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祖師的名句"敦倫盡分,閒邪存誠"是什麼意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智隨法師開示原文:
印光大師講:敦倫盡分,閒邪存誠。
“敦倫”,“倫”是倫常道德。我們人在世間有倫常道德,有五倫——儒家講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在這五倫的關系當中,我們處於什麼位置就應該敦倫盡分,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做父親的,教育好子女就是你的天職本分——你不可能讓你的子女自己去成長,你不管啊!把他交給大自然,讓他自生自滅,那就是失去做父親的本分了,養不教父之過!那麼做子女的,你就應該要孝順父母;做子女的要是不孝順父母,那就不是人啦。畜生就是這樣的,生下來之後自己回到大自然去,互不相認。人與動物相比,高明的地方就是人懂得倫理道德,能遵守人倫本分,能做自己的本分事情。我們力所能及的,就是我們的本分事情。不論你學佛與否,你都必須去做。
敦倫盡分,實質上講,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做人,不論你學佛還是不學佛,不論你學淨土法門還是學其他法門,你都要做的。當然我們做得好壞,那是另一個問題,是能力大小的問題:有些人做得好一點,像舜帝,他對父母的孝順程度,恐怕沒有人能夠超過他的。父親對他再不好他還是一樣會孝順;我們世間人,父親對自己不好,就躲得遠遠地,甚至三年、五年都不回家。
敦倫盡分,就是每個人自己站在自己的身份、地位、環境,力所能及地做我們自己的事:這是外在的事相。
閒邪存誠就是內心,我們內心有邪念,要讓這些邪念閒下來,停下來。“閒”就是停,就是要除惡向善——我們心中的貪嗔癡就是邪念。“存誠”,我們心中要存有誠敬心,要存有恭敬心。
這個“誠”是儒家裡面講得比較多的,至誠、誠懇。佛門裡面也講至誠恭敬,至誠心。印光大師是把佛法與儒家兩者合為一體,用這個“誠”字來做代表。印光大師特別注重恭敬、虔誠:
竭誠盡敬,妙妙妙妙。
恭敬是很奇妙的,恭敬當中就可以得到利益。我們恭敬別人,也會得到利益;我們恭敬佛菩薩,當然就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佛菩薩的力量在恭敬當中才能夠得到。有些人趾高氣揚地走到寺院裡面來,看到佛像好像沒看到一樣,那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心中有邪念,我們自己要改正;要恭敬誠心待人,誠心來敬佛。以德感人,這是我們去勸他人信仰淨土法門,最基本的一個要求。
在《無量壽經》有一段經文對這方面有說明:我們信仰佛法的人,有佛理在的地方,要“崇德興人,務修禮讓”
“崇德興仁”——崇尚道德,興隆仁慈。我們要崇尚道德,像《道德經》注重“道”,注重“德”,我們佛法也注重“德”,以德行來感召他人,影響他人;以仁義之心去勸化他人。
“務修禮讓”就是恭敬,對別人尊重,恭敬他人。在阿彌陀佛的願力當中,有一條願叫“觸光柔軟”願:阿彌陀佛的光明來到我們心中,我們這個堅固的心、頑強的心就會變得柔軟。因為佛很慈悲,佛的慈悲打動了我們,我們也會變得很慈悲;佛讓我們往生西方淨土,我們也希望別人往生西方淨土;佛能夠寬容、包容我們這種凡夫的心,我們也就會學著去包容別人:以這種“觸光柔軟”的心態面對世間,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是一片祥和,一片光明,一片和諧。
我們在這個世間提倡和諧世界,但是不知道和諧該從哪裡入手。和諧要從內心出來,我們心中一團和氣,走到哪裡都會很和諧。你心中沒有和氣,心中充滿暴虐之氣,心中充滿煩惱,怎麼會和諧呢?看到人就覺得不順眼,看到人眼中就冒火,那別人對我們也會是抱有相同的仇恨心理。所以和諧來自於我們的內心,不是來自於外在。“和諧世界”“和諧社會”“和諧家庭”“和諧單位”“和諧團體”,都要建立在內心和諧這個基礎之上。佛法是注重內在,不注重外在。因為有了內在,自然就會有外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和諧,是一團和氣。觸光柔軟,阿彌陀佛的光明來到我們的心中,我們這種剛強我執的心就會慢慢慢慢化掉了,就好像那冰塊、冰雪在陽光底下就會溶化掉了。
我們凡夫的心就像那冰塊一樣,是很硬、很堅固的。但是陽光一照、一溫暖,這冰雪就慢慢化掉了;化掉之後就柔軟了,水就是柔軟的。“上善若水”啊,水是不會堅固的,水走到哪裡,它都會給別人讓路的,碰到阻礙了,它就馬上轉過頭來了。有些碰到阻礙的人啊,就拼命往前撞,弄得大家頭破血流。所以,務修禮讓,要修行禮讓。要對別人有理,要謙卑敬讓。
還有,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要學佛悲心,給人歡喜。學佛大悲心,阿彌陀佛是最有大悲心的,讓一切眾生都往生西方。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從阿彌陀佛的悲心裡得到真實的利益。我們為何都願意來念佛呢?就是因為他有大悲心,他有慈悲心能夠包容我們,我們才願意來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那麼我們給別人結緣,勸人來念佛,也要有這種大悲心,把佛法的大悲心住在我們的心中,然後從我們的身上散發出這種大悲心,也要包容別人,也要原諒別人,也要體諒他人——大家都是凡夫眾生。
願將一切功德都至心回向給法界所有眾生,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上一篇:謙和法師:西方極樂世界與六道輪回
下一篇:淨土九祖蕅益大師:每日念佛多少隨個人根機境緣而定,但以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