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丙二的別明五乘解脫法門,前面是一個總標,這以下我們各別各別來說明,這個五乘的修行的方法,這個地方有五科。
一、人乘。二、天乘。三、聲聞乘。四、緣覺乘。五、菩薩乘。
我們先看人乘,人乘當中分二科,一、三皈依, 二、五戒。三皈依當中,我們先解釋名稱,三皈依,我們先做一個名相的解釋,三,我們所皈依的呢,是佛法僧三寶,我們的心態呢,就是歸順跟趣向,第三個是依止,歸順三寶,依止三寶,一種對三個功德的一種隨順皈依。詳細的我們看下面的《業疏》,什麼叫三皈依,它的內涵是什麼,我們來把它念一遍,請合掌。
《業疏》雲:多論雲:以三寶為所歸。所歸以救護為義。如人獲罪於王,投向他國,以求救護,彼王是言,汝求無畏以投我者,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當救護。眾生亦爾,系屬於魔,有生死過,歸向三寶,魔無如之何。
首先我們先看看,這個三皈依,它有兩個,第一個,所皈依的境,第二個,能皈依的心態。我們所皈依的境,是佛法僧三寶,我們是用什麼心態呢,是以救護,我們希望三寶來救護我們,這個觀念很重要。
如果我們一天過一天,我們不學習佛法,我們也就不知道,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障礙,什麼問題。但是你要學習佛法,首先你會先知道你的過去,就是我們無量劫來,我們一念清淨的本性,在三界裡面打滾太久,而每一期的生命,都留下很多的問題,就是這個顛倒妄想跟業力。
所以我們到現在,我們已經沒辦法自我改變,因為我們在三界流浪太久,已經養成一種堅固的習氣,這種自我意識太強,我們已經沒有自我能力,來做反省跟調整,這就是我們必須要仰仗三寶的救護。
就是我們像善導大師說的,我是一個業障生死凡夫,我自己沒有能力來追求出離,所以我們以此這種心態,當然我們曠觀無始的過去留下的業力跟煩惱障,我們祈求三寶的救拔。這個地方講出一個譬喻,就像說有一個人他得罪一個惡國王,這個惡國王有大勢力,那麼他自己已經沒有能力,來抗拒這個惡國王,怎麼辦呢?他只好投向另外一個善良的國王,這個國王是一個大勢力的善良國王。投靠這個國王干什麼呢,以求救護,希望這個大國王,能幫助他來抵抗惡國王。這個善良的國王,就告訴他兩件事,他說你來求我保護你沒問題,但是有兩個條件:第一個,莫出我境,第二個,莫違我教,我一定可以救拔你。
所以這個皈依呢,其實是兩個內涵,第一個是莫出我境,這個是對人的皈依,我們不能夠離開佛菩薩的攝受,所以我們剛開始皈依三寶,第一個跟佛菩薩結緣,你看大乘佛法,很多的名號讓你來憶持,你念阿彌陀佛也可以,念觀世音菩薩也可以,念地藏王菩薩也可以。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個自己的本尊的功德,來攝受我們,你要先找到你相應的本尊。相應就是所謂依人,這個地方依人包括依止上師,你的親教師,就是依人來修學,莫離開這個人的因緣。第二個,莫違我教,就是依法,依從經典的學習產生智慧的觀照。
這個是兩個依止皈依,一個依止人,一個依止法,你能夠依人又依法,三寶一定可以救拔你。那這個地方講出譬喻。第三個,我們合法,眾生亦復如是,我們無量劫來內心,已經把自己的內心,創造出一種很嚴重的煩惱魔,所以才有生死的過患。
這個系屬就是說,什麼叫系屬,就是說你平常很正常,我們一般人沒有起煩惱,那個煩惱火不啟動的時候很正常。但是煩惱,貪煩惱、瞋煩惱活動的時候,它要你做什麼,你就一定要聽它的,煩惱不活動的時候,你跟正常人一模一樣,但是它一旦活動起來,你就做不了主,它要你去造業,它要你去罵人,你就一定會去做了,叫做系屬於魔。
所以這個煩惱,已經掌控我們的生命了,而且我們對煩惱,已經沒有抗拒的力量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皈依三寶,因為你自己沒辦法處理你的煩惱,你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已經把它養成一種很強壯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有生死的過失。所以我們歸向三寶,才能夠去抗拒內心的煩惱魔。
這個地方就是說,三寶對我們的攝受,有兩個地方,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人的攝受,佛陀的神通感應,我們不斷的對佛菩薩的禮拜、贊歎、供養,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就是修皈依,我們要跟佛菩薩結緣,淨土法門,也是很強調跟佛菩薩結緣。一般來說凡是他力法門的,比方說淨土宗,比方說密宗,很強調依人,像我們淨土宗皈依阿彌陀佛,你就一定要跟阿彌陀佛結緣,否則他沒辦法救拔你,因為佛陀救拔你,你必須要在中間加搭一個橋梁,諸法從緣生,蕅益大師說佛陀的心是平等的,為什麼他救拔他,沒有救拔你呢?因為你沒跟他結緣,他很難救拔你。所以我們憶念阿彌陀佛,是創造一個阿彌陀佛救拔我們的因緣,讓他有管道能夠進入到我們的生命裡面來,你都不念阿彌陀佛,你也不拜阿彌陀佛,你缺乏因緣。
所以第一個我們是對人的皈依,祈求佛菩薩的神通攝受。第二個對法的皈依,你要對經典要學習。佛陀滅度以後,佛陀把道理放在經典當中,你要去聞思修產生智慧的觀照,就是智慧的救拔。所以三寶的救拔有神通力的救拔,跟智慧的救拔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