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大和尚:科學與佛學存在微妙關系
宗性大和尚(2013年10月27日攝於杭州靈隱禅寺)
初冬的文殊院已有了幾許寒意,寺院裡銀杏葉大片地落下,在地面上鋪上一層金黃。宗性大和尚的方丈室坐落在寺院深處的一個小院裡,幽靜而雅致,院子的中央養著幾棵綠植和數尾金魚,更添幾分惬意。
偌大的方丈室裡,只簡易地擺著一方長桌,幾張沙發。宗性大和尚在對窗的沙發上盤腿坐下,開始暢談自己多年來對中醫、茶道、唯識學等傳統文化和現代性的思考,堪稱一位智者。講到興之所至,他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雖置身寺院,但宗性大和尚並不止於研習佛法和參禅悟道,他將視線放至3000年,努力打撈那些被快速前行的中國人遺失的優良傳統,並試圖重建。對西方自然科學的起源,他也極為通透,並孜孜以求地尋找科學與宗教二者可能的關聯。
●執著研究唯識學近20年
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的時候,宗性大和尚剛從北京回來。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著名書法家劉正成倡設的《松竹講壇》上做了一場名為“物理學走近阿賴耶識”的講座,主要探討自然科學與唯識學的關系。當天的講座,宗性大和尚也應邀參加並做總結發言。
唯識學是大乘佛學的三大體系之一,唯識學所談就是人的心識(也稱心靈),它把人的感靈分成八個不同的結構,這八個結構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等八大心識。唯識學在南北朝時期傳到中國,是由唐代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回國後正式創立的佛教學派,但到唐代以後逐漸衰落,到了清末與民國時期又突然興盛起來,從而掀起了一個研究唯識學的高潮。宗性大和尚介紹,近代的章太炎、梁啟超、蒙文通等國學大師在“民國”初年都曾從事過唯識學研究。
據了解,宗性大和尚研究唯識學近20年,著作頗豐,目前已出版《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門——大乘百發名門論诠釋》《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識規矩頌通诠》等多本著述系統的闡述唯識學經論。之所以鐘愛唯識學,宗性坦言自己是受到諸位近代佛學大師的影響,他的師承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在南京建立金陵刻經處的近現代佛教復興的先驅楊仁山。
“上世紀20年代,楊仁山在日本考察時有心將散落在日本的中國佛經重新傳回來,於是他回國後便在南京創辦了金陵刻經處。”宗性大和尚對佛教復興的那段歷史相當熟稔。
“我在重慶佛學院上學遇到的惟賢法師,就是‘民國’著名唯識學研究者、武昌佛學院創辦人太虛大師的門生。”宗性大和尚表示。四川當時著名的學者蒙文通、王恩洋,均是從支那內學院求學歸來的。宗性法師後來到寶光寺學習,跟隨盲人法師唐仲容學習,唐仲容則是王恩洋的學生,師承一脈。1994年,宗性法師考入中國佛學院,又跟隨著名唯識學大師韓鏡清,韓鏡清大學期間師從韓清淨,韓清淨則是北京著名法相研究會“三時學會”創始人。
不光是師學淵源,研究唯識學還因宗性自己濃厚的興趣。“讀初中的時候,我有一門課特別感興趣——生理衛生課。我們老師剛重慶大學畢業來教書,很有熱情。那時候講神經、組織、關節、系統,他上街去買豬骨頭,給我們做解剖。那時候剛接觸唯識學,忽然感覺這兩個是相通的。”二者相輔相成,更促進了宗性對唯識學的興趣。
●跨界方丈對科學很癡迷
唯識學之外,宗性大和尚對自然科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並試圖尋找唯識學與自然科學二者可能存在的微妙關系。
