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善心與菩提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廣西玉林狗肉節一年一度,僅這一天,就有上萬條狗被殺掉吃了。現場那血腥殘忍的場面確實令人側目。不少民間動物保護人士前去抗議,於是引發了吃狗和愛狗的爭議對峙。殺狗的一方理直氣壯:“你吃豬肉為什麼不禁止殺豬?”更多的網友也來嘲諷:“所謂慈悲,就是淚意漣漣地拿著火腿腸去喂狗吧。”

對此我的思考是:如果你的行為是有漏洞的,愛心不夠徹底,就會被人抓住把柄,反倒處於被攻擊的下風了。

不夠徹底圓滿,是世俗之善的特質,而佛法裡的菩提心以及相應的行持,可以避免這個缺漏。

菩提心和世俗善心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是否緣到所有眾生。善心,是關注關愛某一類眾生,而對另一類眾生則不管不顧。比如只關愛人,對動物則任意殺隨便吃,就像某些宗教,認為動物是教主送來的禮物,可以任意享用;而愛動物的人,又把動物分類,如果殺狗,就極端不能容忍,而對紅燒豬肉、水煮魚等仍大塊朵頤,好像雞、鴨、魚、豬之類跟狗是不一樣的物類,不會有痛的神經,殺了無妨,可以盡情吃它的肉、喝它的血、啃它的骨頭。這時,愛心早已蕩然無存。

即使對人的關愛,也是區別對待。有些宗教教義即使對殺害自己親人的凶手也能包容憐憫,但如果你是異教徒,那就詛咒你永下地獄,這是在信仰上把人分成對立的雙方;雷鋒說:“對待朋友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這是在政治上把人分成敵我兩個陣營;還有分成窮富的,只關注窮人,而面對生活水准遠超自己的人就開始仇富;再細化,只關注窮人中講理的人,而對刁民,就是橫眉冷對。有則新聞報道,湖北某市女企業家協會捐助了一批貧困大學生,但因為有些大學生沒有寫回信表示感恩,企業家們就停止了對他們的捐助,並公開對學生表達不滿甚至批評。這就是世俗之善的本質了:它是有條件的、有要求的、是容易變化的。滿足這個條件,就對你奉獻愛心,不滿足,就不奉獻。世俗之善是“你先滿足我,我再滿足你”。而菩提心呢?是無條件的,是堅固的,是永恆的,“永遠幫助你,永遠對你好,直到你成佛”。哪怕你辱我、欺騙我,甚至殺害我,我對你的發心絕不改變。當年忍辱仙人被殘暴的歌利王割截肢體,仙人不但沒起一絲怨恨,甚至還發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這就是標准的圓滿的菩提心。

可見,是否有前提條件,是否是永恆的,是善心與菩提心的又一個區別。

正因為短暫而不穩定,世俗的善心很容易變質,乃至走向反面。比如上文提到的女企業家們,開始時是滿懷著愛心,可後來因為外境的波瀾,當初的愛心變成了埋怨,變成了指責。男女之間的情愛,從最初的海誓山盟,愛你一萬年,而不過十幾年乃至幾年之後,有的就已經分道揚镳甚至反目成仇,當初的愛有幾分,後來的恨就有幾分。情識之愛就是如此的不靠譜。

人間的好事,都是無常的。你買彩票中了大獎,是件好事,但隨後你開始無限制地享受,而這也開始了快速墮落的旅程;為過世的親人大辦喪事,看似是孝順,可其鋪張浪費以及為此殺害並吃掉的動物生命,這筆賬都會記在所祭祀的人身上,福沒得到,業債先來了。

我的家鄉以前有位趙老太太,會點醫術,一輩子給人看病沒收過錢,這件善事可謂大了。善有善報,她的兩位外孫如今都發達了,一個經商,一個從政,都是我們那地界兒響當當的人物。可我挺為他們擔心。經商的偷稅漏稅算是小菜就不提了;那位從政的,在財與色上犯的事兒是足夠判個無期的了。也不是沒人告過,但最後總是不了了之。後來原職實在呆不住了,就調入更高一級,保起來了。周圍的人一直感歎,這位只是個中學畢業,考不上大學就沒上高中的主兒,怎麼後來就成了當地的頭號人物了呢?!學了佛之後才明白,這是靠他家那位祖上的老太太的福蔭呀。可後代這麼造惡業,下世就慘了。

那麼現在想想,正是因為這兩兄弟有權有勢又有錢,才有條件有資本造大量的惡業,最終會因此墮落受苦。而他們還不是因為那位老太太行善積下的福。這麼一推,反倒是行善的不對了?善因難道結了惡果?

