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禅是佛門無言教誨,不向外求唯參自心
“禅”在佛門中即是“無言教誨”——離開語言,也離開文字。禅直指我們的心地,這個心地法門無言說相、無有行為、不假言說而現前。可是不說又怎樣明了呢?語言文字所形容的“禅”都是虛妄的。這就如我們以指指月,所印者月也,非指也。
關於“禅”,有非常簡要的說明,就是將禅字分開:一個“示”字,一個“單”字,表示“極簡單的開示”。一個簡單的動作,例如舉起手指就可以說明“禅”。這是因為禅離文字相,離言語相。而用經書表達的是教義,不是禅。因此,今天我借著“禅”給大家講幾個故事,用這些故事來表達禅。讓大家明白禅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直指內心。
先給大家講一個很容易懂的故事。宋代蘇東坡很信仰佛教,他的前生是個和尚,因此他能了解他前世智慧的存在。有一次,他去一所寺廟,看到了觀世音菩薩的像,觀世音菩薩手裡拿著一個念珠。他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的道友佛印禅師:“觀音菩薩拿念珠念誰呢?”佛印就講:“觀世音菩薩拿念珠念觀世音菩薩啊。”蘇東坡不明白,就讓佛印解釋一下。佛印禅師沒有解釋而讓蘇東坡自己去參。於是兩人接著逛廟。逛完之後,蘇東坡告訴佛印:“不用你解釋了,我明白了。”佛印就問:“你明白什麼了?”蘇東坡回答:“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就叫做“禅”。因為它離開了語言文字,需要自己的思維與開悟。
佛弟子常常念咒、誦經、禮拜,其實求的是自己。學禅的人一定要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的心、佛與諸眾生都可以歸結為我們的心。所以禅才能離開文字語言。在唐武宗滅佛的時候,經書大量地被燒毀了,很多出家人逃到了深山之中。因為沒有經書可以修習,所以只能夠修唯心法門——禅。由此產生了許多話頭,參話頭就是參“未開口前是什麼”,也就是參話語之前。所以禅宗讓我們不向外求——不拜佛、不誦經,而參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