很自然地,宗性大和尚聊到了朱清時的那場“物理學走近阿賴耶識”講座。講座主題為:科學是有局限性的,自然科學的兩大支柱實驗和邏輯推理,它讓我們得出一大批真理,但是也為科學的認識留下了一個很大的局限。宗性說:“科學正在認識、正在接近佛學的一個核心觀念,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唯識學中的第八識。佛學能夠認識宇宙真理的方法也是科學的方法,通過提高認知能力,來認知常人想不到的更深更高的真理。”
宗性大和尚認為,作為一個科學家,站出來講科學的局限性,這對我們非常有啟發。“不少人覺得科學是萬能的,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科學家告訴你,科學也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它也有局限性。第二,從理論物理的角度來看,唯識學和物理學已經接軌了。哲學也是要思考宇宙、人生的起源,科學也是探究宇宙的起源,其實宗教也有這個任務。”
“有一次,朱清時跟我聊天,他說他一輩子寫了幾百篇學術論文,但引用最廣泛的就是2009年《物理學步入禅境:緣起性空》,流傳最廣,引用最多。這篇文章就從理論物理、自然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佛教裡講的道理的合理性。”宗性大和尚說,佛教裡有本《金剛經》,最後有四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按照佛教的說法,這些都是夢幻泡影,虛幻不真實的。理論物理學中有個“弦論”,就像一團光一樣,你去抓它,抓不到,但是它又在那裡存在,叫“波粒二重說”,就感覺像光波一樣在蠕動。
癡迷於自然科學的宗性大和尚多次重申,科學和科學技術是兩回事。科學技術就是造鐵路、火車等應用科學,而真正的科學則是探討人生、生命、宇宙的起源。宗性大和尚還將德國一位科學家做的實驗運用到自己對自然科學和唯識學的研究中。
他稱,該科學家將兩個粒子放在一條直線上,從中間向反方向運動。理論上,兩個粒子距離越遠,關系就越小,干擾一個基本粒子,對另外一個不會造成影響。但科學家發現,哪怕兩個基本粒子再遠,只要干擾其中一個,另一個就會有反應。德國科學家得出結論,這兩個基本粒子後面還有一個“籐”。
“其實就像中國的老話‘一個籐上的兩個瓜’,其實兩個基本粒子都是表象,真正的是兩個基本粒子後的籐。”宗性大和尚笑著說,這就是哲學上講的本體論。
●說茶改良中國式功夫茶
茶道,則是宗性大和尚研究的另一個領域。在接受采訪時,他還現場講解起了茶道。“我說的茶道不是我們每天喝的功夫茶,功夫茶觀賞性質的比較多,什麼‘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類的花活。真正的茶道,這些其實是次要的,喝茶主要是傳播一種精神、思想和理念。”
茶道中,最令宗性大和尚感興趣的是禅茶。他說:“禅茶最早的概念起源於成都昭覺寺圓悟克勤禅師。禅茶,顧名思義,種植推廣源於寺廟。早期僧人打坐的時候,打坐容易瞌睡,茶有提神的作用。寺廟就大面積種,喝不完的就送,形成茶禮、待客。慢慢上升到用茶作為一種媒介和載體,做修行的輔助工具,於是便有了茶禅一味的說法。”
宗性大和尚介紹,禅茶一味的人是宋代成都僧人圓悟克勤,他曾給別人寫過一張字,叫“認可狀”。後來傳到日本,傳給了千利休(日本茶道的開創者)。“日本現在有很多茶道的流派,但每個流派的掌門人上任前,都要到廟裡參禅三年,最後給一個法號,代表他真正有資格繼承位置。”
上世紀90年代,中國佛學院院長趙樸初有個願望,茶道是中國老祖宗創造的智慧,現在日本人還在傳承,可在中國失傳了。因此他希望將茶道從日本再反傳回來。隨後,中國佛學院開設茶道課。日本茶道裡千家駐北京辦事處在佛學院開課傳授,宗性法師就是首批學員中的一位。宗性大和尚表示,要真正理解日本茶道,就要理解整個中國文化。他把儒釋道的理念都涵蓋進去了,特別以禅宗的思想為主。茶道,主要是讓每個人通過這個過程,能夠接收到一些對人生有益處的理念和精神。
