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規矩絕不能輕易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子羔為衛政”。子羔叫高柴,小孔子三十歲,為人憨直忠厚,很老實也很厚道,他在衛國從政。“刖人之足”,這個刖本來就是一個刑罰,把人的腳切掉,斷人家的足。所以刖人之足,是他剛好當官執行把一個人的腳砍掉了。“衛之君臣亂”,剛好衛國的君臣發生內亂。“子羔走郭門”,子羔趕緊走,這個郭門就是外城的城門。以前的縣城有內城跟外城,這是外城的城門,就快要逃出去了。“郭門閉”,郭門關起來。“刖者守門”,就是那個曾經被高柴砍掉腳的人是守門的人。高柴一開始看到他,嚇了一跳。結果這個人反而馬上跟他講,“曰:於彼有缺”,那裡有個牆缺個口,比較矮,你可以從那裡爬出去。牆有缺口就比較低,可以攀爬。“子羔曰:君子不踰”,我學君子之道,君子不爬牆。諸位學長,夠憨直!連在逃命的時候,憨到什麼程度?不敢違背老師的教誨,命都可以不要,這個教誨他不敢忘。所以這個不簡單,難怪是七十二賢之一。當然這是達到什麼?屹立不搖。但學問還有上一個境界,叫通權達變。所以以後大家遇到這個情況,跳也沒有關系。不過我們要佩服他,我們平常沒有人看到的時候,孔子的教誨就不知道去哪裡了,他是連危難關頭都不敢忘,這是我們跟賢人的差距。

“曰:於彼有窦”,看他不爬,又告訴他,那裡有個洞穴。那個洞剛好是在牆底下,破了個洞。“子羔曰:君子不遂”,君子不可以鑽洞,遂是地道,有失威儀。兩個建議都沒有接受,結果追殺的人來了。這個人就說,“於此有室”,這裡有個房間,你先躲起來。“子羔入,追者罷”,這個罷就是罷手而歸,找不到,算了。“子羔將去”,子羔正准備離去,對著這個人,“謂刖者曰:吾不能虧主之法令”,我不能虧失、違背國君、國家的法令。“而親刖子之足”,我親自執行這個刑法,把你的腳切掉了。“吾在難中”,我在危難中。“此乃子之報怨時也”,這剛好是你報這個冤仇最好的時候。“何故逃我”,何故協助我逃走?

“刖者曰:斷足固我罪也”,這是我自己犯罪,罪有應得。“無可奈何”,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君之治臣也”,這個君是指子羔,您在審判我的案件的時候,“傾側法令”,這個傾側就是再三找方法、查法令,再三考慮用哪一個刑。“先後臣以法”,前前後後多次研究我這個案件。“欲臣之免於法也”,希望我能夠減輕或者免於刑法。我們從這裡看這子羔為官,對於這些犯罪的人,他是盡心竭力的仁慈。尤其為官者,古代都有一個稱呼叫父母官,就像自己的孩子犯罪要執行一樣的那種著急想辦法。所以曾子在《論語》當中講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老百姓犯錯了,為官者、領導者沒有好好教育老百姓,不能一味的指責犯罪者、指責這些百姓,縱使他們犯罪了,想方法能夠幫他們減輕;更重要的,這些刑事案件愈多,愈要重視教育。養成這些惡習,要改很難,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要防微杜漸,禁於未發才好。

這一位人士,他敘述到子羔在審他的案件的過程,他說“臣知之”,我很了解這個情況。“獄決罪定”,這個罪最後確定了、決定了。“臨當論刑”,就是要行刑。正當要行刑的時候,他看見了子羔大人的表情。“君愀然不樂”,你的表情非常的難受,非常的不安、難過。“見於顏色”,都表現在你的臉上。“臣又知之”,我又知道。“君豈私臣哉”,您難道是偏愛我一個人嗎?“天生仁人之心”,您是天生就有愛心,不是因為我行刑你才這樣,應該很多的人在受刑的時候,您都是很難過的。“其固然也”,本來應該您就是如此。“此臣之所以脫君也”,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定要幫大人您脫罪,趕緊逃走。

“孔子聞之,曰:善為吏者樹德”,這個吏就是當官的。當官很重要的樹立德行,一來愛護人民,二來為人民所效法,叫“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能夠“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他就是隨時隨地都在給老百姓做好榜樣,這就樹德。“不善為吏者樹怨”,樹立老百姓對他、對政府的埋怨,甚至是怨仇。“公行之也”,就是代表公正的為人處世,行正。“其子羔之謂欤”,這句話大概講的就像子羔這樣子的人。而我們看最後講的,善為吏者樹德,子羔也行刑了,可是他卻是樹德。所以這裡我們就看到全文當中,子羔有沒有違背法律、違背原則?沒有。所以我們在目前的社會,常常會很難處理,情理法不知道怎麼兼顧,順了人情,好像規矩破掉了;不順人情,堅持規矩,好像又傷了很多人的心。在這裡就給我們啟示了,規矩絕不能輕易動,動了規矩,流弊、副作用很大。

比方,人家拜托你,“拜托,就給我一個,就這一個,一個就好了”,他走後門。請問大家,真的就一個嗎?曾經走一次後門的,以後不來找你了嗎?絕對不可能,他已經嘗到一次甜頭,他以後一有機會還會再來告訴你,最後一個了。再來,請問這件事會不會傳出去?好,傳出去了,你這個單位假如又是公家的、公眾的,你怎麼立足?甚至於其它的人也來走後門,那你很仁慈,可是“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而且會給自己跟單位制造很多麻煩。但我們再想想,這是仁慈心做的,請問大家,對那個走後門的人跟他的家庭好嗎?大家方方面面要思考,好不好?不好。為什麼?第一個,他占了所有正常管道人的便宜。這個損不損陰德?當然損陰德,怎麼會不損?那是用福報做壞事,怎麼會不損陰德!再來,被走後門送進來的人,他以後面對事情的態度對不對?他以後什麼事怎麼干?找關系。這個人一輩子能力很難起來。他自己爭取來的,他會很珍惜;不是他自己爭取來的,他很容易就糟蹋這個因緣機會,然後以後都是用不對的方法,就不好了。

所以事實上,堅持原則才公平,才對每一個人好。可是人情又不能太抵觸,怎麼做?原則堅持了,其它的部分做到仁至義盡。子羔做到了,他守了原則,但整個過程他盡力了,他仁至義盡,就會讓對方知道,你已經盡力了,不能再為難你。要仁至義盡,不能你很公正,然後就罵他一頓,你走什麼後門。那不好,你就顯得太清高了。而當你整個過程盡心盡力幫他,他感動,對他以後再面對這樣的事情,他會記憶很深刻。我假如不循著正常的方式,還讓這麼有愛心的人,從頭至尾幫我,忙得好幾天睡不好。

 

上一篇:一根雪糕含15種添加劑
下一篇:蔡禮旭:看到別人的需要、聽到別人的需要、懂得去幫助別人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