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尊老重賢
尊老重賢,這是孔孟教。釋家就教化人,令人學佛那種思想和行為,都希望要習聖習賢。
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三日開示於台灣板橋台北縣立體育館
我現在再講多一點廢話,要講什麼?我要講一講尊老重賢這個道理,因為在舊歷十一月二十七這一天,我舉行一個尊老重賢敬德餐會。這個餐會多數是請了一些老教授、老學者啊。這些個長者,有的年齡到零四歲的,是一個出家人;有的年齡九十二、三歲的;有的是八十幾歲的;有的是七十幾歲的,我請的老人是從七十二歲開始。我請他們大家聚會到一起,來論論文、說說話,互相認識一下。
那麼其中有一個楊富森教授,他每一年有個“十老還童會”。這十老有九十多歲、有八十多歲的、有七十多歲的。這些個老人也不怕辛苦,都來參加這個餐會,其中就有在台灣教育部做過次長的老教授、老學問家,是吳俊生教授。其余有在台灣當過大學校長的,有當過教務主任的,不少都是老資格啦!其中大約六十多歲的也有來參加的,不過不在請列,那麼他們也隨喜這個餐會。
當時舉行這個餐會,我給寫了一副對聯,這副對聯橫批是“松柏長青”,這表示這老年人永遠也都是像小孩子似的,那麼年輕。松柏長青,因為松柏它是不怕寒冷的,冬、夏都長青,所以把這些老人比喻成松柏。你們各位如果願意記,可以用筆記一記。
尊老重賢,耆年壽考,福慧雙圓
學佛習聖,耄耋齡高,道德齊臻
這個上聯本來是“尊老重賢,耆年壽考,福慧雙圓”。下聯是“學佛習聖,耄耋齡高,道德齊臻”。這是十二字對十二字的對聯。我本來也不懂什麼叫對聯,可是就這麼不揣冒昧地來寫這麼一副對聯。那麼我又把這一副對聯變成四副對聯。
尊老重賢孔孟訓
學佛習聖釋子傳
第一副對聯上聯是“尊老重賢孔孟訓”:這是說孔子給我們留下訓誨人的一種方法,要尊老重賢,這是孔孟教。下聯是“學佛習聖釋子傳”:這釋家就教化人,令人學佛那種思想和行為,都希望要習聖習賢。釋子傳,這個釋子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代代相傳,以這個道理來教化人。
耆年壽考祖師教
耄耋齡高天地寬
第二副對聯是“耆年壽考祖師教”:耆就是年老而有耆德的這個“耆”。“耄耋齡高天地寬”:就像那個“野鶴無糧天地寬”似的,因為老年人他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無罣無礙,這是有天地那麼寬。
福慧雙圓黎民慶
道德齊臻草木歡
第三副對聯是“福慧雙圓黎民慶”:這個有福有慧了,福慧雙圓了,老百姓都是很歡喜的,黎民都慶祝這個壽星公、壽星婆,這是這個意思。“道德齊臻草木歡”:草木都歡喜,你因為有道有德啊!所以都是鬼神恭敬、草木開顏的,這是草木歡。
梅竹冰雪愧愚志
松柏長青祝君安
第四副對聯是“梅竹冰雪愧愚志”:我願意比這個梅花,冬天冷才開;願意比竹子,再凍它也凍不死。這是我願意受苦、受難、受凍的一個愚癡的志願,願意這樣子。“松柏長青祝君安”:我說松柏長青,希望這些個老年的童子啊!都身體健康、精神愉快,一切一切都如意吉祥、平安快樂,這是這個意思。
本來我在這個餐會上提出這個對聯,想要這些老教授啊!老學問家啊!大家也都寫一首東西來紀念。可是當時這些教授,也不知道他們是不願意獻丑啊,是怎麼樣子?都說這個很難對的,你這一副對聯,變化成四副聯,這簡直地從來沒有這種的對聯。我說從來沒有,從今天就有了嘛!這不能說是空前,也不能說是絕後,當時大家就這麼盡歡而散。
這些老教授說:“我這一輩子參加過不知多少次宴會,都是在那兒逢場作戲,沒有像今天這麼樣子有意思,有紀念性的,有歷史性的一種餐會。”我說:“那以後我們每年可以舉行一次尊老重賢敬德餐會,希望大家聚會到一起。”
這是我在美國洛杉矶舉行的。我所以今天不妨向你們大家來說一說,你們大家有什麼感想,這我都不管。有的人說你這是腐儒之見。腐儒我也不夠格,那腐儒還有個“儒”呢,我這連個“儒”字也沒有。我這四副對聯是包括儒、釋、道、天、地、人,還有我們個人的志願,就包括這麼多。可是這些老教授說是等著我回美國的時候,他們再來交卷子,我不知道他們有什麼高談闊論。
我每一天到這兒,我這個打鬼的杖,都先打打人,然後再打鬼;不過你們都不知道,我也不希望你們知道了。你們知道都會怕的:“噢!還有這麼多鬼來呀!”所以我每一天都會加持你們。來的、不來的,你與這法會有緣的,都會得到加持,也不一定就來到這兒才得到。我若說你們到這兒才得到加持,這是誘惑你們呢。這裡邊是有一點跑江湖的話,所以我不願意講清楚了給你們聽。至於明年我來不來?這不一定的。為什麼呢?我也不知道我還活到明年,活不到明年?所以這個我不能預先來講。可是我若活著,就會來;若死了,就不會來。
(游居士:各位你們聽到了,活著就會來,我們希望把這法會的活動,功德回向給老和尚,法體康泰,最起碼活到二十歲。)
我也不要你們給我回向,我若等著你們回向啊,可能早就沒有了。這個請求是辦不到的事情,因為我有願力,我如果到歲,我就要自焚了,要把自己燒了來供佛。我絕對不願意活到二十歲,這是很抱歉,不能遵命。
如果有人願意供養呢,我在這兒我不願意接受。我走了,你們願意供養不供養,我都不管的。我在這兒我不願意受紅包,受紅包是佛教的一種不良風氣。你一給紅包,令這個受供養者心裡就打妄想了!他想什麼呢?他說:“噢!這紅包多少錢哪?十塊?二十塊?塊?一千塊?一萬塊?十萬塊?”他這個貪心哪!不期而然就會生出來了。“寧攪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你這個供養令修道的人這麼打妄想,這都是在造罪業的。所以我也不願意打妄想,我定力還不夠;那麼我若不看見,我就不會打這個妄想了,你們大家懂不懂啊?(大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