日本茶道裡有很多元素。包括要插花、掛字畫、點香。茶道其實是一種綜合的文化修養,不僅僅局限在喝茶。“日本茶道延續了我們古代茶道的風范,叫末茶。就是把茶葉打成粉,粉末狀。打茶很辛苦的,把茶倒在杯子裡後,用茶筅打茶,泡沫起得越多,你打得越成功。”
據宗性大和尚考證,日本茶道其實延續了我國唐宋以來的風范,不過現在這種泡茶的形式是後期形成的。早期還有煮茶等很多形式,現在都失傳了。茶道裡的每一道程序都極有講究,都會試圖傳達一種理念。比如,新年茶會掛“白圭尚可磨”,白圭,上等的鑽石,尚可以打磨。就是要表達,人再好都不可能完美,永遠不能自大、自滿,永遠要保持謙虛的狀態。
今年,他還將在文殊院挑一個地方專門傳授茶道,借此對中國式的功夫茶進行改良。宗性說,“怎麼改,我思考了很多年。以功夫茶的形式,程序變一下,內涵要加,這樣才能通過這種東西提高人生修養。”
●論醫好的中醫應兼濟天下
很少有人知道,宗性大和尚在不滿20歲時,就跟雙目失明的唐仲容先生學習中醫。“我懂得經絡和穴道,中醫講究‘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宗性法師也懂得開藥方,但他幾乎不開,他坦言自己很忙,“而且我還怕別人說我搶醫生的飯碗。”宗性開玩笑道。
熱愛中醫的宗性大和尚認為,長期以來人們對中醫存在誤解。他尤其看不慣不少的中醫藥鋪裡,後面擺著中醫藥材,前面的小櫃台則整整齊齊碼著西藥。“現在的好多中醫給人看病,連望、聞、切都省略掉了,還叫中醫嗎?”
“今天中醫有點悲哀。不少學中醫的人在用西醫的辦法來搞中醫,把整個魂丟掉了。比如,現在到中醫藥房看病,醫生不號脈,反而告訴你,先照個片,打個CT。”宗性大和尚無奈地苦笑,《黃帝內經》都沒讀過,怎麼學中醫?
相對從治病救人看待中醫,宗性更傾向於從中國文化的角度闡述中醫。他也很認同傳頌多年的“扁鵲三兄弟”故事中傳達的理念。
戰國時,扁鵲三兄弟都精於醫術,小弟扁鵲名氣最大,二哥次之,大哥最差。一日魏文王問扁鵲:“你們三兄弟誰醫術最高?”扁鵲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何以見得?”扁鵲淡然:“大哥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二哥治病於病情初起時,我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大哥總能在一般人不知道的情況下事先鏟除病因。所以,名氣不大卻醫術最高。”
“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宗性認為,最好的醫生是治國的,中醫是治人的(把人引導好,教育好),下醫才是治病的。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宗性大和尚稱,中醫同中國文化中的優良傳統息息相關。“未病,就是要活用《周易》裡的陰陽理論,調理人的內髒實現良性運行。”宗性說,中醫講究“固本才能強基”,效果慢。比如頭疼,要先搞清楚為什麼頭疼,從外圍開始清理,慢慢才接觸到內核,所以就慢。養生最高的境界就是固本強基。
“過去的醫生是,你千萬別生病,生病找我太麻煩了。這非常有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同時又有兼濟天下的思想。”宗性大和尚說,不懂中國的周易、陰陽、五行,就不可能理解中醫,因為中醫是個龐大的綜合學問。
宗性大和尚還認為,不光是中醫,每個行業都要有綜合學問。“哪怕學廚藝都是如此,一個好廚師必須要精通美學、哲學、營養學、幾何學。”他還有個大膽而睿智的觀點是,做學問在於“玩”,茶道、佛學都是玩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