並忏悔。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第三@十三事初》

YIN是惡行。法應制之。

夢中出精者。有三事能發煩惱。一因緣。二方便。三境界。眾生先善業故。生富貴處。但以YIN欲為先。若生天上亦復如是。人天富樂是YIN欲因緣也。二方便者。若見聞女色。後方便思惟。然後起欲。是名方便。三境界者。若見上妙女色即生欲心。是名境界。是比丘先富貴家子。雖得出家。以先欲因緣重故。夢中失精。復以是事因緣故。游諸聚落。或見好色。或方便思惟。以是因緣故。夢中失精。

所以,曾經“富貴生YIN欲、思議女色、產生欲心”是夢遺的根源,所以,斷除遺精應該要行苦行、修不淨觀、遠離美色。


 

上一篇:看看你YIN欲重嗎?
下一篇:不孝和邪YIN意YIN的果報慘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