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三昧經》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他在這個經上說,觀音在我前成佛,他成佛比釋迦摩尼佛早,早就成佛了。他成佛做佛那個時候,釋迦摩尼佛是苦行弟子,是修苦行的一個佛弟子。
“又《首楞嚴經》曰: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於古觀世音如來,受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法。”
這是講我們現在說的觀世音菩薩,他在無量劫之前有一尊觀世音如來,他是觀世音如來的弟子。
“受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法。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返聞自性,得無上道。”
《楞嚴經》上這幾句話很重要,把觀世音菩薩的由來為我們說明白了。這個人的修行也是無量劫,在古觀世音如來,這就是他的老師,在那個地方接受觀世音如來的教誨,如來傳授他,“受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法”,傳法給他,他就修這個法。這個法門是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三摩地”是禅定。“聞思修”叫三慧,菩薩所修的,用這三個字來代表。
“聞”是接觸。眼看也叫“聞”,耳聽也叫“聞”,身手接觸都叫“聞”,就用這一個字來代表,代表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
“思”是明了。不是真的去思想,一接觸就明了,這是真的明了。通過思想不是真的明了,通過思想就染污了;不通過思想是真的,用真心,不是妄心。
“修”是什麼?“修”是一切的障礙、煩惱統統不起,為什麼?你沒有通過思考。煩惱從哪裡來?煩惱從思考來的。所以這個地方的“思”,一般世間人有問題必須要思考他才明白,所以“思”代表明了。這個地方的“思”,不能有“思”的這個行為。所以這個“思”的意思很深,千萬不要錯了,不要搞錯了。
我曾經早年,大概四十多歲將近五十歲的時候,我在台灣大專佛學講座裡面擔任教學。有一天有一個學生來跟我說,她說法師,我今天聽這堂課,聽完了我下一次就不來了。我說為什麼?她說我聽了兩年了,我不想再聽了,我聽到懂得很多了。我就想到,聽了兩年了,是不是回去去研究?她說是的。我說,你學菩薩的“聞思修”?對,我學菩薩“聞思修”。我就告訴她:你這兩年所聽的,聽的是胡說八道,你不聽了;回家去胡思亂想,胡思亂想一陣之後,你盲修瞎練。我說你把“聞思修”完全解釋錯了,“聞思修”是菩薩修的,“戒定慧”是羅漢修的,你沒有從“戒定慧”,你哪來的“聞思修”?“聞思修”是高等修行方法,不是初學的;你才初學,“戒定慧”都沒有搞會,怎麼去搞“聞思修”去了。所以那天那堂課,我就把“聞思修”三個字講清楚、講明白。下課的時候問她:下次來不來?來。來就對了,可不能把這個東西搞錯了,真的很容易引起人誤會,一定要講清楚。
所以接觸就明了;明了就是“思”;明了就不迷惑,不迷就叫“修”。所以它是一樁事情,“聞思修”不能分開的:接觸,明了,不迷。從不迷上說是“修”;從明了上說是“思”;從接觸叫“聞”,這麼個意思。
菩薩“三慧”,“戒定慧”,你看,小乘“三學”,菩薩“三慧”,觀世音菩薩用“聞思修”的方法,這是真智慧。
眼接觸,明了,不迷;耳接觸,耳聞,明了,不迷;鼻嗅香;舌嘗味,“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面境界就明了,就不迷,這叫“聞思修”。
“入三摩地”,“三摩地”是得定,這叫三昧。這就是“金剛三昧法”,這“入三摩地”,他就是得到了,證得了“金剛三昧”,於是他在日常生活當中:
“返聞自性,得無上道。”
成佛了,證得究竟圓滿。“聞自性”是什麼?見性,用眼叫見,明心見性。觀音菩薩是修耳根,所以叫“聞”,聞聲見性。他是聞心見性的,什麼方法都能見性。每個人根性不一樣,秘訣就是專一,不能分心。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494集 2013年月日講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