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解放孩子的潛能》005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原文】

為什麼寫這本書?

在准備寫這本書之前,我首先問自己:“真的需要這本書嗎?”關於這個主題,已經有了許多好書,我發現其中一些書對我的研究很有幫助,讓我理解做家長的任務。我提出另一個問題,“我能新增哪些內容,是別人沒有涉及到的?”我得到的結論是:過去二十多年擔任華德福學校教師的經歷,使我能提供一個極少被了解,卻很有價值的新觀點。

斯坦納的教育方式

全世界約有860所華德福(又稱斯坦納)學校,分布在約50個國家,還有將近2000個幼兒園和托兒所,50個成人教育中心,數百個為特殊需要兒童和成人建立的學校、家庭和社區,以及許多社會規劃方案,如家庭中心。除了這類教育事業,還有其它各種事業,包括有機農場和農業產品、醫院、另類醫藥國際銷售網絡、保健和化妝品、出版社、兒童用品,甚至還有管理咨詢。

所有這些都建立在魯道夫?斯坦納(1861—1925)的哲學基礎上。他是奧地利的教育家和哲學家,有大量這方面文獻書籍。

斯坦納的哲學應用在實際生活的許多方面,潛藏在背後的是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不僅承認生物學的解釋,也考慮到人的精神(Spirit)影響。更進一步,斯坦納的人智學——源自古希臘文“知識”、“藉由人類”兩字的組合,提供了道德和精神發展的另一種途徑,增強了我們的意識,幫助我們努力成為無私的,並具備社會交往能力的個體。總之,人智學是一種知識之道,幫助不同文化的人,成為更加完整的人,發現每個人的普遍人性。

人智學在許多方面不同於任何宗教哲學,最重要的是,它允許並要求每個人獨立思考。這是一種現代的自我認識與社會復興之道,可以和不同思想流派的人們一起工作。華德福學校在埃及(伊斯蘭文化)和以色列(希伯來文化)得到政府的承認和支持;它也能在佛教國家泰國或南非黑人城鎮開辦;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們的孩子也願意上華德福學校,它還開設在英國鄉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歐盟承認華德福教育運動是非政府組織運動。最近英國教育大臣也公開承認華德福學校是最受公眾歡迎的教育。

因此,我覺得在孩子的階段性發展、教育和養育等方面,我能夠提供一些新的觀點。除了關注孩子的教育外,我還要討論成人的問題,到底我們應該怎樣完善自己,使我們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越是理解自己,越能夠成為自己,也越容易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快樂、圓滿的人,同時我們也成為快樂、圓滿的父母。

【學文解讀】

這是呢,馬丁*洛森這位作者他說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他回顧了一下斯坦福的教育方式。那麼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呢,就是一方面注重孩子身體、物質這方面的成長需求,同時也充分地考慮到了孩子們精神方面的需求、影響,說穿了呀,它就是不是一種單一的、片面的教育,而是根據人,他本身全方位的需要而進行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而已啊。所以呢,既然要考慮到了精神,那麼呢,就必須提供道德方面的教育。因為精神需要的是什麼呢?說實在話,精神需要就是道德。而道德的要求,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自私,都必須為別人著想,都以別人,他們的滿足為我們生存的需要。這樣的話,這種教育模式就提供給現代孩子們最健康、最有價值、最能夠符合我們現代社會需要的一種教育模式了,這個模式是符合現代化分工合作的需求的。只有考慮別人,只有把別人放在首位,把全體都考慮齊全,我們自己自然啊,就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然啊,就能夠找到我們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自然啊,就能夠使自己的對接口,它的尺寸符合大家,符合別人。如果我們現代社會不注重精神教育,不注重道德教育,我們每個人啊,自我的東西太多,自私的東西太多,我們自己啊,形成的個性、形成的自我和現代社會沒法接口,我們就會痛苦啊!因為我們不能夠融入這個社會,我們在融入過程中間很坎坷,很不容易,需要其它很多的幫助。所以呢,我們現代社會有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大家普遍的焦慮、壓力大。為什麼呢?就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呢,是有缺陷的,有不足的。如果我們現代的教育模式注重精神、注重道德,讓每個孩子天然的成為一種遵守道德,能夠約束自己,能夠適應社會,能夠幫助別人為前提,那麼自己啊,自自然然啊就能夠學到、掌握現在社會我們應該學習的知識、技能。我們自自然然就扮演好我們這個零件的角色,這樣我們在這個社會就能生存。

