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诠形即心即佛—詹文魁先生的造像因緣
文/邱苾玲
發願以一生來造佛像
中台禅寺恢宏的主體建築於公元二○○一年九月一日正式落成啟用。寺內二十余尊以全新意念形塑的大佛,尊尊皆改寫了佛教歷史藝術文化,呈現前所未有的氣度與風景,無有邊際的慈憫與機鋒,慧心地將佛法「不可說」的世界,讓瞻禮者當下領受佛性本具的真理,體悟「即心即佛」的妙境。
這位雕刻者是誰?就是民國七十四年創紀錄在美國文化中心首開石雕個展的藝術家詹文魁。
學現代藝術出身的詹文魁,轉為雕刻佛像是受他在藝術學院指導老師何教授的啟蒙,有一次何教授雕了一尊普賢菩薩,詹文魁無意中一瞥,竟心生莫大歡喜與感動,彷佛過去生曾經見過,是那般的親切與熟悉。那夜,他失眠了,一直在研究心生歡喜的原因。
於是想從經書中找原由,臨濟宗黃檗禅師的「即心即佛」一語,給了他很大的啟示。他認為藝術的創作不外乎心,要研究心,一定要研究佛,而研究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佛像入手,於是開啟了他學習造佛像的因緣。
而能有這麼大的福德,在千萬人中被中台禅寺住持惟覺老和尚選中來雕刻中台主體佛像,又是一種怎樣的因緣?
約莫民國七十四年,詹文魁參訪位於萬裡的靈泉寺,惟覺老和尚與他談到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的悲智願行,講完後說:「四大菩薩領回去吧!」走出會客室,老和尚又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將來蓋中台時,你就回山來發心吧!」
詹文魁說,當年靈泉寺老和尚的一句話「四大菩薩領回去」,當下他就發願要刻四大菩薩,要刻大佛,而且發願要盡其一生,把佛像刻造好,令眾生看到佛像就心生歡喜,增長自性菩提種子。
十余年後,老和尚果然如約來找他。
工作室現法輪
發願以一生來造佛像的詹文魁,帶領著花蓮石雕藝術協會藝術家們所組成的香牙苑,以三年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中台主體裡的二十余尊莊嚴佛像,短短的時間即完成二十余尊大佛,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他們完成了!
詹文魁說,香牙苑的伙伴是理念的結合,唯有對名利看得很淡才能投入。他們完全照古法來,工作前要打坐、持齋、誦經,從選好石材開始,伙伴們便以虔誠之心早晚禮拜所雕之佛。
試想:要一個原本我執、我見很深的藝術家放下自己,對一個沒成型的形像跪拜下去,實在不容易,但香牙苑的伙伴們做到了。他們臣服於諸佛菩薩的慈悲,也臣服於老和尚的威德智慧。詹文魁說得好,臣服之後,才能讓我們的心低下來,當我們的心低下來,所有一切能源、力量,才會從我們的身體流過,宇宙自然的力量也才會流經過我們。
在短短時間內完成老和尚交付的世紀大使命,實在不可思議,但他說:「我沒有刻過一刀,這些作品不屬於我,我完成的是老和尚早就想好的,只是借我們的手完成佛國世界,亦如同諸佛菩薩借我的手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香牙苑從老和尚灑淨開始,一連出現三個法輪,至今三年余,法輪仍清晰可見,老和尚說:「人有誠心,佛有感應。」他們的虔敬發心,果然感召龍天護法的歡喜照拂。
詹文魁說,他很感恩有此殊勝因緣雕中台的大佛,在這過程中,伙伴們大家都成長了,心愈來愈柔軟,藝術領域無形中也更開闊,這不但是生命光輝的成長,更是性命的成長。
以意诠形即心即佛
觀看詹文魁所形塑的佛像,沒有一尊是可以從經書、數據中看得到的,可說完全重新造像,他一反傳統「以形诠意」而采「以意诠形」,他自承受到名建築師李祖原極大的鼓勵──要為中台造百千年人家都贊歎的佛像,所以他不采台灣固有日本殖民文化下的佛像造型(臉大大、脖子短短、眼睛瞇瞇、體型胖胖),亦不采取大陸造型。他認為藝術創作不外乎心念,讓心如佛一般寬廣無邊,即心即佛,你會發現,其實佛本身就具足無數的形象,只是沒有被開發而已。於是,「如何重新開創台灣佛教文化」成了他心心念念的課題,他常自思惟,就整個時間、空間及歷史而言,自己的定位到底在哪裡?只有往前走、朝前看!唯有跳脫經驗的路徑,才有可能成就不可思議的事。
「換腦袋」成了他的尚方寶劍。
他說,當我們的腦袋被自我慣性設定的時候,其實已失敗了,只有不自我設定,它才能呈現無限寬廣的視野。詹文魁表示,整個雕佛過程中,最快樂的不是完成佛像,而是與老和尚的過招、腦力激蕩,在此中,他完完全全見識到老和尚思惟的無有邊際,很多案子原本可說是異想天開,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最後不可能都變成可能,這就是「換腦袋」的成果。
詹文魁頗有心得地表示,今天中台所有一切大大小小,皆是老和尚證量所化現出來的,很慶幸我們是和尚心中所化現出來的一顆佛的種子、菩提種子,在這個末法時節,共同成就這個道業,讓正法再升起,為台灣、為中台、為整個歷史的佛教志業留下千秋萬世。
化現佛國新世界
甫一進入中台禅寺主體,就會遇見創意十足的四大天王,而且在中國歷史佛教建築中,還沒見過這麼大的天王,十二米高喔!