是的,這就是世俗善的局限,它很容易朝相反的方向轉化。就好像一位媽媽愛孩子,可如果是愛得過頭了成了溺愛寵愛,那最終就是一個個李天一、王天一……可見,善與愛如果沒有了智慧,就有可能走上邪路。古德說“五度如盲,般若為導”,實在是諄諄教導呀。

而在般若智慧引導下的善與愛,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也就是最究竟最徹底、永遠不會變質、不會有任何後遺症的善心。如果當年那位趙老太太發願:願以自己行善之德,回向給後世子孫歸向三寶,修行佛法,造福大眾。那哥倆兒今天或許就是大德高僧或居士,正在做著弘法利生的事業呢!

在對愛狗人士的攻擊中,還有一條是:“我覺得這幫人有空兒有錢多去關注下中西部的失學兒童吧。”關注弱勢人群就是真的善了嗎?

一個人缺衣少食,你送給他一些食品衣物;一個貧困山區的學子考上了大學,你捐助一筆生活費;乃至建希望小學,辦慈善基金會,這些都算是世俗的善心、慈悲心。你必須承認這種慈善行為有個局限:可以幫助他一時,而不是永遠。因為他吃完還會餓,花完還會窮。就算你能一直捐助他,直到他死,那麼他還有下世呢,你管得了?一位得到一筆善款從而得以進入到大學的貧困生,似乎人生軌跡開始改變,但其實並非如此。讀過《了凡四訓》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人皆有命數,而命運軌跡的改變,須有兩種前提:大惡或者大善。那麼你捐助一個貧困生,是自己在行善,對方只是接受者,接受的行為與善和惡都無關。既然如此,他的命運其實並沒有改變。說白了:即使你不捐,他也會從其他人或以其他方式得到同等的幫助——這就是他的軌跡;即使他沒能上大學,他命中的福報也不會因此而減少。以此類推,所有世間的慈善,不管做得多麼輝煌,其實都是同一個性質——施與者不能改變接受者的業力。

既然沒能改變對方的業,所以也沒能真正拯救到對方,他們依然在輪回中沉浮不已,隨業風飄蕩,這無疑是世俗善心的一個天然局限。而這個局限也正好是菩提心開始的地方。菩提心,是不僅送給他食物,還要改變他自己的人生業力,繼而得到最終的解脫,獲得究竟圓滿的安樂。說句令愛狗人士沮喪的話:即使你從屠刀下暫時救出了一只狗,但如果狗本身的惡業沒能消除,那麼下回它的轉世仍然會遭到屠殺,甚至會更殘忍,因為惡業的力量會輾轉增上。只有佛法可以徹底消除這種沮喪和無奈,因為三寶可以拯救一位有情,直到它成佛。

於是可知,是否能真正轉變對方的業果,從而獲得最終的安樂幸福,是菩提心和善心的又一個根本區別。

菩提心和善心在表層行為上並沒有什麼差別,關鍵是在如何發心。送給乞丐一塊餅,只是善心。但如果同時在心裡發願說:願他接受我的餅,從而與我結下法緣,願他因此早一天皈依三寶,修行正法,得到究竟安樂。這個布施食物的發心就是菩提心了。我們的每一件世間之善若都能如此發心,頓時就可讓受助的有情種下解脫之因。

我們在此討論善心與菩提心的區別,是在強調菩提心的究竟意義,並非在否定世間善心。因為每個人善根因緣不同,呈現出來的修行次第、修行程度也不同。比如對於很多愛狗者來說,在他的生命階段裡能對比自己低級的某一類生命生起愛護慈悲之心也是值得贊歎的。並且若以真誠心行善也能從中培養自己的慈悲心,累積善根,逐漸成就菩提心的因。

菩提心所到之處,就是三寶的力量所加之境。


 

上一篇:藕益大師:往生之關鍵重在信願
下一篇:方海權:為什麼每個人都要修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