最近我們國家在普遍學習雷鋒。雷鋒有一個名言,就是要做一顆永不褪色的螺絲釘。這句話講得很好,講得很好。我們再重新學習雷鋒的精神,雷鋒講的這些東西都符合我們現代教育的模式的,所以雷鋒在這個社會裡邊他能夠生存得很好啊,做得很優秀啊,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啊,他不僅僅有知識、技能,同時呢,他有一顆閃光的心靈,他的精神道德是十分崇高的,所以呢,他在這種完整的這種知識精神,這種教學裡邊,在自己平凡的崗位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影響了無數人。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缺乏的是什麼呢?就是缺乏這個精神教育,缺乏道德的高度,所以我們做事情往往把自我提得很高,讓別人適合我們,不適合呢,我們就指桑罵槐,就不滿,不滿到極點很可能呢,就去殺人、放火。所以我們要轉變這種教育模式,其實呢,是轉變一種新的生產模式下的一種教育理念,只有用這種教育模式才能適合我們現代化這種生產關系。就像一個機器上面的流水線,每一個零部件它都有自己的規格、尺寸,每一個零部件之間通過螺絲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連接的時候呢,它接口都是有規定的,互相之間是適合的,能夠連接在一起,所有這個整體,每一個部件之間它都必須有固定的規格,否則組裝不起來呀!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已經變成一個整體了,我們是整個世界呢,我們人已經稱為叫“地球村”了,所有的環節已經結合得越來越密切了,不是說其他人可有可無了,而是地球上所有的國家,所有的生產單位,甚至每個人之間的相關性越來越大了。所以說,沒有新式的教育,沒有新型的教育,我們人類是不能適應現代化社會的需要的,每個人啊,只能是一種越活越痛苦了。所以,我們為了適應現代化的社會,我們必須提供一個現代化的教育,使人適應這個社會,然後呢,在這個社會裡邊發揮自己的作用,互幫互助,形成一個集體,所有人呢,都能夠得到安全,所有人都可以得到一種完善,我想這是這種新型教育它必須要求產生的原因。

那麼這裡邊,這個作者還提倡一點,這種教育呢,是非宗教哲學的,是拋棄了我們人類這些差別化的東西。它運用的呢,都是人類共性的東西。那打個比方說,我們每個人都要呼吸空氣,即使說打仗,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敵對雙方的人都得呼吸空氣呀,他不會和空氣打仗。所有人啊都得曬太陽,他們不會和太陽打仗。所以華德福這個教育,這種新型教育理念,他出去的都是什麼呢?都是人類最基礎、最本質的這些東西,任何人,不同宗教,他都得需要。就像我們吃飯,什麼人你都得吃飯,即使老鼠也得吃飯,不吃飯活不了。所以呢,華德福運用的就是這些東西,就是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人類最本質的東西,在這個上面進行普遍的教育是最有意義的,最有價值的。那麼我們學習佛法了,我們看一看和華德福這個教育它都是有相關性的。我們知道佛法,佛說眾生平等,為什麼呢?因為眾生啊,他都有清淨如來德相呀,他都有!所以呢,每個人都能成佛!都能修行!只不過每個人因為自己造作的無明,所以呢,產生了無數的問題而已呀!是這樣的,是這樣的。所以佛法的教育、佛法的修行,都是把我們外在這些差別化逐漸地修行去掉,回到那個最根本、最本質的,大家每個人都具有、都相同的那一點。

那麼,作者在這裡又提出一個,最後總結了一個觀點,說:“我們越是理解自己,越能夠成為自己,也越容易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快樂、圓滿的人,同時我們也成為快樂、圓滿的父母。”你看,我們現在同時在學習《印光大師家庭教育嘉言錄》,印光大師提倡的教育原理和這句話是一致的,一樣的。所以我們啊,很簡單,就是讓自己呀,不斷地成長起來。每個人這一輩子都是做什麼工作呢?就是成長!過去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我們不能啊,固步自封,不能啊,活在狹隘的世界裡邊,我們不僅僅要從世間法上不斷地學習提高,滿足自己,而且呢,我們現在學佛修行了,就像華德福說的,他們也有精神方面、道德方面的要求,那麼從佛法角度是可以提供這方面的內容的。所以我們提倡大家,提倡家長、父母要天天堅持功課,堅持學習,堅持行善實踐!自己素質越高,自己修行越好,自己做得越正確,才能幫助孩子呀!就像這裡邊說的“你越能夠成為自己,就越容易幫助孩子”。因為每個人啊,他其實有很多的相同點,你了解了自己就容易了解孩子,相關性是很大的,而且自己做得越好,孩子受影響、受教育,那麼呢,他們也容易觀察,從父母那裡,天然啊就學到了怎麼做人,怎麼成長了。

 

