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念佛人這一生沒有能夠往生的真正原因
「以上皆因聞名發心,得生淨土,是為得益中之上者」。聞名發心就要認真念佛,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這就是得最上的利益。無量劫來我們都在生死輪回當中,沒有辦法出去,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無論什麼樣的根機,即使造作五逆十惡、毀謗佛法,只要忏悔,只要認錯,都能往生。
所以這個法門確確實實是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造作罪孽的眾生往生淨土,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一生究竟成佛。太稀有、太難得了,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很不容易得到。
再接著說,「今章」,這一章,就是第二十五願,第二十五願「則顯其下者」,就是殊勝往生的利益他得不到,這一生遇到了,也學這個法門,最後不能往生。什麼原因?這裡頭說了幾種,舉幾個例子來說,實際上原因很多,說不盡。
第一個是「根器不一」,眾生的根器不相同,這是過去生中善根厚薄不一樣。善根厚的,深厚的,聽了之後他就真信,信心不逆,他不會改變,這一生成功了;善根薄的人,聽了之後也信,信心不堅固,半信半疑,這樣子這一生當中未必能往生。所以下面說,「故聞名之信樂」,樂是愛好、喜歡,發心也不一樣。
善導大師所謂「萬修萬人去」,那是善根好的人,聽了之後他不懷疑,他真信、他真念,萬修萬人去。如果有懷疑,信心不堅定,就未必能往生,對這個法門雖然喜歡,可是其它的法門他更喜歡,佛法歡喜,世法也歡喜,這就不一定了。
「或因大心未堅」,大心是信心、願心、念佛的心不堅固,或者是「因信願不深」,專門講對這個法門的信心,信心是比什麼都重要。佛教沒到中國來之前,我們中國老祖宗就把信,信是五德裡頭的一個,把它放在基礎上,這信德,從信德才生上面的仁、義、禮、智,才生這個四德,如果信德沒有了,仁、義、禮、智全都沒有了。
佛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是大道的根源,功德之母。母是比喻能生的意思,也就是說信能生一切功德,你看這個字多重要。如果信願不深,對於這一生往生就非常困難。信心不深,那個願心就不切,念佛就很隨便,不是專心念,不是真想去,這是念佛人這一生當中沒有能夠往生的真正原因。
我們自己要想一想我們自己有沒有這個毛病?有這個毛病就要提高警覺心,自己應該好好的去想想,極樂世界要不要去?真要去,就把這些毛病要統統改掉,要把念佛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什麼事情都可以馬虎,這個事情不可以,念佛要認真,這才能決定得生。
「或以持念不專」,我們念佛念念忘掉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忘掉了,雜念起來了,這些情形都是一般念佛人都常常有的。在這些地方沒有高度的警覺,往往這一生的機會就錯過了,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心。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一七二集)2012/2/2 檔名:02-03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