之所以能這麼雄偉、大氣勢,就是詹文魁和老和尚等眾人集思廣益的創舉──「柱子就是天王、天王就是柱子」。詹文魁說,天王殿這麼大,四根柱子巍巍然矗立著,如果能將柱子變成天王,整個挑高,則天王的氣勢立現,如果做成功,則無異改寫了歷史。
案子定了以後,接下來要克服諸多問題,首先柱子的寬度很寬約一米二,則天王的脖子做起來會太大,大家苦思之際,只見老和尚四兩撥千斤:「很簡單,做四個頭,一個天王,有四個天王的功德。」老和尚的腦筋急轉彎,至今詹文魁仍津津樂道。
詹文魁接著表示,當初設計時,讓四個天王的眼睛都朝大殿的中間看,這個「中間」,就是宇宙的中心、佛法的中心,象征由四大天王守護著!
除了天王殿,三身佛的造像也各有其意象。
詹文魁說,「法身佛」定義在「似有非有、似空非空,遍一切處,無所障礙,人人具足」,這是空相的東西,如何將空相呈現出具足相,如何將「不可說」變成一個形狀,是一種功夫。幾經思慮,詹文魁采透明的顏色、水晶般透澈的材質,表現法身佛似有非有、遍一切處的意象。
至於「化身佛」,詹文魁表示,化身佛是釋迦牟尼佛應現在這個世間的,故其是真人示現,既是真人示現,代表它有人的性格在,具人性又具佛性,所以將之定位在「人成佛」,故在造像時,就要賦予「人」的感覺,又由於人生是彩色的,故在顏色上采用紅色诠釋化身佛。(此時,詹文魁幽默地表示:不知化身佛,您中意否?)
而「報身佛」,它要诠釋的是一個圓滿的果報,是圓滿世界所呈現出來的佛,就色彩而言,金碧輝煌最能呈現這個果報,所以賦予報身佛金色的色彩。
詹文魁說,知道三身佛的意義後,其形其狀,會自然地從八識田中流露。「刻佛像,刻皮、刻肉、刻骨都簡單,刻髓,就不大容易了!」而詹文魁今天要成就的就是「髓」的那個部份,他希望讓眾生在看到其所雕刻的佛像時,能當下重逢自性中的舊主人,打心底升起恭敬心、忏悔心,將深埋心中的菩提種子微笑升起。
一刀未刻成無相
為何能把佛像雕刻得這麼剔透淨然?詹文魁認為,一開始是被訓練的,訓練到眼睛被打開、心被打開,自然看任何東西都非常敏銳。他說,面對諸佛菩薩時,以至真的性情發露忏悔;在雕刻時,菩薩入我、我入菩薩,在那一剎那佛與我是一體的,無分無別。刻佛是為眾生,其實更是為自己心中的眾生做,當心中的我執放下,污染流出,則真如本性自然流露,這就是佛心。而以佛之心,造佛之像,自是無相成相,最高境界。超越一般藝術領域所探討的至真、至善、至美,達到老和尚說的「至聖」的境界。
詹文魁說,「我的人生是為雕大佛來的」,他曾經發願要雕大佛,認為雕大佛的心境寬拓、沒有邊際,而惟覺老和尚也圓滿了他的願力。他記得和尚第一次邀請他雕中台主體的佛像時,他告訴和尚,「我不為名來,亦不為利來」,而老和尚開示,「不求名,名自來;不求利,利自來,雕佛成佛」!
而在整個雕佛過程中,詹文魁學習到真心發露忏悔,而那念清淨無染心,成就的不就是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他那雙刻佛的手將永不停歇,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但在他的心念裡,卻沒刻過一刀!既無一個刻佛之人,也無所刻之佛,一切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