【原文】

這本書是怎樣安排的。

書中的一些議題,涉及人最深層次的某些方面,包括道德、倫理和個人發展。這方面的論述對我具有挑戰性。如果討論父母和孩子的成長,卻忽略這些問題,就會像一本烹饪指南,只教你怎樣加熱冷凍食品。

根據我的經驗,父母不願意接受怎樣帶孩子的簡單處方,他們不僅要知道如何,還要知道為什麼。很明顯,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生活難題,沒有現成的答案。我們需要有深刻見解的新能力。我知道有些讀者可能不會買這本書,因為他們只對哲學和教育理論感興趣。然而我相信,他們對理論的理解要深入到知道如何去實踐。

我試圖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找到平衡。書中有些部分,需要讀者多加思考。有些部分,讀起來容易,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要記住你是需要找到自己方法的人,你是半夜起床照顧孩子的人,你是做出艱難決定的人。我希望本書幫助你重新審視你的態度和價值,同時也指出孩子生活中你容易忽視的地方。我想做的是,鼓勵、啟發你內在的某些素質,這樣你將自己上路,發展你自己的教育之道,不再依賴任何的教養指南。

惟一有效的方法在於你自己,我的目標是協助你邁向自我幫助。

【學文解讀】

這一段話呢,實際上呀,就是在討論,在現代孩子的教育中間,如何把道德倫理和個人的發展結合起來,搞出一種模式,把具體的方法呈現出來,實際上就是在做這個事情。如果說沒有具體的模式,沒有具體的實踐,我們這些理論統統啊,就是烹饪書看得眼饞,但是呢,吃不到嘴裡,沒有用處的。可見任何事物它都得把理論和實踐結合,找到一個平衡,找到一個方式,找到一個方便,讓大家呢,通過這些方式、方便逐漸深入,懂得裡邊的道理,知道裡邊要看到的東西,隨著深入越來越懂了,越來越明白,越來越知道了,這樣呢,慢慢慢慢啊就自己具備了能力,自己提高了素質,自己就知道將來怎麼辦!這個是這本書要做的事情,這也是我們人類教育共同的要求。我們不能教育人,只告訴他怎麼做,不告訴他為什麼這麼做,那麼將來他遇到新問題的時候,他依然不知道怎麼辦,這個不行!在現代社會裡邊,我們如果還是這個樣子,是絕不行的!要不斷地呀,提高人的素質、素養,提高人的道德情操,慢慢地呢,讓每個人都懂得道理,讓每個人都提高素質,遇到新問題通過自己的實踐不斷地摸索,找出解決的辦法。這樣長期訓練下來以後,我們就具有生存能力了,任何問題都難不倒,這個才行,這個才行,這個很好。

我們地藏七現在做的也是這種事情,也是這樣的事情,也是提高大家的素質、素養,而不僅僅告訴大家怎麼做,而是在不斷地熏陶、影響、培養、改變,慢慢地讓大家呢,知道怎麼辦,逐漸地讓大家成長起來,逐漸地讓大家自己能夠面對未來!

 

【原文】

第一章 態 度

第二章 孩子通過觀察我們來學習,我們的形象幫助(或阻礙)他們成為他們自己。

——魯道夫*斯坦納

在討論父母的任務細節之前,我先討論關於態度的一系列問題,如果你從中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別著急,我們所有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有問題。我們需要認識自己的情緒和習慣,思考它們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尤其是在與孩子相處的關系中。這是自知自明的第一步。

讓我們從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一首充滿智慧的詩開始。這首詩收錄在其著作《先知》一書中,表達了身為人之父母應該具備的態度,雖然有些方面我們難以做到,但它給予我們努力的方向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渴望生命自身的兒女。

