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導我們,在古時候,佛教弟子居住的環境要能符合“阿蘭若”。“阿來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寂靜處”,就是這個地方清淨,沒有人事干擾。標准,古代是農業社會,農民家裡養的牛,牛叫的聲音很大,以牛叫的聲音聽不到,聽不到牛叫的聲音,這就是佛陀講的“阿來若”的標准。所以選擇的地方建一個小茅棚,茅棚幾乎都是自己建的,很簡單,砍幾棵樹,找一些茅草搭個棚,能夠遮蔽風雨,這是修學道場,中國人叫“茅棚”。一個大的寺廟,它的周邊至少有幾十個茅棚。真正修行的人住茅棚。茅棚距離寺廟多遠?大概走路要半個小時,以這樣的距離,也就是說差不多是二、三裡路,寺廟裡面游客不會到茅棚去。真正修行人需要清淨的環境;現在清淨環境越來越難了。
在中國大陸,同學們曉得,寺院、庵堂都建在山上,為什麼?去的時候難走,不是真正有事,不想去。現在公路開在廟門口,甚至於在高山上還有纜車。這個交通這一方便,寺廟裡頭也有電視、也有網絡,可熱鬧了!住在這個地方,要心地清淨,那是何等的功夫?那不是普通人。真正得三昧,我相信他也不喜歡住在那裡。何況沒有定功的人,到那個地方怎麼能成就“清淨、平等、覺”?於是我們就真正明白了,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需要“戒、定、慧”才能成就。
我們想修“戒、定、慧”,沒有環境,那怎麼辦?淨土法門可以幫助我們。它的方法簡單,只要自己真干,無論什麼環境都能成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它亂,我不亂。我們盡可能找一個比較清淨的環境,不受這些干擾,真正“收聽攝視”。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六根盡量不要往外跑,也就是不要去緣“色、聲、香、味、觸、法”,這個“法”是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