他們經過你來到世上而不是從你而來。

盡管他們與你在一起,但不屬於你,

給予你的愛,但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能為他們的身體提供住房,

卻不能為他們心靈安排地方,

他們的心靈居住在明日之家。

你無法訪問他們的心靈之家,

甚至在夢中也不行。

你可以努力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像你一樣。

生活不會倒退,不會被昨日耽擱。

你是一張弓,孩子是飛射出的一支箭,

射手在無盡的路上看到目標,

他用力彎曲你,使箭飛得又快又遠,

願你在射手的力量中快樂地彎曲,

獵人愛飛射的箭,也愛穩固的弓。

【學文解讀】

這一段呀講得很好!就把我們家長和孩子的關系開宗明義說清楚了。家長和孩子呢,是一對冤親債主,我們學佛了就知道,是一對冤親債主。那麼如果是善緣,往往孩子幸福,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是愛,得到的是有益的幫助;如果是惡緣,那麼很容易得到的是負面的東西,容易受到父母的傷害,成長起來以後心中啊恐怕依然是扭曲的心靈。所以呢,現代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認識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系,告訴我們,孩子呀,他是通過觀察我們、觀察父母來學習的,父母如果做不好,如果不重視,那麼很可能會阻礙孩子。如果父母做得好,做得到位,明白這些道理,那麼對孩子是有幫助的。那麼這一段話呢,我們學佛了就可以分晰得更透徹、更清晰了,我們就有辦法呀,用佛法的力量分晰清楚,用佛法的力量改變我們現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爭取呢,使父母和孩子都由惡緣轉為善緣,由善緣轉為清淨法緣。那麼做好自己,給孩子以好的表率,那麼孩子呢,就能夠健康地成長。那麼這裡邊最注重的是什麼呢?注重的就是精神!心靈!那麼這裡邊選用了紀伯倫的一首詩,告訴我們和孩子的關系。孩子呢,既是你的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因為他有自己的獨立的生命體,只不過和我們父母呢有關聯而已。所以說,孩子和你在一起,但是不屬於你,所以父母啊,要有這種認知,父母對孩子要以禮相待,不能夠認為是自己的孩子就可以為所欲為,這是不行的!父母對孩子能夠提供的就是愛,就是有益的幫助,就是把我們父母啊這一輩子學到的東西,有益的方面提供給孩子,做孩子的基石,讓孩子呢,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長!所以這裡邊舉例,孩子呢就像一個箭,而父母像這個弓,為了孩子出發,射到遠遠的目標,父母甘願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做好基礎和准備,讓孩子用父母提供的愛、提供的教育、提供的幫助,成就孩子!

那麼第二段裡邊也強調,我們給孩子提供什麼呢?提供房子,只能提供他身體住宿,孩子的心靈啊,我們不能夠安排的,我們只能夠影響,只能夠給予愛,我們要通過教育,尤其重視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在快樂中間、愉悅中間成長起來。這樣孩子長大以後呢,無論他的技能、技巧、知識學到的多少,但是他的精神是健康的,沒有瑕疵的,這樣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無論貧賤,無論高低,只要精神圓滿,他們都可以快樂,在自己的生活環境裡邊快樂地成長下去。

 

【原文】

自我價值感

做父母在許多方面關系到我們和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對自我價值感的思考,需要變得現實和誠懇。通常情況,我們心態平和,但有的時候我們只考慮自己,心情煩躁,只是每個人程度不同。孩子需要我們接受這些消極因素,這樣他們才能從中獲得自我價值感。

孩子(包括成人)自我價值感的表現是:

*充分地發展自己的潛能。

*自信並願意學習。

*對周圍的世界感到興趣。

*善於處理問題,從逆境中振作起來。

*克服困難,或接受長久的制約。

*對他人慷慨並關心。

*具備人際交往能力。

*能找到滿足和幸福。

【學文解讀】

這個呀,就是對孩子自我價值感進行了細致的分類。孩子要想滿足,他不是說吃了一根冰棍就滿足了,他需要很多方面的滿足,最主要的是精神、心靈這方面的滿足,這是最最重要的!沒有這方面的滿足,那麼呢,孩子呀他不會幸福的!物質再多,精神不愉悅,他沒有滿足感,他的自我價值沒有實現。所以這是現代社會呀,新型教育最最重要的一方面!大家要把現代教育中間缺失的一方面要重視起來,彌補起來!當然我們父母要重視,提供給孩子。當然我們更希望學校的教育、社會的教育也能夠從現在,知識的教育轉變為知識和精神並重,甚至精神方面的教育、精神方面的滿足作為重點,那麼我們整個教育體系啊,就實現了一種轉變,實現了一種超越。

那麼這裡邊孩子自我價值感表現,這裡邊舉了八項,舉了八個方面。一個呢,就是充分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因為我們學佛了,就知道宇宙萬物、山河大地,我們人的生命,世界的一切統統都是我們本心變現出來的。由於無明產生了一念,逐漸推導,慢慢慢慢啊延續產生了我們宇宙,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意識形態,文化形態等等,所以說人就具備了一切的可能。那麼我們知道,如果我們成佛了,就達到“真空妙有”的階段了,就像觀世音菩薩那樣,破掉五蘊以後就回到本性了,就可以度一切苦厄了,就可以千處祈求千處應了,就沒有限制了,把自己本性的一切潛能全部地發揮出來,可以做無量無邊的事情,可以普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啊!所以說佛法就是我們現代這種教育最充分、最徹底的一種體現。佛法它重視物質,但是呢,更重視的是我們心靈,重視我們精神,重視我們道德建設。一旦圓滿了,那麼物質方面它也圓滿,精神方面它也圓滿,全部圓滿了。這是佛法呀對我們人類提供的一個標准,佛法給我們人類一個最大的貢獻就在這裡。我們現在逐漸認識到了,就知道呢,每個人都有無窮的潛能,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逐漸地開發,逐漸地應用出來。所以現在提出來這種新型教育是符合歷史的潮流,符合社會的發展,符合佛法的規律。

所以我們學習這本書看到孩子自我價值感的表現呢,第一條就是,他是不是能夠充分地發展自己的潛能。過去呢,我們受農耕時代的影響,每個人都受自己的限制,不願意學習新生事物,形成了頑固的思想。中國歷史上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所以呢,不符合社會的發展,慢慢走向了衰落。現在我們這個社會活躍起來了,人人懂得吸收新生事物,從世界的發展中吸取養料、養分補充自己,讓自己不斷地、高速地發展下去。我們看看現在這個社會,新產品、高科技產品不斷地湧現,很多奇思妙想都可以落實在一些具體的模式上,給我們人類提供幫助。這正是現代社會第一條最初步、最迫切的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要求啊。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間,我們每個成人也要不斷地發展自己,每個成人都應該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學習,每個孩子也要這樣,永遠地學下去。不能夠人為的限制、自我約束,社會限制這都是不對的,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那麼我們普通人呀,在生活中間學到一定程度往往陷於我們某種職業,我們往後學習呢,慢慢會減少了,那麼我們通過社會種種實踐,慢慢走上學佛的路,修行的路,我們就要知道,要以修行成就為我們的目標,不能停步,要永遠地學下去!菩薩要求學習五方明,也就是說呀,社會的種種技巧,眾生需要的種種生活方式,將來呀,我們都得學會,不學會就沒法度眾生,就沒有辦法呀,滿足大家的需要。所以我想我們在現在這個社會裡邊呀,大家要不斷地發展自己,無論是世間法,無論是出世間法,我們都要永遠地學下去,學到了任何的東西,任何的技能,我們都是有用的,都是我們學到了一種本領。

第二條呢,叫自信並願意學習。那麼我們現在社會發展的趨勢是非常凶猛的,產品的循環是非常快速的。那麼我們要培養孩子建立自信這種心念,讓孩子呢,在自己學習中間能夠找到樂趣,能夠找到自己價值實現的那一個點。讓孩子覺得呢,自己學習了,能夠學有所成,學得有價值、有意義。那麼在學習中間他不斷地找到了樂趣,在不斷地學習中間找到了信心,這樣呢,他就慢慢培養出自信心了。所以說父母要鼓勵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間去實踐,去讓孩子在學習中間滿足他自己學習的這些願望,學習的這些要求,這樣孩子在不斷地學習中間呀,他就會越來越喜歡學,越來越愛學。有了這種主動性,學習呀,說實在話,也就不難了,容易了。因為孩子就像一個海綿,可以不斷地吸收知識呀。現在我們社會,大家都在說現在孩子的功課量太大了,作業太多了。如果轉變了教育模式,孩子呢,具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能力、自我學習願望,那麼現有這些學習內容,我想對於孩子來說很可能是不夠的。關鍵是什麼呢,關鍵是我們現在這個教育模式是被動的、死板的,沒有注重孩子的精神。這個呀,我想才是最大的問題。

所以轉變了這種模式以後,注重了孩子的精神方面,培養孩子的熱情,培養孩子的自信,那麼孩子主動去學,主動去探索,主動地去想成就,那麼根據他的需要他就會不斷地學,越學越多、越學越廣、越學越深。將來呢,一定在某方面有所成就的。這個呀,大家要明白。主動學和被動學是截然不同的,效果是千差萬別的。被動學,學到的東西,將來呢,恐怕能用到的也不多呀!為什麼呢,因為他被動學來的,他沒有熱情,他心中有排斥,他不願意深入思考,他接收的東西少,吸收的養份少,忘掉的東西多。因為不是主動的,所以這些東西呢,他不會運用,這些東西都變成死板、教條,不能夠和其他的知識、技能聯接起來,不能夠觸類旁通,這些孩子學到的東西都是分割的、零散的、死板的。所以學到了這麼多的東西,在實踐面前束手無策。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高分低能!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教育理念必須得變了,一定要變了!一定要把孩子呀這種自信、自願學習這種能力調動起來,做一次深刻的改變。這樣的話我們這種教育體系中間,過去遇到的種種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上一篇:《解放孩子的潛能》004
下一篇:一次放生後的感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